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日照和气温变化较大,容易影响人的情志。一些不起眼的小事,赶上这个季节,就会诱发情志中的不稳定因素。
有调查发现,在春季受孕的女性比在其他季节受孕的女性更容易在妊娠时间不足37周时产下早产儿。因为随着季节的不同,人们的饮食、日照、锻炼习惯都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人体的免疫系统,给孕妇带来潜在影响。在春季,人的情绪波动较大,容易烦躁、生气,因此,在春季受孕的孕妇,其心情极易影响腹中的胎儿,尤其在早期,孕妇生气、焦躁更容易影响胎儿的健康。
为什么人的情志在春季格外脆弱、多变呢?主要是春季气压较低,气温变化较大,体内内分泌极易出现紊乱,极易诱发抑郁、倦怠等。其次,春季多风,大风的超低频震荡,会对人体的中枢神经产生不良影响,容易导致头痛、心悸、忧郁、焦急等症。此外,春季南方易出现阴雨连绵的天气也是原因之一。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但春季也是“心理流感”高发季节,“心理流感”又可称为心理亚 健康 。心理亚 健康 是指在环境影响下由遗传和先天条件所决定的心理特征(如性格、喜好、 情感 、智力、承受力等等)造成的 健康 问题,是介于心理 健康 和心理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的脑力疲劳、 情感 障碍、思维紊乱、恐慌、焦虑、自卑以及神经质、冷漠、孤独、轻率,甚至产生自杀念头等。
《黄帝内经》认为“阴平阳秘”即是 健康 , 健康 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症状,而且包括身体、心理和 社会 适应能力的完整状态。《内经》虽无“心理亚 健康 ”一词,但其未病理论与之是一致的,认为心理亚 健康 状态本身就是机体阴阳失衡、气血失调、脏腑功能失和,但未表现出典型疾病之时的表现。这种状态不仅表现在生理功能或代谢功能的异常,也包含了心理状态的不适应和 社会 适应能力的异常。面对心理亚 健康 状态,现代医学的建议均以改善生活或工作环境为主,如合理膳食、均衡营养以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而中医学有其独特的理论和实践优势。
不同的人体质差异、体质强弱不同,对情志刺激的耐受力也有一定的差异;《灵枢·行针》指出:“多阳者多喜,多阴者多怒”。性格差异是人们个性心理特征的重要方面,《素问·经脉别论》云:“当是之时,勇者气行则已,怯者则著而为病也”,一般而言,性格开朗乐观之人,心胸宽广,遇事心气平静而自安,故不易为病;性格抑郁之人、心胸狭隘,感情脆弱,情绪常激烈波动,易酿成疾患。这种耐受性的差异,与人的意志的勇怯密切相关。意志坚定者,善于控制、调节自己的感情,使之免于过激;意志怯弱者,经不起七情六欲的刺激,易做感情的俘虏,必然发生病变。性别差异,男性属阳,以气为主,性多刚悍;女性属阴,以血为先,其性多柔弱,一般比男性更易因情志为患;故《外台秘要方》有“女属阴,得气多郁”之说。年龄差异如儿童脏腑娇嫩、气血未充,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备,多为惊、恐情志致病;成年人,气血方刚,奋勇向上,又处在各种错综复杂的环境中,易怒、思为病;老年人,常有孤独 情感 ,易为忧郁、悲伤、思虑所致病。
国医大师张震先生创立的云岭中医疏调学术流派,在中医治疗 养生 等方面,主张阴阳气血疏调这一核心理念。通过疏调来疏导人体气机、调和阴阳,以保持人体气机的调畅运行,使体内气血阴阳协调平衡,使异常气机疏调而恢复 健康 状态,“阴平阳秘”从而保持身体 健康 。《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出:“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自然界的最高境界就是在相互运动状态中的和平,张老认为:“疾病的发生主要原因,为阴阳不和、气机失调等病理因素所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所讲的中医 养生 ,就是要注重保持阴阳平衡、气血充沛、气机调畅。才能使机体保持动态的平衡,疏调 养生 就是通过疏导调理之法,使人体气血流畅,气机运行调畅和谐,从而使身体达到阴阳平和、气机调畅的 健康 状态。
五脏之中肝脏较为特殊,肝气与春气相应,肝气在《素问·五运行大论》也有所描述,云:“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东方甲乙木,“万物之所以生也”,肝居五行之首位,“在气为柔,在脏为肝.....其用为动。”春季为一年始,阳气始生,万物以荣,气候温暖多风;天人相应,同气相求,在人体则与肝相应;故肝气在春季最旺盛,反应最强,而在春季也多见肝之病变。肝在志为怒,一般说来,当怒则怒,怒而有节,未必为害。若怒而无节,则它对于机体的生理活动是属于一种不良的刺激,可使气血逆乱,阳气升发。《东医宝鉴·内景篇》说:“七情伤人,惟怒为甚,盖怒则肝木克脾土,脾伤则四脏俱伤矣”。“肝藏魂”,“魂者,神之助,可随神往来”,乃是“神之弼辅”,而肝气正常则可使人体神情安宁,情绪平静,无忧虑烦恼。证之于临床,春三月为肝木当令之时,肝主疏泄,与人的精神情志活动有关;故精神神经病变多发于春天。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指出:“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 养生 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其核心思想就是“天人合一”、“形神合一”,告诫人们要顺时 养生 、形神共养。春季心理保健及调适应法于阴阳,顺应天时。
那么根据中医理论里对 养生 的表述,我们应该具体注意哪些方面呢
《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形神合一”、“神与形俱”是 健康 的表现。 养形要注意“形劳而不倦” 。即要注意身心有劳有逸,生活有规律。春回大地,人体的阳气开始趋向于表,皮肤腠理逐渐舒展,肌表气血供应增多而肢体反觉困倦,故有“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之说,往往日高三丈,睡意未消。然而,睡懒觉不利于阳气生发。因此,在起居方面要求夜卧早起,克服情志上倦懒思眠的状态,以助生阳之气升发。
要 “广步于庭”、“导引按跷”、运动有度 ,使春气升发有序,阳气增长有路;可到空气清新之处,如公园、广场等地,玩球、打拳、做操等,形式不拘,取己所好;年老行动不便之人,乘风日融和,春光明媚之时,可在园林亭阁虚敞之处,凭栏远眺,以畅生气;但不可默坐,免生郁气,碍于舒发。中医传统 体育 保健项目:太极、气功、导引、五禽戏、八段锦等均是独具特色的神形同养 体育 项目,对于舒畅情志、改善心理状态、提高身体素质、防病治病均有显著效果。研究表明练太极拳、八段锦的人群表现出较高的心理 健康 水平。
顺应春季气候特点调理饮食和五味 。《素问·上古天真论》云:“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说明合理膳食,有益精神保养。《素问·脏气法时论》提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的膳食配置原则,“谨和五味”、“饮食有节”、“无所偏嗜”,日常饮食把谷类、肉类、蔬菜、水果合理搭配,充分补充人体气血,使脾胃功能正常,气血调和,身心 健康 。此外,春季乍暖还寒,气候仍然较为干燥,饮食宜清淡,多食梨等润燥滋阴之品。春季阳气初生,宜食辛甘发散之品,而不宜多食酸收之味,为此适当食用辛温升散的食品,如:麦、枣、豉、花生、葱、香菜等,而生冷粘杂之物,则应少食,以免伤害脾胃。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心理保健显得尤为重要,要注意随时保持心平气和,戒燥戒怒,养神调形,调理饮食,规律作息,顺应春季时令,保 养生 发之气,以调摄精神情志,天人合一,人法自然;做到未病 养生 ,防病于先。
人们通常在春夏感到更快乐,而在秋冬则更加沮丧。而且,雨天和寒冷的天气往往会让人心情更糟。我们心情的许多不同似乎与光有关。夏天白天和太阳的时间越长,心情就越快乐。这就是为什么在离赤道较远的地区,天气的影响似乎更为明显。有一个适合我的气候,当我在室外循环时,我会立即感受到它,。这是非常复杂的描述,即使它是一个非常适合每一个事物的稳定性!太阳出来了,但并不明显,在大蓝天周围画着白色的蓬松的大云彩,它是一股极为微妙的热风,但在可比的时间凉爽到足以清新,每样东西基本上都显得光亮而清晰,这是我最喜欢的一个天气,这时候我的心情会更好。
与传统观点相反,研究人员发现,每天的温度、风、阳光、降水量、气压以及白天的天数对积极情绪没有显著影响。研究发现温度、风和阳光对消极情绪有影响。阳光似乎对人们说他们有多累起了作用。春季和夏季风对情绪的负面影响大于秋季和冬季。当然,你经常看到。人们把感情与不同的季节、温度和场景联系在一起。人们也会把过去的经历和他们联系起来。
天气对我有什么影响?在很多方面,比如说,当外面天黑或者下雨的时候,我总是很平静和放松,心情也很好。阳光对人们在下雨天是否感到疲劳有缓解作用。人们的反应方式千差万别,每个人对于同一个天气或者温度的感受不一样,所产生的情绪也不同。研究人员写道,情绪与天气之间的联系对个体来说可能仍然存在。当白天变短时,一些人的情绪反映了这一点,而另一些人实际上感觉到了更积极的情绪。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