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的人对自己的身体,以及健康是越来越重视,所以大部分的人都愿意从百忙之中抽出一点点时间来进行一定的养生,目前养生的方式有很多,其中也包括了按摩这种方式。按摩是通过一定的按摩的手法来达到缓解身心,让身体更加健康的一种养生方式。
按摩这两个字,是从中医上来的,而且越来越流行了。它不仅仅可以治疗很多的疾病,而且可以帮助我们进行日常的保健。按摩讲究的手法,不同的按摩手法有不同的作用。比如按,就是要我们把自己的手指或者是手掌在皮肤的一些穴位上面进行有节奏的按压,这种手法是比较常见的,也是最好使用的一种。或者摩这种手法,也是比较常见的,它就是用手指或者手掌在皮肤的一些穴位上进行柔和的摩擦。
除此之外,还有捏,它要求我们用自己的所有手指在受术部位做对称性的挤压。还有擦,这种手法是比较有讲究的,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的,它要求我们用自己手掌的大鱼际,小鱼际或者掌根在需要按摩的地方上以直线的方向进行来来回回的摩擦。或者是滚,这种手法也是比较有讲究的,就是用我们自己的手背近小指部着力在身体需要按摩的部位上进行,通过腕关节的伸曲和前臂的旋转、协调运动的滚动。以及拿也是其中的一种按摩手法,我们可以用一手或者是用两只手来进行的,就是慢慢的拿住皮肤、肌肉或盘膜,向上提起,随后又放下。
除了上面的按摩手法之外,还有很多的,所以那些想要按摩的人就要好好的学习一下才行。要知道按摩手法是很有讲究的,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自己给自己按摩的。
“理气止痛”为治疗胃炎的通用之法,穴位选择腹部取中脘、气海、天枢、足三里,背部从脊柱两旁沿膀胱经顺序而下,至三焦俞,重点在肝俞、脾俞、胃俞、三焦俞。手法为摩法、按法、揉法、一指禅推法。
按摩疗法(又称推拿疗法)是以中医学基础理论为指导,运用各种手法或借助一定的钝性器具刺激人体体表为主,以医疗体育等练功方法为辅,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外治法。按摩疗法是一种物理疗法,属于中医外治法范畴,不打针、不服药,通过手法操作的技巧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推拿能够治疗许多伤病,这在客观上已得到广大患者及越来越多的医务人员所承认。为了进一步发扬和提高推拿的治疗效果,就必须研究推拿手法的治疗机制。
在具体方法上,有穴位按摩,有经络按摩,有反射区按摩,有局部按摩等等。而这些按摩方法中还有许多小方法,如穴位按摩,可以按摩足三里以增强胃肠功能,防治胃痛、腹痛、腹泻等各种胃肠病;可以按摩中脘、天枢等,以防治胃痛、腹胀等。而在按摩手法上又有按法、摩法、推法、拿法等不同,分别适宜防治与调养的需要。
在按摩时,要根据具体情况,注意选择恰当的方法,采用适当的手段,科学对待,以冀取得最佳的效果。
(1)按揉法。用医者的拇指指腹部、肘尖部或手掌根部,在病变处做环形旋转施压,逐渐用力。拇指按揉法适用于肌肉起止点处或痛点较为表浅处,肘尖按揉法多用于肌肉丰满部位或痛点较深部位。此法具有放松肌肉、松解粘连等作用。
(2)一指禅推法。用拇指指端、罗纹面或偏峰着力于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腕部放松,沉肩、垂肘、悬腕,肘关节略低于手腕,以肘为支点,前臂做主动摆动,带动腕部摆动和拇指关节做屈伸活动。
(3)拍法。手指自然并拢,掌指关节微屈,平稳而有节奏地拍打患部。
(4)拿法。医者用拇指、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形成钳形用力,将腰背部(或腿部)肌肉(或肌腱)反复拿捏提起。可持续拿捏30 ~ 60 秒钟,亦可一拿一放,反复多次。此法具有解除肌肉痉挛、通络止痛作用。
(5)滚法。医者用小指侧掌背、小指及无名指根部以一定压力附着于治疗部位上做连续滚动动作,频率在每分钟120 ~ 180 次为宜。
此法适合于在肌肉及软组织的放松,松解肌肉痉挛等作用。
(6)推法。医者用拇指指腹指峰或偏峰,附于治疗部位或穴位上,腕部和指间关节做来回有节律的摆动,摆动频率在每分钟100 ~ 200次,可用左右手轮流操做或两手同时操作。此法具有解除肌肉痉挛、祛风散寒等作用。
(7)擦法。用手掌的大鱼际、掌根或小鱼际附着在一定部位,进行直线来回摩擦,擦法操作时腕关节伸直,使前臂与手接近相平。
手指自然伸开,整个指掌要贴在体表的治疗部位,以肩关节为支点,上臂主动,带动手掌做上下或前后往返移动,向掌下的压力不宜过大,但推动的幅度要大。
对于胃痛,主要有胃中胀满攻冲作痛,疼痛牵连到两胁,胸闷痞塞的肝郁气滞胃痛;胃中胀满,疼痛拒按,嗳腐酸臭,不愿闻到饮食气味,恶心呕吐,吐出后疼痛会减轻的饮食积滞胃痛;胃中烧灼疼痛,痛势急迫,拒绝按抚,喜冷恶热,烧心反酸,口干口苦,甚则呕吐苦水的肝火燔灼胃痛;胃中疼痛如针刺或如刀割,疼痛有定处,拒绝按压的瘀血留阻胃痛;以及胃中疼痛较甚,遇温可以减轻,痛发作时怕冷的寒邪犯胃胃痛,病症多属于实。对于实证的治疗,方法是泻其实,按摩时宜采用泻的手法。
凡是胃中隐隐作痛,绵绵不断,喜按喜暖,饥饿时痛得厉害,进食后会减轻,遇冷疼痛加剧的脾胃虚寒胃痛,以及胃中隐隐灼痛,嘈杂似饥的胃阴不足胃痛,病症多属于虚。对于虚证的治疗,方法在于补其虚,按摩时宜采用补的手法。
治疗胃炎以“理气止痛”为通用之法,但是还需要进一步审证求因、辨证论治。凡寒邪客胃的,要散寒止痛;饮食停滞的要消食导滞;肝气犯胃的要疏肝理气;脾胃虚弱的要补益脾胃。
据中医研究,目前人体固定下来的可知穴位有361个,可以通过按摩刺激不同的穴位来帮助人体养生和治疗疾病,那么人体常用的养生按摩是哪些穴位,如何按摩呢,我们来讨论一下。
一、养生常见的六个穴位。
常见的养生穴位分别是:大椎穴、足三里、三阴交、合谷穴、内关穴、养老穴。位于手部、腿部和颈部,非常容易接触的到,也可以通过最简单的按摩手法来刺激穴位,达到养生、延年益寿的效果。
二、常见的按摩手法。
1、手指按摩法。我们这里说的手指是指手指肚,经常按摩的人不要留指甲,以免刺破皮肤或者穴位刺激不正确,起到相反的效果。
2、指关节按摩法。如果觉得手指力度不够,或者手指按摩疼痛的人,那么可以试试看用手指关节按摩,通常来说手指关节按摩的力度要大于手指肚按摩的力度。方法是将自己的手指内扣,用食指的手指关节进行刺激穴位按摩,手指关节通常可以恰当的找准穴位进行按摩,十分方便。
3、手掌按摩法。如果是想要按摩手臂或者大面积的区域,那么手掌按摩法是比较适合的方法。比如婴儿便秘拉肚子的时候,需要用成人的手掌按摩腹部,起到刺激肠胃的效果。
4、揉搓按摩法。这个同样适合手臂、腿这些大面积的使用,通过揉搓发热,刺激大部分穴位来达到强身健体,舒缓肌肉紧张的效果。
穴位按摩养生方法有很多,我们从基本的开始循序渐进进行练习,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
港式按摩是在中式按摩的基础上演化而成。它比较中式按摩而言更讲究舒适感,在手法上多了一个滚揉和踩背,少了点按穴脉。按摩师的手法简单实用,比较起其它按摩轻柔许多,多用于沐浴后的一种身体和心灵的放松。做的过程中,你很容易昏昏欲睡,彻底松弛紧绷的神经。我们经常听到的“马杀鸡”就是港式按摩中的踩背,轻重可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来定。
港式推拿按摩对运动系统有解除疲劳,改善肌肉营养代谢的作用,同时对神经和免疫系统的抗病能力有明显的改善和提高作用。
泰式按摩为泰国古代医学文化之一,拥有四千多年历史,源远流长。古代泰国皇族利用它作为强身健体和治疗身体劳损方法之一。近年来经过泰国政府监管发展和积极推广的情况下,泰式按摩已广为人知,成为受中外重视的天然治疗。
泰式古法按摩,除了大家熟悉的关节纾整外,更有自成一套的经脉、穴位按压及伸展理论。利用手指、手臂、膝部和双腿等按摩对方穴位,又在肌肉和关节上按压和伸展,令身体、精神和心灵回复平衡,促进血液循环、呼吸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运作正常和肌肉皮肤新陈代谢。定期进行,令人体精神和肉体保持最佳状态。
因而,泰式更注重的是保健与治疗的结合,而港式注重的身体的放松。可以说港式有点治标不治本的感觉。
日式按摩是以中医推拿为基本的手法。因为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日式按摩就是点道手法的具体应用,所以日式按摩的主要作用点就是人体的动脉血管,通过人体动脉血管的三玄性空间运动规律对人体的经脉进行最有效的调节,所以日式按摩是最简单的,但却是寓意深刻的保健按摩方法。
面部按摩手法
掌握了正确的面部按摩的方式,对于改善面部的血液循环,以及消除肌肉疲劳的作用,经常进行按摩皮肤也会变的非常好,因此我们也很有必要学习一些面部按摩的方法,那么面部按摩手法都有哪些呢?接下来就一起看一看吧。
面部按摩手法
第一种方式就是推搓手法,具体就是在局部进行单手或者是双手用力,轻柔的进行单向的移动,这样做可以让皮肤以及我们的皮下组织受到推挤,具有促进皮肤新陈代谢的作用。第二种就是抚摸手法,主要就是在大面积的皮肤上用手掌,而在小面积的皮肤上用手指,来进行环形的按摩,主要应用于额头还有面部以及头皮。
第三种方式是揉按手法,主要的做法就是在面部的部位用手指的指腹,来轻柔的按压,可以改善皮肤下面局部的血液循环。还有叩拍手法,这种方式有很多手法,比如说轻敲还有掌击等等,其中轻敲的方式就是采用手指去连续的敲击皮肤。掌击则是指采用手掌拍打皮肤的方式,可以有效的帮助肌肉放松,还有疏通筋脉和活血的作用。
以上几种就是常用于面部按摩的手法,不同的手法功效不同,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但是面部按摩重在坚持,所以效果可能需要在一段时间后才能出现。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