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养生之道>健康生活

警惕保健品诈骗“四大陷阱”,专家给出意见巧防“忽悠”

时间: 2023-09-17 05:48:34

近日,有媒体报道,深圳一个老人被保健品销售公司忽悠,4年里花了60多万买保健品,整个房子到处都堆满了,最后闹得与儿女反目。近年来,老年人被忽悠买保健品的事件屡屡见诸报端,而且痴迷保健品的老人越来越多。

据中国保健协会最新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每年保健品的销售额约有2000亿元人民币,而老年人的消费就占50%以上。那么,这些骗子是如何设局让老年人上当呢?又该如何正确选购保健品呢?警惕保健品诈骗“四大陷阱”, 专家支招巧防“忽悠”。

陷阱一混淆保健食品与药品概念

某些经营者利用老年人对保健食品和药品概念不清、存在理解误区的弱点,暗示保健食品具有治疗效果,甚至捏造出各种功效。有些保健食品广告则含有绝对化用语和不实承诺,声称“包治百病”、“比药品还有效”,使用“根治”、“药到病除”等字眼,或以“无效退款”、“无毒副作用”等虚假承诺诱骗消费者。但事实上,保健食品不是药品,并不具有治疗功效。

陷阱二虚构“权威证明”骗取信任

某些商家发布非法保健品广告,假借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医疗机构、学术机构或行业组织的名义和形象,为其保健品的功效作背书,还有保健品广告含有无法证实的所谓“科学或研究发现”、“实验或数据证明”等措辞,从而诱导老年人对相关保健品功效深信不疑。

为什么老年人会成为假药贩子的行骗对象?如何防止自家老人被骗?

老人成为假药贩子的行骗对象有很多种原因,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

1.老年人健康状况比较为脆弱,对保健品和药品的需求比较高,往往容易被不良商家利用;

2.老人普遍对网络、手机等新型媒体介绍不太熟悉,容易被各种“神药”、“秘方”等虚拟假宣传所迷惑;

3.老人平时心态比慈善,容易被一些假药贩子打着“救命”的旗号所骗。

防骗指南:

一、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贪图小利,不轻信他人谎言,牢记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 “天上不会掉馅饼”。

二、老年人平时要多关注各种新闻媒体、社区宣传,多了解官方信息与当前多发的各类诈骗手法,加强对诈骗伎俩的识别能力。

三、远离可疑人员,不要和“陌生人”过于亲热,时刻保持警醒,不随便接陌生电话、信息,以免上当受骗。

四、拿不定主意时,不要轻易做决定,要动钱的时候多思考、多咨询。

五、去政府和社区定点和正规的部门办事,积极下载国家反诈中心软件,有效识别和拦截诈骗电话、短信等。

六、不熟悉网上支付平台操作的老年人,建议不要在微信、支付宝内绑定银行卡,只存少量零钱,银行卡尽量不开通网上支付业务。

七、儿女们要时刻关注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多陪伴、多关心。

常见的诈骗形式:

一、保健品诈骗

老年人越来越注重养生,诈骗分子借此诱惑老年人高价购买毫无用处的保健品,打着“免费提供体检”“免费专家”讲解保健知识,或者免费送鸡蛋、水果、小家电的幌子来骗取老年人的钱财。



二、“缴纳养老金”

骗局
诈骗分子以认识工作人员的名义,一次性收取未参保人员数万元的钱款,谎称可帮助未参保人员进行代办服务,让未参保人员误以为一次性补缴社会养老保险费即可享受养老金。

三、中奖诈骗

中奖诈骗主要通过打电话或发信息的方式称“中奖了,成为了幸运观众”或者扔撒纸质中奖彩票诱惑老年人兑奖的方式实施诈骗。一旦有人联系兑奖,诈骗分子就以“公证费”“转账手续费”“滞纳金”等各种名目要求汇钱,实施诈骗。

四、投资理财诈骗

近年来,许多骗局以高额的利润回报来诱骗老人投资,包括近年来频发的非法集资案件。一些不法分子开始往往以投资理财、养老服务为名,编造各类投资项目,以高利息、高回报、低风险为诱饵来进行诈骗。

五、以房养老诈骗


当前,许多诈骗分子将目标瞄准老年人的房子,推出“以房养老”项目,以“房产证闲置在家也无用,每个月可以领取高额利息”等话术诱骗老人将房屋抵押,将贷到的钱用于购买“高收益”的“理财项目”。一般前期诈骗分子会返还老人一些收益,而后即卷钱跑路。最终,老年人钱房两空,甚至负债累累。



六、“温情”骗局

老年人走入人生的暮年,开始对孤独害怕、对陪伴向往,诈骗团伙抓住老年人的心理作为获取非法利益的突破点。当推销假冒伪劣保健品的人天天上门嘘寒问暖,“比儿女都贴心”,有的老年人便心甘情愿地购买“三无”产品。同时,空巢老人更是重点诈骗对象,诈骗团伙通过“陪伴”赢取信任,随即实施犯罪行为,更甚者打着“婚恋”的名头进行诈骗财物。

如何防止保健品骗局?

1、不要听信身边同龄人的吹嘘的自身广告,凡事要保持一份理智的头脑。

2、不要有贪小便宜的心理,听信所谓推销员许诺有小礼物品赠送的骗局。

3、在遇到陌生人的亲热照顾和亲热的称呼时,要保持一份警惕防骗的心理

4、遇到推销人员向你推销的产品,要及时的与家人沟通好,不能随便相信所谓的亲情关照。

5、当你拿到推销员推销的所谓药品后,要认真仔细的看瓶身的说明,看是否有国药准字类的提示,如果只有“食”字类的字眼,表示该产品不是药品,只是一种食品类的保健品。没有治病的效果。

6、一旦你因为听信了推销员的宣传而买了该类产品后,购买者应该主动与家人沟通,有必要拿着该产品到正规医院向医生咨询是否继续服用产品,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以免造成不必要疾病发生。

老年人保健品诈骗案件不仅是法律问题,更是社会治理课题:

“保健品推销人员往往上门推销,而医疗机构却很难做到这一点。”闫静怡建议,如果家庭医生能够到老年人家中服务,非法保健品销售人员能钻的空子就会少很多。

刘俊海告诉记者,全国“一盘棋”的高压监管态势有效净化了市场环境,但根除保健品乱象关键在于持续发力,打好“持久战”,防止问题死灰复燃。

“要探索推进食品药品领域提起民事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诉讼请求,让违法者痛到不敢再犯。”最高检第八检察厅副厅长徐全兵认为,可以通过让违法者承担惩罚性赔偿责任加大违法成本,从而震慑和警示潜在的制假售假违法者。

以上内容参考 澎湃新闻-保健品坑老为何屡禁不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