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中医科

外感风痧颗粒的禁忌

时间: 阅读:10883
外感风痧颗粒的禁忌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七里香

七里香

2025-05-12 10:19:18

外感风痧颗粒的禁忌尚不明确。

此药物适合风热感冒引起的诸多症状,如果患者是风寒型感冒或者是其他感冒症状时一定要慎重使用此药。该药物属于是医保乙类的处方药,药品类型是辛凉解表剂,适应病症是咽喉肿痛以及风热感冒,可以起到清热以及祛风的功效,规格是每袋重15克。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空青
    回复
    2024-01-26 12:12:44

    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感冒退热颗粒药典标准 3.1品名3.2处方3.3制法3.4性状3.5鉴别3.6检查3.7含量测定 3.7.1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3.7.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3.7.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3.7.4测定法 3.8功能与主治3.9用法与用量3.10规格3.11贮藏3.12版本 4感冒退热颗粒说明书 4.1药品类型4.2药品名称4.3药品汉语拼音4.4药品英文名称4.5成份4.6性状4.7作用类别4.8适应症/功能主治4.9规格4.10感冒退热颗粒的用法用量4.11禁忌4.12感冒退热颗粒的不良反应4.13注意事项4.14感冒退热颗粒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4.15感冒退热颗粒的药理作用4.16备注 附:1古籍中的感冒退热颗粒*感冒退热颗粒相关药品说明书其它版本 1拼音

    gǎn mào tuì rè kē lì

    2英文参考

    antipyretic and antiflu soluble granules, anticold and febrifugal electuaries [21世纪英汉汉英双向词典]

    3感冒退热颗粒药典标准3.1品名

    感冒退热颗粒

    Ganmao Tuire Keli

    3.2处方

    大青叶435g、板蓝根435g、连翘217g、拳参217g

    3.3制法

    以上四味,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约为1.08 (90~95℃)的清膏,待冷至室温,加等量的乙醇使沉淀,静置,取上清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60℃)的清膏,加等量的水,搅拌,静置8小时。取上清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38~1.40( 60℃)的稠膏,加蔗糖粉、糊精及乙醇适量,制成颗粒,干燥,制成1000g;或取上清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09~1.11( 60℃)的清膏,加糊精、矫味剂适量,混匀,喷雾干燥,制成250g(无蔗糖),即得。

    3.4性状

    本品为棕黄色的颗粒;味甜、微苦或味苦、微甜(无蔗糖)。

    3.5鉴别

    (1)取本品1袋,加水50ml使溶解,滤过,滤液用乙醚振摇提取2次(40ml,30ml),合并乙醚液,浓缩至约0.5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靛玉红对照品,加乙醚制成每1ml含0.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苯-丙酮(4: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2)取本品5g或1.25g(无蔗糖),研细,加甲醇25ml,冰浴中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连翘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甲酸(9:2: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3.6检查

    应符合颗粒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Ⅰ C)。

    3.7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D)测定。

    3.7.1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水(20:8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77nm。理沦板数按连翘苷峰计算应不低于5000。

    3.7.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连翘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50%甲醇制成每1ml含20μg的溶液,即得。

    3.7.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装量差异项下的本品,研细,取5g或1.25g(无蔗糖),精密称定,用甲醇加热回流2次,每次25ml,每次30分钟,滤过,残渣及滤器用甲醇15ml分次洗涤,洗液与滤液合并,蒸干,残渣加稀乙醇10ml使溶解,加在中性氧化铝柱(100~200目,3g,内径为1cm)上,用稀乙醇70ml洗脱,收集洗脱液,蒸干,残渣用50%甲醇溶解,转移至25ml量瓶中,加50%甲醇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3.7.4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每袋含连翘以连翘苷(C27H34O11)计,不得少于1.2mg。

    3.8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疏风解表。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属外感风热、热毒壅盛证,症见发热、咽喉肿痛。

    3.9用法与用量

    开水冲服。一次1~2袋,一日3次。

    3.10规格

    每袋装? (1)18g?? (2)4.5g(无蔗糖)

    3.11贮藏

    密封。

    3.12版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4感冒退热颗粒说明书4.1药品类型

    中药

    4.2药品名称

    感冒退热颗粒

    4.3药品汉语拼音4.4药品英文名称4.5成份4.6性状4.7作用类别4.8适应症/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疏风解表。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属外感风热、热毒壅盛证,症见发热、咽喉肿痛。

    4.9规格

    每袋装

    4.5克(无蔗糖)

    4.10感冒退热颗粒的用法用量

    开水冲服。一次1~2袋,一日3次。

    4.11禁忌4.12不良反应4.13注意事项

    1.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

    3.风寒感冒者不适用。

    4.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及脾虚便溏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6.扁桃体有化脓或发热体温超过38.5℃的患者应去医院就诊。

    7.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8.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9.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10.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11.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2.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4.14药物相互作用

    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4.15感冒退热颗粒的药理作用4.16备注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按说明使用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古籍中的感冒退热颗粒 《奇效良方》:[卷之六十四小儿门]小儿证通治方

    治小儿凡染惊搐,多因感冒,盖失表散,致热极生风,先以解表退热。方见前。《奇效良方》明·成化六年董宿公...

    《医学正传》:[卷之二]斑疹

    ,作一服,加生姜三片,大枣二枚,水煎服。此因虚而感冒风湿以致发斑者,服之良验。《医学正传》明虞传公元...

    《儿科要略》:[第四章·痧痘论治]第一节·痧疹概要

    ,每日三五潮(每潮一次则痧点增多一次),潮三日则颗粒全透,无微弗至,毒发已净,自渐退隐矣。其隐也亦以...

    《女科经纶》:[卷五产后证上]产后头痛属风寒用生化汤

    ,以表虚。其汗剂中川芎、干姜,其味辛温,亦能散邪退热。如头痛不解,加连须、葱白三枚。慎斋按∶以上二条...

    《儿科要略》:[第三章·儿科特征]第四节·变蒸

  • 匿名用户
    回复
    2024-01-26 12:12:44

    目录1拼音2感冒止咳颗粒药典标准 2.1品名2.2处方2.3制法2.4性状2.5鉴别2.6检查2.7含量测定 2.7.1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2.7.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2.7.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2.7.4测定法 2.8功能与主治2.9用法与用量2.10规格2.11贮藏2.12版本 3感冒止咳颗粒说明书 3.1药品类型3.2药品名称3.3药品汉语拼音3.4药品英文名称3.5成份3.6性状3.7作用类别3.8适应症/功能主治3.9规格3.10感冒止咳颗粒的用法用量3.11禁忌3.12感冒止咳颗粒的不良反应3.13注意事项3.14感冒止咳颗粒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3.15感冒止咳颗粒的药理作用3.16备注 附:*感冒止咳颗粒相关药品说明书其它版本 1拼音

    gǎn mào zhǐ ké kē lì

    2感冒止咳颗粒药典标准2.1品名

    感冒止咳颗粒

    Ganmao Zhike Keli

    2.2处方

    柴胡100g、山银花75g、葛根100g、青蒿75g、连翘75g、黄芩75g、桔梗50g、苦杏仁50g、薄荷脑0.15g

    2.3制法

    以上九味,除薄荷脑外,其余柴胡等八味,加水煎煮二次,每次4小时,煎液滤过,滤液合并,浓缩至适量,加入蔗糖和糊精,制成颗粒,干燥,薄荷脑加乙醇适量溶解后,喷入颗粒中,混匀,制成1000g;或将浓缩液喷雾干燥成细粉,加糊精适量及薄荷脑(用倍他环糊精适量包结),混匀,干法制粒,制成300g(无蔗糖),即得。

    2.4性状

    本品为黄色至棕黄色颗粒;味甜、微苦,具清凉感,或味微苦,具清凉感(无蔗糖)。

    2.5鉴别

    (1)取本品10g或3g(无蔗糖),研细,加水100ml,加热回流30分钟,放冷,滤过,滤液用盐酸溶液(1→2)调节pH值至2,用乙醚振摇提取2次,每次30ml,合并乙醚提取液,挥干,残渣加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连翘对照药材1g,加水50ml,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10μl、对照药材溶液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醇(20:0.5:0.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主斑点。

    (2)取本品10g或3g(无蔗糖),研细,加甲醇30ml,超声处理1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3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葛根素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4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3: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254nm)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3)取本品10g或3g(无蔗糖),研细,加乙酸乙酯,超声处理2次,每次5分钟,每次30ml,弃去乙酸乙酯液,残渣加1mol/L盐酸溶液0.25ml,加乙酸乙酯,超声处理2次,每次5分钟,每次20ml,合并乙酸乙酯液,蒸干,残渣加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绿原酸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2μl,分别点于同一聚酰胺薄膜上,使成条带状,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酸冰醋酸-水(1:15:1: 1:2)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2.6检查

    应符合颗粒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Ⅰ C)。

    2.7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D)测定。

    2.7.1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水-磷酸(50:50:0.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0nm。理论板数按黄芩苷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2.7.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黄芩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60μg的溶液,即得。

    2.7.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装量差异项下的本品,研细,取约1g或0.3g(无蔗糖),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70%乙醇25ml,密塞,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480W,频率40kHz)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70%乙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10ml,置25ml量瓶中,加70%乙醇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2.7.4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每袋含黄芩以黄芩苷(C21H18O11)计,不得少于20.0mg。

    2.8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表,止咳化痰。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的感冒,症见发热恶风、头痛鼻塞、咽喉肿痛、咳嗽、周身不适。

    2.9用法与用量

    开水冲服。一次1袋,一日3次。

    2.10规格

    (1)每袋装10g? (2)每袋装3g(无蔗糖)

    2.11贮藏

    密封,置干燥处。

    2.12版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3感冒止咳颗粒说明书3.1药品类型

    中药

    3.2药品名称

    感冒止咳颗粒

    3.3药品汉语拼音3.4药品英文名称3.5成份3.6性状3.7作用类别3.8适应症/功能主治

    清热解表,止咳化痰。用于感冒发热,头痛鼻塞,伤风咳嗽,咽喉肿痛,四肢怠倦,流行性感冒。

    3.9规格

    每袋重10克(相当于总药材6克)

    3.10感冒止咳颗粒的用法用量

    开水冲服,一次1袋,一日3次。

    3.11禁忌3.12不良反应3.13注意事项

    1.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成药。

    3.风寒感冒者不适用,其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鼻塞,流清涕,喉痒咳嗽。

    4.高血压、心脏病、肝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服药三天后症状无改善,或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严重症状如胸闷、心悸等应立即停药,并去医院就诊。

    6.小儿、年老体弱者、孕妇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7.脾胃虚寒,症见腹痛、喜暖、泄泻者慎用。

    8.糖尿病患者慎用。

    9.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10.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11.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12.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3.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3.14药物相互作用

    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3.15感冒止咳颗粒的药理作用3.16备注

  • 芍药
    回复
    2024-01-26 12:12:44

    目录1拼音2外感平安颗粒说明书 2.1药品类型2.2药品名称2.3药品汉语拼音2.4药品英文名称2.5成份2.6性状2.7作用类别2.8适应症/功能主治2.9规格2.10外感平安颗粒的用法用量2.11禁忌2.12外感平安颗粒的不良反应2.13注意事项2.14外感平安颗粒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2.15外感平安颗粒的药理作用2.16备注 附:*外感平安颗粒相关药品说明书其它版本 1拼音

    wài gǎn píng ān kē lì

    2外感平安颗粒说明书2.1药品类型

    中药

    2.2药品名称

    外感平安颗粒

    2.3药品汉语拼音2.4药品英文名称2.5成份2.6性状2.7作用类别2.8适应症/功能主治

    清热解表,化湿消滞。用于四时感冒,恶寒发热,周身骨痛,头重乏力,感冒挟湿,胸闷食滞。

    2.9规格

    每袋装

    1.5克

    2.10外感平安颗粒的用法用量

    开水冲服,一次

    1.5克,一日2~3次。

    2.11禁忌

    孕妇禁用。

    2.12不良反应2.13注意事项

    1.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3.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4.儿童、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5.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6.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7.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8.儿童必须在成人的监护下使用。9.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10.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2.14药物相互作用

    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2.15外感平安颗粒的药理作用2.16备注

  • 远志
    回复
    2024-01-26 11:11:34

    常见中成药的服用禁忌

      非处方类中成药多数是在药店经病人自选或药剂员介绍卖出去的,少数是经医师处方在医院药房配售出去的.。由于多数人受?中成药无毒或毒性小?错误观点的影响,病人在买药,药剂员在配售药,医师在处方开药(特别是西医)时往往忽视了中成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由此引起的纠纷或差错屡见不鲜。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常见中成药的服用禁忌,欢迎阅读。

      一、感冒类中成药

      1.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成药。

      2.对本品过敏者不宜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3.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小儿、年老体弱者、孕妇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品。

      如:四季感冒片、香菊感冒颗粒、感冒水软胶囊、解热感冒片、感冒伤风咳茶等。

      在感冒类中成药的组成中若辛凉及苦寒药偏重者,在使用时除注意上述五点外,还应注意两点。一是风寒感冒不适用,其表现为发热轻,恶寒重,无汗,头痛、鼻塞,流清涕,咽痒咳嗽。二是脾胃虚寒,症见腹痛、喜暖、泄泻者慎用。如:金梅感冒片、金青解毒丸、梅翁退热颗粒、清感片、银花抗感片、银菊感冒片等。

      在感冒类中成药的组成中若加了马来氯苯那敏成份,在使用时除了注意上述五点外,还应注意一点,就是服药期间不宜驾驶车辆、管理机械及高空作业等。如:银菊清解片、重感冒灵片、速感康胶囊、速感灵胶囊、速克感冒片、维C银翘片等。

      二、咳嗽类中成药

      1.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2.支气管扩张、肺脓疡、肺心病、肺结核、糖尿病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3.服药期间,若患者出现高热,体温超过380C度,或出现喘促气急者,或咳嗽加重,痰量明显增多者应到医院就诊。

      4.忌食辛辣、油腻食物。

      如:竹沥膏、咳嗽停膏、顺气消食化痰丸、止咳片、咳嗽糖浆、止咳口服液(丸)等。

      在咳嗽类中成药中若含有麻黄或麻黄提取物者,使用时除注意上述四点外,还应注意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慎用。如:麻黄止咳丸、止咳宁嗽胶囊、良园枇杷叶膏、复方半夏片、复梨膏、苏菲咳糖浆等。

      在咳嗽类中成药中若加了氯化铵成份,使用时除注意上述四点外,还应注意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溃疡病患者慎用。如:安咳糖浆、舒咳枇杷糖浆、苏菲咳糖浆、散咳宁糖浆、天一止咳糖浆、咳痰清片等。

      三、中暑类中成药

      1.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2.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3.婴幼儿、年老体虚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饮食宜清淡。

      5.孕妇慎用。

      如:祛署片(丸)、山茄子清凉颗粒、清凉防署颗粒(冲剂)梅苏丸、罗浮山凉茶颗粒等。

      四、伤食类中成药

      1.一般不适用于急性肠炎腹泻,主要表现为腹痛、水样大便频繁,或发烧。不适用于肠结核腹泻,主要表现为午后低烧、盗汗、晨时腹泻。

      2.孕妇忌用或慎用。

      3.忌食生冷油腻不易消化食物。

      如:健脾八珍膏、山楂麦曲颗粒、糊药、益脾壮身散、楂曲平胃合剂、霞天曲等。

      五、胃胀和胃脘痛类中成药

      1.孕妇忌用或慎用。

      2.小儿、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3.忌情绪激动及生闷气。

      4.忌食辛辣生冷油腻不易消化食物。

      如:舒肝平胃丸、胃气痛片、胃炎康胶囊、乌贝胶囊(散)、胃益胶囊、健胃宽胸丸等。

      六、泄泻类中成药

      1.孕妇忌用或慎用。

      2.过敏体质者慎用。

      3.有慢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便脓血等慢病史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4.忌食生冷、辛辣油腻食物。

      如:胃立康片、香砂理中丸、养胃片、资生丸(浓缩丸)等。

      七、便秘类中成药

      1.孕妇忌服。过敏体质者慎用。

      2.小儿、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3.忌食生冷、辛辣油腻食物。

      如:番泻叶颗粒(冲剂)、常通舒颗粒(冲剂)、通便灵胶囊、莫家清宁丸、通便消痤胶囊等。

      八、实火证类中成药

      1.对本品过敏者不宜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2.小儿、孕妇、年老体弱及脾胃虚寒者慎用,若需使用,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3.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忌烟、酒及辛辣、油腻食物。

      如:大黄泻火散、凉膈丸、清心明目上清丸、栀芩清热液、芩连片、上清丸、清火片等。

      九、不寐类中成药

      1.外感发热患者忌服。

      2.本品宜餐后服。

      如:五味子颗粒(冲剂)、糖浆,安神胶囊,参芪五味子糖浆,灵芝北芪片,益脑胶囊等。

      十、虚证类中成药

      1.感冒病人不宜服用。

      2.孕妇忌用或慎用。

      3.高血压、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本品宜饭前服用。

      5.忌油腻食物。

      如:补肾丸、北芪五加片、参芪五味子片、健脾丸、气血双补丸、全鹿丸等。

      若治疗虚证的中成药组方中有人参类药物,在使用时除注意上述五点外,还应注意两点。一是不宜与藜芦、五灵脂或其制剂同服。二是不宜喝茶和吃白萝卜。如:五加参蛤蚧精、益气强身颗粒、至宝三鞭胶囊、壮腰补肾丸、气血康口服液等。

      若治疗虚证的中成药组方中有酒精(药酒),在使用时除注意上述五点外,还应注意对酒精过敏禁用。如:人参天麻药酒、龙虱补肾酒、鹿鞭补酒、至宝三鞭酒、参茸三七酒、参杞酒等。

    ;

三蛇药酒的禁忌

外用溃疡散的禁忌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