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中医科

清热凉血丸的用法用量

时间: 阅读:8402
清热凉血丸的用法用量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白敛

白敛

2025-05-12 12:22:42

清热凉血丸建议口服用药治疗,每日1~2次,每次口服6g。

清热凉血丸的药物成分为地黄、黄芪。药物性状为黄褐色的水丸制剂,每瓶或者每袋装6g,服用药物时味道有甘苦感。在口服药物前,建议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并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更有利于疾病的治疗。不建议自行用药,建议到医院面诊后,遵医嘱使用,才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云胡不喜
    回复
    2024-01-26 04:04:43

    1. 口臭——龙胆泻肝丸。

    清肝胆、利湿热,用于肝胆湿热引起的胁痛口苦、口臭、头晕目、湿热带下。

    2. 肾阴虚——磁朱丸。

    具有摄纳浮阳、镇心明目之功效,主治心肾阴虚、头晕眼花、心阳偏亢。

    3. 视力模糊——明目蒺藜丸。

    明目退翳、清热散风,用于眼边赤烂,红肿痛痒,迎风流泪 。

    4. 痛经——暖宫孕子丸。

    滋阴养血、温经散寒,用于血虚气滞、腰酸疼痛、经水不调、赤白带下、子宫寒冷、久不受孕。

    5. 口腔溃疡——复方大青叶合剂。

    【成份】大青叶、金银花、羌活、拳参、大黄。

    【功能主治】疏风清热,解毒消肿,凉血利胆。用于感冒发热头痛,咽喉红肿,耳下肿痛,肋痛黄疸等症,及流感、腮腺炎、急性病毒性肝炎见有上述症状者。

    【用法用量】口服。口服一次1-2支,一日2-3次。用于急性病毒性肝炎。每次3支,一日3次。

    6. 失眠——益脑片。

    成分为鹿茸、红参、茯苓、山药、熟地黄等,功效为滋肾健脑、益智安神。用于神经衰弱,体倦头晕,失眠多梦。

    7. 肺热——灵丹草胶囊。

    【成份】灵丹草等。

    【功能主治】清热疏风,解毒利咽,止咳祛痰。用于风热邪毒,咽喉肿痛,肺热咳嗽;急性咽炎,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粒,一日3次。

    8. 手足麻木——天麻头风灵胶囊。

    【成份】天麻、地黄、榔寄生、当归、玄参、钩藤、野菊花、杜仲、川芎、牛膝。

    【功能主治】滋阴潜阳,祛风,强筋骨。用于一般性头痛,手足麻木,慢性腰腿酸痛。

    【用法用量】口服。一日2次,一次4粒。

    9. 腮腺炎——板蓝根片。

    【成份】板蓝根。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用于病毒性感冒,咽喉肿痛。

    【用法用量】口服。每日3次,每次2-4片

    10. 偏瘫——消栓再造丸。

    【成份】血竭、赤芍、当归、牛膝、丹参、川芎、桂枝、三七等。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息风通络,补气养血,消血栓。用于气虚血滞,风痰阻络引起的中风后遗症,肢体偏瘫,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障碍,胸中郁闷等症。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 2丸,一日2次。

    11. 贫血——壮血药酒。

    【成份】当归、黑老虎、制何首乌、五指毛桃、骨碎补、鸡血藤、白术、炙甘草。

    【功能主治】补气血,通经络,壮筋骨,健脾胃。用于贫血,病后体质虚弱,腰膝酸痛,妇女带下,月经不调。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5 20毫升,一日2次。

    12. 偏头痛——六经头痛片。

    【成份】白芷、辛夷、藁本、川芎、葛根、细辛、女贞子、茺蔚子、荆芥穗油。

    【功能主治】疏风活络,止痛利窍。用于全头痛、偏头痛及局部头痛。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 4片,一日3次。

    13. 皮炎——凉血祛风糖浆。

    【成份】地黄、牛蒡子、升麻、石膏、白芍、金银花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祛风。用于荨麻疹、湿疹、药物性皮炎、牛皮癣等病见血热风盛证候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0毫升,一日3次。

    14. 早泄——参茸强肾片。

    【成份】人参、鹿茸、鹿肾、牛肾、海狗肾、黄芪、当归等。

    【功能主治】补肾壮阳,填精益髓。用于肾阳不足,精血亏损而致的肢倦神疲,眩晕健忘,阳萎早泄,不育不孕,腰膝冷痛等症。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5 6片,一日2次。

    15. 膀胱炎——复肾宁片。

    【成份】车前子、木通、栀子、扁蓄、大黄、知母等。

    【功能主治】清利湿热,益肾化瘀。用于湿热下注引起的急慢性尿路感染,急、慢性膀胱炎以及急、慢性肾盂肾炎等症见尿频、尿急、尿痛、腰痛等。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 8片,一日三次。

  • 冉冉云
    回复
    2024-01-26 04:04:43

      凡是以清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作用,用于内热、火毒、湿热、瘟疫等多种里热证的中成药,统称为清热类中成药。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清热的中成药,欢迎阅读。

      牛黄解毒片

      〔组成〕牛黄、大黄、石膏、桔梗、甘草、黄苓、冰片、雄黄。

      〔功能〕清热,解毒。

      〔主治〕肺胃热毒上炎所致咽喉肿痛、口鼻生疮、牙痛、耳痛、目赤肿痛、大便秘结等症。

      〔用法用量〕口服,片剂,每次3片(每片0.3克)每日2~3次;丸剂,每次1丸(0.9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下。小儿酌减。孕妇忌服。脾胃虚弱、大便溏泄者慎用。不宜与四环素族并用,亦不宜与磷酸盐、硫酸盐类药物同服。

      六神丸

      〔组成〕蟾酥、麝香、牛黄、雄黄、珍珠、冰片等。

      〔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热积火盛所致咽喉肿痛、单双乳蛾、喉风、喉烂,丹痧、皮肤疮疖等。

      〔用法用量〕含服,每次10粒,每日1~2次。小儿1岁服1粒,2岁服2粒,3岁服3~4粒,4~8岁服5~6粒 ,9~15岁服8~9粒。外用时取10粒用开水或米醋溶成糊状,每日数次敷搽患处。孕妇忌服。服药期间忌烟、酒及辛辣食物。疮烂化脓者不可外敷。

      冰硼散

      〔组成〕冰片、硼砂(炒)、玄明粉、朱砂。

      〔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实火上炎所致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

      〔用法用量〕外用,吹敷患处,每次少量,每日数次。用药期间忌食辛辣油腻之物。

      消炎解毒丸

      〔组成〕人工牛黄、雄黄、蟾酥、冰片等。

      〔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烂喉丹痧,咽喉肿痛,喉风喉痛,单双乳蛾,小儿热疖,痈疡疔疮,乳痈发背,无名肿毒,口舌生疮。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10粒,小儿1岁服1粒,4~8岁服5粒,9~15岁服8粒,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外用,取10粒用米醋或温开水调成糊状,每日数次搽敷。孕妇忌服。局部破溃者禁用。

      鼻炎片

      〔组成〕苍耳子、辛夷、白芷、防风、荆芥、连翘、黄柏、野菊花、知母、桔梗、五味子、甘草。

      〔功能〕清热,散风,消肿,通窃。

      〔主治〕急慢性鼻炎及副鼻窦炎。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3~4次,每日3次,饭后温开水送服。小儿酌减或遵医嘱。

      祁门蛇药片

      〔组成〕半边莲、凌霄花根皮、青木香、射干、杏香兔耳风、大蓟。

      〔功能〕解蛇毒,消炎。

      〔主治〕五步蛇、竹叶青、银环蛇、蝮蛇、眼镜蛇等毒蛇蛟伤。

      〔用法用量〕口服,首次10片,以后每次5~8片,每日4次,嚼碎温开水送下。

      黄连解毒丸

      〔组成〕黄连、黄芩、黄柏、大黄、栀子、金银花、升麻、防风、牛蒡子、赤芍、当归、甘草。

      〔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三焦火盛所致疮疡初起红肿疼痛、痘疹肿毒、大便秘结、口舌糜烂、目赤肿痛、烦燥发热等症。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6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三黄丸

      〔组成〕大黄、黄连、黄芩。

      〔功能〕清热泻火,消积导滞,退黄通便,止血祛淤。

      〔主治〕三焦热蕴所致眼目赤肿、头项肿痛、口舌生疮、心下痞满、心膈烦躁、不思饮食、小便赤涩、大便秘结、痔疮下血。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6~9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小儿酌减。孕妇服脾虚便溏者忌服。

      牛黄清心丸

      〔组成〕牛黄、栀子、黄连、黄芩、郁金、朱砂。

      〔功能〕清心镇惊,泻火解毒,化痰开窍。

      〔主治〕痰热壅盛,热入心包所致谵语烦躁、高热昏迷、头晕目眩、惊痫抽搐、喉呜痰涌、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1丸,每日2次,温水送下。小儿酌减。凡虚脱之症禁用。

      芎菊上清丸

      〔组成〕川芎、菊花、防风、荆芥、薄荷、黄柏、黄芩、栀子、滑石、桔梗、甘草。

      〔功能〕散风清热。

      〔主治〕上焦风热所致头痛、头晕、暴发火眼、鼻塞、耳鸣等。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6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服药期间忌食辛辣油腻之物。

      擦癣药水

      〔组成〕斑蝥、紫荆皮、大枫子、百部、花椒。

      〔功能〕祛风,解毒,止痒。

      〔主治〕风癣,湿癣,金钱癣,牛皮癣。

      〔用法用量〕外用。擦抹患处。

      香连丸

      〔组成〕黄连(吴茱萸制)、木香。

      〔功能〕清热燥湿,行气止痛。

      〔主治〕湿热内滞大肠引起的下痢赤白、脓血相杂、腹痛、里急后重。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3~6克,每日2~3次,温开水送服。小儿酌减。服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之物。

      妇炎平

      〔组成〕蛇床子、苦参、苦木、冰片、薄荷脑。

      〔功能〕清热解毒,燥湿止带,杀虫止痒。

      〔主治〕滴虫、霉菌、细菌引起的阴道炎、宫颈炎、外阴炎等。

      〔用法用量〕外用,每次1~2粒,睡前洗患部,置于阴道深部内(外阴炎患者打开胶囊,将药粉撒涂于患处),应连续使用,一般10天为1疗程。孕妇慎用。月经期及经净3天内停用。

      洁尔阴洗液

      〔组成〕黄柏、苦参、苍术等。

      〔功能〕清热解毒,除湿杀虫,止痒。

      〔主治〕用于淋菌性、滴虫性、老年性阴道炎及搔痒症,湿疹,体癣,神经性皮炎,脚气。

      〔用法用量〕妇女阴部搔痒,用温开水稀释成10%浓度,采用阴道冲洗或坐浴;重症可加大剂量。皮肤炎,先将皮肤湿润,直接涂擦患处,并轻揉5分钟,洗净即可;重者可洗后直接涂擦。每日2~3次,2周为1疗程。

      健民咽喉片

      〔组成〕玄参、生地、麦冬、桔梗、胖大海、板蓝根、藏青果等。

      〔功能〕扩张微血管,改善微循环,增加唾液及唾液蛋白分泌,减轻炎性组织所致的疼痛,对急性炎症的渗出和水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清咽爽喉、润肺利咽,滋阴止渴,祛痰镇咳。

      〔主治〕急慢性咽炎。

      〔用法用量〕每小时含服2~4片。每日总量16~20片,小儿酌减。3~6日为1疗程,一般以两个疗程为宜 。

      草珊瑚含片

      〔组成〕略。

      〔功能〕抗菌消炎,止血止痛。

      〔主治〕口腔咽喉炎症。

      〔用法用量〕含服,每次1~2片,每小时2~4片,每日10~20片。

      喉痛消炎丸

      〔组成〕人工牛黄、冰片、雄黄、珍珠、青黛、蟾酥等。

      〔功能〕清热解毒,消炎止痛。

      〔主治〕咽喉肿痛,口舌生疮。

      〔用法用量〕含服,每次5~10粒,每日3次。小儿酌减。孕妇慎服。

      绿药膏

      〔组成〕略。

      〔功能〕抗菌排脓。

      〔主治〕皮炎、疮疖、冻疮、烫伤、烧伤及蚊叮虫咬等引起的感染、溃疡等。

      〔用法用量〕外用,搽于洗净患处,每日2~3次。

      板蓝根冲剂

      〔组成〕板蓝根、大青叶。

      〔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主治〕多种发热性疾病:感冒、流行性乙型脑炎、腮腺炎、肝炎、麻疹、扁桃腺炎;咽喉肿痛等。

      〔用法用量〕口服,散剂,每次1~2袋;块剂,每次1~2块。均为每日2~3次,温开水冲服。用于预防流感、乙脑时,可每天服1块或1袋,连服5天,风寒感冒不宜服。

      南通蛇药片

      〔组成〕略。

      〔功能〕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毒蛇、毒虫咬伤。

      〔用法用量〕毒蛇咬伤:立即取药20片捻碎,用温开水(加入少量黄酒则效果更好)送服,以后每隔6小时 再照此法服10片,直至蛇毒症状消失。毒虫咬伤:取药片适量捻碎,用水调开成糊状后外搽伤处,一般不需内服。

      〔注意事项〕①被毒蛇咬伤后,为防止蛇毒随血液循环在体内扩散,首先应在伤口的上端(靠近心脏的一端)肢体上绑扎止血带(可用手帕、布条代替)以阻止毒素吸收,并立即设法将伤口挑破,吸挤出带毒血液,可能的话,应使用淡盐水或清水冲洗伤口以清除毒素。

      ②在进行伤口处理同时,可尽早将本品捻碎服下。

      ③中毒症状严重,出现神志不清、牙关紧闭、颈项强直、呼吸困难等危征,除将本药片每次口服剂量增加10~20片外,应迅速送医院救治,并每隔15分钟将止血带放松一次。

      ④本品无禁忌症和毒副作用。

      ⑤防温,但吸潮未生霉者仍可使用。

  • 山亭柳
    回复
    2024-01-26 04:04:43


    01

    澳泰乐颗粒(片、胶囊)

    【处方组成】返魂草、郁金、黄精(蒸)、白芍、麦芽。

    【功能主治】舒肝理气、清热解毒。主治肝郁毒蕴证。症见胁肋胀痛、口苦纳呆、体倦乏力、舌苔黄腻、脉弦滑。

    【现代药理】具有保肝、抗炎等作用。

    【临床应用】甲型肝炎、乙型肝炎、慢性肝炎。临床以胁肋胀痛、口苦纳呆、体倦乏力为特征症状。

    【用药特征】本成药用药长于清热解毒,活血理气,兼有补益肝脾,适用于胁痛肝气郁结不甚兼有毒瘀热阻滞者。

    【用法用量】颗粒:口服。一次1袋,一日3次。片:口服。一次4片,一日3次。胶囊:口服。一次4粒,一日3次。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瘀血停着、肝阴不足所致胁痛者慎用。忌酒及辛辣油腻物。

    【规格贮藏】颗粒:5g/袋。密封。片:0.4g/片。密封。胶囊:0.35g/粒。密封。

    02

    肝脾康胶囊

    【处方组成】柴胡、黄芪、青皮、白芍、白术、板蓝根、姜黄、茯苓、水蛭、三七、郁金、鸡内金(炒)、熊胆粉、水牛角浓缩粉。

    【功能主治】疏肝健脾、活血解毒。主治肝郁脾虚、毒瘀内蕴证。症见胁肋胀痛、胁下积块、疼痛拒按、胸脘痞闷、食少纳呆、神疲乏力、面色晦暗、舌红苔多薄白、脉沉弦。

    【现代药理】具有保肝、抗乙肝病毒、提高免疫功能等作用。

    【临床应用】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等。临床以胁肋胀痛、胁下积块疼痛拒按、脘痞纳少为特征症状。

    【用药特征】本成药用药用药活血化瘀力强,兼有破血之力,又能理气疏肝、化瘀解毒,兼以健脾。适用于胁痛肝郁脾虚,肝脉毒瘀内蕴者。

    【用法用量】餐前半小时口服。一次5粒,一日3次。3个月为一疗程,或遵医嘱。

    【使用注意】孕妇禁用。血虚肝旺所致胁痛者慎用。忌酒、辛辣、油腻食物。

    【规格贮藏】0.35g/粒。密封,置阴凉干燥处。


    03

    乙肝灵丸

    【处方组成】大黄、白芍、茵陈、贯众、柴胡、黄芪、人参、甘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疏肝健脾。主治毒热蕴结证。症见胁肋胀痛、口苦、厌油腻食物、腹部胀满、疲乏无力、便干、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

    【现代药理】具有保肝、抗乙肝病毒、利胆、抗炎等作用。

    【临床应用】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以胁肋胀痛、口苦、厌油腻食物腹胀疲乏为特征症状。

    【用药特征】本成药用药长于清热解毒,清利肝胆湿热,又能益气健脾,兼以疏肝活血。用药攻补兼施,清泻并用,适用于胁痛毒热蕴结,兼有肝郁脾虚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g,一日3次;小儿酌减。20 50天为一疗程。

    【使用注意】孕妇忌用。单纯毒热证或肝郁脾虚证所致胁痛者慎用。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油腻之品,戒酒。

    【规格贮藏】0.1g/粒。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04

    肝宁片

    【处方组成】斑蝥、糯米、紫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湿、化瘀散结。主治毒热瘀滞证。症见胁肋刺痛、胁下痞块、胸脘痞闷、口苦、尿黄、便秘、舌红有瘀斑、苔黄腻、脉弦涩。

    【现代药理】具有保肝、降低转氨酶、抗肝纤维化等作用。

    【临床应用】慢性肝炎、肝硬化等。临床以胁肋刺痛、胁下痞块口苦尿黄便秘为特征症状。

    【用药特征】本成药用药重在清热解毒,利湿,且活血化瘀力强,长于破血逐瘀,凉血解毒,适用于胁痛肝脉瘀血阻滞,血分热毒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 3片,一日3次,温开水送下。

    【使用注意】孕妇忌用。不宜过量、久服。忌食辛辣油腻,戒烟酒。

    【规格贮藏】0.3g/片。密闭,防潮。

    05

    二十五味松石丸

    【处方组成】松石、珍珠、珊瑚、朱砂、诃子肉、铁屑(诃子制)、余甘子、五灵脂膏、檀香、降香、木香马兜铃、鸭嘴花、牛黄、木香、绿绒蒿、船形乌头、肉豆蔻、丁香、伞梗虎耳草、毛诃子(去核)、天竺黄、西红花、木棉花、麝香、石灰华。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疏肝利胆、化瘀。主治肝脉热毒血瘀证。症见胁部刺痛、口干口苦、厌油、纳呆、恶心呕吐、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现代药理】具有保肝、降低转氨酶、利胆等作用。

    【临床应用】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胆囊炎等。临床以胁部刺痛、口干口苦、纳呆恶心、厌油为特征症状。

    【用药特征】本成药长于清热解毒利湿,凉血活血,清热涤痰,兼以健脾化湿,用药具有寒温并用的特点适用于胁痛肝脉热毒血瘀者。

    【用法用量】开水泡服。一次lg,—日1次。

    【使用注意】孕妇、婴幼儿及肾功能不全者禁用。儿童及老年人慎用。运动员慎用。定期复查肾功能。戒酒、忌生冷、辛辣、油腻食物。

    【规格贮藏】lg/丸。密封。

    06

    九味牛黄丸

    【处方组成】红花、巴夏嘎、木香马兜铃、牛黄、渣驯膏、波棱瓜子、獐牙菜、绿绒蒿、木香。

    【功能主治】清肝热。主治肝热证。症见胁痛、恶心、目赤、口苦口干。

    【现代药理】具有保肝、降低转氨酶、利胆等作用。

    【临床应用】各种肝炎,培根,木布病等。临床以胁痛、恶心、目赤为特征症状。

    【用药特征】本成药用药重在清肝热、疏肝行气、利胆退黄、清热解毒、凉血活血,适用于胁痛、培根、木布病,肝热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 5丸,一日3次。

    【使用注意】孕妇、婴儿、肾功能不全者忌用。儿童及老年人慎用。定期复查肾功能。忌生冷、油腻、酸、腐、辛辣刺激食物。

    【规格贮藏】5g/10丸。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07

    红花清肝十三味丸

    【处方组成】红花、麦冬、木香、诃子、川楝子、栀子、紫檀香、人工麝香、水牛角浓缩粉、人工牛黄、银朱、丁香、莲子。

    【功能主治】清肝热、除“亚玛”病、解毒。主治肝热证。症见胁部刺痛、口苦、厌食油腻、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现代药理】具有保肝、降低转氨酶、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

    【临床应用】肝功衰竭、药物中毒性肝炎、酒精肝、脂肪肝、腰肾损伤、尿频、尿血、偏正头痛、牙痛、眼疾等。临床以胁部刺痛、口苦、厌食油腻为特征症状。

    【用药特征】本成药用药重在清肝热,除“亚玛”病,解毒。用药长于清热解毒,兼以清希拉热,平赫依血骚热,解毒、调整体素为辅,适用于胁痛肝热证、以及肝功能衰退,“亚玛”病,腰肾损伤,尿频,尿血。亦可用于血热引起的眼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5 30粒,一日1 2次。

    【使用注意】孕妇忌服。运动员慎用。忌生冷、酸腐刺激性食物。

    【规格贮藏】1g/10粒。密闭,防潮。

    08

    清热八味丸(散、胶囊)

    【处方组成】檀香、石膏、红花、苦地丁、瞿麦、胡黄连、麦冬、人工牛黄。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治肝火证。症见胁部胀痛、口苦、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现代药理】具有抗炎、保肝、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

    【临床应用】病毒性肝炎。临床以胁部胀痛、口苦、便秘、尿黄为特征症状。

    【用药特征】本成药用药重在清热解毒。用药长于清泻肝胆热毒,适用于胁痛肝热者以及炽热、血热、脏腑之热。

    【用法用量】丸:口服。一次8 15粒,一日1 2次。散:口服。一次1.5 3g,一天1 2次。胶囊:口服。一次3 5粒,一次1 2次,白糖水为引。

    【使用注意】孕妇忌用。脾胃虚弱慎用。忌油腻食物等。

    【规格贮藏】丸:2g/10粒。密闭,防潮。颗粒:15g/袋。密闭,防潮。胶囊:0.3g/粒。密闭,防潮。

    09

    天胡荽愈肝片

    【处方组成】杏叶防风、天胡荽、酢浆草、虎掌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疏肝利胆。主治肝胆热毒证。症见胁部胀痛、口苦口干、厌油、食少恶心、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现代药理】具有保肝、降低转氨酶等作用。

    【临床应用】急性肝炎、慢性肝炎等。临床以胁部胀痛、口苦、厌油、便秘尿黄为特征症状。

    【用药特征】本成药用药长于清利肝胆湿热和热毒,活血化瘀,兼以行气温中。用药寒温并用,适用于胁痛肝胆热毒湿瘀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片,一日3次。

    【使用注意】孕妇慎用。忌辛辣、食香燥食物,避免饮酒。

    【规格贮藏】0.3g/片。密封。

    10

    藏茵陈胶囊

    【处方组成】藏茵陈。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舒肝利胆、退黄。主治肝胆热毒证。症见胁部胀痛、口苦口干、厌油、食少、脘腹胀满、便秘尿黄或身目发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现代药理】具有保肝、降低转氨酶等作用。

    【临床应用】急慢性肝炎、慢性胆囊等。临床以胁部胀痛、口苦口干、厌油、食少、便秘尿黄为特征症状。

    【用药特征】本成药为单味药制剂,具有清利肝胆热毒,利胆退黄之功,用药寒凉适用于胁痛肝胆热毒阻滞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 3粒,一日3次。

    【使用注意】孕妇慎用。忌食辛辣、香燥之食物,避免饮酒。

    【规格贮藏】0.35g/粒。密封。


    11

    肝得治胶囊

    【处方组成】五味子提取五物、黄苓、丹参浸膏、甘草提取物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护肝理脾、降转氨酶。主治肝胆热毒瘀滞证。症见胁肋胀满疼痛或刺痛、胁下痞块、脘腹痞胀、疲劳乏力、口苦、小便色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现代药理】具有保肝、抗肝纤维化等作用。

    【临床应用】迁延性肝炎、慢性肝炎等。临床以胁肋胀满疼痛或刺痛、脘痞腹胀、口苦口干为特征症状。

    【用药特征】本成药用药长于清利肝胆湿热、热毒为主,同时活血化瘀,兼以补益肝脾。用药攻补兼施,扶正以祛邪,适用于胁痛肝胆热毒瘀滞,兼有肝脾不足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粒,一日3次。

    【使用注意】孕妇慎用。忌酒、辛辣、油腻食物。

    【规格贮藏】0.45g/粒。密封。

    12

    益肝灵片(胶囊)

    【处方组成】水飞蓟素。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治肝胆毒蕴证。症见胁部胀痛、食欲不振、口苦咽干、脘腹痞满、嗳气频作、苔薄黄或腻、脉弦或弦数。

    【现代药理】具有保肝、护肝细胞膜等作用。

    【临床应用】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迁延性肝炎等。临床以胁部胀痛、食欲不振、口苦咽干、脘腹痞满为特征症状。

    【用药特征】本成药为水飞蓟提取物水飞蓟素制剂,长于清热解毒。本成药疏肝利胆之力微弱,但清热解毒之力显著。适用于胁痛热毒毒蕴结证。

    【用法用量】片:口服。一次2片,一口3次。胶囊:口服。一次2粒,一日3次,3个月为一疗程。

    【使用注意】心力衰竭、孕妇及过敏体质者慎用。肝郁脾虚所致的胁痛不宜使用。慎食辛辣油腻食物,忌酒。

    【不良反应】偶见轻微腹泻。

    【规格贮藏】0.2g/片(含水飞蓟宾38.5mg)。密封。胶囊:0.2g/粒(含水飞蓟宾38.5mg)。密封。

    13

    利肝隆颗粒(片、胶囊)

    【处方组成】板蓝根、茵陈、郁金、五味子、甘草、当归、黄芪、刺五加浸膏。

    【功能主治】疏肝解郁、清热解毒、益气养血。主治肝郁热毒、气血两虚证。症见胁部胀痛、口苦、烦热、腹胀、纳呆恶心、疲乏无力、尿黄、舌淡苔薄白、脉细。

    【现代药理】具有保肝、降低转氨酶等作用。

    【临床应用】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迁延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等。临床以两胁胀痛、口苦、烦热、纳呆、疲乏无力为特征症状。

    【用药特征】本中成药用药重在疏肝解郁,清热解毒,兼能益气养血。清热解毒利湿以祛邪,益气养血以扶正,用药扶正祛邪兼顾适用于胁痛肝郁湿热、气血两虚者。

    【用法用量】颗粒:开水冲服。一次10g,一日3次;小儿酌减。片:口服。一次5片,一日3次;小儿酌减。胶囊:每次2 4粒,每日三次。

    【使用注意】寒湿型黄疸、肝阴不足所致胁痛者慎用。饮食宜清淡,忌食油腻辛辣之品,并宜戒酒。

    【规格贮藏】颗粒:10g/袋。密封。片:0.37g/片。密封。胶囊:0.3g/粒。密封。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制剂等仅供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一切遵医嘱,切不可给自己妄下诊断。

    上述内容摘取自《实用临床药物学--中成药卷》。

  • 祝由师
    回复
    2024-01-26 03:03:33

    清热丸是一种中药制剂,主要用于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功效。它由多种中药材经过精心配比而成,具有良好的药效和安全性。清热丸的主要成分包括黄芩、栀子、山栀、连翘等,这些中*药都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能够帮助人体排除病邪,调节气血平衡。
    清热丸可广泛应用于多种常见病和慢性病的治疗中。它可以帮助治疗感冒、咽喉肿痛、口腔溃疡等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症状。清热丸还可以改善湿疹、荨麻疹等皮肤过敏问题,有效减轻患者的不适感。对于一些慢性肝胆疾病、胃肠道问题以及妇科问题,清热丸也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使用清热丸时,我们需要注意正确的用量和服用方法。一般来说,成人每次服用3-5克,每日2-3次。孩子的剂量需要根据年龄和体重进行调整。清热丸可以口服或者用开水冲服,但是最好在饭后半小时服用,以免影响药效。在服药期间,我们要避免辛辣食物和烟酒刺激,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清热丸具有明显的疗效,但也有一些副作用需要注意。部分人可能会出现头晕、恶心、腹泻等不适感,这些症状通常是暂时的,不必过于担心。如果出现严重副作用或者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清热丸作为一种传统中药制剂,在治疗一些常见疾病和慢性病方面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在使用前还是建议咨询医生的意见,并遵循正确的用药方法和剂量。我们也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并注意自身的身体反应和不适感,在使用过程中及时就医处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罗浮山凉茶颗粒的用法用量

清热凉血膏的用法用量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