流行性腮腺炎(epidemicparotitis,mumps,简称腮腺炎或流腮)是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成人中也有发病。本病由腮腺炎病病毒所引起,该病毒主要侵犯腮腺,但也可侵犯各种腺组织神经系统及肝、肾、心脏、关节等几乎所有的器官。因此除腮腺肿痛外常可引起脑膜脑炎、睾丸炎、胰腺炎、卵巢炎等症状。
流行性腮腺炎的神经系统并发症有哪些
1、无菌性脑膜炎脑膜脑炎、脑炎:为常见的并发症,尤多见于儿童患者男孩多于女孩。腮腺炎时脑炎的发病率约0.3%~8.2%由于不能对所有的腮腺炎患者进行脑脊液检查,以及有的病例始终未见腮腺肿大,因此难以计算其确切的发病率有谓无并发症的腮腺炎中30%~50%甚至65%脑脊液中白细胞数增高,系因病毒直接侵入中枢神经系统所引起。脑膜脑炎症状可早在腮腺肿前6天或肿后2周内出现一般多在肿后1周内出现。脑脊液和症状与其他病毒性脑炎相仿,头痛呕吐等,急性脑水肿表现较明显。脑电图可有改变但不似其他病毒性脑炎明显结合临床,以脑膜受累为主。预后多良好个别脑炎病例也可导致死亡。中国已有血清学证实的腮腺炎脑炎病例,自始至终无腮腺肿痛者
2、偶有腮腺炎后1~3周出现多发性神经炎脊髓炎,预后多良好。肿大的腮腺可能压迫而神经引起暂时性面神经麻痹有时出现平衡失调、三叉神经炎、偏瘫截瘫、上升性麻痹等。偶有腮腺炎后因导水管狭窄而并发脑积极水者。
3、耳聋:为听神经受累所致发病率虽不高(约1/15000),但可成为永久性和完全性耳聋,所幸75%为单侧性故影响不大。
腮腺炎是很常见的一种疾病,很多人都有过腮腺炎的经历,腮腺炎对于人们的身体健康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建议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预防腮腺炎,如果有人呢患上了腮腺炎要及时的治疗,以免引起其他的并发症。那么腮腺炎有哪些病因?腮腺炎有哪些危害?
1、腮腺炎有哪些病因
1、病原学
腮腺炎病毒(paramyxovirusparotitis)与副流感、新城、麻疹、呼吸道合胞病毒等病毒同属于副粘液病毒,系核糖核酸(RNA)型,1934年自患者唾液中分离得,并成功地感染猴及“志愿者”。病毒直径约为85~300nm,平均140nm。对物理化学因素的作用均甚敏感,1%来苏、乙醇、0.2%福马林等可于2~5min内将其灭活,暴露于紫外线下迅速死亡,在4℃时其活力可保持2个月,37℃时可保存24h,加热至55~60℃时经10~20分钟即失去活力。-65℃可存活数月至数年。该病毒只有人类中发现,但可在猴、鸡胚羊膜和各种人和猴的组织培养中增殖。猴对本病最易感。该病毒只有一种血清型。
腮腺炎病毒的核衣壳蛋白(nucleocapsidprotein)具有可溶性抗原(S抗原),其外层表面含有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和一种血凝素糖蛋白(hemagglutininglycoprotein)具有病毒抗原(V抗原)。S抗原和V抗原各有其相应的抗体。S抗体于起病后第7d即出现,并于二周内达高峰,以后逐渐降低,可保持6~12个月,可用补体结合方法测得,S抗体无保护性。V抗体出现较晚,起病2~3周时才能测得,1~2周后达高峰,但存在时间长久,可用补体结合,血凝抵制和中和抗体法检测,是检测免疫反应的最好指标,V抗体有保护作用。感染腮腺炎病毒后无论发病与否都能产生免疫反应,再次感染发病者很少见。
于病程早期,可自唾液、血液、脑脊液、尿或甲状腺等分离出腮腺炎病毒。本病毒很少变异,各毒株间的抗原性均甚接近。
2、发病机理
多认为该病毒首先侵入口腔粘膜和鼻粘膜,在上皮组织中大量增殖后进入血循环(第一次病毒血症),经血流累及腮腺及一些组织,并在其中增殖。再次进入血循环(第二次病毒血症),并侵犯上次未受波及的一些脏器。病程早期时,从口腔、呼吸道分泌物、血、尿、乳汁、脑脊液及其他组织中,可分离到腮腺炎病毒。有人分别人胎盘和胎儿体内分离出本病毒。根据本病患者在病程中可始终无腮腺肿胀,而脑膜脑炎、睾丸炎等可出现于腮腺肿胀之前等事实,也证明腮腺炎病毒首先侵入口鼻粘膜经血流累及各种器官组织的观点。也有人认为病毒对腮腺有特殊亲和性,因此入口腔后即经腮腺导管而侵入腮腺,在腺体内增殖后再进入血循环,形成病毒血症累及其他组织。
各种腺组织如睾丸、卵巢、胰腺、肠浆液造酶腺、胸腺、甲状腺等均有受侵的机会,脑、脑膜、肝及心肌也常被累及,因此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表现变化多端。脑膜脑炎是病毒直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后果,自脑脊液中可能分离出病原体。
腮腺的非化脓性炎症为本病的主要病变,腺体呈肿胀发红,有渗出物,出血性病灶和白细胞浸润。腮腺导管有卡他性炎症,导管周围及腺体间质中有浆液纤维蛋白性渗出及淋巴细胞浸润,管内充塞破碎细胞残余及少量中性粒细胞。腺上皮水肿、坏死、腺泡间血管有充血现象。腮腺思周显著水肿,附近淋巴结充血肿胀。唾液成分的改变不多,但分泌量则较正常减少。
由于腮腺导管的部分阻塞,使唾液的排出受到阻碍,故摄食酸性饮食时可因唾液分泌增加、唾液潴留而感胀痛。唾液中含有淀粉酶可经淋巴系统而进入血循环,导致血中淀粉酶增高,并从尿中排出。胰腺和肠浆液造酶含量。本病病毒易侵犯成熟的睾丸,幼年患者很少发生睾丸炎。睾丸曲精管的上皮显著充血,有出血斑点及淋巴细胞浸润,在间质中出现水肿及浆液纤维蛋白性渗出物。胰腺呈充血、水肿,胰岛有轻度退化及脂肪性坏死。
2、腮腺炎有哪些危害
生殖系统并发症
腮腺炎病毒好侵犯成熟的生殖腺体,故多见于青春后期的成年人患者,小儿少见。
1.睾丸炎发病率占男性成年人患者的14~35%。一般13~14岁以后发病率明显增高。常见于腮肿后一周左右,突发高热、寒战、睾丸肿痛、伴剧烈触痛,重者阴囊皮肤显著水肿,鞘膜腔内有黄色积液,病变大多侵犯一侧,急性症状约3~5日,全程10日左右。病后约1/3~1/2的病例发生不同程度的睾丸萎缩。由于病变常为单侧,即使双侧也仅部分曲精管受累,故很少导致不育症。
2.卵巢炎发生率约占成年女性患者的5~7%,症状较轻,不影响受孕。主要表现为骤起畏寒、发热,下腹部或腰骶部疼痛,月经周期失调,严重者可触及肿大的卵巢,伴有压痛。不影响生育力。
胰腺炎
发生率约5,儿童少见。常发生于腮腺肿胀后1周左右,以中上腹剧痛和触痛、肌紧张为主要症状。伴呕吐,发热,腹胀便秘,有时可扪及肿大的胰腺。胰腺炎症状多在一周消失。血清淀粉酶活力升高不能作为诊断的唯一依据,血清脂肪酶值超过1.5μ(正常值0.2~0.7μ),提示近期有胰腺炎存在。
神经系统并发症
1.脑膜炎或脑膜脑炎发病率5~25%,局部地区可达35%。一般认为系该病毒直接侵入中枢神经系统所引起。腮腺肿前6天或肿后2周内出现,一般多在1周内发生。临床表现为急性高热伴剧烈头痛、呕吐、嗜睡或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阳性等,脑脊液检查均呈病毒性脑炎或脑膜炎的改变。一般预后良好,个别重者可致死亡。
2.多发性神经炎、脊髓炎偶于腮腺炎后1~3周发生,预后良好。肿大的腮腺可能压迫面神经引起暂时性面神经麻痹。有时出现平衡失调、三叉神经炎、偏瘫、截瘫、上升性麻痹等。偶见脑膜脑炎后因导水管狭窄,并发脑积水。
3.耳聋表现为呕吐、旋晕、耳鸣等症状,主要是由内淋巴迷路炎及听神经炎所致。虽然发病率很低(约1/15,000),但可成为永久性和完全性耳聋,所幸多发生于单侧(75%),故仍能保留一定的听力。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