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们都认为,冬季是女性养生的最好季节。因为在冬季里,进补可以平衡阴阳,可以疏通经络,也可以对调和气血有帮助。冬季寒冷,进行食补更加方便。今天的养生栏目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女性在冬季的养生大法。
冬季女性易出问题
手脚冰冷。这是很多女性都会出现的问题,原因主要有四点:血液循环障碍、体内激素的变化、身体阳气不足、疾病影响。
不孕。很多女性奉行着“美丽冻人”的原则,天寒地冻还穿着单薄,这样会影响生殖健康,严重的话导致不孕。
痛经问题。不少女性都被痛经问题所困扰,有些平日里经期不会痛经的女性,在冬季也会或多或少的出现痛经问题。因为身体受到寒冷的刺激之后,子宫内膜的血管就会和身体内别处血管同时发生强烈地收缩,影响到子宫内膜的脱落,还有月经血的排出。因此,冬季容易痛经严重。
腰腿疼痛。肾虚、湿寒都易引起要退疼痛,女性还有可能因为盆腔等炎症引起疼痛,还会伴着小腹的坠痛,是十分痛苦的。
冬季女性如何保养
减轻寒冷,温暖度过。冬季受天气温度的影响,要多注重保暖,身体只要不受寒冷侵袭,就可以保持健康。可以通过添置衣物、多吃一点肉、饮食方面、运动方面来共同帮助自己减轻寒冷。
心理保养不要忘。冬季的寒冷潮湿,容易让人的心情低落,让抑郁症潜伏在身体内。不要忘记快乐的度过冬季,心理的保养也是重要的,可以常和亲朋好友相聚,自己平时也找点乐子,充实自己的冬季生活。
“面子功夫”也要做好。冬季会容易起冻疮、或使皮肤变得干燥,多喝一些蜂蜜水之类的滋养品,也要记得抹润肤露,美丽对于女人而言是可以让心情变好的法宝。
冬季女性吃点什么
冰糖梨。滋阴润燥的绝佳选择。
苹果。不属于寒性水果,可以健胃。
肉制品。补充能量、热量、蛋白质。
一、女性在冬季如何保健养生
1、早睡早起:如果你的睡眠质量不好,不管你怎么养生效果都是很一般的。对于睡眠不足或者经常熬夜的女性来说,是更容易患病的。因此女性在养生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作息时间,做到早睡早起,保持健康的状态。
2、通风:因为很多女性朋友在冬季的时候害怕寒风的入侵,在冬季来临的时候都会选择把室内的门窗关闭。但这样对于你的健康是非常不利的,在冬季的时候,要适当的选择开窗通风,让室内有新鲜空气的流通,避免室内二氧化碳过高。
3、多喝水:到了冬季的时候,因为气候的干燥,女性朋友的身体也容易缺水,如果身体长期缺水就不能够维持大脑和身体的正常运行。因此在冬季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每天喝够足量的水,也就是保证每天喝2000-3000毫升的水,才能够保持身体不处于缺水的状态。
4、控制情绪:到了冬季因为气候等不可控的原因,经常会导致女性朋友的情绪受到影响。当情绪波动大的时候,身体就会出现上火的情况,因此一定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
5、注意防寒保暖:秋季早晚气温变化较大,不要贪凉,夜温低要盖好被褥,以免受凉,日间衣着不宜过厚,以不着凉为度。适当少穿点,适当冻一下,利于提高身体的御寒能力。冬季注意衣着保暖,室内温暖,预防寒冷侵袭,尤其注重足的保暖;但忌暴暖、过度烘烤。外出时注意手、足、头面部防寒保温,预防冻疮。
6、环境舒适:室内温度湿度要适宜;室温保持在22-28摄氏度之间,湿度在50%-60%左右。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新鲜,室内燃煤取暖要注意防止煤气中毒。
7、睡眠充足:秋季应早睡早起,冬季早睡迟起。一般8-9小时睡眠,老人可以适当增加,如晚上睡眠不足,可坚持午睡一小时;但睡眠不宜过多。睡眠时注意防寒保暖,免受寒冷风的侵袭,引发感冒、呼吸系统等疾病。忌蒙头入睡,应开小气窗通风。
8 、皮肤保养:保持皮肤滋润,科学洗浴;秋初湿热并重,注意皮肤清洁防止感染,秋冬季气候干燥气温低,忌洗浴过勤、水过烫、揉搓过重,忌浴液碱性太强,否则皮肤更为干燥,易发痒、皲裂。浴后可涂擦甘油、止痒霜、润肤露等,以保持皮肤湿润,防止皮肤干燥、脱屑。
二、女性冬季如何养生
1、头部保暖
女性冬季养生要注意头部保暖。研究发现,静止状态不戴帽的人,在环境气温为15摄氏度时,从头部散失的热量占人体总热量的30百分号,气温为4摄氏度时,散失热量占60百分号。由此看见,头部保暖非常重要,不如这个冬季就去选择一顶时尚又漂亮的帽子吧。
2、腰腹保暖
女性腰部受风寒侵袭,会引发寒湿型腰痛,痛感为局部(腰部偏上)疼痛,表现为冷痛,尤其是阴雨天会加重痛感。所以女性要加强腰腹保暖,比如穿长款衣服,不要将腰腹暴露在寒风中。
3、手脚保暖
手脚冰凉是很多女生到冬天之后都会出现的症状,因为女生大多不爱动,手脚就会经常受凉。手脚冰凉会直接危害到女性身体,出现月经少、月经不调,甚至不孕等症状。当然,加强手脚保暖的措施也是很简单的,只要女生多运动,多搓手都能有效改善手脚冰凉的症状。所以,这个冬天大家不妨都动起来吧。
女性冬季养生,保暖是很有必要的。除了以上所说外,各位女性同胞还可以每晚都泡泡脚,不仅可以使身体暖起来,还能有助于睡眠。同时,在饮食上注意保暖也是很重要的,多吃热食,少吃或不吃冷食品。
1、多“点”水
冬天虽然排汗排尿减少,但维持大脑与身体各器官的细胞正常运作依然需要水分滋养。冬季一般每日补水应很多于2000——3000毫升。
2、出“点”汗
冬季养生要适当动筋骨,出点汗,这样才能强身体。锻炼身体要动静结合,跑步做操只宜微微似汗出为度,汗多泄气,有悖于冬季阳气伏藏之道。
3、防“点”病
冬季气候寒冷,容易诱使慢性病复发或加重,应留意防寒保暖,尤其是预防大风降温天气对机体的不良刺激,备好急救药品。同时还应重视耐寒锻炼,提高御寒及抗病能力,预防呼吸道疾病发生。
4、调“点”神
冬天寒冷,易使人情绪低落。最好方法是根据自身健康状况选择一些诸如慢跑、滑冰、跳舞和打球等强度不等的体育活动,这些都是消除烦闷、调养精神的良药。
5、早“点”睡
“冬月不宜清早出夜深归,冒犯寒威。”早睡以养阳气,迟起以固阴精。因而,冬季养生要保证充足的睡眠,这样有益于阳气潜藏,阴津蓄积;立冬后的起居调养切记“养藏”。
6、护“点”脚
冬季健脚即健身。天天坚持用温热水洗脚,最好同时按摩和刺激双脚穴位。天天坚持步行半小时以上,活动双脚。早晚坚持搓揉脚心,以增进血液循环。
7、早“点”睡
唐代着名医学家说:“冬月不宜清早出夜深归,冒犯寒威。”早睡以养阳气,迟起以固阴精。因而,冬季养生要保证充足的睡眠,这样有益于阳气潜藏,阴津蓄积;立冬后的起居调养切记“养藏”。
8、进“点”补
冬季养生要科学进补。阳气偏虚的人,选羊肉、狗肉、鸡肉等。气血双亏的人,可用鹅肉、鸭肉、乌鸡等。不宜食生冷燥热的人,选用枸杞子、红枣、木耳、黑芝麻、核桃肉等。药补则一定要遵医嘱,一人一法。冬令进补时,为使胃肠有个适应过程,最好先选用红枣炖牛肉、花生仁加红糖,也可煮些生姜大枣牛肉汤,以调整脾胃功能。
女性立冬补气血必吃六种食物
1:葡萄
葡萄含有丰富的钙、磷和铁,以及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特别适合老人、妇女、体弱贫血者和过度疲劳者的滋补佳品;怀孕的妇女也建议多多食用,不但对胎儿营养有益,也能使孕妇面色红润,血脉畅通。如果买不到葡萄,吃葡萄干也行。
2:桑葚干
桑椹子的性味甘寒,具有补肝益肾、生津润肠、乌发明目等功效,它含有丰富的活性蛋白、维生素、氨基酸、胡萝卜素、矿物质等成分,营养是苹果的5-6倍,是葡萄的4倍。常吃桑椹能显著提高人体免疫力,具有延缓衰老,美容养颜的多种功效。但是,桑椹中含有溶血性过敏物质及透明质酸,过量食用后容易发生溶血性肠炎。桑椹内含有较多的胰蛋白酶抑制物 鞣酸,会影响人体对铁、钙、锌等物质的吸收,桑椹含糖量也很高。因此,少年儿童不宜多吃桑椹,脾虚便溏者、糖尿病人及孕妇可要谨慎食用。
3:甘蔗
在冬季水果中颇受人们喜爱的甘蔗,含有多量的微量元素,包括铁、锌、钙、磷、锰等,其中以铁的含量最高,每公斤可以高达9毫克,位居水果之冠,因而有了:补血果之称。
4:黑枣
干枣里最为推崇的是黑枣和蜜枣,它们每100克含铁量在3.7 3.9毫克之间,也算是:补血食物中的佳品,干枣中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C是促进铁离子吸收的重要因子,让机体对铁的吸收事半功倍。但干枣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不利消化,所以每日不宜多食,而且最好是煲汤、煮粥食用。
5:红枣
红枣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果糖和各种氨基酸。中医认为红枣性暖,养血保血,可改善血液循环。而药理研究则发现,红枣所含的某些成分可以增加血液中红血球的含量,增强骨髓:。
6:紫葡萄干
是很好的补血水果。将葡萄晒制成干后,每100克含铁量在9.1毫克。而且葡萄在晒制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葡萄皮(葡萄皮的营养含量远远高于果肉),也有利于葡萄干中一些稳定营养素的保留,如铁、锌、锰、蛋白质、抗氧化物质等。
立冬时节女性养生的4大注意事项
1.防寒保暖
冬季气候寒冷,容易诱使慢性病复发或加重,应留意防寒保暖。特别是呼吸道比较薄弱的人士,更要适时添加衣物做好保暖工作,建议外出时多加一条围巾。
2.温热补益
食补在冬季调养中尤为重要,而在立冬,传统上进补应做到温热补益,不仅能使身体更强壮,还可以起到很好的御寒作用。
常见适合立冬时机食用的食品有:
广告①羊肉、鹌鹑等能为人体提供充足热量和优质蛋白质的肉类;
②海带、紫菜等能促进甲状腺素分泌增强人体御寒的含碘丰富的食物;
③芝麻、乳制品等能提高人御寒能力的富含蛋氨基酸的食物。
3.调节精神
冬季日照时间短,天黑得也早,容易让人产生抑郁得情绪。因此立冬时节养生,要注意调节情绪,让心情保持安静平和的状态。
4.多做运动
冬季锻炼不可少,适量的运动可增强身体抵抗力来抵挡疾病的侵袭。
但冬天天气寒冷,应尽量选择日照充足的时间进行运动锻炼。加上人的四肢较为僵硬,锻炼前热身活动很重要,尽量不要做强度太高的运动。运动后要及时穿上衣服,以免着凉。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