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听说过“千金难买老来瘦”,这句话也在老年人之中广为流传,不少的老年人也觉得身体瘦一点,疾病少一点。
因为身体肥胖的老年人容易受到心脑血管疾病、代谢病、消化病的侵犯,患癌的风险也要比正常人高许多倍!
因此,许多懂得养生的老年人在平时也比较注重饮食结构,生怕多吃一点高脂肪、高油脂的食物,也经常参与户外运动,为的就是保持体重,避免肥胖发生。
人老了之后真的要瘦一些才更健康吗?
实际上,并不是越瘦身体就越健康。只有保持正常的体重,老年人才可以延年益寿。
如果一个人的身体太过于瘦弱,还要警惕肌少症的发生。
什么是肌少症?
肌少症的全称肌肉减少症,它主要是因为身体里面的骨骼肌量持续性减少,使其强度以及功能减弱之后所引起的一种疾病。
骨骼肌对于人体来讲相当于是运动系统的动力,如果肌肉出现衰老或者萎缩,就容易引起骨折或者关节受损。
尤其是老年人不注意营养的摄入,身体变得消瘦就更容易患上肌少症。
肌少症有哪些症状表现?
肌肉的质量下降
老年人的消化吸收功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弱,导致身体无法保持均衡的营养。如果老年人的身体过度的消瘦,体内没有脂肪块或者脂肪块大量的减少,其肌肉的质量也会变得越来越差。
肌力减退
身体比较消瘦的老年人大多数都有肌力减退的现象,其主要表现就是主动运动时,身体肌肉的力量减弱,运动的幅度和速度变慢,稍微一活动就会感觉到浑身乏力,甚至引起呼吸困难。
如果情况比较严重,还有可能出现不完全瘫痪以及完全瘫痪的症状。
以上两种就是肌少症的主要表现,所以任何老年人都应该尽量的保持正常的体重,使体重指数保持在18.5~24.99之间。
如果全身的肌肉量流失过多,患上了肌少症就会使人体的免疫力下降,心脏无法顺利的供血,影响肠胃功能,增加循环、代谢、排毒系统的发病风险。
所以,任何老年人都要控制好体重,提前预防肌少症的发生。
如何预防肌少症?
65岁以上的老年人应该注意饮食调养,比如平时多吃富含维生素、蛋白质、微量元素之类的食物,使身体的营养保持均衡,在平时还要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每天至少活动30分钟以上,帮助自己获得肌肉量或者使肌肉力量得到保持,肌少症的发生率就会降低。
最后还要提醒老年人,因为衰老是正常的生理现象,老年人只能尽量的保养好身体,延缓衰老速度。
大家要坚持科学的养生方式,通过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来使身体得到养护,如果发现任何不适症状就及时到医院就医,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使身体少受到疾病的侵犯。
许多老人常觉得自己体力差、走不动…,事实上,随着年龄增加,身体肌肉组织容易流失,一旦营养补充不足,加上食欲不佳与吸收力下滑等因素影响下,就容易导致体力衰退,甚至体重下降,进而恶化为肌少症,影响行动力。复健专科医师提醒,聪明补充养肌所需的营养,并持续且规律运动,不仅有助于改善行动力,更是银发族拥有健康乐活人生的不二法门。
亚东医院复健科医师林宗庆指出,台湾人口快速老化,65岁的高龄人口已经达到12%,到了2025年,老年人口恐怕会达到20%,高龄化已经是必然趋势。面对高龄浪潮来袭,老人的健康照护刻不容缓,尤其是如何维持良好的行动力,仍然能享受健康自在的生活,是一大重要课题。除了应积极推动高龄整合服务外,同时要提早介入运动和饮食的管理,这样才能健康活到老。
影响老人行动力 有3大隐形杀手
影响老人行动力的3大隐形杀手主要是「骨质疏松、肌少症、关节退化」,因为骨松可能造成跌倒后骨折,另外,罹患肌少症,患者的肌力会不足,在走路或站着都感觉吃力,还有走路不稳,容易跌倒,以及加重退化性关节炎,严重影响生活品质,甚至增加死亡风险。
要预防老人肌肉流失,建议要提早预防,尤其40岁以后,有必要为自己「长」肌肉做好打算。除了提早调整饮食,也要改变「少动」的生活型态,即使必须长时间坐在电脑前工作,也应适度间歇性起身活动,最好养成每天规律运动30分钟的好习惯,强化肌力,并提升行动力。
老人肌力流失快速 比其他器官功能退化更快
为什么老人的肌力流失快速?林宗庆医师强调,骨骼肌是身体支持日常活动所需最重要的组织之一,而在老化的过程中,肌肉组织会逐年减少,称为「骨骼肌减少症(肌少症)」。而肌肉的流失速度比其他器官功能退化更快,尤其是下肢大肌群的肌肉。
如果患有糖尿病、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等疾病,造成身体慢性发炎,营养或蛋白质摄取不足,或很少运动的人,都是肌肉流失快速的高危险族群。如何知道自己有肌力流失的问题?通常肌力不足的表征包括:走路速度变慢、瓶盖打不开无法转开、无力拧干毛巾、体重愈趋减轻、小腿肚瘦到像鸟仔脚等现象。
肌少症年轻化 不当减肥隐性年轻族群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已证实,肌肉量的多寡,是影响老人死亡风险高低的关键。若老年人单纯只有肌肉质量降低至标准以下,即为「肌少症前期」;若低肌肉质量再加上低肌肉力量或低身体功能表现,即为「肌少症」;若三者都存在,即为「严重肌少症」。
在临床上,常发现许多老年肌少症患者,除了和营养失衡有关外,与肥胖、代谢异常、心血管疾病、失智症、骨质疏松症等慢性疾病也脱不了关系。且近年发现,肌少症现在已逐渐年轻化,尤其不当减肥的年轻人,是最大的隐性族群。
养肌2策略:「肌」不可失
林宗庆医师提醒,肌肉是行动力的延伸,肌肉的维持,除了需要足够的优质蛋白质,更需要有规律的运动(特别是阻抗肌力训练)的配合。尤其是补充高蛋白质食物,或更容易吸收的胺基酸营养补充品,都有助于肌肉快速恢复与维持。
策略1:补充优质蛋白质
养肌必需补充优质蛋白质,平日饮食着重均衡,除了选择优质蛋白质,还要适度补充钙质与维生素D,以防止骨质疏松。建议,平日应多吃一些肉、蛋、喝牛奶、豆浆,以摄取蛋白质;另外,多晒太阳来补充维生素D,增加骨质和肌力。
一般蛋白质摄取量须达到1.2-1.5 g/kg/day,且摄取的形式应该以早、午、晚三餐每餐25-30克优质蛋白质,意即高生物价蛋白质为佳,其内含九种必需胺基酸,摄食后即可获得足够的必需胺基酸让身体使用,而大部分的豆、鱼、肉、蛋类和奶类,以及其乳制品当中,内含之蛋白质均为高生物价蛋白质(high biological value protein,HBV protein),建议须补充足量,以使肌肉蛋白达成最佳合成效果。
举例来说,目前市面上已经有专为成年人打造含有多种营养的口服营养品,可供选择。只要每天在早餐中适度饮用,即可充份摄取到蛋白质、维生素A、B1、C、E,以及矿物质如钙、镁、磷、钾等,是不错的选择。
策略2:阻抗肌力训练
若体能状况较佳,也可至健身房跟着专业教练一起锻炼,或寻求专业物理治疗师指导,进行适当的阻力训练,或是在家也可使用弹力球,站立时垫脚尖,或可拿装满水的保特瓶当作小哑铃训练,以及可使用弹力带运动,此为一种具有伸缩能力材质的辅助器材,可提供阻力、加强肌力的功效。
肌少症代表健康警讯,年长者除须多补充优蛋白质外,平日肌力训练也不可少。
「肌少症」代表着我们的肌肉质量流失,运动活动功能变差,让我们走路速度变慢,活动距离变短,要出力时使不上力。
陈太太盯着电视萤幕追剧追得认真,因为听到丈夫进门的声音而打算从沙发起身,偏偏力不从心站不太稳,整个人又倒在沙发上,忍不住唉叫了一声。
陈先生苦笑道:「老婆啊!我们一起去运动吧!听说有个毛病叫做『肌少症』,我们两个可能都中奖了。」
肌肉流失 三十岁就开始!
「肌少症」代表着我们的肌肉质量流失,运动活动功能变差,让我们走路速度变慢,活动距离变短,要出力时使不上力。我们三十岁以前,身体的肌肉质量连年累积,但年过三十岁之后,就开始走下坡路了,每十年可能流失3%至8%的肌肉质量。随着年龄增长,流失速度也会加快。
初期肌肉的「本」还很多,自己不会察觉什么不对劲,但五十岁之后,力不从心的感觉就愈形明显,有时要赶捷运、公车,想走快一点却快不起来,或是想要搬垃圾到回收定点时,发现自己使不上力,东西掉一地。当我们到了六十五岁之后,肌肉流失的速度更是加快,这时不仅是影响生活品质,肌肉变弱后我们跌倒、骨折、甚至卧床的机会都是大幅增加,为老后生活添上好几笔苦痛。
我们体内的肌肉质量是持续变动的,你可以想像有个天平,天平上的一边是肌肉生长修复,一边是肌肉受到破坏。在新陈代谢之间,我们身体会尽量给出讯号维持天平平衡,当肌肉流失的太多,这个天平就会失衡,往肌少症倾斜。究竟哪些原因会加速肌肉流失呢?
太少使用肌肉是首要原因。有人是因为长时间的工作需要久坐不动,有人则是因为生病开刀在床上躺了一个星期,或住院安胎整整三个月都没怎么动。当我们没有使用肌肉,肌肉就容易快速流失,而且肌肉质量变少、力气变小之后,我们可能走一点路就觉得累,容易产生恶性循环,让人愈来愈不想动、不敢动,肌肉就更容易流失了。
虽然说肌肉流失容易发生于久坐不动的人身上,但你可能也会注意到,有些长者明明很忙碌,又是打扫环境、又是整理花草,但状况却还是一路变差。通常这时大家都会怪罪说:「唉!没办法,老了就是这样!」但其实这不只是年龄变化这个因子。许多长者可能是因为牙齿状况不好,或家里只剩老人家懒得煮也懒得出门买,甚至自己食欲降低,总之呢,就是吃的不够,没有获取足够的营养和能量来维持肌肉。长期热量摄取不足,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摄取不足或不均衡,就难以维持肌肉的质量。
另外会影响到肌肉质量维持与生长的因素还与荷尔蒙有关。像是生长激素、睾固酮等的浓度不足,会让体内蛋白质合成的速度比被分解的速度还慢,而身体肌肉要收缩活动,肌肉细胞里需要有多种蛋白质参与收缩讯息的传导,当蛋白质合成受到影响,肌肉的收缩活动就比较差。还有,随着年纪增长,脑部控制肌肉运动的神经传导减少,肌肉动作的控制愈来愈不精确,协调性不好,亦会影响到肌肉的质量和收缩活动。
对抗肌少症 阻力训练很重要!
对抗肌少症,最有效的方式是阻力训练和吃得营养健康。说到运动,大家一定会先想,适合老人的活动不就单纯做做园艺或走走路,这样可以预防肌少症吗?老实说,这样做可能效果比较有限。要锻炼肌肉,比较好的方式是「阻力训练」。
阻力训练代表着靠著外在阻力来训练动作,当物体带来阻力,而我们进行肌肉收缩时,肌肉纤维感受到的张力会 *** 荷尔蒙生成,神经传导变好,并增强促使肌肉生长的讯号来 *** 骨骼肌里的蛋白质合成,因此阻力训练来能让肌肉的质量变多,并使肌肉变得更有力量、耐力增强。
适合每个人的阻力训练套餐不同,水中阻力运动、弹性带、或徒手肌力训练都是可行的计画。根据研究,开始练习阻力运动后的两个星期内,就能带来好处。然而只要运动就可能会带来运动伤害,因此要注意运动的频率、强度,若不知从何开始的话,可以考虑找物理治疗师或运动教练一同制定属于自己的运动计画。
营养均衡 才是王道!
要如何吃得健康呢?首先热量要摄取足够。我们前面曾经提到,长者常常因为各种原因而愈吃愈少,如果摄取的热量不足,身体会开始分解贮存的肝糖、蛋白质、和脂肪,长期热量不足就会分解肌肉以供能量,肌肉当然就流失罗!而当营养充足时,更会放大运动带来的好处。
研究显示,蛋白质摄取不足与肌少症有明确关系。摄取蛋白质有助于肌肉生长,当年纪愈大,还需要更多量蛋白质才能促使肌肉生长。如果肾脏功能正常的话,一天每公斤体重可以摄取1至1.2克的蛋白质,也就是一个六十公斤的女性每天建议摄取60克到72克的蛋白质,可从起司、牛奶、蛋、肉类、黄豆来摄取高生物价蛋白质。想要增进肌肉品质,还可以考虑补充胺基酸,尤其是白胺酸、维生素D、ω?3脂肪酸(Omega-3 Fatty Acids)。
不过要提醒大家,预防肌少症并非只顾著摄取蛋白质,其他营养素例如碳水化合物、脂肪也都要均衡摄取。摄取蛋白质过量,非但没有帮助还可能造成肾脏的负担。营养均衡,才是王道!
虽然我们前面曾提过,生长激素或睾固酮浓度不足是引发肌少症的原因之一,但直接补充睾固酮、生长激素可能会产生血栓、糖尿病等诸多副作用,甚至增加罹癌风险,必须经由医师评估,才可以使用。
年过三十,就要开始对抗肌少症罗,大家要养成运动习惯规律进行阻力运动,还要吃的营养又均衡!
(文章授权提供/照护线上)
运动加营养 预防肌少症
干预肌少症的首要一条,是从年轻时候就要有储备意识,通过加强运动和营养获得更多的肌肉储备。
运动中特别强调抗阻运动,社区的健身小公园的健身器械都可以利用。
膳食是导致肌少症发生的主要因素,包括蛋白质数量和比例不合理、能量摄入不足、抗氧化物摄入不足、维生素D缺乏。因此防治肌少症可以从改善这些不利因素入手。
补充优质蛋白是关键。蛋白质是合成骨骼肌的核心原料,对于老年人来说,每公斤体重每天不能少于1.02克蛋白质才能维持身体的正氮平衡!要维持肌肉质量和肌力,每公斤体重每天最好摄入1.2克蛋白质。对于老年族群,蛋白质的重要性是第一位的。优质蛋白主要来自于牛奶、鸡蛋、瘦肉、禽类、鱼虾和大豆制品等,所以老年人膳食一定不能太素。
要让摄入的蛋白质充分发挥合成骨骼肌的作用,还要注意以下几方面:1.要将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合理地分配到一日三餐中去,而不是某一顿集中补充,这样才能促使骨骼肌的合成效果更加显著。2.每日总能量要充足。足够的能量是保证骨骼肌质量的必要条件,可以避免膳食中的蛋白质被当作燃料消耗掉,必要时建议每天增加餐次,以此增加一日能量的摄入。3.抗氧化物要摄入充足。充足的抗氧化物能够降低机体的氧化应激水平,减少肌肉衰减,提高免疫功能。抗氧化物在新鲜的深色蔬菜水果中含量丰富。
不要忘记维生素D
足量的维生素D能够促进骨骼肌合成,预防和治疗肌少症并维持骨骼肌健康。维生素D在鱼肝油、肝脏、蛋黄等中含量丰富,接受充足的光照也可有效地升高体内维生素D水平。推荐剂量为每日维生素D 800—1200国际单位。
衰老过程使得“脂肪越来越多、肌肉越来越少”,即使体重表面上没有大的波动,但实际上机体的组成成分正悄无声息地改变着。如果您想知道自身的骨骼肌水平,不妨到大的医院去做个相关检查,一般建议到临床营养科就诊,检测人体成分,明确一下自己的骨骼肌水平。
总结成一句话:“人到中年,存钱不如存肌肉!”在中青年时期即开始做好肌肉储备。良好的肌肉储备将是一个人步入老年后的一笔巨大财富。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