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养生之道>健康生活

四类中成药最易用错,你须知的用药常识

时间: 2023-09-18 02:01:50

老百姓对中成药存在不少误解,以为中成药药性平和、无毒副作用,可以放心服用;“有病治病,无病健身”,将中成药当做“保健品”、“补药”;仅凭字面意义选购、为尽快治愈随意增大用药量……中成药成了药中“万金油”。这样的误解已导致中成药滥用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已引起关注,甚至有人发出“中成药滥用堪比抗生素”的感叹。

.hzh {display: none; }7成中药方由西医开出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主任中药师丘振文表示,从目前中成药的用量、使用比例和频率来看,“滥用的情况的确堪比抗生素的使用”。广东省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王昌俊也坦言,“中成药的滥用程度确实达到了类似抗生素滥用的境地”,不仅市民对中成药的作用存有一定程度的误读,医生也存在类似情况。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约70%的中成药是由综合医院的西医医师开出。2008年由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与北京市中医药学会组织的西医使用中成药现状的大规模调查研究发现,北京市综合性医院西医开中成药处方量高达60%以上。王昌俊指出,一些西医不懂得中医辨证论治,导致开出的中成药疗效不能保证,甚至引发用药安全问题。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去年出台的《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就是为了进一步规范中成药在医疗过程中的使用。

“无毒无副作用”印象害死人

导致中成药滥用,一个重要因素是很多人误以为中药药性平和、无毒副作用,有病治病,“无病健身”。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日前在香港中医药展上就表示,目前发现不少中药材有肝肾毒副作用。而长久以来,很多人觉得中药是无毒副作用的,因而长期服用,这种做法很不可取。

丘振文指出,“是药三分毒”, 无论是中成药还是西药,其作用基础都是化学物质作用于生物体,“如丹参起药理作用的便是丹参酮,这些化学物质都存在一定副作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订的《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就指出,中成药使用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一个主要原因就是长期或超剂量用药,特别是含有毒性中药材的中成药,如朱砂、雄黄、蟾酥、附子、川乌、草乌、北豆根等,过量服用即可中毒。

“将中成药当西药用,不遵循中医辨证治疗的原理”是王昌俊总结的中成药滥用的另一重要因素。中医讲究“中病即止”,疾病好转,“证”变了,就不宜继续服用,要根据辨“证”,改用另外的药物。但不少中成药滥用中,用量过多、使用时间过长,导致用药过度,“过犹不及”,带来不良后果。丘振文则将中成药滥用而引发副作用的根本原因归纳为“辨证不准”、“重复用药”、“擅自加大用药量及疗程”。

王昌俊指出,过去发生的龙胆泻肝丸、小柴胡汤等不良反应事件,多少都与中成药的滥用有关系。小柴胡本来是治疗乙肝,滥用后却可造成肝损伤。丘振文进一步分析,西药一般都是纯化学物质制剂,作用强度较大;而中成药则为多种中药提炼或煎煮有效物质而成,多靶点治疗,作用强度较为分散。“一旦出现不良反应,西药因作用成分清晰,更容易针对性救治,但中成药成分复杂,很难查出是哪种物质引发了不良反应。”

不过丘振文强调,中成药的危害性并没有抗生素那么严重,“中成药的滥用,更多还是由于对中医证型的把握不准、用药量过大、用药时间过长、服用了身体不需要或排斥的物质从而对身体产生一定毒副作用,一般停用并稍作调理后机体可恢复正常,当然中成药注射剂的滥用后果也严重些,总体而言中成药滥用的后果并没有抗生素产生的‘超级细菌’那般严重。”

含西药成分的中成药更需提防

目前我国批准生产的中成药中,约有200多种是中西药复方制剂,即含有化学药的中成药。常见的如抗感冒药中多含有对乙酰氨基酚和扑尔敏,降血压药中多含有氢氯噻嗪,降糖药中多含有格列本脲,止咳平喘药中多含麻黄碱等,这些中成药在临床的使用中常常出现问题。

“这类中西药制剂的中成药,导致副作用的风险比纯中药制剂更大。”丘振文举例道,比如消渴丸,是含有格列本脲的中西药复方制剂,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但有糖尿病患者并不知道消渴丸里含有西药成分,认为是纯中药制剂,随意用于血糖偏高的人,随意加大用量,随意与其他降糖西药合用,更没有关注到与其他西药的配伍禁忌,以致服用消渴丸而出现血糖过低等严重不良反应。去年香港特别行政区一名84岁老人就因低血糖不省人事而被送入医院,化验结果显示老人服用的名为“八宝消渴丸”的中成药里就添加了“格列本脲”。丘药师指出,“市民抱着错误的中成药安全观,在不清楚中成药药理和成分的情况下购买使用,无疑增大了中成药的副作用和使用风险。”

扩展阅读:一、宝宝感冒的预防1.积极锻炼:利用自然因素锻炼体格十分重要,如经常开窗睡眠,户外活动和体育运动等,都是积极的方法,只要持之以恒,经常进行,就能增强体质,防止上呼吸道感染。

2.讲卫生,避免发病诱因:衣服穿得过多或过少、室温过高或过低、天气骤变、环境污染和被动吸烟等,都是上呼吸道感染的诱因,应注意防范。

3.避免交叉感染:接触病儿后要洗手,必要时穿隔离衣,隔离不但保护邻近小儿,又可减少病儿发生并发症,在一般托幼机构及医院中可以执行,在家庭中成人患者避免与健康儿接触。病房要实行通风换气,保持适宜的温度,消毒出院病人的床铺及常备清洁空床,以便随时接收新病人。如有条件,可用紫外线照射病室与污染地区进行消毒,以免病原全播散。

4.药物预防:卡慢舒,婴幼儿5ml,儿童10ml口服,一日3次,3~6个月为一疗程。左旋四咪唑,2.5mg(kg·d),一周服2天,3个月为一疗程。中药黄芪每日6~9g连服2~3个月。以上药物具有提高机体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小儿应用后可减少复发次数。

5.注射疫苗:最近认为,应用减毒病毒疫苗,由鼻腔内滴及/或雾化吸入,可以激发鼻腔和上呼吸道粘膜表现分泌型IgA抗体的产生,从而增强呼吸道对感染的防御能力。大量研究工作指出,分泌型IgA对抗呼吸道感染的作用比任何血清抗体更佳。由于肠道病毒和鼻病毒的型别太多,很能进行疫苗预防。

不少人追求中医养生,哪些中药不能乱吃?

有人认为中药意味着纯天然:就算没病,也能养生;就算治不好病,起码也治不坏。中药吃不对症、超量使用,不仅治不了病,反而会伤身。

薄荷

薄荷是中药中常见的一种药材,与其他的中药一样广泛,但是薄荷中含有胡薄荷酮的成分,会迅速耗竭肝脏内的还原型谷胱甘肽。所以如果过量食用或者是长期使用薄荷,会影响到肝细胞的正常运作,从而造成肝脏损伤。

食疗功效:薄荷糖中的薄荷,土名叫“银丹草”,广泛用于驱风、防腐、消炎、镇痛、止痒、健胃等药品中。正宗的薄荷糖里含有少量的薄荷提取物质,有发散风热,清利咽喉,透疹解毒,疏肝解郁和止痒等功效,有助于缓解感冒发热、头痛、咽喉肿痛、无汗、风火赤眼、风疹、皮肤发痒、疝痛、下痢及瘰疬等病症。

食用禁忌:阴虚血燥,肝阳偏亢,表虚汗多者忌服。比如《本经逢原》中说,多服久服(薄荷),令人虚冷;阴虚发热,咳嗽自汗者勿施。《本草从新》中说:(薄荷)辛香伐气,多服损肺伤心,虚者远之。

艾叶

艾叶也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在临床之中通常是使用艾叶来进行艾灸,或者直接使用艾叶来帮助女性调经。这种药物也是有毒的,如果是阴虚血热的人群就需要避免使用艾叶,否则是有可能会加重病情,影响到体质的。

艾叶有温经止血的作用,对女性很有好处,但是长期使用会造成肝脏损伤。

银杏叶

用其泡茶偶尔可引起头昏、头痛、乏力、口干、舌燥、胸闷、胃不适、食欲减退、腹胀、便秘、腹泻等副作用,有过敏史的人要慎用。

银杏叶制品是全世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时使用最多的天然药物,但直接用鲜银杏叶泡水喝很危险。

银杏叶中的内酯类和黄酮类等脂溶性有效成分,用水很难泡出来。其中的银杏酸和银杏酚毒性很强、可溶于水,有超敏毒性、免疫毒性、细胞毒性,危害人体健康。

曾有位母亲用银杏叶煮水给孩子泡脚治皮癣,导致孩子整个脚部皮肤过敏。

甘草

甘草是方剂配伍中常见的一种药物,它有着中和药性的功效,但是在使用错误或者长期使用的时候,也会造成一定的毒副作用。长期过量服用甘草不仅会引起水钠潴留反应,很有可能会导致血压持续升高,甚至引发中风或者是吐血的问题。

甘草所含甘草甜素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能够促进水、钠潴留和排钾增加,长期大量应用甘草,会出现水肿、血压增高、血钾降低、四肢无力等假醛固酮增多症,肾病患者必须慎用甘草。

胖大海

只适于风热邪毒侵犯咽喉所致的嘶哑。因声带小结、声带闭合不全或烟酒过度引起的嘶哑,用胖大海无效,而且,饮用胖大海会产生大便稀薄、胸闷等副作用,特别是老年人及脾虚者更应慎用。

有的人喜欢用胖大海泡水,来起到润嗓化痰的作用,但是这种药物也是含毒的,不能长期泡水服用。胖大海一般是治疗咽喉肿痛以及声音嘶哑的药物,但是长期使用之后,引起一系列消化反应,比如患者出现大便稀薄或者食欲减退的问题,有的人甚至因为长期服用胖大海出现消化不良。

滋补中药使用有讲究

滋补中药是指具有补虚扶弱、增强抗病能力的药物。滋补中药按功效可分为四类,补气药:如人参、西洋参、太子参;补血药:如阿胶、大枣;补阴药:如冬虫夏草、灵芝;补阳药:如鹿茸、海马。?

千万不能将其与补品相混淆,补品是能滋养强壮身体、治疗体虚的食品,有的既是补药又是补品,如药食同源的大枣,既可入药又可食用。

而滋补中药则是通过有针对性地补充人体的某些不足,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但是药三分毒,有虚证方能进补,合理用药有益健康,滥用则适得其反。中医认为,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阴阳失调。因此,调整阴阳、补其不足、泻其有余、恢复阴阳的相对平衡是治疗的根本原则。

中药应该怎么喝?6点禁忌你都知道吗?

服用中药还在把药粉直接倒嘴巴?当心!吃错方式恐影响药效,无法达到预期的调理效果。药师表示,想要正确发挥中药效用,千万不可小觑老祖宗留下的用药规矩与禁忌!特别是下列6大用药Q&A,及4大烹煮要点,更应谨记在心。


药师教你这样吃中药不NG

药剂科药师表示,讲求个人化对症调理的汉方中医,自古以来便被国人视为养身健体的重要方式之一。不过,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中药制剂种类愈趋多元,从传统的煎剂、药粉,到近来胶囊、锭剂等药丸形式,可谓琳琅满目。

中药制剂种类这么多,到底差在哪里,又该怎么服用才正确呢?药师特别针对民众最常使用的药粉、药丸、煎剂等中药制剂,提出6大用药Q&A禁忌,以及4大烹煮要点,提供大家参考:

【药粉、药丸】

Q1/药粉直接倒嘴巴?当心你吃错了!

建议与水混合后再喝(微温的水效果更好),沾于杯上的残渣再用一些水冲过后送入口中,不建议把药粉倒入口中才喝水。服中药时,也不要同时以茶配服(除非医师特别指示),才不会影响药效。

Q2/药粉到底该不该冰?

一般建议开封后以夹链袋密封存放于阴凉干燥处即可。

Q3/科学中药结块到底能不能继续吃?

台湾为海岛型气候,相对湿度较大,产品开封以后很容易吸潮结块,药材含特殊成分,如黄精、麦冬等,制剂时易见结块,并不表示产品已变质,如果没有特别异味或异状,在贮存安全期限内,民众仍可安心使用。

Q4/吃完中药,接着吃西药「大丈夫」?

为避免彼此间药效互相干扰,建议服用中药时必须与西药或茶间隔至少1小时较为恰当。

Q5/吃中药有禁忌?到底哪些食物不能一起吃?

服用中医期间应避免与冰冷饮品、生凉食材;性质偏寒凉,易影响血液循环的竹笋,以及不易消化的糯米和辛辣、刺激的辣椒并用。

Q6/中药早上还晚上吃好?

在服用中药时间点上,药师建议,一般来说,对胃肠刺激药物宜在饭后服用;泻下、驱虫药物则应在空腹状态下服用;安神药物宜在睡前服用。至于其他特殊情况则需遵医嘱服用较恰当。

张伶祝药师指出,虽然煎剂有煎药费时、药液不易保存的缺点,但其仍是目前中药药物中吸收最快、作用最强的用药方式。

【煎剂】

药师指出,虽然煎剂有煎药费时、药液不易保存的缺点,但其仍是目前中药药物中吸收最快、作用最强的用药方式。一般建议,为节省时间,使用煎剂时,不妨可将药材煮药汁,分成早晚或三餐来使用。除了用法外,民众使用药煎剂中药制剂也应注意下列4大要点:

要点1/煎药容器:

宜:陶器砂锅、搪瓷锅、不锈钢锅,传热和缓均匀、耐高热、具保暖性。

忌:铜、铝、铁锅因有金属化学物质比较不稳定。

火侯:煎药用纯净冷水,不宜用热水。一般中药先用急火(武火),煮沸后,改用微火(文火);且不宜频频打开锅盖。发表药宜全程以武火煎煮。

要点2/浸泡、加水量:

至于烹煮时,到底该加多少水量,张伶祝药师建议,煎煮前最好加水淹过药面,并浸泡20分钟后再熬煮,有助药材成分充分溶出。

要点3/特殊煎法:

先煎:可增加药物溶解度,先煎煮20分钟。譬如,鳖甲、龟板、石膏、龙骨。

后下:减少挥发油的耗损及成份被破坏,煮好前3到5分钟将药物放入。常见药材有薄荷、紫酥、大黄等。

包煎:药材较轻小,并防止药汁糊浆。如,车前子、五味子。

洋化:溶化的意思,含有大量胶质或黏性成份较多,能在加温后快速溶解,包括阿胶、龟鹿二仙胶。

冲服:因有大量挥发性,建议直接冲泡服用,故不宜入锅。举凡,川七(研粉)、参类、天麻、琥珀、珍珠母等药材。

要点4/服药后观察:

预防呕吐方法:用药前民众可先服用少量姜汁、少许姜片。

发汗解表药:需多喝开水或热稀饭帮助药力,并加盖衣服,让全身微出汗。服药期间如有不适时,可先停药及询问医师或药师、告知服药反应。

【药师小叮咛】:

最后,药师也提醒,由于中药制剂种类相当多元,除了上述提到药丸、药粉、煎剂的服用注意事项外,若民众在中药使用上有任何疑虑,建议不妨询问药师,了解正确使用方式后再服用较有保障。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