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养生之道>健康生活

血管年龄高于实际年龄,报告调查占50%

时间: 2023-09-17 22:14:02

香港人饮食日趋西化,加上缺乏运动,随时可能引发心血管疾病。一项调查发现,51%的受访港人的血管年龄高于实际年龄。

香港“心血管联盟”于去年11月至今年5月对160名市民进行全港首个“血管年龄”评估调查,受访者年龄介乎18至84岁。结果发现51%受访者的血管年龄较实际年龄高,当中27%更较实际年龄高超过10年;40至70岁年龄层中,有四成至六成出现血管老化问题;高血压患者的血管老化机会较正常血压人士高4.2倍;56%的高血压患者不知自己血压过高。香港“心血管联盟”专家委员兼内分泌及糖尿科专科医生唐俊业表示,高血压是导致血管老化的主因之一,持续过高的血压更会引发各种综合症,如中风、冠心病、心脏衰竭等。他指出,血压、血脂及血糖偏高的“三高”人士、肥胖人士及停经后的女性应提高警觉,可接受“血管硬化程度”检测,若证实病情,可进行6至9个月的重点治疗,让血管重新修复,缓减血管老化速度。唐俊业还建议,市民应定期量度腰围,防止肥胖。他又提醒,市民应改善饮食习惯并进行适量运动。扩展阅读:一、脑血管硬化的鉴别1、神经衰弱

早期症状类似,但神经衰弱发病年龄40岁,症状常于用脑后加重,休息后减轻,记忆力减退明显,无神经系统体征和实验室证据不支持脑动脉硬化的诊断等可以鉴别。

2、原发性高血压伴发的精神障碍

关键在于原发病的鉴别诊断,即脑动脉硬化与原发性高血压的鉴别诊断。临床上很难鉴别。因为,往往两种原发疾病同时存在。一般讲,原发性高血压伴发的精神障碍的病人发病年龄较早,精神症状出现前已有多年高血压史,精神因素常是诱发因素,精神症状发生较为迅速。情感障碍多为恐惧、焦虑,意识障碍多见,脑动脉硬化伴发的精神障碍自主神经系统症状较多。

3、颅内肿瘤

某些局灶性症状突出且呈进行性发展的脑动脉硬化伴发的精神障碍应与颅内肿瘤鉴别。后者常表现头痛且早晨明显,因咳嗽、用力而加剧,伴呕吐、视盘水肿,病程较短,进展较快,CT或核磁共振影像学检查可帮助鉴别颅内占位病变。

4、其他

伴有明显的抑郁或焦虑情绪时,应注意与抑郁症、焦虑症鉴别;伴有癫痫发作时需与原发性癫痫或其他症状性癫痫鉴别。明确的躯体体征和实验室检查可以区别功能性精神病。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