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医推拿有哪些作用
推拿对局部组织的作用,据观察,直接接触肌肤操作的摩擦类手法,可以清除衰亡的上皮细胞,改善皮肤呼吸,有利于汗腺和皮脂腺的分泌,增强皮肤光泽和弹性;强刺激手法,可引起部分细胞蛋白质分解,产生组织胺和类组织胺物质,加上手法的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的综合作用,促使毛细血管扩张,增强局部皮肤肌肉的营养供应,使肌萎缩得以改善,损害的组织促进修复;手法的断续挤压,可增快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有人在狗的粗大淋巴管内插入套管,看到推拿后比推拿前淋巴液流动增快7倍;在家兔的两侧膝关节内注射墨汁,并对一侧膝关节进行推拿,发现推拿后一侧关节内的墨汁已移向远处,未经推拿一侧关节内的墨汁依然大部分存留)。
由于病变部位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的改善,加速了水肿和病变产物的吸收,使肿胀挛缩消除;牵拉、弹拨、整复等一些手法,如运动关节类手法,可解除软组织的痉挛、粘连、嵌顿和错位。
通过神经、体液,局部操作的推拿手法能对整体和其他组织产生作用。推拿能调整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的相对平衡。缓和较轻而又节律的手法,反复刺激,对神经有镇静抑制的作用。急速较重、时间较短的手法,对神经有兴奋的作用。
二、中医推拿要注意的事项
辨证施治
在使用按摩补益时,要辨证施补,分清阴虚还是阳虚,气在还是血虚,要辨清病在哪个脏腑。
集中注意
只有在注意力集中、呼吸均匀的情况下才能细心体会到机体在实行了推拿过程中的反应、变化,从而及时调整按摩手法、力度、频率等等。
身心放松
除思想应集中外,尤其要心平气和,全身也不要紧张,要求做到身心都放松。
坚持不懈
无论用按摩来保健或治疗慢性病,都不是一两天就有效的,常须积以时日,才逐渐显出效果来,所以应有信心、耐心和恒心。
循序渐进
推拿手法的次数要由少到多,推拿力量由轻逐渐加重,推拿穴位可逐渐增加。
用力恰当
在实施推拿时,要按照轻、缓为补的总原则,并要根据自身或被按摩者的体质等情况,确定按摩的手法、力度和持续时间。
取穴准确
掌握常用穴位的取穴方法和操作手法,以求取穴准确,手法正确。
注意保暖
无论是自我按摩还是专业推拿。都要注意选择温暖无风的舒适环境。在冬天按摩,更要注意施术时先将双手搓热再进行;夏天按摩,不可将电扇、空调的风直对被按摩者。
三、中医推拿治疗颈椎病的方法
(1)按揉颈部:
坐位,一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拢,用三指的罗纹面按揉同侧的颈项部,从后发际的风池穴起按揉至大椎穴水平面为止,反复操作5遍,然后换手按揉另一面的颈项部。最后按揉颈项部后正中线,从风池穴高度至大椎穴高度。该手法可防治颈肌劳损、落枕、颈椎病。
(2)横摩颈项:
坐位,以一手的手掌掌心置于颈部一侧的风池穴处,着力摩向对侧颈部风池穴处,反复摩动10次。然后,逐渐向下移动,边向下移动边左右反复摩动,至大椎穴高度为止。该手法有温经祛寒、活络止痛的作用,对外感引起的颈项强痛以及落枕、颈椎病、颈肌劳损有较好的疗效。
(3)拿捏颈肌:
坐位,以一手的拇指和食指、中指相对,分别置于两侧的风池穴处,然后用拿法沿颈肌自上而下拿提至颈根部止,反复操作3-5遍。该手法有发散风寒、解痉止痛的作用,常用于防治风寒头痛、落枕、颈肌劳损、颈椎病、头晕等病症。
(4)推摩桥弓:
坐位,头偏向一侧,以一手的拇指桡侧面沿胸锁乳突肌从上至下推抹30次,做完一侧再做另一侧。该手法可降低血压、减慢心律,常用于高血压和心动过速等病症的防治。值得注意的是该手法绝对不能两侧同时操作,也不能用于低血压者和心动过缓者。手法操作时要求缓慢、轻柔。
四、中医推拿对那些疾病效果好
中医推拿按摩的治病范围很广泛,且随着推拿学科的迅速发展,推拿按摩的适应症也在逐渐扩大。在骨伤、,内、外、妇、儿、五官科及其他各科都有推拿的适应症,特别是对慢性病、非器质性疾病疗效显著。
各种软组织损伤:如落枕、急性腰扭伤、腰椎间盘突出证、肩周炎、颈肩综合症、梨状肌综合症、肌筋膜炎、慢性腰肌劳损、棘突炎、网球肘、腱鞘炎、踝关节扭伤等。
骨质病变:退行性脊柱炎、腰椎管狭窄症、颈椎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病、足跟痛、骨质增生等。骨折后或术后肢体、关节功能的康复。
内科疾病:如头痛、腹胀、胃痛、便秘、偏瘫、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
妇科疾病:如痛经、月经不定期、崩漏、闭经、更年期综合症等。
儿科疾病:疳积、腹泻、肌性斜颈、桡骨小头半脱位等。
五官科:如假性近视、弱视、过敏性鼻炎、单纯性慢性鼻炎、牙痛等。
在中医学上,颈、肩、臂痛等症基本被视为“痹证”,通常认为其病因是由于外伤、气血不和、风寒湿邪侵袭、经络不通等所致,头晕、目眩、耳鸣则和痰浊、肝风、虚损相关。中医认为,颈椎病的主要病机是肝肾亏虚,精髓不足,气血衰少,盘骨失于濡养,风寒湿邪易于骤袭,痹着经络,气滞血瘀。
一、如果你有以下症状,就要考虑自己是不是颈椎病了:
1、 头、颈、肩等疼痛不适,并伴有相应的压痛点。
2、 颈部、肩部疼痛不适伴一侧手臂放射性疼痛,麻木,严重的甚至会有提东西无力等感觉。
3、 下肢无力,行走不稳,二脚麻木,行走时如踏棉花的感觉。
4、 眩晕、恶心、耳鸣、耳聋、视物不清、头痛、一时性意识障碍甚至猝倒。以上症状多在颈部活动到某一位置时诱发。
5、 还有一种颈椎病会影响到喉咙而表现为:咽喉干涩、咽喉部疼痛、明显异物、吞咽困难、音哑等咽喉、食道症状。
以上每种症状对应的是不同类型的颈椎病,其中以第一种颈型颈椎病和第二种神经根型颈椎病最为常见。
而第二种则是因为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等原因,而致使神经根受到压迫。如果压迫到上肢的神经,则表现在我们胳膊,或者手指头上,为发麻的感觉。
这些发麻的症状,其实是神经受压的信号,提醒我们一定要及时治疗。
中医穴位按摩的应用也很广,常用的按摩穴位有大椎,凤池,委中,印堂等,知道了穴位的位置,在自己家中也很方便进行自我治疗,根据下面的图示做就可以了:
1、中医穴位按摩治疗颈椎病: 按压大椎穴
2、中医穴位按摩治疗颈椎病: 按压风池穴
3、中医穴位按摩治疗颈椎病: 按压委中穴
4、中医穴位按摩治疗颈椎病: 推揉印堂穴
5、中医穴位按摩治疗颈椎病: 掐压列缺穴
6、中医穴位按摩治疗颈椎病: 掐压手部颈项区
7、中医穴位按摩治疗颈椎病: 掐压足部颈区
8、中医穴位按摩治疗颈椎病: 贴压耳部颈区哦、颈椎区、肾区、肝区
颈椎病的自我保健:
注意颈部保暖
夏天不要将室内温度调节的太低,这样会非常容易造成颈部肌肉受寒,从而加重颈椎病症。
坐姿要正确
颈椎是人体的生命之柱,连接我们的头和身体,不论办公,学习我们都要时刻保持正确坐姿,头部与桌面保持距离,不仅能保护我们的视力,更能保护我们的颈椎。
工间5分钟做操
快节奏的工作生活中也可保养颈椎,如利用工间休息做如下颈椎操:端坐进行头部运动,分别做低头、抬头、左转、右转、前伸、后缩及顺、逆时针环绕动作。每次5分钟,动作要轻缓柔和。
推拿手法治疗与分型无关。为了防止发生意外事故,治疗时应手法轻柔,先进行影像学检查,除外椎体滑脱、椎间盘突出造成的椎管狭窄。如有椎管狭窄,切不可行推拿治疗。推拿手法治疗对于椎孔、椎间孔较大或软组织损伤者疗效较好。
[治疗原则]活血通络,理筋整复,解痉止痛。
[常用穴位]夹脊穴、风池、天柱、大椎、肩井、天宗、曲池、小海、外关、合谷。
[常用手法]舒筋手法、端提牵引法、牵引旋转法、理筋复原法。
[治疗步骤]1.舒筋手法
病人取坐位,术者立于病人背后,用法施于颈项部三线:颈正中线风府至大椎,颈两侧线风池至肩井,冈上肌以及背部竖脊肌。一指禅点按风池、风府,按揉颈项部两侧韧带、肌肉,由上至下数遍,继而按揉肩井以及天髎、天宗等穴。
拿风池以及颈项部,由上而下数遍。
直擦颈项部韧带以及两侧肌肉,以透热为度。
以上手法能使颈部肌肉放松,经络疏通,关节松解,为治疗手法做准备。
2.端提牵引法
术者立于病人背后,双手从患颈两侧以虎口卡在下颌和后枕部,用力向上端提2~3min。
3.牵引旋转法
此法用于钩椎关节旋转移位病人。在上法的基础上,助手站在病人侧方,扶住病人肩部以固定。术者立于病人背后,一手托住下颌及后枕部向上牵引,另一手拇指推顶患椎的棘突,嘱病人放松颈部,头向患侧旋转,当不能再转动时,术者稍加用力推顶移位的患椎,可听到颈部“咔嚓”响声。再用同法向另一侧旋转,病人多于当时即感颈椎轻松。
4.理筋复原法
接上法,术者站在病人背后,用单手提拿,小鱼际滚动颈椎两侧软组织,反复5~7次,双手提拿两侧肩井、上肢部软组织,并点揉两侧肩胛提肌、背阔肌数遍。
注意事项:颈椎手法治疗时切忌粗暴,禁止使用暴力、蛮力和过大幅度的手法。老年人应避免使用扳法。另外,颈椎牵引重量应适当,注意颈部生理曲线,根据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适当确定前屈角度。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