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获悉,该所科研团队一项最新研究发现,h5n1病毒有可能通过与甲型人流感病毒的基因重配,获得在哺乳动物间高效空气传播的能力,从而引起人间大流行。研究从全新的角度揭示了h5n1病毒对全球公共卫生构成的现实威胁。相关研究论文5月3日在线发表于《科学》杂志,《自然》杂志也进行了报道。
陈化兰告诉记者,两种流感病毒共感染同一宿主时,可发生基因分子节段的重配,理论上可以形成256种不同的基因重配病毒。历史上,禽流感病毒通过在中间宿主体内与哺乳动物流感病毒发生基因重配,造成了多次全球流感大流行,2009年甲型h1n1大流行病毒,就是禽、猪和人流感病毒的三重基因重配产物。
h5n1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已传播至60多个国家和地区,引起家禽和鸟类疫情暴发,并导致600多人感染发病,病死率高达60%。
此前,陈化兰团队曾发现,从自然界的鸭和野鸟体内分离的部分高致病力h5n1病毒已能够在哺乳动物间接触传播,但尚不具备通过空气传播的能力。而2009年甲型h1n1具有高度传播性,目前仍在全世界流行,很有可能在自然界与h5n1病毒发生基因重配。h5n1病毒能否在重配过程中获得人际空气传播的能力,令人高度担忧。
为弄清这一问题,陈化兰团队采用反向遗传技术,在保留h5n1病毒ha基因前提下,构建了含有1―7个不等的2009年甲型h1n1病毒基因、所有127种可能的重配病毒。利用小鼠测试了这127种重配病毒对哺乳动物的致病力,发现其中2/3以上对小鼠高度致死。利用豚鼠模型对21种重配病毒进行传播能力的评估发现,有8种病毒能够经空气传播,其中4种获得高效空气传播能力。
中国疾控中心发布《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知识问答》,其中明确,目前尚未证实H7N9禽流感病毒具有人传人的能力。
【H7N9病毒】
H7N9是禽流感的一种亚型。流感病毒颗粒外腊由两型表面糖蛋白覆盖,一型为植物血凝素(即H),一型为神经氨酸酶(即N),H又分15个亚型,N分9个亚型。所有人类的流感病毒都可以引起禽类流感,但不是所有的禽流感病毒都可以引起人类流感,禽流感病毒中,H5、H7、H9可以传染给人,其中H5为高致病性。依据流感病毒特征可分为HxNx共135种亚型,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是其中的一种,既往仅在禽间发现,未发现过人的感染情况。这个病毒的生物学特点、致病力、传播力,还没有依据进行分析判断。
H7N9型禽流感是一种新型禽流感,于2013年3月底在上海和安徽两地率先发现。H7N9型禽流感是全球首次发现的新亚型流感病毒,尚未纳入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监测报告系统,并且至2013年4月初尚未有疫苗推出。
【症状】
发热、咳嗽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尤其是会出现高热、呼吸困难。
应对措施
病例出现后,当地卫生部门高度重视,及时采取了临床救治、流行病学调查、标本采集与送检、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等措施,并加强了对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监测工作。
3例确诊病例主要表现:典型的病毒性肺炎,起病急,病程早期均有高热(38℃以上)、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起病5-7天出现呼吸困难,重症肺炎并进行性加重,部分病例可迅速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并死亡。
【甲型HIN1流感】是由甲型HIN1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传播途径主要为呼吸道传播(飞沫和空气)。
通常是通过病人或病毒感染者说话、咳嗽或打喷嚏等方式将病毒散播到空气中,易感者吸入后即可被感染。所以,人群拥挤、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传播最快。? ?
还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玩具、茶具、食具、毛巾等方式间接传播,其中通过手接触为重要传播环节,如用手拿取,抓握被病毒污染的用具后,不洗手而去揉眼睛、抠鼻子甚至吃东西就会被感染。
【症状】
多数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后症状轻微,早期症状与普通流感相似,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包括咽痛,咳嗽,畏寒或寒战、高热、头痛、全身酸痛、全身乏力、食欲减退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或呕吐、肌肉痛或疲倦、眼睛发红等。
少数患者病情会进展迅速,来势凶猛,可出现突然高热、体温超过39℃,甚至继发严重肺炎、呼吸困难,少尿,很快发展为多个器官的功能障碍或衰竭而导致死亡。一般来说,这些患者往往患有糖尿病、肺或心脏疾病等基础疾病。
据专家介绍,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可分为甲(A)、乙(B)、丙(C)三型。其中,甲型流感依据流感病毒特征可分为HxNx共135种亚型,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只是其中的一种,既往仅在禽间发现,未发现过人的感染情况。据中国疾控中心报告,未发现全国流感活动水平异常升高。专家认为,根据对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结果,未提示该病毒具有较强的人传人能力。
十年前,非典肆虐中国,导致一场空前的病毒危机。
十年之后,当人们还在回首那场往事时,禽流感悄然而至,瞬间成为人们关注的重大公共事件。
十年来,公共事件应对的方式转变、人们关注度的前后变化、信息公开的畅通渠道,值得更多人去客观评价。
禽流感打三个数字是:7、5、1
1.禽流感的概述
禽流感,即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感染家禽和在禽类动物中传播。禽流感病毒属于A型流感病毒,其亚型主要有H5N1、H7N9等。其中,禽流感的代表亚型就是H5N1,它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人畜共患病和人传人感染的担忧。
2.H5N1病毒的特征
H5N1病毒是禽流感病毒中最为致命的亚型之一,对家禽和人类都具有高度致病性。这种病毒可以通过接触感染的禽类或其分泌物/排泄物传播给人类,导致严重的呼吸系统感染。H5N1病毒对人类的传播并不容易,但一旦传播成功,则可能导致严重的疾病甚至死亡。
3.预防和控制禽流感的措施
预防和控制禽流感的措施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降低人畜共患病的风险并保护公众健康。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1)加强监测和报告制度:建立健全的动物疫病监测网络,及时发现和报告疑似病例,以便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
2)加强禽舍环境管理:确保禽舍清洁卫生,定期消毒,避免禽类与污染物接触,减少病毒的传播。
3)严格禽类交易和运输管理:加强禽类市场和禽类产品的监管,规范禽类运输,减少感染机会。
4)加强人群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禽流感的认知和了解,教育人们正确的防护知识和行为,如勤洗手、避免接触禽类排泄物等。
5)动物疫苗的研发和应用:鼓励科学家研发高效和安全的禽流感疫苗,并适时推广使用,提高人畜共患病的预防能力。
6)健康监测和隔离措施:对禽类疫情高发地区进行健康监测,发现疑似病例及时隔离,防止疫情扩散。
无论是家禽,还是野禽,都是营养丰富的肉类,但病禽和死禽千万不可食用,一旦食用,就会染上副伤寒、鸡白痢、鸭伤寒等疾病,同时还会引起食物中毒。因此,人们在购买鸡、鸭等禽类食物时,对于那些变色、有臭味、肉质松软的禽类,千万不要买回家食用。
平时一定要特别注意饮食卫生,进食禽肉、蛋类要彻底煮熟,加工、保存食物时要注意生、熟分开,勿食未熟禽肉和内脏,解剖活(死)家禽、家畜及其制品后要彻底洗手。非常时期,公众特别是儿童应避免密切接触家禽和野禽。
附H7N9禽流感致沪两人死相关报道:
上海的两例确诊患者均于3月上旬死亡,卫生应急办公室表示,此次人感染的H7N9禽流感病毒,是全球首次发现的新亚型流感病毒,尚未纳入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监测报告系统。
上海市医疗卫生机构发现上述病例时,及时开展了相关实验室筛查,先后排除了感染季节性H1N1和H3N2流感、甲型H1N1流感、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以及非典、新型冠状病毒的可能。在进一步检测中,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于3月22日发现患者可能感染H7流感,之后将相关标本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月29日下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从送检的病例标本中分离到3株H7N9禽流感病毒。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再度组织专家分析,判定上述患者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病例,依法在3月31日向社会公布。
专家介绍,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可分为甲(A)、乙(B)、丙(C)三型。其中,甲型流感依据流感病毒特征可分为HxNx共135种亚型,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是其中一种,既往仅在禽间发现,未发现过人的感染情况。据中国疾控中心报告,未发现近期全国流感活动水平异常升高。专家认为,根据目前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结果,未提示该病毒具有较强的人传人能力。
提醒公众:出现高热呼吸困难及时就医
卫生应急办公室表示,目前国内外尚无针对H7N9禽流感病毒的疫苗。由于目前只发现3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确诊病例,对该病毒及其所致疾病的研究资料十分有限,专家正在对该病毒的毒力和人际传播的能力作进一步判断。
由于医务人员接触患有感染性疾病病人的机会更多,卫生应急办建议,医务人员在接诊疑似或确诊H7N9禽流感病例时,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卫生应急办公室也提醒公众,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尤其是出现高热、呼吸困难者,应及时就医。保持勤洗手、咳嗽和打喷嚏时遮掩口鼻等个人卫生习惯。同时应避免接触和食用病(死)禽、畜。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