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发生后,广州市卫生局和疾控中心采取了相应措施,对疫点区域进行了入户调查,搜索了2178人,发现9例发热患者,对采集到的3份血标本检测登革病毒抗体均为阴性。经处理,疫点成蚊密度已明显下降,截至目前,疫点范围内未发现新增登革热病例,疫情初步得到控制。
登革热是广州地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如果早期疫情处置不及时,极可能导致全市范围内暴发流行。近期,广州不断出现降雨,蚊媒易于滋生。广州市疾控中心副主任杨智聪表示,今年广州共确诊6例登革热病例,其中4例属于输入病例,近几年来没有死亡病例发生。他建议市民清理蚊媒滋生地,共同采取防蚊和灭蚊措施。
4月12日,东莞市疾控中称,截至4月10日,今年东莞尚无本地感染登革热病例和寨卡病毒病例报告,报告1例输入性登革热病例,病例感染地为斯里兰卡。由于这些传染病由蚊媒传播,大家要小心防蚊、灭蚊了。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热传染病,通过蚊虫叮咬吸食人血进行传播,是当今人类中流行最广的虫媒传染病之一。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了今年首个登革热、寨卡病毒病等蚊媒传染病风险提示。第一季度全省多地已出现输入性登革热病例散发报告。4月起,本地的气温逐步回升,伊蚊活动逐渐增强,清明回乡祭祖人员增加导致输入风险增大。如蚊媒密度控制不力,存在发生登革热、寨卡病毒病等蚊媒传染病本地病例的可能性。
东莞疾控中心最新蚊媒密度监测结果显示,当前东莞诱蚊诱卵指数和布雷图指数均≤5,符合蚊媒传染病的防控要求,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不过,东莞市登革热的防控压力将逐渐加大,原因如下:随着气温的升高,降水的增多,蚊子繁殖快;东莞居民普遍有养水生植物的习惯,非常有利于蚊子的繁殖;东莞与东南亚、南美洲等有登革热疫情的国家和地区的经贸旅游较多,人员往来频繁。
专家介绍说,登革热的潜伏期是3—14天,即病人一般在蚊虫叮咬后3—14天内发病。
患上登革热后,患者会出现突发高热,一般持续3—7天,体温可达39℃以上。如果出现“三痛”“三红”的情况要特别小心了。“三痛”主要为剧烈头痛、眼眶痛、关节肌肉疼痛。“三红”为面、颈、胸部潮红(三红征),还可结膜充血,皮肤可有麻疹样、猩红热样、白斑样、荨麻疹样等皮疹;皮肤、齿龈、鼻腔少量出血及乏力和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如果出现以上症状,要立即就诊。
登革热病是一种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通过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传播。那么我们在生活中该怎样预防登革热病呢?下面我跟大家一起去了解下登革热的预防方法。
家居预防登革热的方法
1、清除或倒置室内外各种闲置的可积水容器;清理各种无用的瓶罐;保持花盆托盆不积水;废旧轮胎及时清理或放在室内,保证不积水。
2、水生植物***如富贵竹、万年青、佛手、莲花等***要每隔5~7天换水一次,并要彻底洗瓶、洗根。登革热病流行期间最好不种养水生植物,或改用泥、溼沙种养。
3、储水容器要加盖密封,5~7天清洗一次;鱼池过滤池要安装防蚊纱罩,无养鱼的池则要将水彻底清理。
4、疏通下水道,在下水道入水口安装存水弯曲管或防蚊闸;清理阳台、反梁、假山等处积水,填塞树洞、石洞,填平洼地。
5、午睡或晚上休息应挂蚊帐,到公园、树***竹***丛、积水环境等场所休闲或活动时,应注意防蚊叮咬。
6、一旦有发热、周身骨痛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对疑似或确诊登革热的病例要立即暂停上班、上学,到医院进行隔离治疗,以免传染给他人。
登革热的预防护理
1、控制传染源
在地方性流行区或可能流行地区要做好登革热疫情监测预报工作,早发现、早诊断、及时隔离与治疗患者。同时,对可疑病例应尽快进行特异性实验室检查,识别轻型患者。加强国境卫生检疫。
2、切断传播途径
防蚊、灭蚊是预防本病的根本措施。改善卫生环境,消灭伊蚊滋生地,清理积水。喷洒杀蚊剂消灭成蚊。
3、提高人群抗病力
注意饮食均衡营养,劳逸结合,适当锻炼,增强体质。登革疫苗仍处于研制、试验阶段,已研制出登革病毒1型和2型的蛋白和DNA基因疫苗,正在进行动物试验,但尚未能在人群中推广应用。由于低滴度的抗登革病毒1型抗体有可能成为促进型抗体,诱发登革出血热的发生,因而增加了疫苗研制、应用的难度。
登革热常见的症状
1、发热
通常起病迅速,患者有畏寒或寒战症状,高热,24~36h内体温升高达39~40℃,一般持续2~7天,然后骤降至正常,热型多不规则,部分病例于第3~5天后体温降至正常,1天后又再升高。发热时常伴较剧烈眼眶痛,肌肉、头痛、骨及关节疼痛,极度乏力,可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或便秘等胃肠道症状。患者于发热期的呼吸、脉搏加快。早期体征有颜面、颈、胸面板潮红,眼结合膜充血及浅表淋巴结肿大。恢复期常因显著衰弱而需数周后才能完全恢复正常。儿童病例起病可较缓慢,毒血症状较轻,恢复亦常较快。
2、出血症状
出血于发病后5-8日,25~50%病例有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出血,如牙龈出血、鼻衄、消化道出血、咯血、血尿及 *** 出血等。出血范围的大小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关系。合并出血称为登革出血热:开始表现为典型登革热。但其肌痛、腰痛、发热、但骨、关节痛不明显,而鼻衄、呕血、咯血、尿血、便血等症状严重。常有两个以上器官大量出血,出血量大于100ml、血浓缩,红细胞压积增加20%以上,血小板计数<100×109/L。有的病例出血量虽小,但出血部位位于脑、心脏、肾上腺等重要脏器而危及生命。
3、皮疹
常于病程的第3~6天出现,多为斑丘疹,可呈麻疹样皮疹,也有猩红热样皮疹、红斑疹及出血性皮疹***瘀点***等。在同一患者身上可同时出现两种或多种皮疹。皮疹多先见于躯干,然后逐渐向四肢、头面部蔓延,最后分布于全身面板。皮疹多有痒感,大部分不脱屑,持续3~5天后逐渐消退。
4、登革休克综合征
最为严重的型别,具有典型登革热症状;在病程中或退热后,病情会突然加重,有明显出血倾向伴周围回圈衰竭。表现面板溼冷,脉快而弱,脉压差进行性缩小,血压下降甚至测不到,烦燥、昏睡、昏迷等。病情凶险,如不及时抢险,可于4~6小时内死亡。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