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是“春分”节气,按二十四节气讲,立春为春季的开始,谷雨为春季的结束,春分恰为其半。按照中医“五运六气”理论,春分之后养生应注意除湿。
“春分”是春季90天的中分点,意味着春季过了一半,在这天南北半球昼夜相等,所以也称“春分昼夜平分日”。从这天起,地球直射位置逐渐北移,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与之相反。春分对人体而言,其重要意义仅次于夏至、冬至,对健康有较大的影响,春分之后的养生也显得尤为重要。据省中医院内科专家胡兰贵医生介绍,按照中医“五运六气”理论,从春分(3月20日)至小满(5月21日)的这段时间里,多发湿热类、传染类疾病。为此,中医专家提醒市民:“春分”以后养生应以祛除湿热为主。饮食宜清淡,可以进绿豆汤、红豆汤,饮绿茶、菊花茶,可以防止体内积热。不宜吃羊肉、狗肉、麻辣火锅等,以免积热化火,生疮长疖。此外,注意口鼻保健,防止温热毒邪侵犯肺部。在春季,有些旧病也容易复发,如心脑血管病、风湿性心脏病、溃疡病、肾炎、关节病、精神病、过敏症、春季皮炎,也是需要加以注意的。
3种中药零食不能多吃
随着人们对养生保健的关注,很多零食也开始与有保健功效的中药扯上了关系,像是阿胶枣、龟苓膏、凉茶饮料、茯苓饼、薄荷糖等等,由于口感、营养和包装都比较有卖点,这些零食深受消费者喜爱。但是,专家指出,零食作为人们平时休闲时间的小食品,本就不应多吃,含有中药成分的零食,更要有所讲究,不能吃得太随意,以免给身体健康带来隐患。
5种“脸色”小心要你命
中医认为,人体内脏机能的好坏,可在脸上反映出来。当脸上出现以下这些症状时,可能您的身体出现了健康问题。为了将这些疾病隐患及早扼杀在“摇蓝”之中,不妨每天抽出一点时间观察您的脸部。
春分是指一天时间白天黑夜平分,各为12小时;古时也是作为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春分这一天南北半球昼夜相等。春分时节严寒基本上已过去,各种病邪也随之滋生,也有可能出现连续阴雨和倒春寒。那么,春分怎么养生?春分养生需要注意什么?下面,和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
春分怎么养生
1、多吃韭菜香菜
春季阳气初生,饮食的调养除了注意升发阳气,还要投脏腑所好,应适当吃些辛甘发散之品,不宜吃酸收之味。因为酸味入肝,具有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食物可选择辛温发散的葱、香菜、花生、韭菜、虾仁等,少食辛辣之物。
2、防止旧病复发
古谚语:“百草回芽,旧病萌发。”可见立春后是疾病多发的季节。春天的多发病有肺炎、肝炎、流脑、麻疹、腮腺炎、过敏性哮喘、心肌梗塞、精神病等。因此对于有肝炎、过敏性哮喘、心肌梗塞等的患者要特别注意调养预防。
3、不要过早减衣
“春不减衣,秋不戴帽”。立春气温还未转暖,不要过早减掉冬衣。冬季穿了几个月的棉衣,身体产热散热的调节与冬季的环境温度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由冬季转入初春,乍暖还寒,气温变化又大,过早减掉冬衣,一旦气温下降,就难以适应,会使身体抵抗力下降。病菌乘虚袭击机体,容易引发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及冬春季传染病。
4、每天梳头百下
《养生论》说:“春三月,每朝梳头一二百下”。春季每天梳头是很好的养生保健方法。因为春天是自然阳气萌生升发的季节,这时人体的阳气也顺应自然,有向上向外升发的特点,表现为毛孔逐渐舒展,代谢旺盛,生长迅速。故春天梳头,正符合这一春季养生的要求,有宣行郁滞,疏利气血,通达阳气的重要作用。
5、少吃补品和盐
很多人崇尚冬季进补,但是立春后进补要适度。一年四季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特点。人生于自然,应顺应自然规律。冬季根据个人体质适量进补,符合冬藏的养生原则。但立春的这段时间里,不论是食补还是药补,进补量都要逐渐减少,以便逐渐适应即将到来的春季舒畅、升发、条达的季节特点。与此同时,减少食盐摄入量也很关键,因为咸味入肾,吃盐过量易伤肾气,不利于保养阳气。
6、早起早睡以养肝
《黄帝内经》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意思是说立春开始后自然界生机勃勃,万物欣欣向荣,这时人们应当顺应自然界生机勃发之景,早睡早起,早晨去散散步,放松形体,使情志随着春天生发之气而不可违背它,这就是适应春天的养生方法。违背了这种方法,就会损伤肝,这是因为春天生养的基础。因此,春季以舒畅身体,调达情志为养生方法。
春分养生需要注意什么
1、平和体质
就是人们说的正常体质,春分养生只要注意饮食搭配合理就可以了。
2、气虚体质
表现为虚弱,感到疲劳,常出虚汗,容易感冒。除了饮食上调养,还应适量多运动,因为运动对补气有作用。
3、阴虚体质
表现为皮肤干燥,手脚心发热,脸潮红,眼睛干涩,口易渴,大便易干结。可多吃点鸭肉莲藕汤、百合、芝麻。
4、瘀血体质
表现为有黑眼圈,女性痛经,年龄大的人血液黏稠,皮肤易出现瘀血斑点。适合吃一些紫菜、海藻、黑豆、柚子、山楂。
5、湿热体质
表现为易生粉刺和暗疮,有口臭,小便黄。可适量吃冬瓜、西瓜、芥菜、黄瓜、苦瓜、通心菜。
6、气郁体质
表现为情绪低落,易失眠。可以喝小柴胡汤、黄花菜鸡蛋汤、麦片牛奶。春分时节,郊游踏春很有效果。
7、痰湿体质
表现为人较肥胖,感觉肢体困重。该体质的人应多吃点冬瓜、萝卜、海藻、海带和薏米。
8、过敏体质
易起荨麻疹,易过敏,皮肤一抓就红。这种体质的人应该少吃海鲜与辛辣刺激之物,少饮白酒。
9、阳虚体质
表现为手脚怕冷,胃部怕冷。春分本来应是阴阳平衡的时期,但阳虚之体,阳弱不能与阴平衡,容易发生腹泻,应该科学膳食,注意温补。
春分时期运动需要注意什么
在风和日丽、鸟语花香的春天,应该去登山、踏青,以利春阳萌生勃发。积极运动应采取有助于阳气升发、强健各脏腑机能的方式,如散步、郊游、放风筝、打太极拳等,可舒展筋骨,畅通血脉,增强机体免疫力,使人精神振奋,心旷神怡。但是春季运动一定要适度,不宜太剧烈以致大汗出,因为出汗过多则会导致津液的大量丢失,而损伤人体正气。
2020春分养生小知识 春分节气养生留六大知识要点
1、起居有常
日常生活中应当起居有常,劳逸结合,使生活节奏随着时间、空间和四时气候的改变而进行调整,利用生机盎然的好时机,多做户外活动,放松身心。
2、及时增减衣服
春季气候多变,老幼病弱者应随时增减衣服,不宜过早脱去冬衣,以免受寒,老年心脑血管者更要注意。
3、调理情绪
此时人体的血液和激素活动正处于相对的高峰期,而气候的骤变会导致人体的平衡失调,诱发高血压、心脏病及月经失调,且易产生眩晕、失眠等症,是疾病的多发时间,所以要避免情绪波动,调理情绪颇为重要。
4、适当运动
春分时节,是阳光最好的季节,太阳没那么晒,照在身上暖洋洋的,不仅让人感觉心情舒畅,还能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春天晒晒后背,能去除脾胃寒气,有助于改善消化功能。此外还能疏通背部经络,对心肺大有益处。
5、中医保健
传统中医理论认为,春应于肝、夏应于心、长夏应于脾、秋应于肺、冬应于肾。春季是肝病的高发季节,养生重在养肝,协调肝的阴阳平衡。适当选用一些中草药煎服也是很有效的办法,可选择应用一些养肝、疏肝、清热的中草药,有效预防疾病发生。
6、饮食习惯要改变
在度过寒冷的冬天后,春季是人体血液循环比较旺盛的时期,不过由于气温变化大,容易发生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这个时期饮食要禁忌大热、大寒,保持寒热均衡。
可根据个人体质情况进行饮食搭配,如吃寒性食物鱼、虾,最好佐以温热散寒的葱、姜、酒等;食用韭菜、大蒜等助阳之物时,最好配以滋阴的蛋类。总体来说,白烧鳝鱼、杜仲腰花、大蒜烧茄子等都是春分前后比较适宜的饮食。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