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一项新研究发现,有氧锻炼可以有效减轻慢性心脏病患者的抑郁症状。
杜克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美国医学会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将2300多名出现抑郁症状的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心脏病和抑郁方面的知识培训并进行普通护理,另一组接受培训后,在3个月内根据医生指导每周至少完成90分钟的有氧锻炼,随后9个月在家自行完成每周120分钟有氧锻炼。
研究人员发现,一年的研究期后,有氧锻炼组患者抑郁症状出现中等程度减轻,锻炼最积极的患者减轻幅度最明显。他们还发现,较严重的抑郁症状与心脏病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和住院率上升至少有20%的相关性,这与心脏病患者的年龄、疾病严重程度等其他已知风险因素并无相关。
研究人员介绍说,美国目前约有500万心脏病患者,每年新增患者约50万,40%左右的心脏病患者受不同程度抑郁困扰。
什么是忧郁症?4种方法帮你治疗忧郁症!
平常生活当中,我们也一定要注意心理方面的条件,只有我们的心理是比较健康的,身体也才会比较健康,才会更加有利于生活和工作,但是在平时生活当中有的人会患上忧郁症那么什么是忧郁症今天我们来教大家一些治疗忧郁症的方法。
什么是忧郁症
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
临床可见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情绪的消沉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自卑抑郁,甚至悲观厌世,可有自杀企图或行为;甚至发生木僵;部分病例有明显的焦虑和运动性激越。
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每次发作持续至少2周以上、长者甚或数年,多数病例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每次发作大多数可以缓解,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抑郁症的成因
1、遗传基因:忧郁症跟家族病史有密切的关系。研究显示父母其中1人得忧郁症,子女得病几率为25%;若双亲都是忧郁症病人,子女患病率提高至50%一75%。
2、环境诱因:令人感到有压力的生活事件及失落感也可能诱发忧郁症,如丧偶(尤其老年丧偶,几乎八、九成的人会得此病)、离婚、丢掉工作、财务危机、失去健康等。
3、药物因素:对一些人而言,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一些高血压药治疗关节炎或帕金森症的药)会造成忧郁症状。
4、疾病:罹患慢性疾病如心脏病、中风、糖尿病、癌症与阿兹海默症的病人,得忧郁症的几率较高。
5、个性:自卑、自责、悲观等,都较易患上忧郁症。
6、抽烟酗酒与滥用药物:过去,研究人员认为忧郁症患者借助酒精、尼古丁与药物来舒缓忧郁症情绪。但新的研究结果显示,使用这些东西实际上会引发忧郁症及焦虑症。
7、饮食:缺乏叶酸与维生素B12可能引起忧郁症状缺乏叶酸与维生素B12可能引起忧郁症状。
忧郁症的症状
“内苦外乐”。这类病人在举止仪表、言谈接触等外表上没有异常,给人一种愉快乐观的假象;但如果深入做精神检查和心理测定,会发现患者内心痛苦悲观、多思多虑、自卑消极,并出现无法自解的精力体力、脑力下降以及严重顽固的失眠、多种躯体不适等。这类病人常有原因不明的躯体不适感,服用中西药物或休假疗养、娱乐、喝酒等也无法消除。
社会功能下降。大中小学生会出现以学习困难为主症的各种学习障碍症状。成绩突然下降,听不进,考不出,被长辈误认为有思想问题厂长、经理、白领人员会突然陷入无能为力的消极被动状态,无法胜任原本非常熟练的工作。
出现顽固持久、以失眠为核心的睡眠障碍,不经抗郁剂治疗或不了解其抑郁症本质,则无法解除。
最典型症状:无故持续两周以上甚至数月的心境低落、兴趣和愉快感丧失、易疲劳等。
抑郁症怎么治疗
1、人际心理治疗
人际心理治疗这项抑郁症心理治疗方法主要用于治疗成人抑郁症急性期发病旨在缓解抑郁症状,改善抑郁病人的一些社交问题。
2、音乐治疗方法
抑郁症心理治疗方法中最受患者欢迎的一种莫过于音乐疗法。大脑边缘系统和脑干网状结构,对人体内脏及躯体功能起主要调节作用,而音乐对这些神经结构能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
3、患者自我治疗
其实对于治疗抑郁症我们现在如果发现自己活着身边的人有这种症状的话,一定要及时的确诊,而且还要有实际的治疗方式,其中抑郁症的自我治疗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
4、支持心理治疗
支持心理治疗是指在执行医护过程中,医护人员对病人的心理状态合理的采用劝导、鼓励、同情、安慰、支持以及理解和保证等方法可有效消除病人的不良情绪,使其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心理状态从而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使疾病早日康复。我们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当我们发现自己的心理可能出现某些问题的话,大家一定要注意进行一定的调节,上面介绍的这些方法对于大家调节自己的心理是有非常大的好处的,如果觉得问题比较严重的话,一定要寻求医生的帮助,尽快的使病情得到缓解。
2017年4月12日,美国《纽约时报》网站发表题为《跑步1小时可能增加7小时寿命》的报道称,跑步可能是增加寿命的最有效的锻炼方式。与不跑步的人相比,跑步的人往往能多活3年,哪怕他们跑步的速度很慢或者只是偶尔跑步,并且有吸烟、饮酒和肥胖等问题。其他形式的锻炼看起来都不像跑步这样对寿命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分析表明,每天仅跑步5分钟就可以延长寿命。
1 、防病增寿
爱荷华州立大学一项研究发现,跑步还有助于控制血压,每天跑步5分钟就可以使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近一半。因此,坚持跑步的健康受益具有长期性。
2、让你的大脑更聪明
一项研究中,美国肯塔基大学研究人员以30名五六十岁的男女为对象,展开了跑步机运动心肺测试及大脑扫描测试研究。对比结果发现,常锻炼、身体健壮的参试者,脑部血流量更大,供氧量及营养量都更高。
3 、增强免疫力
多项研究表明,跑步等适度运动可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但《美国实验生物学会会刊》刊登加拿大和欧洲科学家联合完成的一项新研究提醒大家,跑步一定要在适度的范围内,过于激烈反而会导致体内的压力激素水平升高,导致未经过训练的人抗自由基的能力下降。
4、强健肺部
跑步除了有益心脏健康之外,还能增加肺活量和摄氧量。
美国和奥地利科学家的最新研究还发现,跑步不仅有助于吸烟者戒掉烟瘾,还能改善肺部的健康状况。
5、改善情绪
跑步能让人感到更快乐。这是因为在跑步的过程中,身体会释放出大量的内啡肽和多巴胺、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令身心愉悦。
美国杜克大学对两组抑郁症患者进行了“慢跑疗法”与曲舍林药物疗法对比研究后发现,两组患者治疗4个月后,抑郁的症状都能明显改善,但药物组患者的疗效完全没有优于慢跑组。治疗一年后,慢跑组患者全部痊愈,而药物组患者的抑郁症状却有加重的现象。
6、减轻压力
跑步能促进血管扩张,改善全身血流状况。而且,跑步能促进身体大量释放5-羟色胺,让人感到压力减轻。
有研究表明,当人遇到不顺心的事时,消除沮丧的最好方法就是跑步。不过,专家建议,在跑步前,最好先走一走再跑。
1、跑速要慢
我们都知道不同的跑速对心脑血管的刺激是不同的,慢速跑对心脏的刺激比较温和。
一般来说每一个人的基础脉搏数是不一样的,如有的中老年人的心律过缓,晨脉每分钟才五六十次,而有些中青年人的晨脉却达到每分钟七八十次。
因此,根据自己每分钟晨脉数乘以1.4至1.8所得到的每分钟脉搏次数来控制初期健康跑强度是比较适宜的。
2、步幅要小
在跑步中步幅小的目的是主动降低肌肉在每跑一步中的用力强度,目的是尽可能地延长跑步的时间,步幅小但动作要均衡。
3、跑程要长
跑程长最为重要的一点是,人体可“主动”地将当前血液中的血糖全部消耗掉,同时还可消耗掉人体内蓄积的多余热量。
这种“主动”的消耗是降低血脂、血糖,缓解血压的最好的方法,更为关键的是其对健康的伤害几乎为“零”。
4、注意营养
许多人认为跑步的运动量很大,一定要多补充营养才行。许多人大量地补充动物蛋白,其实这样的补养是不对的。
慢跑中人体的消耗主要是血糖,对蛋白质的需求不大。因此,跑步后以补充碳水化合物食品为宜。
5.长期坚持
跑步健身,最好坚持一周3次以上,每次30—60分钟。运动强度应掌握在“跑步5分钟后脉搏跳动不超过120次/分,10分钟后不超过100次/分”的范围内。
如果心率过速,必须减少运动量;如果一边锻炼还能一边与旁人交谈的话,则说明锻炼强度尚可。
没有锻炼习惯的人可以从每天散步20分钟开始做起,第二周走25分钟;第三周增加到30分钟;第四周加些慢跑;第五周时散步、慢跑并重;最终慢慢跑起来。
6、以跑为主
身体较胖如果想开始健康跑锻炼,一下就跑较长的距离身体肯定受不了。所以,可以先走一段,然后再跑一段,这样反复的交替走跑也算是健康跑。
所谓健康跑,顾名思义就是以跑为主,而不是走。如果你一口气可坚持30至50分钟健康跑,你的健康状况可以说很棒。
1、严重的心脏病患者
我们都知道,跑步会让人的心率和血液循环速度加快,体内需要的氧气量增加,一个正常人跑步时间长了也会出现上气不接下气的情况,心脏病患者本身患有心脏疾病,心脏无法正常工作,跑步带来的心率加快很容易造成严重心脏病患者突发死亡。
2、过于疲劳的人群
跑步应该在体能和身体状况都允许的情况下进行,如果本身已经非常疲惫,还勉强去跑步的话很容易让身体无法承受运动带来的冲击,容易造成突发心肌梗塞导致猝死。
3、心绞痛患者
如果近期经常发生心绞痛的人群不适合跑步,因此一旦发生心绞痛证明心脏存在疾病,在还没有检查明确病情前都不适合跑步,否则容易造成猝死。
4、体重过胖的人
跑步时腿部要承受更大的压力,很容易造成膝盖和关节受伤,加快关节的劳损。建议体重过胖的人群先通过散步、饮食等方式将体重降下来再开始跑步锻炼。
5、凝血功能障碍患者
很多凝血功能障碍患者也是不适合跑步的,比如血友病患者,因为这类患者由于凝血功能障碍,一旦遇到受伤很容易导致流血不止或体内淤血,而跑步是一项比较激烈的运动,如果在跑步过程中不小心受伤或拉伤肌肉都容易让这类患者处于危险中。建议这类患者可以选择散步、太极拳等较轻柔的运动来锻炼。
6、严重呼吸系统疾病患者
我们都知道,跑步会加快呼吸循环,肺部需要更多的氧气来保持运作,而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在这方面是难以达到跑步要求的,常见的比如哮喘患者,这类患者坚持跑步的话很可能会使哮喘发作,危及生命。
7、经期女性
有些女性喜欢跑步锻炼,但是最好在避开在经期跑步,因为经期是女性的特殊时期,身体也是比较敏感脆弱的时期,不适宜激烈运动。跑步相对来说比较激烈,容易使经血量多、经期延长等,而且也容易使女性感到过度疲乏,可以选择散步来代替跑步。
你比想象的要坚强
跑步能让人在身体和心智方面达到难以置信的新高度,如果你回想生命中最艰难的经历,跑步就是其中宝贵的一种。
做好准备是完成目标的第一步
长距离跑步通常会让人遭遇“撞墙期”(身体疲劳,能量耗尽),这通常是因为准备工作不足,没及时补充食物。
生活中也会存在这样过于疲劳的状态,因此,要提前做好准备,及时给自己“充电”。想成功,学会照顾自己是关键之一。
不愿尝试,注定失败
因为害怕失败就不敢尝试,这种恐惧感很危险,会让你习惯性地不敢尝试生活中有难度的工作,变得畏缩不前。
有起就有落
跑步时爬坡会让你感觉像双腿灌了铅,时刻想放弃。此时如果你能给自己加把劲,很快就会体验到下坡的快感。
过程更重要
冲过终点线确实让人畅快,但过程也非常重要。检查尚未完成的愿望清单时,过程会告诉你如何更好地完成下一次任务,避免在将来犯错。
学会接受挑战
接受挑战会让人坚强,胆小懦弱的人永远过不了这个坎。
所有人都有共性
参加跑步的人都有完成锻炼目标的愿望。无论里程多长,速度多快,都把锻炼当作是一种人生考验。
年龄只代表一个数字
很多高龄老人都能跑完马拉松全程,因此,年龄不是能否锻炼的衡量标准。生活中也是如此,心态年轻,活力更足。
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供能形式虽有所不同,却各有锻炼优势。有氧运动能充分燃烧体内脂肪,有利于血糖、血脂的控制;无氧运动则能锻炼肌肉力量和增加肌肉围度,可预防骨质疏松,还能增强心肺功能。
有氧运动十大好处
老痴风险低。中年时期做有氧运动多的女性,40年后患老年痴呆症的可能性有效降低
抗衰老。有氧运动的人免疫系统更能承受老化风险。
肌肉更健壮。从事每周4次、每次45分钟的中高强度有氧运动的男性,其腿部肌肉量增加
防止心脏损伤。一项研究显示,从事高强度有氧运动能让左心室功能明显提高,有助于防止心脏主动脉硬化。
促进肠道健康。有氧运动能改变肠道微生物组成,这些微生物可对炎症发挥作用,而炎症是肠道疾病的早期预警信号。
改善胆固醇水平。有氧运动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提高高密度脂蛋白含量,从而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预防糖尿病。每天从事20分钟中高强度的有氧运动能将糖尿病患病风险减半,因为它改变了身体使用血糖的方式。
改善皮肤。经常从事有氧运动的中年人皮肤看起来更健康、更年轻。
减轻抑郁。严重抑郁症患者每天花30分钟跑步,持续10天后,抑郁症状得到明显减轻。
增强记忆。有轻度认知障碍的老年女性每周进行2次有氧运动(散步和游泳),其大脑中与学习和记忆有关的海马体体积明显增大,记忆力增强。
无氧运动有四大好处
1.降低骨质疏松的风险
无氧运动对增加肌肉的耐力和速度方面的提高贡献很大,其中有氧训练对骨密度增大效果不大,而属于无氧运动的力量训连增加骨密度效果更好,更能有效降低骨质疏松的风险。
2.提高身体免疫力
运动过后,损伤的肌肉的修复和乳酸的代谢消耗脂肪,增大肌肉和脂肪的比率,增加肌肉新陈代谢率,提高身体免疫力。因此相比有氧运动,其“减脂”效果,并不体现在“运动时”,而是体现在“运动后”,达到即使不运动,也在“减肥”的效果。
3.降低了疾病死亡的风险
无氧运动使和肌肉收缩速度和力量均能提高,有效降低了疾病死亡的风险。人的握力提高每10%,疾病风险就会降低30%,相比之下,这方面有氧运动相形见绌。
4.锻炼肌肉
无氧运动速度过快和爆发力过猛,人体内的糖分来不及经过氧气分解,而不得不依靠“无氧供能”。这种运动会在体内产生过多的乳酸,导致肌肉疲劳不能持久,运动后感到肌肉酸痛,呼吸急促。无氧运动是一种锻炼肌肉让身体变得更强壮的运动方式。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