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中医科

四味益气胶囊的用法用量

时间: 阅读:1644
四味益气胶囊的用法用量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夏枯草

夏枯草

2025-05-12 12:50:26

四味益气胶囊每天服用3次,每次2粒到4粒,如果选择在饭前用温开水送服,治疗的效果会更加好。

如果患者使用药物之前正在接受其他的药物治疗,在使用本药物之前,一定要咨询医生或者药师,表达清楚目前的病情与现在服用的药物,这样做能够避免药物之间发生冲突。不建议自行用药,建议到医院面诊后,遵医嘱使用,才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匿名用户
    回复
    2024-01-25 22:22:40

    朋友们大家好,我是老田头,关注我获取更多 健康 小知识。

    上次有朋友留言气虚,但是补气的食材很多都有甜味,有些人不适合吃甜,或者说症状偏重一些,学习给大家整理了不少中成药,欢迎大家留言补充。

    1、四君子汤:益气健脾,用于脾胃气虚,胃纳不佳,食少便溏。

    2、六君子丸:补脾益气,燥湿化痰。用于脾胃虚弱,食量不多,气虚痰多,腹胀便溏。

    3、香砂六君丸:在六君子丸组方基础上加上木香、砂仁。因此除了益气健脾,燥湿化痰外,还兼有和胃作用。用于脾虚气滞,消化不良,嗳气食少,脘腹胀满,大便溏泄。

    4、补中益气丸: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所致的体倦乏力、食少腹胀、便溏久泻、肛门下坠。

    5、参苓白术丸:健脾、益气。用于体倦乏力,食少便溏。

    6、人参健脾丸:健脾益气,和胃止泻,兼有安神功效。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饮食不化、脘闷嘈杂、恶心呕吐、腹痛便溏、不思饮食、体弱倦怠。

    7、人参归脾丸:健脾益气,补血。用于心脾两虚,气血不足所致的心悸、怔忡,失眠健忘,食少体倦,面色萎黄以及脾不统血所致的便血、崩漏、带下诸症。

    8、黄芪颗粒:黄芪。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生肌。用于气短心悸,虚脱,自汗,体虚水肿,慢性肾炎,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疮口久不愈合。

    9、五加参蛤蚧精:补肺气、益精血。用于元气亏损,肺虚咳嗽,病后衰弱。

    10、当归补血丸:补气养血,补益身体气血,治疗因为气血不足导致的虚寒。

    11、人参养荣丸:温补,补气血。治疗老年人气血虚弱导致的食少,无力。

    12、益气养元颗粒:适应人群:适用于老年头晕眼花,抵抗力下降经常出虚汗,精神不济

    功效:益气养血,安神。治疗老年人气血亏虚引起的精神不济,出虚汗

    13、冻干蜂王浆胶囊:补益气血,治疗老年人气血不足引起的体质差,容易生病

    14、玉屏风颗粒:益气,固表,止汗。用于表虚不固,自汗恶风,面色?白,或体虚易感风邪者。

    15、补心气口服液:补益心气,理气止痛。用于气短、心悸、乏力、头晕等心气虚损型胸痹心痛。

  • 紫苏
    回复
    2024-01-25 22:22:40

      补中益气丸,补中益气。用于体倦乏力,内脏下垂。下面由我给大家整理了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补中益气丸

      【处方】炙黄芪200g 党参60g 炙甘草100g 白术***炒***60g 当归60g 升麻60g 柴胡60g 陈皮60g

      【性状】为棕色的水丸,或为棕褐色至黑褐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味微甜、微苦、辛。

      【炮制】上八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另取生姜20g、大枣40g加水煎煮二次,滤过。取上述细粉,用煎液泛丸,干燥,制成水丸;或将生姜和大枣的煎液浓缩,每100g粉末加炼蜜100~120g及生姜和大枣的浓缩煎液,制成小蜜丸;或每100g粉末加炼蜜100~120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下陷证引起的体倦乏力、食少腹胀、久泻、脱肛、子宫脱垂。

      【用法用量】口服,水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3次。

      【规格】大蜜丸每丸重9g

      【贮藏】密闭,防潮。

      补中益气丸注意事项

      1.本品不适用于恶寒发热表证者,暴饮暴食脘腹胀满实证者。

      2.不宜和感冒类药同时服用。

      3.高血压患者慎服。

      4.服本药时不宜同时服用藜芦或其制剂。

      5.本品宜空腹或饭前服为佳,亦可在进食同时服。

      6.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小儿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7.服药期间出现头痛、头晕、复视等症,或皮疹、面红者,以及血压有上升趋势,应立即停药。

      8.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9.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10.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11.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2.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 离亭燕
    回复
    2024-01-25 22:22:40

    ☆ 考点131:常用非处方中成药-实火证类药

      1.芩连片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脏腑蕴热,头痛目赤,口鼻生疮,湿热带下,疮疖肿痛。

      2.三黄片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泻火通便。用于三焦热盛,目赤肿痛,口鼻生疮,咽喉肿痛,牙龈出血,心烦口渴,尿赤便秘。

      3.一清颗粒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热毒所致的身热烦躁,目赤口疮,咽喉、牙龈肿痛,大便秘结及上呼吸道感染,咽炎,扁桃体肿大,牙龈炎见上述症状者。

      不良反应:偶见皮疹,恶心,腹泻,腹痛。

      ☆☆☆☆考点132:常用非处方中成药-头痛类药

      1.天舒胶囊

      功能主治:活血平肝。主要用于血瘀所致血管神经性头痛。

      不良反应:偶见胃部不适,头胀,月经量过多。

      2.叶绿油

      功能主治:芳香开窍,消疲提神,祛风除湿,理气止痛。用于关节痛、神经痛、扭挫伤痛、伤风感冒引起的头痛及蚊虫叮咬痒痛,晕车、中暑和疖疮初起。

      注意事项:外用药,不可内服。

      3.薄荷锭

      功能主治:散风,泄热。用于风热感冒头痛。

      注意事项:外用药,不可内服。

      4.芎菊上清丸、片、颗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散风止痛。用于外感风邪引起的怕风发热、偏正头痛、鼻塞、牙疼。

      注意事项:体虚者慎用;糖尿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牛黄上清丸

      功能主治:清热泻火,散风止痛。用于头痛眩晕,目赤耳鸣,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大便燥结。

      注意事项: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温补性中成药;有心律失常、心脏病、肝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或正在接受其他治疗的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 考点133:常用非处方中成药-郁病类药

      柴胡舒肝丸

      功能主治:舒肝理气,消胀止痛。用于气郁不舒,脘胁胀闷,不思饮食,呕吐酸水。

      注意事项:孕妇及月经量多者忌服;身体虚弱者不宜服用;胸胁胀痛严重者应去医院就诊。

      ☆ ☆☆考点134:常用非处方中成药-不寐类药

      1.安神补脑液

      功能主治:健脑安神,生精补髓,益气养血。用于神经衰弱,失眠,健忘,头晕乏力。

      2.复方枣仁胶囊

      功能主治:养心安神。用于心神不安,失眠,多梦,惊悸。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本品含罗通定60mg.

      3.人参珍珠口服液

      功能主治:补气健脾,安神益智。用于心悸失眠,头昏目糊,健忘,乏力。

      4.天王补心液

      功能主治:滋阴养血,补心安神。用于心阴不足,心悸健忘,失眠多梦,大便干燥。

      5.脑乐静

      功能主治:养心,安神。用于精神忧郁,烦躁失眠。

      注意事项:糖尿病患者禁用。痰多者不宜用。

      ☆ ☆☆☆考点135:常用非处方中成药-眩晕类药

      1.脑心舒口服液

      功能主治:滋补强壮,镇静安神。用于身体虚弱,心神不安,失眠多梦,神经衰弱,头痛眩晕。

      2.全天麻胶囊

      功能主治:平肝,息风,止痉。用于头痛眩晕,肢体麻木。

      注意事项:外感头痛眩晕者忌服。

      3.脑立清丸

      功能主治:平肝潜阳,醒脑安神。用于头晕目眩,耳鸣口苦,心烦难寐。

      注意事项:体弱虚寒者不宜服用。

      4.清眩丸

      功能主治:散风清热。用于头晕目眩,偏正头痛。

      注意事项:阴虚阳亢者不宜服用。

      ☆ ☆☆☆☆考点136:常用非处方中成药-虚证类药

      1.百令胶囊

      功能主治:补肺肾,益精气。用于肺肾两虚引起的咳嗽、气喘、腰背酸痛。

      注意事项:凡阴虚火旺、血分有热、胃火炽盛、肺有痰热、外感热病者禁用。

      2.茯苓白术丸(党参白术丸)

      功能主治:健脾益气,和胃化湿。用于脾虚湿困,食欲不振,脘腹胀闷,大便溏烂,形体虚弱,神疲乏力,面色萎黄。

      注意事项:泄泻兼有大便不畅,肛门有下坠者忌服。

      3.固本延龄丸(固本延龄丹)

      功能主治:固本培元,滋阴,补髓填精,强壮筋骨。用于虚劳损伤,腰痛体倦,心悸失眠,肌肤憔悴,须发早白,经血不调,食欲不振。

      注意事项:孕妇忌服;外感或实热内盛者不宜服用;服本药时不宜同时服用藜芦、五灵脂、皂荚或其制剂;不宜喝茶和吃白萝卜,以免影响药效。

      4.健脾生血颗粒

      功能主治:健脾和胃,养血安神。用于小儿脾胃虚弱及心脾两虚型缺铁性贫血,成人气血两虚型缺铁性贫血。

      注意事项:忌茶,勿与含鞣酸类药物合用;凡脾胃虚弱、呕吐泄泻、腹胀便溏、咳嗽痰多者慎用。

      不良反应:服药期间,部分患儿可出现牙齿颜色变黑,停药后可逐渐消失。少数患儿服药后,可见短暂性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轻度腹泻,多可自行缓解。

      5.益气维血颗粒

      功能主治:补血益气。用于面色萎黄或苍白,头晕目眩,神疲乏力,少气懒言。

      注意事项:凡脾胃虚弱、呕吐泄泻、腹胀便溏、咳嗽痰多者慎用。

      不良反应:偶见恶心、呕吐、腹泻、便秘,可自行缓解或停药后症状消失。

      6.左归丸

      功能主治:滋肾补阴。用于真阴不足,腰酸膝软,盗汗,神疲口燥。

      注意事项:孕妇忌服;儿童禁用。

      7.十全大补丸

      功能主治:温补气血。用于气血两虚,面色苍白,气短心悸,头晕自汗,四肢不温。

      注意事项:孕妇及身体壮实不虚者忌服;外感风寒、风热、实热内盛者不宜服用;服本药时不宜同时服用藜芦、赤石脂或其制剂。

      8.桂附地黄丸

      功能主治:温补肾阳。用于腰膝酸软,肢冷尿频。

      注意事项:不适用于具有口干舌燥、烦躁气急、便干尿黄症状的糖尿病,慢性肾炎,高血压,心脏病的患者;孕妇忌服;服本药时不宜同时服用赤石脂或其制剂。

      9.附子理中丸

      功能主治:温中健脾。用于脘腹冷痛,肢冷便溏。

      注意事项:不适用于急性肠胃炎,泄泻兼有大便不畅,肛门灼热者;孕妇慎用;高血压、心脏病、肾病、咳喘、浮肿患者或正在接受其他药物治疗者应在医 师指导下服用;慢性肠胃炎、泄泻患者服药3天后症状未改善应去医院就诊;服药后如有血压增高、头痛、心悸等症状,应立即停药,去医院就诊。

      ☆ ☆☆☆考点135:常用非处方中成药-眩晕类药

      1.脑心舒口服液

      功能主治:滋补强壮,镇静安神。用于身体虚弱,心神不安,失眠多梦,神经衰弱,头痛眩晕。

      2.全天麻胶囊

      功能主治:平肝,息风,止痉。用于头痛眩晕,肢体麻木。

      注意事项:外感头痛眩晕者忌服。

      3.脑立清丸

      功能主治:平肝潜阳,醒脑安神。用于头晕目眩,耳鸣口苦,心烦难寐。

      注意事项:体弱虚寒者不宜服用。

      4.清眩丸

      功能主治:散风清热。用于头晕目眩,偏正头痛。

      注意事项:阴虚阳亢者不宜服用。

      ☆ ☆☆☆☆考点136:常用非处方中成药-虚证类药

      1.百令胶囊

      功能主治:补肺肾,益精气。用于肺肾两虚引起的咳嗽、气喘、腰背酸痛。

      注意事项:凡阴虚火旺、血分有热、胃火炽盛、肺有痰热、外感热病者禁用。

      2.茯苓白术丸(党参白术丸)

      功能主治:健脾益气,和胃化湿。用于脾虚湿困,食欲不振,脘腹胀闷,大便溏烂,形体虚弱,神疲乏力,面色萎黄。

      注意事项:泄泻兼有大便不畅,肛门有下坠者忌服。

      3.固本延龄丸(固本延龄丹)

      功能主治:固本培元,滋阴,补髓填精,强壮筋骨。用于虚劳损伤,腰痛体倦,心悸失眠,肌肤憔悴,须发早白,经血不调,食欲不振。

      注意事项:孕妇忌服;外感或实热内盛者不宜服用;服本药时不宜同时服用藜芦、五灵脂、皂荚或其制剂;不宜喝茶和吃白萝卜,以免影响药效。

      4.健脾生血颗粒

      功能主治:健脾和胃,养血安神。用于小儿脾胃虚弱及心脾两虚型缺铁性贫血,成人气血两虚型缺铁性贫血。

      注意事项:忌茶,勿与含鞣酸类药物合用;凡脾胃虚弱、呕吐泄泻、腹胀便溏、咳嗽痰多者慎用。

      不良反应:服药期间,部分患儿可出现牙齿颜色变黑,停药后可逐渐消失。少数患儿服药后,可见短暂性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轻度腹泻,多可自行缓解。

      5.益气维血颗粒

      功能主治:补血益气。用于面色萎黄或苍白,头晕目眩,神疲乏力,少气懒言。

      注意事项:凡脾胃虚弱、呕吐泄泻、腹胀便溏、咳嗽痰多者慎用。

      不良反应:偶见恶心、呕吐、腹泻、便秘,可自行缓解或停药后症状消失。

      6.左归丸

      功能主治:滋肾补阴。用于真阴不足,腰酸膝软,盗汗,神疲口燥。

      注意事项:孕妇忌服;儿童禁用。

      7.十全大补丸

      功能主治:温补气血。用于气血两虚,面色苍白,气短心悸,头晕自汗,四肢不温。

      注意事项:孕妇及身体壮实不虚者忌服;外感风寒、风热、实热内盛者不宜服用;服本药时不宜同时服用藜芦、赤石脂或其制剂。

      8.桂附地黄丸

      功能主治:温补肾阳。用于腰膝酸软,肢冷尿频。

      注意事项:不适用于具有口干舌燥、烦躁气急、便干尿黄症状的糖尿病,慢性肾炎,高血压,心脏病的患者;孕妇忌服;服本药时不宜同时服用赤石脂或其制剂。

      9.附子理中丸

      功能主治:温中健脾。用于脘腹冷痛,肢冷便溏。

      注意事项:不适用于急性肠胃炎,泄泻兼有大便不畅,肛门灼热者;孕妇慎用;高血压、心脏病、肾病、咳喘、浮肿患者或正在接受其他药物治疗者应在医 师指导下服用;慢性肠胃炎、泄泻患者服药3天后症状未改善应去医院就诊;服药后如有血压增高、头痛、心悸等症状,应立即停药,去医院就诊。

      ☆ ☆☆☆☆考点137:常用非处方中成药-月经不调类药

      1.调经丸

      功能主治:理气和血,调经止痛。用于气郁血滞,月经不调,行经腹痛。

      注意事项:孕妇禁服。

      2.固经丸

      功能主治:滋阴清热,固经。用于阴虚血热,月经先期,经血量多、色紫黑。

      注意事项:脾胃虚寒,食欲不振,畏寒肢冷者不宜服用本药。

      3.暖宫七味丸[医学 教育网 搜集整理]

      功能主治:调经养血,温暖子宫,驱寒止痛。用于心、肾脏“赫依”病,气滞腰痛,少腹冷痛,月经不调,白带过多。

      注意事项:忌气恼劳碌;孕妇忌服,感冒时不宜服用本药;经期延长,月经量过多合并贫血者以及青春期少女及更年期妇女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一般服药1个月经周期,其症状无改善,或月经量过多,或经水淋漓不净超过半个月,或出现其他症状者,应去医院就诊。

      4.同仁乌鸡白凤丸

      功能主治:补气养血,调经止带。用于气血两亏引起的月经不调、行经腹痛、少腹冷痛、体弱乏力,腰酸腿软。

      5.逍遥丸、浓缩丸、合剂、颗粒

      功能主治:疏肝健脾,养血调经。用于肝气不舒所致月经不调,胸胁胀痛,头晕目眩,食欲减退。

      6.养血调经膏

      功能主治:养血调经,暖宫止痛。用于经血不足、子宫虚寒引起的经期不准,行经腹痛,宫寒带下,腰酸腿软。

      7.调经止带丸

      功能主治:补血调经,清热利湿。用于经期延长,淋漓不净,赤白带下。

      注意事项:经期延长,月经过多或合并贫血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一般服药1个月经周期,其症状无改善或月经淋漓不净超过半个月,或出现其他症状者应去医院就诊。赤白带下持续不断或伴有异味者,应去医院就诊。

      8.止血片

      功能主治:凉血止血。用于月经量多。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片,一日3次,中量或大量出血,一次8片,一日3~4次,可配合其他药物。

      注意事项:月经量多,色淡,质稀,伴有气短、便溏、头晕、心慌等气血亏虚引起的月经过多,不宜用本药;月经量多、色黑、血块多,伴腹痛拒按,因血瘀引起的月经量多,不宜服用本药;月经量过多,合并严重贫血者不宜服用本药;服药3天后出血不减少,应去医院就诊。

      9.益母草膏、口服液、颗粒、片、流浸膏

      功能主治:活血调经。用于月经量少,产后腹痛。

      注意事项:孕妇禁用;气血两虚引起的月经量少,色淡,质稀,伴有头晕心悸、疲乏无力等不宜选用本药;有高血压、心脏病、肾病、糖尿病或正在接受其 他治疗的患者均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青春期少女及更年期妇女应在医师指导下服药;各种流产后腹痛伴有阴道出血,服药1周无效者应去医院就诊。

      10.加味逍遥丸、口服液、颗粒

      功能主治:舒肝清热,健脾养血。用于两胁胀痛,心烦易怒,倦怠食少,月经不调。

      注意事项:孕妇慎服;忌气恼劳碌;经期延长,月经量过多合并贫血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青春期少女及更年期妇女应在医师指导下服药;一般服药1个月经周期,其症状无改善,或月经量过多,或经水淋漓不净超过半个月,或出现其他症状者,应去医院就诊。

      11.八珍益母丸、片、膏

      功能主治:补气血,调月经。用于头晕心慌,疲乏无力,月经量少、色淡,经期后错。

      12.乌鸡白凤丸、口服液、片

      功能主治:补气养血,调经止带。用于心慌气短,疲乏无力,月经不调,腰腿酸软,白带量多。

      注意事项:孕妇忌服;服本药时不宜同时服用藜芦、五灵脂、皂荚及其制剂;不宜喝茶和吃白萝卜,以免影响药效;患有高血压、肾脏病、糖尿病或正在接受其他治疗的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13.当归红枣颗粒

      功能主治:养血调经。用于月经量少,色淡。

      注意事项:合并贫血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糖尿病患者服药前应向医师咨询;服用一个月经周期症状无改善者,应向医师咨询。

      14.妇康宝口服液

      功能主治:补血,调经,止血。用于面色萎黄,头晕乏力,月经错后、量多、色淡,经期延长。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月经量多,服药3天症状无改善者,应向医师咨询;糖尿病患者、有内科疾病或正在接受其他治疗者,均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15.四物合剂

      功能主治:养血调经。用于头晕乏力,月经量少、色淡。

      ☆ ☆☆考点138:常用非处方中成药-痛经类药

      1.妇康宁片

      功能主治:调经养血,理气止痛。用于气血两亏,经期腹痛。

      2.痛经灵颗粒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痛经。

      注意事项:气血亏虚所致痛经不宜选用,其表现为经期或经后少腹隐痛喜按;服本品时不宜服用人参或其制剂。

      3.艾附暖宫丸

      功能主治:暖宫调经。用于经期腰腹冷痛,经血量少,经期错后,带多清稀。

      注意事项:月经先期量多,色鲜红或紫,经行腹痛,疼痛不减或更甚,伴有心中烦热、口渴、大便干燥、小便短赤者,不宜服用本药;已婚妇女经期错后者应排除早孕,或月经来潮后服药。

      4.妇科得生丸

      功能主治:解郁调经。用于肝气不舒,胸满胁痛,经期提前或错后,行经腹痛。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月经错后时,应注意早孕,已孕者应停服。

      5.痛经片

      功能主治:活血散寒,温经止痛。用于经期下腹冷痛,量少不畅。

      注意事项:月经先期量多者忌用;痛经并伴有其他妇科疾病者,应去医院就诊;本药不宜与人参及其制剂同服。

      ☆ ☆☆考点139:常用非处方中成药-小儿感冒类药

      1.小儿热速清口服液、颗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咽。用于风热感冒,发热头痛,咽喉红肿,鼻塞流黄涕,咳嗽,便秘。

      注意事项:风寒感冒、大便次数多者忌用。

      2.导赤丸

      功能主治:清热泻火,利尿通便。用于口舌生疮,咽喉疼痛,心烦口渴,尿黄,大便秘结。

      注意事项:大便次数多或泄泻者忌用;新生儿1次服1/3丸,乳儿1次服1/3~1丸,每日2次,用温开水化后送服,也可用灯心草1.5g,淡竹叶6g煎汤送服;本品含马兜铃酸成分,使用时请注意对肾脏的损害。

      3.金银花露、合剂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用于小儿痱毒,暑热口渴。

      ☆ ☆☆☆考点140:常用非处方中成药-小儿泄泻类药

      1.婴儿健脾口服液

      功能主治:健脾,消食,止泻。用于婴儿腹泻属脾虚夹滞证候者,症见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气臭含有未化之物、面色不华、乳食少进、腹胀腹痛、睡眠不宁。

      2.儿康宁糖浆

      功能主治:益气健脾,和中开胃。用于儿童身体瘦弱,消化不良,食欲不佳。

      3.龙牡壮骨颗粒

      功能主治:强筋壮骨,和胃健脾。用于小儿多汗,夜惊,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注意事项:服药期间应多晒太阳,多食含钙及易消化的食品。

      4.小儿消食片

      功能主治:消食化滞,健脾和胃。用于脾胃不和,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便秘。

      5.小儿健胃糖浆

      功能主治:健脾消食,清热养阴。用于厌食或拒食,面色萎黄,体瘦,口干,食少饮多。

      注意事项:饮食要定时,不要偏食。忌食辛辣食物、各种饮料以及巧克力等;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婴儿用量应咨询医师。服药1周后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出现不良反应时应向医师咨询。

      6.小儿喜食糖浆

      功能主治:健脾,消食,化积。用于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及消化不良引起的腹泻。

      7.启脾丸

      功能主治:健脾和胃。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腹胀便稀。

      注意事项:忌食生冷、辛辣食物。节制饮食,不要偏食;按照用法用量服用,3岁以内小儿用量应咨询医师。服药1周后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出现不良反应时应向医师咨询;服本药时不宜同时服用藜芦、五灵脂、皂荚及其制剂;不宜喝茶和吃白萝卜,以免影响药效。

      8.小儿胃宝丸、片

      功能主治:消食化积,健脾养胃。用于伤食伤乳,呕吐泄泻,脾虚胃弱,消化不良。

      注意事项:忌食生冷、辛辣食物。节制饮食,不要偏食;便秘者慎用。

    [网络转载,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 芍药
    回复
    2024-01-25 21:21:30

    目录1拼音2国家基本药物3补中益气颗粒药典标准 3.1品名3.2处方3.3制法3.4性状3.5鉴别3.6检查3.7含量测定 3.7.1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3.7.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3.7.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3.7.4测定法 3.8功能与主治3.9用法与用量3.10规格3.11贮藏3.12版本 4补中益气颗粒说明书 4.1药品类型4.2药品名称4.3药品汉语拼音4.4成份4.5性状4.6补中益气颗粒的功能主治4.7规格4.8补中益气颗粒的用法用量4.9注意事项4.10补中益气颗粒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4.11备注 附:*补中益气颗粒相关药品说明书其它版本 1拼音

    bǔ zhōng yì qì kē lì

    2国家基本药物

    与补中益气颗粒有关的国家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信息

    序号 基本药物
    目录序号 药品名称 剂型 规格 单位 零售指
    导价格 类别 备注 385 32 补中益气颗粒 颗粒剂 3g 袋 5 中成药部分 *△

    注:

    1、表中备注栏标注“*”的剂型规格为代表品。

    2、表中备注栏加注“△”的剂型规格,及同剂型的其他规格为临时价格。

    3、备注栏中标示用法用量的剂型规格,该剂型中其他规格的价格是基于相同用法用量,按《药品差比价规 则》计算的。

    4、表中剂型栏中标注的“蜜丸”,包括小蜜丸和大蜜丸。

    3补中益气颗粒药典标准3.1品名

    补中益气颗粒

    Buzhong Yiqi Keli

    3.2处方

    炙黄芪557g、党参166.5g、炙甘草277g、当归166.5g、炒白术166.5g、升麻166.5g、柴胡166.5g、陈皮166.5g、生姜57g、大枣110g

    3.3制法

    以上十味,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7~1.09(80℃),加入等量乙醇,搅匀,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8~1.10 (70℃),喷雾干燥,干膏粉加入糊精适量,制粒,制成1000g,即得。

    3.4性状

    本品为棕色的颗粒;味甜、微苦、辛。

    3.5鉴别

    (1)取本品2g,研细,加甲醇20ml,加热回流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20ml使溶解,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振摇提取2次,每次20ml,合并正丁醇提取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甘草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5μl、对照药材溶液2μl,分别点于同一用1%氢氧化钠溶液制备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酸-冰醋酸-水(15:1:1: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分别在日光和紫外光(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日光下显相同颜色的斑点;紫外光下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2)取本品1g,研细,加甲醇20ml,加热回流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橙皮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饱和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5μl、对照品溶液3μl,分别点于同一用1%氢氧化钠溶液制备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醇-水(100:17:13)为展开剂,展开,展距约3cm,取出,晾干,再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酸-水(20:10;1:1)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展距约8cm,取出,晾干,喷以三氯化铝试液,在105℃加热数分钟,在紫外光(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3)取本品6g,研细,加甲醇5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50ml使溶解,用乙醚振摇提取2次,每次30ml,合并乙醚提取液,挥散溶剂至0.5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当归对照药材1g,加水50ml,加热回流提取30分钟,滤过,取滤液,自“用乙醚振摇提取2次”起,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10μl、对照药材溶液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乙酸乙酯(4: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在紫外光(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3.6检查

    应符合颗粒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Ⅰ C)。

    3.7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D)测定。

    3.7.1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水(35:65)为流动相;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检测。理论板数按黄芪甲苷峰计算应不低于4000。

    3.7.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黄芪甲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即得。

    3.7.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装量差异项下的本品,混匀,研细,取8g,精密称定,精密加入甲醇100ml,称定重量,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50ml,蒸干,残渣加水25ml使溶解,用乙醚振摇提取2次,每次25ml,弃去乙醚液,再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振摇提取提5次(30ml,30ml,20ml,20ml,20ml),合并正丁醇提取液,用氨试液洗涤3次,每次40ml,弃去氨洗液,正丁醇液回收溶剂至干,残渣用甲醇溶解并转移至2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取得。

    3.7.4测定法

    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5μl与20μl、供试品溶液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以外标两点法对数方程计算,即得。

    本品每袋含炙黄芪以黄芪甲苷(C41H65O14)计,不得少于0.30mg。

    3.8功能与主治

    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所致的泄泻、脱肛、阴挺,症见体倦乏力、食少腹胀、便溏久泻、 *** 下坠或脱肛、子宫脱垂。

    3.9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3g,一日2~3次。

    3.10规格

    每袋装3g

    3.11贮藏

    密封,置阴凉干燥处

    3.12版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第二增补本

    4补中益气颗粒说明书4.1药品类型

    中药

    4.2药品名称

    补中益气颗粒

    4.3药品汉语拼音

    Buzhong Yiqi Keli

    4.4成份

    炙黄芪、党参、炙甘草、当归、炒白术、升麻、柴胡、陈皮、生姜、大枣

    4.5性状

    补中益气颗粒为棕色的颗粒;味甜、微苦、辛。

    4.6补中益气颗粒的功能主治

    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下陷,体倦乏力,食少腹胀,久泻。

    4.7规格

    每袋装3克

    4.8补中益气颗粒的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3克,一日2~3次。

    4.9注意事项

    1.忌不易消化食物。

    2.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

    3.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儿童、孕妇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服药4周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6.对补中益气颗粒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7.补中益气颗粒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8.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9.请将补中益气颗粒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0.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补中益气颗粒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4.10药物相互作用

    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4.11备注

四味生精口服液的用法用量

四味脾胃舒片的用法用量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