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药食同源>春季食疗

春捂有科学依据吗,要做到哪些

时间: 2023-02-20 16:16:19

春捂有科学依据吗,要做到哪些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春捂,这是流传已久的一种说法,很多人对此都心存疑惑,春捂有没有科学依据呢?如果有的话要做到哪些呢?这是很多人都非常想知道的问题,接下来小编整理了相关的资料,将为大家做出相关的解答,希望能够给各位提供一些参考。

“春捂秋冻”是一句民间谚语,非常符合养生之道。“春捂”的含义就是说立春以后,不要着急忙慌地脱掉厚厚的冬装换上轻盈薄透的春装;所谓“秋冻”,就是说秋季天气转凉时,不要过早地穿上厚厚的棉衣,把自己捂得太严实。这种说法是比较合理的,但是要掌握正确的方法才行。

“春捂”要做到两点

一、不忙减衣

初春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是一个回身渐变的过程,气温会忽冷忽热,因此一定要注意衣服的随时添加。人们常常不能预测到这种变化,遇到气温回升就减去衣服,而突然气温下降了,衣服还没有加上,这样就会患上感冒、支气管炎等疾患,也会使原来的疾病加重,特别是老人、小儿,以及产妇和慢性病患者,不要过早地脱掉棉毛衣服,以防风寒侵入而致病。

二、上薄下厚

在春季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衣服,保证体温。人的阳气根于肾,春季随着阳气回升,肾中阳气也会逐渐升发,而肾居腰府,阳气从此向全身散布,一旦有风寒入侵,阳气就会被困于下,使腰以下的血液循环受到阻碍,出现腰膝酸软、疼痛麻木等症。因此,初春时节,下身的裤子、袜子、鞋子,一定要穿得厚点、暖和点,不要换得太快,脱得太早。有的年轻女子初春时节为了美丽,早早地就换上了裙装,就容易导致自己的关节受到损伤,出现疼痛,行动不便,所以保暖工作千万不可忽视。

通过介绍我们得知春捂虽然说是民间流传的一句话,但是确实存在一定的道理,这是有一定科学根据的,但也需要大家讲究正确的方法才行,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方法,才能起到好的效果,上文介绍的这几个方法大家可以借鉴,希望本文的讲解能够对大家提供帮助。

春捂秋冻这种说法有什么科学依据吗?

“春捂秋冻”的观点是有一定道理的,春季气温忽高忽低,温度差比较大,肌肤皮脂腺一会儿因严寒而收拢,一会儿又因天气炎热而皮肤毛孔伸展,往返不断就很有可能造成血压升高。

除此之外,人体在经历了一个冬天的暖衣维护,本身调节机制早已融入了当今的稳定平衡,假如太早脱去冬装,特异性免疫体制赶不及创建新的均衡。一旦碰到“连阴雨”,大家经常感觉自身“并不像秋季那麼抗冷”,尤其是老年人,少年儿童,孕妇,慢性疾病病人,非常容易因抵触而受凉,乃至造成过敏性疾病,骨关节炎,心脑血管的产生。

春天,穿衣服要下厚上薄。减上衣时,要先减上衣外套,后减下衣。这主要是因为春季凉气多从地面释放,应重视身材的保暖。自古俗语“寒头暖足”,说的也是这一道理。

雨水节气之后,尽管气温回暖,可是有时候强冷空气会杀个回马枪。在这个时候,保健养生最核心的便是维护好肠胃,留意春捂。一般到公历5月中下旬,气温超出15℃且较平稳时,这时候穿得稍薄弱些,就不会发烧感冒或得病了。民俗说白了“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也有梨花开雪”“吃完端午粽,才把棉衣送”,说的皆是这一道理。

一般来说,春天日夜温度差比较大,迟早较冷,这时可适度“捂”一会。晴日的下午时时刻刻,气温一般都是在10℃之上,这时便可适度减衣。气温15℃是一个临界点。小于这一气温时,最好是再次“承受”一下厚实衣服产生的不方便;而当超出这一温度时,则可以考虑到脱点衣服裤子了。气温早已温暖了,假如还捂住,老是出汗,风一吹,就感冒了。

因此“春捂”要有度,“捂”的水平应以本身觉得温暖,又出汗少为宜。在春天,堆积于身体内的气血会伴随着春暖花开到外发,若藏气血太多,会化为热邪外攻,引起鼻孔,牙床,呼吸系统,肌肤等人体器官位置流血,及其头晕眼花等病症,因此“春捂”尽量有度。春捂的关键取决于背,腹,脚底。后背保暖可预防传染病,降低发烧感冒概率;腹腔保暖是维护胃,脾,肠,防止消化不好和腹泻。春季防冻要留意好两边,照顾好颈部和两脚。

“春捂秋冻”的说法有科学道理吗?

“春捂秋冻”有一定的科学依据。这是因为:首先,春天的温差很大。前天,春风和煦,鲜花盛开。一会儿,寒流可能会涌上来,把你带回冬天。总有冷空气来,冷热不定,气温也不确定。面对温度不确定的情况,有必要在春季进行遮盖。



第二,对于大多数老年人,或者弱者和病人来说,在冷空气到来之前,很有必要把春天盖好。春武”是什么意思?一。弹簧磨损应“上薄下厚”。现代医学表明,人体下半部的血液循环比上半部差,容易受到冷空气的侵袭,特别是脚和脚的保暖非常必要。尤其是老人和孩子们保持双脚温暖以感受寒冷。

2。头部保暖也很重要,因为一是人体的阳气最容易从头部散落,二是冬季头部总是被围巾和帽子保护着。如果在春季立即取下,头部容易受到春风和意外冷空气的侵袭,容易引起头痛和感冒。


三。春武不适合每个人。应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来确定,主要适用于身体虚弱的老年人、心脏病、高血压患者和儿童。四。当温度高于15℃且稳定时。别再掩盖了。也就是说,春捂也是根据气温的升降而定,以7-14天为宜。中医理论体系是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的,其中包括了人与自然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强调了养生防病、却老延年必须取法于自然界的阴阳变化规律和对反常气候的防御。如《黄帝内经》所论,“提携天地、把握阴阳”“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虚邪贼风、避之有时”等,均体现了这个观念。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