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数据显示,仅去年一年,就有超过1600万名美国成年人经受过严重的抑郁症发作,心理健康不容忽视。在过去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了许多能够影响患抑郁症风险的因素。不过,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网站近日刊文探讨了一个新研究领域――营养精神病学,将关注焦点放在了饮食如何影响心理健康上。
吃得好精神就好
吃什么:水果、蔬菜、全谷物、坚果、健康脂肪、肠道细菌
或许精神科医生在问诊时应该加上一句,你前一晚上吃了些什么?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医学顾问塔拉・纳鲁拉博士说道,“我们的饮食不仅关系到我们的心血管健康、血糖管理和胃肠道健康,同样影响着我们的心理健康。”纳鲁拉指出,虽然“吃了什么”和精神健康在很多人眼中似乎并没有很直接的联系,不过,过去几年的研究结果显示,健康的饮食和减少精神健康疾病风险有关,其中就包括抑郁和焦虑等。
“大脑是个新陈代谢非常旺盛的器官,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和营养。它一直处于‘开机状态’,依赖于‘燃料’的供给,但又不是随便什么燃料都可以。”纳鲁拉说,“这就像是我们开车时,总想尽可能地给它加质量好一点的、贵一点的油。而对于大脑来说,我们摄入的食物要包含正确的营养、维生素和蛋白质来源。因为这些是大脑中神经递质、细胞结构和酶的基础。”
某些健康的饮食模式含有丰富的水果、蔬菜、全谷物、坚果和健康脂肪,这种饮食模式可以降低患抑郁症的风险,如地中海饮食(代指有利于健康的,简单、清淡以及富含营养的饮食)。因为摄入特定营养成分和维他命可以帮助改善情绪,其中包括维他命b、维他命d、欧米伽-3、铁、锌和镁等。“其原理在于,当你吃进含有这些成分的食物后,它们中的大部分能够变成大脑化学物质――神经递质的基础。”纳鲁拉说。
此外,肠道细菌也在我们身体健康及心理健康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酸奶中的益生菌、发酵食品以及韭菜、芦笋、洋葱、大蒜中含有的益生元,都对我们体内的天然细菌有促进作用。“肠道细菌就是我们体内的防御层,阻止有害毒素穿过这层防御,进入到血液中或者引发炎症。”纳鲁拉说,“肠道细菌也帮助肠道和大脑间的神经元通信。”
吃得好睡眠也好
吃什么:纤维含量高、脂肪含量低
除了影响精神健康,此前也有研究显示我们吃了什么能够影响我们的睡眠质量。一项依据26名参与者的小型研究发现,饮食中纤维含量少,摄入高脂肪食物(特别高饱和脂肪,例如黄油和冰淇淋)的参与者,深度睡眠和慢波睡眠要更短。摄入高糖饮食的参与者失眠的时间更长。“我们发现,饮食质量会影响睡眠质量。”该研究首席研究员玛丽-皮埃尔・圣-昂格说道。圣-昂格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人类营养学研究所的助理教授。
共有13名男性和13名女性参与了这次研究,他们在睡眠实验室中度过了五天五夜。白天,研究人员监控他们的饮食,当他们打瞌睡时会进行“多导睡眠监测”――监控参与者的脑电波、氧气含量水平、心率和其他因素,以检测其正常睡眠周期的变化。
在前四天,参与者们吃的是固定的、经过营养师设计的饮食。到第五天,他们可以随便吃。研究人员选取了参与者们第三天晚上,以及第五天晚上的睡眠数据进行分析。
当参与者们吃的是营养师们设计的饮食后,晚上很快就睡着了――平均花费17分钟入睡。营养师的膳食计划相比参与者的“随心而吃”含有更低的不饱和脂肪和更高的蛋白质含量。在随便吃的当晚,参与者们平均花费了29分钟才能入睡。“我们很惊讶,仅仅吃了一天的大量脂肪、少纤维饮食就能对睡眠参数有影响。”圣-昂格说。
“该研究发现参与者自行选择食物中的纤维和饱和脂肪含量的深度睡眠是有关的。”哈佛大学布莱根妇女医院的睡眠专家弗兰克・舍尔说道,舍尔并没有参与该实验,他认为这次实验没有提供特定食物对睡眠影响因果关系的信息。不过他也表明现在关于饮食对睡眠的影响方面的研究还很欠缺。
另有学者也表示,虽然此次实验规模很小,但是也向人们提供了这样一种假设――一些人的睡眠可能受到饮食改变的影响。“对于那些真正有睡眠问题的人,该实验给了我们一些启示,或许我们可以关注这些人的饮食情况。”美国睡眠医学学会会员莎莉尼・派鲁锡博士说道。
近日,一对夫妻分别将对方送入精神病院的新闻上了头条,精神病这个词也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那么“精神病”的判断依据到底是什么呢?一个正常人如何能证明自己没有病呢?接下来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吧。
一、首先,什么是精神病呢?
精神疾病是指在各种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大脑功能失调,导致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为临床表现的疾病。
精神疾病的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器质性精神障碍:包括脑炎、躯体疾病相关的精神障碍,如低钠、低钾等代谢紊乱,以及甲状腺功能减退或亢进等;
2、精神分裂症:常见的表现有幻觉和妄想,病人会凭空听到声音,或感觉敏感、多疑,总感觉有人跟踪、监视自己;
3、情感障碍:包括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恶劣心境等,还有情绪低落或情绪高涨;
4、焦虑障碍:包括广泛性焦虑、急性焦虑发作,以及特定的恐怖,如有的人怕蛇、怕高处等,均属于焦虑方面的问题;
5、强迫性和躯体相关障碍:此类病人可能有反复纠结的症状,或有身体上的不舒服;
6、进食障碍:如暴饮暴食、过度节食或贪食,均属于进食障碍;
7、性相关障碍:如暴露癖、性身份障碍、异装癖等;
8、儿童期精神障碍:多见于多动症和孤独症;
9、发育方面的问题:如精神发育迟缓等。
二、“精神病”的判断依据到底是什么呢?
对精神病的鉴定首先是从临床精神病学的基础出发,全面检查分析,确定有无精神病,同时从法律的角度确定犯罪时的精神状态及严重程度和它与犯罪的因果关系两方面考虑,具体判断标准如下:
1、是不能辨认自己的行为,一个人虽患有精神疾病,但如果仍有辨认自己行为的能力,还是要负相应的刑事责任。
2、是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即虽可能有辨认能力但丧失了控制能力,其行为已无法受到主观意识的支配和控制。
3、是必须是在发生危害行为的当时处于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状态。
4、是在精神疾病的间歇期或是疾病缓和期出现危害行为的,因其精神活动已恢复正常,即不能评定为无责任能力。
5、是处于智能缺损状态,即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状态,应当在一定程度上负刑事责任。
三、那么如果一个正常人进入精神病院,如何能证明自己没有病呢?
首先,辩解可能真的没有用
由于当你拼命辩解,企图寻求一大堆证据证明自己不是精神病的过程中,在人们的眼里你已经是一个精神病了,或许说是不正常了,而如果当你不再辩解,不再证明时,由于医师往往先入为主的以为你有精神病,所以也仅仅当你是承认了现实真相罢了,所有当被误送进精神病院时,一开始的任何动作,任何言语都是无效化的;
1、尽量地坚持沉默、安静,尽量不要暴露过激言语或负面能量
往往一个人被误送进精神病院,除了一些高智商犯罪,企图使人误以为自己是精神病外,更多的是被人栽赃。那么此时此刻,自己首要做的不是证明自己是否正常,由于医师总会相信挑唆之人的话,先入为主的以为你是不正常的,所以应该尽量地坚持沉默,当医师问你问题或许和你聊天时,应该坚持安静,尽量不要暴露过激言语或许是负面能量,医师总会十分在意患者的行为和言语,这是他们判别最直观的证据;千万不要做出过激的行为,比如:做出强烈的反抗,在医生面前大喊大叫。你这样做的下场,只会是被医生打一针镇定剂,然后被关进“小黑屋”。
2、该吃吃,该喝喝,该玩玩
二来,该吃吃,该喝喝,该玩玩,当然轻易不要和其他真实的患者谈话,这句话或许有些轻视意味,可是现实的确如此,当你真实能够和一个疯子谈话并且理解的时候,你离疯子其实也就不远了,千万不要以为你不吃不喝反对,或许说和所有人都能谈得来,医师就会觉得你正常了,反过来,你不吃不喝,医师只会以为你有自虐倾向,和精神病谈得来,只会让人以为你其实就是个疯子;
总结
总之,除了前面所说的受人栽赃(其实如果真是那样,说不定医师也是被收买的,那你无论做什么,其实都是没办法的),你会被送精神病院,肯定是做了什么过激反应,或许说是常人无法理解的工作,遇到后,首要应该马上坚持清醒,最快速度坚持沉着,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尽力做好自己原本的姿态就好,多余的东西能不做就不做,能不说就不说,说多做多,错的也就越多,这样才能够愈加有助于医师的正确判别。所以唯一的办法就是不证明,抓住早上医生查房的机会,问什么答什么就行。平时乖一点,因为护士会有小本本记录病人异常情况。
当然,如果自己确实饱受精神痛苦,请遵医嘱治疗。要知道医院是给你治病的,不是害你的。
四、一个正常人如何能证明自己没有病,则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和分析。以下将从自我观察、社交关系、日常功能、心理健康和专业评估等方面,对该问题进行全面讨论。
1. 自我观察:
1.1 没有明显的症状表现:一个正常人通常没有明显的精神病症状,如幻觉、妄想、丧失现实感、情绪波动等。
1.2 能够自主管理情绪:正常人能够自主管理自己的情绪,如愉快、悲伤、愤怒等,并且情绪反应与事件的关系相符。
1.3 能够理解和应对现实:正常人能够理解和应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情况,包括日常工作、学习、人际关系等,不会出现过于困惑或无法适应的情况。
2. 社交关系:
2.1 良好社交技巧:正常人具备良好的社交技巧,能够与他人保持适当的互动和沟通,并且不会表现出突出的社交障碍。
2.2 维持稳定的人际关系:正常人通常能够维持稳定的人际关系,能够理解和维护他人的情感需求,不会因为个人特质或行为而导致频繁的冲突或矛盾。
3. 日常功能:
3.1 正常的生活习惯:一个正常人通常具备正常的生活习惯,如良好的卫生习惯、正常的饮食作息、适度的身体锻炼等。
3.2 较高的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正常人通常有较高的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能够完成各种学习和工作任务,并且在工作岗位上表现出相应的成绩和能力。
4. 心理健康:
4.1 健康的心理状态:正常人通常具备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够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困难,并且能够自我调节和保持心理平衡。
4.2 没有明显的心理障碍:一个正常人通常没有明显的心理障碍,如焦虑、抑郁、强迫症等。
5. 专业评估:
5.1 医学专家的评估:若自己对自己的身体或心理状态有疑问,可以寻求医学专家的评估和指导,比如心理学家、精神科医生等进行专业的评估和诊断。
5.2 心理健康问卷调查:在一些心理健康机构或社区中,通常会提供心理健康的问卷调查或测评工具,通过填写这些问卷调查可以间接反映自己的心理状态。
综上所述,一个正常人可以通过多个角度来证明自己没有精神病。自我观察、社交关系、日常功能和心理健康等方面均可以提供一些证据。此外,如果对自己的身体或心理状态有疑问,可以寻求医学专家的评估和指导,进行专业的评估和诊断,以获得更准确和全面的判断。
五、就新闻中的情况,那么,这对夫妻究竟谁有病?还是双方都将精神病院当作合法拘禁场所,以达到报复对方的目的?
这对夫妻究竟谁有病还是要经过专家的诊断才可以下定论,如果双方是将精神病院当作合法拘禁场所,以达到报复对方的目的的话,这种行为是违法的。
首先,精神疾病患者的收治,分自愿住院(即患者本人同意)、“非自愿住院”(即除个人自行到医疗机构进行精神障碍诊断外,疑似精神障碍患者发生伤害自身、危害他人安全的行为,或者有伤害自身、危害他人安全的危险的,其近亲属、所在单位、当地公安机关应当立即采取措施予以制止,并将其送往医疗机构进行精神障碍诊断),以及强制医疗三个部分。第三个部分主要针对涉及的刑事案件,经鉴定不负刑责的精神病人,经法院判决需强制医疗。
此事件牵扯到的是第二种情况,即“非自愿”住院。“非自愿”住院条件有两个:伤害自身、危害他人安全的行为,或者有伤害自身、危害他人安全的危险的。伤害自己的情形,必须经过近亲属同意,但有危害他人的行为或是有危害他人安全行为的,家人或者是其所在的单位、民政以及公安等都有权力送医。医院在收治时,家属提供患者的既往病史是很重要的收治依据,再加上家属的陈述,如果门诊收治时就能够诊断,收治即可直接用药,如若当下难以下诊断的,需先收治观察72小时,观察最长不超过两周,医生会根据收治的依据,进行微检查,再加上精神检查,主要是通过谈话,来发现入院者有哪些不正常的地方,确诊了才能用药,观察期间是不能用药的。
这对夫妻无需向谁证明自己没病,不认可医院的诊断,可起诉医院,行政部门不作为的,可进行行政诉讼,法院会启动精神病鉴定程序。为避免干扰,当事人可向法院申请找外地的机构鉴定。
从法律上来说,夫妻任何一方,既不能未经法院认定,也不能在没有出现法定的伤害他人的情形下,就擅自以监护人的名义将对方送往精神病院强制其住院治疗。
医疗机构也不能未经严格审查监护人资格以及进行严谨的精神疾病诊断,特别是不遵守法律关于收院治疗的程序规定和实体规定,未严格审查是否有“伤害他人”的情形,就依据夫妻一方的说辞直接对另一方实施限制人身自由的住院治疗措施。
如果发生擅自强制住院的情形,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对该医疗机构的违法行为作出行政处罚,医疗机构也应当为其违法的医疗过错行为给患者造成的损害承担赔偿责任,特别是相关人员对不符合住院治疗情形的患者或者正常人实施强制住院的,还应当承担非法拘禁罪的刑事责任。
以上就是关于精神病的一些知识了,大家可以大致了解一下,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培养乐观开朗的性格,多接触美好的事物。要增强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时缓解苦闷,尽快消除烦恼,不要遇事苦思冥想、不要整日忧愁丛生。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