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季节,春季养生重在养心。春季也是一年的开始,所以在春季做好养生对这一年的身体健康都有好处。养心者在于四心:用心、放心、清心、开心。
防心血管疾病
春季天气变化无常,时冷时暖,气候也是在一年中比较干燥的时候,很多人在这个时候很容易产生头晕,心慌,记忆力下降,呼吸困难,头疼的状况,严重者会有失眠,眩晕等症状。这很可能是血管难以适应春季这个季节的变化,所产生以上症状。
出现以上症状,要及时到医院就医,平时要常备一些相关药物。
这个时候在室内要在注意保暖的前提下,多通风。外出时也要多注意头部,脖子,前胸后胸,足部的保暖。
感冒引起的头痛,可以使用生姜水泡脚,在水中加入盐、醋等,可以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在春季发生偏头痛的时候,可以用热的生姜水泡手,大概一刻钟,疼痛会有适当的减轻。
养肝护心
春季养心,要顺应时节,反之不但有损心脏,对肝也不好,很容易破坏身体健康。
早晨起床不要起的太急,慢慢起来,然后做3此深呼吸。然后在刷完牙后喝杯温开水。
按时用餐,早饭一定要吃,多吃绿色食品。饮食以清淡为主,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
保持愉快的心情,多微笑。愉快的心情促进血液循环,活跃细胞的动力,动怒容易伤肝伤脾,对心脏也不好。美国生理学家研究人生气10分钟相当于一次3000米赛跑,生气的时候生理反应很剧烈,而且有毒性,损害健康,很难长寿。我们从长寿老人的数据库获知,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不易生气,很乐观。
饮食中可以多食用一些豆制品,大麦,小麦,枣,芝麻,核桃等;肉类可以选择鱼肉,瘦肉等;水果可以吃一些柑橘等春季盛产的果实;蔬菜可以吃一些油菜,菠菜,春笋等。
春季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季节,春季养生重在养心。春季也是一年的开始,所以在春季做好养生对这一年的身体健康都有好处。养心者在于四心:用心、放心、清心、开心。
出现以上症状,要及时到医院就医,平时要常备一些相关药物。
这个时候在室内要在注意保暖的前提下,多通风。外出时也要多注意头部,脖子,前胸后胸,足部的保暖。
感冒引起的头痛,可以使用生姜水泡脚,在水中加入盐、醋等,可以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在春季发生偏头痛的时候,可以用热的生姜水泡手,大概一刻钟,疼痛会有适当的减轻。
早晨起床不要起的太急,慢慢起来,然后做3此深呼吸。然后在刷完牙后喝杯温开水。
按时用餐,早饭一定要吃,多吃绿色食品。饮食以清淡为主,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
保持愉快的心情,多微笑。愉快的心情促进血液循环,活跃细胞的动力,动怒容易伤肝伤脾,对心脏也不好。美国生理学家研究人生气10分钟相当于一次3000米赛跑,生气的时候生理反应很剧烈,而且有毒性,损害健康,很难长寿。我们从长寿老人的数据库获知,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不易生气,很乐观。
饮食中可以多食用一些豆制品,大麦,小麦,枣,芝麻,核桃等;肉类可以选择鱼肉,瘦肉等;水果可以吃一些柑橘等春季盛产的果实;蔬菜可以吃一些油菜,菠菜,春笋等。
孙光荣
春分 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是一年四季中阴阳平衡、昼夜均等、寒温各半的时节,所谓“春分者,阳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春分后,北半球气候逐渐温和,雨水逐渐充沛,阳光逐渐明媚。
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特别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 健康 的常见病,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一旦发病一定要及时治疗。
那么,在春分时节我们应该如何做好防护呢?
国医大师孙光荣教授指出,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调养。
国医大师孙光荣教授在临床一直强调“调气血、平升降、衡出入”,倡导“中和”学术思想。
他认为:“中和是机体阴阳平衡稳态的基本态势,中和是中医临床遣方用药诊疗所追求的最高佳境。”
如果说“阴阳平衡”是机体稳态的哲学层面的概念,那么“中和”就是人体 健康 的精气神稳态的具体描述。“中和”更能在人体气血层面和心理层面阐释机体的生理、病理。
为此,孙光荣教授还特意编了一套 调养口诀 :
中医 养生 大道扬,阴阳平衡是总纲;
顺应四时避邪毒,未病先防第一桩;
内外环境需中和,气血充盈且调畅;
食养药养与术养,万法归宗合则安。
孙光荣教授认为, 养生 之第一要义即养心。 任何时候,以任何方式 养生 ,都必须注重养心,养心才是 养生 的根本。
春季对应的脏腑是肝,肝藏魂,主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及梦幻活动,由肝血化生和涵养,伴随心神往来。如果肝血不足,血不养魂就会出现失眠多梦、梦游等症。
再者,心生血,肝藏血,肝可以调节血量,心主推动血行,肝主疏泄,可以调畅气机,心、肝共同维持血液的正常运行,二者功能密切相关。并且,春季肝气旺时更需要条达、疏通,因而更应管理好自己的情绪,避免生气、发怒。
孙光荣教授认为,人活着应该有所追求,在追求中认识自身价值,能为 社会 、为别人尽点心、尽点力、做点事,心态自会安定平和。而养心的重要原则正是心态平和,心态平和则很多不必要的扰心之事是可以避免的。
孙光荣教授总结:“ 养生 第一要养心,心态平和万事安;世间名位与财色,合法合理合情享;过度贪求必招损,获取一分十倍偿;淡然面对浮与沉,量力而行身心安。”
起居方面应遵守“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使志生”的原则, 宜晚睡早起,慢步缓行。
孙光荣教授提醒,这里说的“晚睡”并不是说要“熬夜”晚睡,而是应该在晚上11点之前入睡,也就是子时前入睡。
春分时节,天气日渐暖和,但日夜温差较大,还不时会有寒流侵袭,且雨水增多,此时 养生 要注意适时增减衣物,尤其应注意下肢及脚部的保暖,穿衣以下厚上薄为宜,“勿极寒,勿太热”。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更应注意适时增减衣物,以免受寒诱发旧疾。
三国时期嵇康《 养生 论》载:“春三月,每朝梳头一二百下。”
隋代名医巢元方也认为,梳头有通畅血脉、祛风散湿、使头发不白的功效。
春分后尤其适合梳头 养生 防病。 因为春分时节是大自然阳气萌生、升发之时。人体的阳气也顺应自然,有向上、向外升发的特点,表现为毛孔逐渐舒张,循环系统功能加强,代谢旺盛,生长迅速。
趁着大自然阳气和体内阳气开始升发之时,晨起多梳头以刺激头部诸多经穴,能让体内阳气升发舒畅,疏通经络气血。
而到了夜晚,寒邪易从足部入侵,进而侵犯身体的其他部位,因此, 建议临睡前泡脚沐足 ,如此入睡既能保持整夜足部温暖,顾护阳气,更能改善部分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
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就有佩戴香囊的风俗和习惯,曾有“戴个香草袋,不怕五虫害”之说。
所谓香囊,就是将芳香的中药如苍术、吴茱萸、艾叶、肉桂、砂仁、白芷、石菖蒲、川芎、香附、辛夷等制成药末,装在特制的布袋中,佩戴在胸前、腰际、脐中等处。
孙光荣教授认为,一般人群佩戴香囊,可调节气机、疏通经络,使气血畅通、脏腑安和,能 增强机体免疫力,起到防病保健作用 ;而中老年人佩戴香囊,可起到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
春分时节, 饮食上也要“以平为期”,保持寒热均衡。
春分时节是各种植物萌生嫩芽的大好时节,香椿芽、柳芽、鲜荠菜、韭菜等,都是比较早的报春菜。这些当季菜鲜嫩味美,营养丰富,十分符合春季人们的营养需求。
孙光荣教授认为,春分的饮食要追求结构多样化、平衡化、适量化,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特别要注意避免进食高糖、高盐、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
人们可根据个人体质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饮食搭配,如吃鸭肉、兔肉、河蟹等寒性食物时,最好佐以温热散寒的葱、姜、酒等,以纠正食后有损脾胃而引起腹部不适之弊;食用韭菜、大蒜等助阳之物时,最好配以滋阴的蛋类。
另外, 春天肝气旺可伤脾,因此要注意多食甘味的食物滋养脾胃, 如大枣、山药、菠菜、荠菜、鸡肉、鸡肝等,少吃酸味的食物,如番茄、柠檬、橘子、苹果等。
《黄帝内经》云:“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
其意思是说,人体应该根据不同时期的阴阳状况,使内在运动与外在运动保持一致,即要让脏腑、气血、精气的生理运动与脑力、体力运动的“供销”关系平衡。
春分时节,要让自己与阳光明媚、春暖花开的自然界相顺应,正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尽量早起, 在阳光下进行适度的户外活动,一般以上午9 10点为宜 ,如到树林、公园、河边踏青,或在室内养殖绿植、花卉、盆景,怡情养性,这样既可锻炼身体,又能使心情愉悦。
孙光荣教授说,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天中的上午是阳气生发旺盛的时候,此时适度活动可显著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增强对疾病的防御能力。运动应以微汗出为佳,以驱散冬天潜伏在身体内的寒邪为目的,如散步、慢跑、骑行,练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易筋经等,但要循序渐进、量力而为。
孙光荣教授认为,春季可以经常按揉两个简单易操作的穴位, 对心脑血管疾病有一定的防护效果。
一是点按神门穴 ,有补益心气、安定心神等作用,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液流量,减轻心肌缺血的症状,治疗心绞痛,改善心烦、失眠等症状。
具体操作时可用拇指稍用力向下点压对侧手臂的神门穴,保持压力不变,继而旋转揉动,以产生酸痛感为度,每次3 5分钟。
二是按压膻中穴 ,有宽胸理气、清肺化痰、缓急止痛、生津增液的功效,能改善心脏的神经调节,增强心肌供血,调节心脏的收缩功能,缓解心绞痛症状。
操作时可用一只手的拇指或食指稍向下用力按压膻中穴半分钟,然后顺时针、逆时针各按揉6次,直至有酸麻、胀感为度。
来源/微信公众号“科普酱紫蛙”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