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骨折后的肌肉萎缩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肌肉萎缩是指,横纹肌营养障碍,肌肉纤维变细、甚至消失等导致的肌肉体积缩小。这种疾病单从字面上来看,便清楚起危害性有多大,但是这种疾病到底是由于什么原因所导致的呢?
骨折引起的肌肉萎缩主要是因为骨折后肌肉关节没有得到及时的锻炼,供血也逐渐减少从而导致的肌肉萎缩。这种萎缩属于废用性萎缩。废用性肌萎缩上运动神经元病变,系由肌肉长期不运动引起,全身消耗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但是,我们要排除是一些神经源性肌萎缩。主要是脊髓和下运动神经元病变引起。见于脊椎椎骨骨质增生、椎间盘病变、脊神经肿瘤、蛛网膜炎、神经炎、神经丛病变、脊神经肿瘤、蛛网膜炎、神经炎、神经丛病变、神经损伤、脊髓空洞症、运动神经元性疾病、格林-巴利综合征、脑部病变和脊髓病变,导致的废用性肌萎缩等。
二、骨折后应该怎么锻炼上臂骨折(肱骨干骨折)骨折固定后,开始练习指、掌、腕关节活动,并收缩上臂肌肉,不要旋转上臂,不要提东西。2-3周后练习肩、肘关节活动,骨折后期全面练习肩肘关节:如用伤肢摸对侧肩部,摸后脑、划船动作等。
前臂骨折(尺桡骨骨折)初期可练习手臂的肌肉活动,用力握拳,用力伸开手指。2-3周后开始练习肩肘腕等关节活动,范围和力量逐步增加,不要做前臂旋转活动,后期可练习前臂旋转活动,充分练习各关节活动。
下肢骨折(股骨骨折、胫腓骨骨折)手术固定后,早期抬高伤肢,做大腿肌肉收缩活动,根据医生指导活动膝关节等关节,什么时候下地听从医生指导。下地后开始不能完全用力,应使用双拐或单拐,用单拐时拐应放在好腿的一边。骨折完全愈合后,可以完全用力。
总之,功能锻炼以肌肉关节的主动活动为主,被动活动为辅,主动的肌肉和关节活动可以防止肌肉萎缩,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加强重点关节的锻炼时,也不能忽视周围的关节,如腕关节骨折,既要活动腕关节,也要注意活动手指关节和肩、肘关节。功能锻炼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因为每个病人的伤情、年龄、身体条件、营养状态都不一样。功能锻炼从手术后一直到完全恢复应贯穿始终,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半途而废。如有明显不适,应找医生指导。
三、如何预防骨折后的肌肉萎缩
骨折后,常常会出现一些肌肉萎缩的症状,这是由于骨折的治疗中要求受伤部位少做运动所导致的。对于比较轻的骨折,肌肉萎缩的症状也比较轻,伤愈后多注意适量运动就好了,对于比较严重的,就需要注意预防了。
一般而言,骨折的治疗包括复位、固定、功能锻炼三个基本步骤。其中骨折的固定往往需要一个较长的时期,这就意味着患肢将在数周、数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内被限定于某一体位而不能活动。即使在骨折达到临床愈合前,某些可能影响骨折愈合的活动仍是被禁止的。肌肉萎缩的症状常常出现在这个时候。同时,由于疼痛,一些必要的、适合的练功活动也不能为患者所采用。结果,患肢的骨骼肌因得不到足够的力学刺激,新陈代谢大大降低,出现废用性肌肉萎缩的症状,而骨骼肌的萎缩又限制了关节用肢体功能的恢复。因此,在治疗骨折的同时,必须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肌肉萎缩的发生。预防肌肉萎缩的症状出现最有效的方法是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最大限度减轻肌肉萎缩的症状。一般情况下,骨折愈合后,随着全身情况的改善和积极的功能锻炼,肌肉萎缩的症状就会减轻至消失。
四、骨折后要注意什么
发病初期每2小时翻身1次长期卧床会出现多种并发症,及时翻身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出现褥疮。发病初期肢体无法活动的病人要每2小时翻身1次。长期卧床的病人也要及时进行翻身。
长期卧床后坐起时要缓慢发病后早期初次坐起或长期卧床要坐起时,为避免产生体位性低血压,应采用逐渐增加角度的被动坐起方法。可先将床头摇起15度至30度,休息3-5分钟,逐渐加大角度,每次增加10-15度,增加坐位时间5-10分钟,争取经过2-3天的练习,在床上坐直达到90度位。当病人可坐直90度并能保持30分钟后,即可开始练习独立坐位及转移动作等。
每天做2次关节活动度训练对于卧床病人,应进行维持和改善关节活动范围的练习。关节活动范围练习可每天做2次,每个关节10次左右,手法要轻柔、缓慢。
废用性的萎缩了.现在主要是一个功能性的康复,你可以借用体育或者健美用的体育器材,加强一下小腿的锻炼。方法你针对小腿的练习,在你的脚背那里增加阻力,以达到练习小腿肌肉,可以一开始先试试看看自己可以在一个固定的阻力下面做多少下的锻炼,然后一开始肯定没有那么多下,开始的话分组练习,一天分三组。早中晚,早上又分三组,比如说你现在可以做十次,那就先做完十次之后,休息,好了然后再十次,然后再休息,再进行第三次的十次。就这样。早中晚,都是,后面肌力会慢慢加强的。再慢慢加大阻力还有次数,如此下去可以的。
保持乐观愉快的心情,是肌肉萎缩护理中最重要的一点。较强烈的长期或反复的精神紧张、焦虑、烦躁、悲观等情绪变化,可使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平衡失调,使肌跳加速,肌肉萎缩发展。常见的肌肉萎缩护理,有合理调配饮食结构。肌肉萎缩患者需要高蛋白、高能量饮食,提供神经细胞和骨骼肌细胞的重建所必需的物质,以增加肌力,增长肌肉。早期采用高蛋白、高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食物,要戒辛辣食物及烟、酒。肌肉萎缩患者切忌强行功能锻炼。因为强行功能锻炼,会因骨骼肌疲劳而不利于骨骼肌功能的恢复、肌细胞的再生和修复。
肌肉萎缩治疗
简单说:肌肉萎缩可以通过中医方法治愈。有一个案例:经吉林大学附属医院确诊为运动神经元坏死,身体肌肉萎缩、小腿静脉曲张,通过一个月的治疗,除手臂没有效果,其它部位肌肉得到恢复,小腿静脉曲张消除。治疗方法包括:服用人参健脾丸、补中益气丸,非专业针灸,拔罐。
从中医角度,肌肉、四肢归脾主管。单从肌肉萎缩来说,可以服用人参健脾丸、补中益气丸。人参健脾丸针对性比较强,对消化系统疾病的作用更好;补中益气丸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的作用;作用的范围更广、作用层次也更深,适用于病程时间长的情况。
肌肉萎缩,说明人体中气不足。可以从合谷穴(虎口)来判断一个人的中气足不足:合谷穴肌肉丰满,则说明中气足,否则,说明中气不足。
服药同时配合针灸、拔罐进行治疗,效果会更好;针灸可以舒经活络,拔罐可以祛除身体内的风湿寒邪气;酒大伤肝,肝病,肝克脾,所以,应该忌酒。
咸则伤骨,骨伤则痿。长期吃太咸食物会伤骨,骨受到伤害肌肉就会萎缩掉,骨归肾主管。
因此,治疗肌肉萎缩可以考虑从肾的角度进行治疗。
总之,从中医角度,导致肌肉萎缩的原因有脾、肾的疾病;治疗,也应该从这两方面考虑。
如果身体沉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可以服用甘姜苓术汤(肾着汤)。
如果身体有风湿寒邪气,应该把邪气去掉;可以毫不客气地说,身体有一点邪气,四肢运动都会受到影响,即四肢运动不能够自如。
手腕关节是人体非常重要的关节之一,人们平时要用手做很多事情,如果手腕关节出现问题的话,手部的很多功能都会受限,会有很多原因导致人的手腕肌肉萎缩,最常见的是手腕关节受伤,比如手腕关节骨折之后,该部位就容易出现肌肉萎缩,这个问题一定要尽早治疗,患者可以采取下列方法帮助缓解。
手腕肌肉萎缩缓解方法:
肌萎缩患者由于肌肉萎缩、肌无力而长期卧床,易并发肺炎、褥疮等,加之大多数患者出现延髓麻痹症状,给患者生命构成极大的威胁。肌萎缩患者除请医生治疗外,自调治十分重要。
1、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
较强烈的长期或反复精神紧张、焦虑、烦躁、悲观等情绪变化,可使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平衡失调,使肌跳加重,使肌萎缩发展。
2、合理调配饮食结构。
肌萎缩患者需要高蛋白、高能量饮食补充,提供神经细胞和骨骼肌细胞重建所必需的物质,以增强肌力、增长肌肉,早期采用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磷脂和微量元素的食物,并积极配合药膳,如山药、苡米、莲子心、陈皮、太子参、百合等,禁食辛辣食物,戒除烟、酒。
中晚期患者,以高蛋白、高营养、富含能量的半流食和流食为主,并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以维护患者营养及水电解质平衡。
3、劳逸结合。
忌强行性功能锻炼,因为强行性功能锻炼会因骨骼肌疲劳,而不利于骨骼肌功能的恢复、肌细胞的再生和修复。
4、严格预防感冒、胃肠炎。
肌萎缩患者由于自身免疫机能低下,或者存在着某种免疫缺陷,肌萎缩患者一旦感冒,病情加重,病程延长,肌萎无力、肌跳加重,特别是球麻痹患者易并发肺部感染,如不及时防治,预后不良,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5、胃肠炎
胃肠炎可导致肠道菌种功能紊乱,尤其病毒性胃肠炎对脊髓前角细胞有不同程度的损害,从而使肌萎缩患者肌跳加重、肌力下降、病情反复或加重。肌萎缩患者维持消化功能正常,是康复的基础。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