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感染hiv病毒的八个症状
持续广泛淋巴结肿大,特别是颈、腋和腹股沟淋巴结。淋巴结肿大直径1厘米左右,坚硬、不痛、可移动,时间超过三个月。
1.数周以来不明原因发热和盗汗。
2.数周以来出现难以解释的严重疲乏。
3.食欲下降,2个月内体重减轻超过原体重的10%。
4.数周以来出现不明原因的慢性腹泻,呈水样,每日10次以上。
5.气促、干咳数周。
6.皮肤、口腔出现平坦和隆起的粉红、紫红色大斑点,不痛不痒。
7.咽、喉部出现白斑。男性阴部出现鳞屑性斑,痒。女性肛门瘙痒,阴道瘙痒,白带多。
8.头痛、视线模糊。
当出现上面三个以上症状又有不洁的接触史时,应及时去医院检查。
HIV病毒引起的症状并没有特异性,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原因能够引起以上症状,不能因为自己的身体有相关症状就断定自己携带有HIV病毒。只有进行科学的“HIV抗体/抗原检测”才能够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hiv抗体的两种常见的检测方法
目前作为一种诊断工具使用,主要包括抗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病毒培养、核酸检测和抗原检测。其中对病毒抗体的检测是最常规使用的方法,这不但是由于这类检测特异性、敏感性较高,方法相对简便、成熟,更重要的原因是HIV抗体在病毒感染后除早期短暂的”窗口期”外的整个生命期间长期稳定地存在并可被检测到。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当抗体检测无法满足HIV感染诊断的需要时,病毒分离及测定、核酸检测、抗原检测可作为辅助手段使用,这包括对非典型血清学反应样品的诊断、HIV感染的窗口期诊断、新生儿早期诊断和对特殊样品的诊断。
检测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目前应用的ELISA法有8种之多。它们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超过99%。
颗粒凝集法
PA为快速、简便的一种筛选方法。如属阳性,应经WB证实。PA不需任何特殊仪器,其结果用肉眼可判别。全过程仅需5分钟。缺点有假阳性,且价格昂贵。
三、检测hiv抗体最快的两种方法
(一)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2型抗体诊断试剂(胶体硒法)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诊断试剂盒是用于在体外,肉眼观察,定性免疫测定法,对血清或血浆中HIV-1和HIV-2抗体检测有助于感染者HIV-1和HIV-2抗体。本品仅用于无偿献血者在现场筛查和临床急救时使用,本品检测阳性,需进行进一步的筛选确认。
(二)InstantCHEKTM-HIVl+2金标快速诊断试剂
InstantCHEKTM-HIV1+2是一种快速、简单、灵敏的检验方法,用以检测艾滋病病毒(HIV-1和HIV-2)的抗体。该方法适用于初筛检测,凡由该试剂测定为阳性者,需用另一种方法检测如ELISA或用蛋白印记法确定。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当抗体检测无法满足HIV感染诊断的需要时,病毒分离及测定、核酸检测、抗原检测可作为辅助手段使用,这包括对非典型血清学反应样品的诊断、HIV感染的窗口期诊断、新生儿早期诊断和对特殊样品的诊断。
四、hiv病毒的发展过程
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后,首先遭到巨噬细胞的吞噬,但艾滋病病毒很快改变了巨噬细胞内某些部位的酸性环境,创造了适合其生存的条件,并随即进入T-CD4淋巴细胞大量繁殖,最终使后一种免疫细胞遭到完全破坏。 HIV囊膜蛋白易发生抗原性变异,原有抗体失去作用,使中和抗体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在潜伏感染阶段,HIV前病毒整合入宿主细胞基因组中,免疫会把HIV忽略不被免疫系统识别,自身免疫无法清除。
人体免疫系统具有压制早期艾滋病病毒的能力。最近的研究表明,大多数新感染患者都会发展出中和抗体。这些抗体是附着在病毒之上的水滴状血液蛋白,如果它们仅面对一个目标,它们就能允许患者作出自我防御。
但问题是,艾滋病病毒具有变异的能力,其掩饰自身的本领足以使其逃避抗体的压力,艾滋病病毒最终会瓦解免疫系统,使其耗竭。一些艾滋病病毒会使部分外层蛋白发生变异,变异后一种酶就有可能将一个糖分子附着其上,干扰抗体的攻击。但这种“聚糖盾牌”现象并不能在所有病例中观察到。其他病毒则会使中和抗体直接粘连的部分外层蛋白发生变异。
HIV-1会入侵名为T淋巴细胞的免疫系统细胞,“劫持”T淋巴细胞的“分子机器”从而制造更多HIV-1,最终摧毁宿主细胞——这导致被感染的人群更易受到其它致命疾病的影响。然而,T淋巴细胞也不是易被击中的目标。在它们的反病毒防御系统里有一类名为APOBEC3s的蛋白质,后者具备阻止HIV-1自我复制的能力。然而,HIV-1也具备反防御机制——一种名为病毒体感染因子(Vif)的蛋白质,它能够导致T淋巴细胞摧毁自己的APOBEC3s。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