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养生之道>健康生活

止痛药不能滥用,一少年因此导致肠道大溃疡

时间: 2023-09-17 22:38:50

昨日,16岁的林俊(化名)因严重便血住院,而罪魁祸首就是林爸爸从日本带回的进口止痛药。“旅游攻略帖子说,这种药适用于任何人,而且无毒副作用。那些日文我们也看不懂,没想到让孩子吃了大亏。”林爸爸后悔不已。

原来,林俊每周都会做牙齿矫正治疗,每次治疗后牙痛得寝食难安。林爸爸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听医生说可以吃一些止痛药缓解疼痛,就拿出年前到日本旅游时带回的止痛咀嚼片,每天吃两次,一次两片,如果疼得太厉害,可以多吃一片。

昨日,林俊一早就腹痛腹泻,跑了十几趟厕所,拉的竟是血便,吓得妈妈赶紧带他到省中医院光谷院区脾胃病科治疗。经肠镜检查,林俊的整个肠道都有广泛性、弥漫性溃疡,一些部位出血。

该科主任胡运莲教授介绍,去年上半年,一名年轻人由于胃痛,自购止痛药服用,导致胃部大出血,就医不及时而身亡。类似的因滥用药物而损害身体甚至危及生命的例子,在临床上并不少见。研究表明,布洛芬、阿司匹林、双氯芬酸等非甾体抗炎药,虽有抗炎、止痛、退热、抗凝血等作用,但是会对胃肠道、肾脏、心血管系统造成损害。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引发胃肠病时,多数人没有疼痛症状,但是一旦症状出现,病情往往已经比较严重,所以一定要慎用。而且林俊的用量严重超标,通常成人用量是一天1-2片,而林俊一天吃了4-6片,实在太危险。幸好送治及时,否则后果难料。

不少人出境旅游时,会选购一些口碑好的保健品或者药品。胡运莲提醒,不论是保健品还是药品,都有其适应症和禁忌症,切不可轻信广告宣传,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安全服用。

扩展阅读:一、十二指肠溃疡的概述十二指肠溃疡(duodenalulcer,DU)是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是由于多种因素引起的十二指肠黏膜层和肌层的缺损。

长期服用止痛药,后果可能比你想象的还要严重

长期服用止痛药,后果可能比你想象的还要严重

天津市泰达医院 李青

一个女性患者,53岁,发现“类风湿性关节炎”14年,长期服用“止痛药”治疗,几年前就出现慢性胃、肠炎,饮食一直不好,近一段时期每天饭量加在一起不过一碗米饭。最近身体极度虚弱,走路都吃力,家人带她来医院检查,发现血肌酐升高而入院。

入院后进一步检查,体重只有44kg,全身肌肉萎缩(见图);

贫血,血红蛋白84g/L,尿微量蛋白,低血钾,低蛋白血症,血肌酐108 ?mol/L(正常45~84 ?mol/L),双肾萎缩;胃镜示慢性胃炎,胃粘膜增厚。

她已经是慢性肾衰了。根据病史及检查,分析她肾衰的原因是药物性肾损伤,而导致她肾衰的罪魁祸首就是她长期服用的“止痛药”。

一、解热镇痛药指的是哪些药?

老百姓平常说的“止痛药”,是“解热镇痛药”的简称,一般指的是医学上的“非甾体类抗炎药”,具有抗炎、解热、镇痛等作用,因这类药物的化学结构中没有糖皮质激素的甾环,而同样具有解热、镇痛、抗炎等功效,因此被称为非甾体类抗炎药。

1、非甾体类抗炎药的作用和分类

非甾体类抗炎药是一个大家族,根据其不同的化学结构大体上分为6种,我们耳熟能详的阿司匹林、消炎痛、对乙酰氨基酚、安乃近、氨基比林、保泰松、布洛芬、扶他林、美洛昔康、塞来昔布、罗非昔布、尼美舒利等都是这个家族的成员。

这类药虽然有共同的作用,但不同种类的作用优势也不同,比如:

小剂量阿司匹林主要用于抗凝、预防血栓的形成。

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的降温作用明显,但抗炎、镇痛作用相对较弱,所以只用于退烧和缓解轻度至中度疼痛,如感冒引起的头痛、关节痛、神经痛以及偏头痛、痛经等。几乎所有的感冒药(无论中药、西药)中都含有扑热息痛。

其他种类的药物比如布洛芬、扶他林、美洛昔康、塞来昔布、尼美舒利等,止痛作用明显,主要用于痛风急性发作,风湿、类风湿及各种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及部分自身免疫性疾病等,能缓解疼痛,治疗僵硬,改善关节功能。

2、非甾体类抗炎药的副作用

非甾体类抗炎药的作用非常广,但是,副作用也很多,有的副作用还很严重。比较严重的副作用有胃肠道副作用和肾损害。

胃肠道反应:用药后可出现腹部不适、胃痛、泛酸、恶心、呕吐、饱胀、嗳气、食欲减退等消化不良症状,少数患者长期使用可出现胃、十二指肠溃疡或者消化道出血、穿孔等。

所以,建议患者饭后服用,以尽量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避免饮酒;定期进行胃肠道风险评估;必要时,还可同时服用胃粘膜保护剂比如拉唑类药物等。

二、非甾体类抗炎药导致的肾损害

非甾体类抗炎药是目前最常见的肾毒性药物,使用的剂量越大,使用的时间越长,发生率就越高。

非甾体类抗炎药导致的肾损害分为急性肾损害和慢性肾损害。

1、急性肾损害

①肾前性急性肾衰竭:

非甾体类抗炎药可减少肾脏的血流,一次大量服用此类药物易发生肾前性(缺血性)急性肾衰竭,如果原有肾动脉粥样硬化、肾脏供血不好的患者更易发生。比如老年患者大量服用退烧药,一方面药物引起肾供血不足,另一方面退热时大汗脱水引起血容量减少,加重肾缺血,导致急肾衰。

肾前性急性肾衰竭主要表现为尿量减少(尿量每天少于700ml),血肌酐轻至中度增高等。一旦发现,应及时停药,补充血容量,纠正肾缺血,一般可完全恢复。

②急性过敏性肾炎:

如同常见的药物过敏,常在用药后1天或数天内发病,用量并不大,甚至一次用药便出现剧烈反应,表现为少尿(尿量每天少于400ml)甚至无尿(尿量每天少于150ml),血肌酐快速升高;少数患者出现肾病综合征,病理表现为微小病变。一些患者可能同时伴有全身过敏反应表现。

一经出现,应立即停药,可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严重者可透析治疗。

2、慢性肾损害

非甾体类抗炎药长期服用可导致慢性肾衰竭。早期肾损害症状不明显,个别患者可能表现夜尿增多,但往往被忽略。中期损害可以出现少量蛋白尿,尿蛋白定量一般不超过1 g/日,还可出现轻度镜下血尿及管型尿。

晚期肾小管功能损害明显,表现为夜尿明显增多,低比重尿,血肌酐升高,慢性肾衰竭,肾萎缩等。同时,还出现慢性肾衰的并发症比如肾性高血压、肾性贫血,钙磷代谢障碍等。

非甾体类抗炎药导致慢性肾衰的治疗,也要及时停药,低盐低脂优质蛋白饮食,大剂量沙坦类或者普利类降压药以降压、降尿蛋白和延缓肾损害,可以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同时,纠正肾性贫血和钙磷代谢障碍等。

三、药物再好,也不要滥用

自阿司匹林于1898年首次合成后100多年以来,非甾体类抗炎药已有百余种上千个品牌上市,临床上广泛用于抗凝血、多种发热和各种疼痛症状的缓解、各种骨关节炎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为医学做出了巨大贡献。

这类药具有抗炎、止痛、退热等作用,作用谱非常广,差不多生活中的小痛、小病都可以使用,而且这类药多为非处方药,不需要医生的处方就可在药店自行购买,所以是目前应用最广的药物之一。

据统计,目前全世界大约每天有3000万人在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是全球使用最多的药物种类之一。在为人类解除病痛的同时,滥用现象也呈增多趋势,因此其安全性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最近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认为非甾体类抗炎药存在潜在的心血管和消化道出血风险,要求这些药品生产厂家在其说明书中提出警示。

总的来说,非甾体类抗炎药对人类的利大于弊,贡献大于危害,而且短期使用一般没有问题,所以千万不要因为副作用多而因噎废食。但如果长期服用此类药物,首先要明确诊断,该不该用,什么时候用,用多大量,用多长时间,用药期间需要注意什么,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使用,严格的遵从医嘱,合理用药。

此外,新上市的选择性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比如美洛昔康、塞来昔布、罗非昔布、尼美舒利等,止痛作用好,消化道、肾脏等副作用小,应尽量选择使用。

回头再说这位患者。

这位患者因患类风湿性关节炎,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没有任何问题。但她长期服用,已经出现了慢性胃肠炎和慢性肾衰。因为慢性胃肠炎,还引起她营养不良、贫血、低蛋白等。

她的血肌酐108 ?mol/L,似乎不太高,但她的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38.25ml/min,ECT实测为GFR 42.43ml/min,属于CKD3b期,已经是中度肾衰,比较严重了。

我们给她停了原来的用药,采用低盐饮食,适当补充营养;沙坦类降压药降尿蛋白、延缓肾损害;促红素和铁剂纠正肾性贫血;钙尔奇和骨化三醇治疗钙磷代谢障碍等治疗。

她的疾病治疗,似乎存在着一个矛盾: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吧,类风湿性关节炎可能复发加重,重又回到原来的痛苦,甚至也导致肾脏等其他器官损害;继续使用这类要治疗吧,肾损害会进一步加重。

解决的办法就是,我们给她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一是继续治疗她的类风湿性关节炎,而是对非甾体类抗炎药导致的慢性肾损害也有治疗作用。

虽然糖皮质激素也有胃粘膜损伤的副作用,甚至还会引起糖尿病等其他副作用,但利弊分析,对她而言,激素要优于非甾体类抗炎药。其实,对慢性肾衰合并有急性痛风发作者,首选激素而不是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也是这个道理。

哪些人不能吃止痛药?经常吃止痛药有什么危害?

止痛药是我们的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类药品,许多人因为一些疾病产生剧烈的持续性疼痛时,通常就会通过吃止痛药来缓解不适的感觉,但是止痛药并不是所有人都是可以吃的,那么哪些人是不能吃止痛药的?经常吃止痛药具体有什么危害?
1、不宜服用止痛药的人群
(1)高龄
专家介绍,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机体防御能力下降,如黏膜防御作用变差等,出现胃出血以及穿孔的风险增加13.2倍。因此,如需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最好选择对胃肠道副作用较小的类型,如塞来昔布。
(2)有胃病
胃不好的人服非甾体抗炎药,无疑是雪上加霜。有研究显示,胃肠道疾病患者在150天内单次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发生上消化道出血风险增加2.4倍;多次服用后该风险增加7.4倍。
(3)吸烟
单纯吸烟增加消化道溃疡风险1.9倍,吸烟同时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增至4倍。
(4)酗酒
长期酗酒伤胃,很多人在出现腹痛、腹胀时常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止痛。研究表明,与不使用布洛芬相比,频繁饮酒者经常服用布洛芬会使胃肠道出血风险增加2.7倍,偶尔服用增加1.2倍。
(5)服用抗凝剂
抗凝剂适应症广泛,可用于防治动、静脉血栓栓塞等多种疾病。有研究显示,布洛芬会影响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使用抗凝剂再用非甾体抗炎药时胃出血风险增加12.7倍,低剂量阿司匹林联合非甾体抗炎药时为7.7倍。
(6)使用激素类药物
从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风湿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到过敏性鼻炎、湿疹、哮喘等过敏性疾病,都会用到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单用非甾体抗炎药出现消化性溃疡的风险增加3.8倍,单用糖皮质激素是2.6倍,两药联合应用该风险增加近9倍。
2、服用止痛药的注意事项
服用止痛药时要多喝水
服药期间,每天要喝2000-3000毫升白开水,既能提高药物的溶解度,避免药物析出结晶沉淀,淤堵肾小管而损害肾脏,又能增加尿量,帮助身体尽快把药物毒素排出去。
防止混用止痛药
如今市售的许多止痛药,虽然商品名各异,但含的化学成分很多有交叉或者完全相同。一旦买回看似名称不同的止痛药,其实是一种相同成分的药,如果混用,无形中加大了剂量,极易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因此,用药前一定要听从医生或药师的指导,认准通用名或者化学名,避免重复服药,导致过量中毒。
服用止痛药要看对象
使用止痛药并非人人皆宜,尤其是孕妇、哺乳期妇女、消化性溃疡处于活动期、患有出血性疾病、肾功能不全者,对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过敏者,禁止使用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
不要长期吃止痛药
有的患者因头痛或关节疼痛不适就吃去痛片或头痛粉,长期服用极易产生依赖性,还容易伤及消化系统或泌尿系统,引起上消化道出血、尿血等副作用。所以,对市售的非处方药(OTC)口服止痛药,需服用时也应听从医生和药师的指导。
3、中西药都有副作用
(1)很多人认为因中药多属天然药物而认定其必然较西药安全,但两者作用有别,且中药之化学成分较为复杂,西药因成分单纯,反而较易管控。且中药亦有少数副作用较强的药物,如马兜铃、川乌、篦麻子、蟾酥、朱砂等皆是,因此并没有中西药何者较为安全的问题,中西药都有副作用,但是安全剂量范围内对你身体影响微乎其微。
(2)但是中药因为是天然药物获取,许多有毒成分不被鉴定,相比于西药完善的毒理和药代动力学试验中药未知成分或者混杂成分也可能存在一些毒副作用。

吃止痛药注意五点,止痛药服用不当危害大

当身体出现疼痛的时候,很多人最先的反应就是吃止痛药,止痛药可以在情况危急的时候救急,但是你知道吗?是药三分毒,不管是什么药物都是不能乱吃的,身体出现异常的疼痛,也不可擅自服用止痛药,而是应该寻求救助,尽快的去医院治疗。
1、吃止痛药注意
出现疼痛等症状时,止痛药能为很多人“救急”。但据美国“健康日”网站6月6日报道,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战略行动部副主席约翰·尤齐兹基称:“止痛药滥用日益普遍,使用不当可能发生依赖,甚至增大死亡风险。”该委员会医疗顾问唐·提特博士提出了5条建议,以帮助患者安全使用止痛药。
先考虑使用副作用效果较小的药。很多人平时会根据自己的经验,选择一种止痛药长期使用。这时应先考虑副作用较小的药物。大多数情况下,非甾体抗炎药物布洛芬或萘普生对缓解疼痛效果更好,而且副作用较小。必要时,这些药物还可与扑热息痛联合使用,提高药效。处方止痛药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
连续使用不超过3天。止痛药属于短期服用的药物。如果医生建议服用这些药物治疗疼痛,一般都是2~3天的处方量,而不是7~10天的用量。
服后减少判断性工作。服用止痛药后,可能导致无法安全驾车或操作机器。服用后判断能力也可能受到影响,如减慢思维和降低协调能力。
不要相互推荐使用。调查显示,滥用止痛药者有75%是从朋友或家人处获得的。与他人分享止痛药是危险的,请务必将此类药物严格放置,以防被其他人使用或被盗。
服药期间慎饮酒。止痛药不应与含酒精的饮料一起用。某些药物也可能与止痛药相互影响,服用药前要咨询医生。
2、止痛药的危害
(1)过敏反应
安乃近、扑热息敏可引起过敏反应,出现皮疹、药物热或加重哮喘。
(2)诱发胃溃疡
水杨酸类、阿斯匹林、消炎痛等药物可刺激胃粘膜,引起严重胃肠反应,诱发胃溃疡,甚至胃出血及穿孔。
(3)损害中枢神经系统
使用消炎痛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眩晕等。
(4)掩盖症状
止痛药应用后可掩盖病情,贻误诊断,耽误治疗时机。
(5)导致白细胞减少
安乃近、保泰松、消炎痛可抑制骨髓而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甚至导致粒细胞缺乏症。
(6)肝损害
阿斯匹林、保泰松、消炎痛可引起肝损害而出现肝大、肝区不适。转氨酶升高等症状。
(7)损害肾
止痛药可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肾乳头坏死、肾功能不全等。这是由于止痛药抑制了前列腺素的合成所致。以消炎痛较多见。
(8)出血倾向
水杨酸、阿斯匹林等能抑制凝血酶原在肝内的形成,使凝血酶原在血中含量下降,还能影响血小板的生理功能,使凝血时间延长,凝血功能受影响,引起出血倾向。
(9)上瘾
止痛片服用时间长了,会导致上瘾的现象,如果不吃,就难以忍受痛苦,跟吗啡一样,会上瘾的。所以吃止痛片要考虑清楚,而且不可以长期服用。
止痛药是用于身体疼痛的一种药物,有些人的身体出现疼痛的症状的时候,就会给自己吃止痛药,止痛药的止痛效果固然好,但是也不能乱吃的,身体出现某个部位的疼痛的话,就应该先去医院看看是什么原因,别因为吃了止痛药而掩盖了病情。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