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研究预测,今后10年,我国中年人群脑卒中的发病率男性将增加42%,女性将增加13%;冠心病发病率男性将增加26%,女性将增加19%。与此同时,全国每年主要心血管疾病的1300亿元医疗费用,将可能在2020年再增加一倍。
今天在沪开幕的“第三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暨2009亚洲介入心脏病学会议”上,大会主席、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葛均波教授进一步解读说,目前我国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达250万至300万,占总死亡人数的30%--40%。另外,还有大量饮酒和缺少体力活动的巨大的亚健康人群,又无疑都是心血管疾病“强大的后备军”。有效遏制这一发病高峰,已成为心血管医生乃至全民必须共同面对的任务。
据了解,由上海市医学会心血管病专科分会主办,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等本市16家医院以及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协办的本次学术活动,共吸引了2000余名专家学者前来参与。会议设置了高血压、心力衰竭、冠心病介入、心脏节律、结构性心脏病、动脉粥样硬化、肺循环、基础及干细胞、心血管影像、血栓病等诸多论坛以及继续教育分会场,将就心血管疾病的最新诊治和研究进展开展详尽研讨,同时对目前心血管诊治领域的热点问题进行辩论。冠心病介入论坛还将从中山医院、瑞金医院、第十人民医院等实时转播手术演示。
扩展阅读:一、心血管疾病的概述心血管疾病,又称为循环系统疾病,是一系列涉及循环系统的疾病,循环系统指人体内运送血液的器官和组织,主要包括心脏、血管(动脉、静脉、微血管),可以细分为急性和慢性,一般都是与动脉硬化有关。这些疾病都有着相似的病因、病发过程及治疗方法。
易患病人群
1.老年人。老人身体素质下降,抵抗力也大不如以前,一旦出现四肢麻木、听力下降等症状应特别注意。
2.胖人。体内脂肪多,胆固醇超标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3.饮食不规律。尤其是暴饮暴食,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更大。
4.喜欢抽烟喝酒。这两种不良生活习惯易损伤器官,阻碍血液循环,并进一步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5.压力大。压力大影响神经系统,易造成体内器官运行紊乱,如不经调节,长此以往也容易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心血管疾病是一个笼统的称法,所包含的疾病种类有很多,常指的是心脏和血管的疾病,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由于心脏的冠状动脉病变所引起的疾病,例如与冠状动脉狭窄所引起的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二、心肌病变所导致的疾病,例如肥厚梗阻性心肌病,扩张性心肌病;三、心律失常,各种原因所导致的心脏跳动的异常,例如早搏、室上速,室速,室颤,房颤等;四、其他种类例如高血压。
引发心血管疾病主要的原因:
1、不 健康 的生活方式。患者经常吸烟就会对血管内皮产生一定的影响,还会容易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特别是烟中的尼古丁,可以使安静时的心率加快,导致血压增高,心肌耗氧量增大,2、还有肥胖也容易诱发心血管疾病,3、经常的吃一些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就容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血管疾病的血液黏稠度增高。4、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的患者也是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所以日常的生活中如果想要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一定要降低体重,要戒烟戒酒,还要控制好血压、血脂和血糖。
避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日常生活中注意以下几方面:
1、在平常的生活中要早睡早起,早睡早起能够使身体更 健康 。
2、需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在饮食上要以清淡和易消化的饮食为主,避免食用寒凉食物、辛辣刺激性强的食物以及垃圾食品。
3、不要抽烟饮酒,抽烟饮酒会危害身体,也会加速心脑血管硬化。
4、避免过度劳累以及熬夜,过度劳累和熬夜都会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也会拖垮身体。
5、要保证心情舒畅,好的心情与心态能够使身心更 健康 。
6、要积极参加户外运动锻炼,通过有效的运动和锻炼能够增强体质。
7、不能够滥用药物,盲目地使用药物或者滥用药物对身体造成的危害很大,也会引起疾病的发生。
8、避免情绪紧张,以及思想压抑,不好的情绪对身体的损害很大。
9、不要做剧烈的运动,在运动的时候要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中老年人在平常的生活中可以通过食疗进行 养生 ,坚持 养生 不仅能够有效的预防疾病,还能够使身体更轻盈。要避免情绪大起大落,情绪不佳会刺激心脏,会加速心脏的收缩和血压的升高,出现此种现象之后很容易引起脑中风,所以一定要避免情绪波动较大。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指出,据推算心血管病现患人数2.9亿,其中脑卒中1300万,冠心病1100万,心力衰竭450万,肺原性心脏病500万,风湿性心脏病250万,先天性心脏病200万,高血压2.7亿;国家心血管中心2019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年心源性猝死者高达55万,另据数据推算,中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达到3.30亿!
上述两年的数据,一方面体现了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数量巨大,一方面体现心血管病发病率越来越高!心血管病死亡率居首位,高于肿瘤以及其他疾病,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的百分之四十以上。这些数据让人触目惊心。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致残率及死亡率也在逐年上升,发病年龄越来越呈现年轻化的趋势,当前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因此,防治心血管疾病已经显得刻不容缓。通过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及并发症等,确保证人们的生命健康,提高生活的质量,减轻国家和社会的压力。笔者这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心血管疾病的有关知识!
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哪些?
研究显示,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以及肥胖、吸烟、缺乏体力活动、不健康饮食习惯等是心脑血管疾病主要的且可以改变的危险因素。
(1)高血压:
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控制不佳的高血压会损伤心脏和大脑等主要脏器,可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和服用降压药来控制血压,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但我国目前存在的问题是:第一,很多人不知晓自己的血压情况;第二,很多人知道自己血压高,但视而不见,疏忽大意!
医生呼吁:18岁及以上成人定期自我监测血压,关注血压变化,控制高血压危险因素。超重或肥胖、高盐饮食、吸烟、长期饮酒、长期精神紧张、体力活动不足者等是高血压的高危人群。
建议血压为正常高值者(120~139 mmHg /80~89 mmHg )及早注意控制以上危险因素。建议血压正常者至少每年测量1次血压,高危人群经常测量血压,并接受医务人员的健康指导。
(2)血脂异常:多余的脂质堆积在心脏等脏器的动脉血管壁上,导致动脉血管狭窄,引起心脏、大脑等脏器血液供应减少。
(3)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心血管死亡风险明显增高,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有助于降低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可能。
(4)吸烟: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可破坏心血管正常结构和功能,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肌梗死,其中尼古丁可使血压升高,一氧化碳降低携氧能力。因此,戒烟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率。
(5)肥胖:肥胖因体内多余脂肪堆积所致,肥胖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发生明显相关,控制体重在防治心血管疾病发生中尤其重要。此外,心血管疾病疾病发生还与过度饮酒、膳食不合理等不良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有关。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