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儿童哮喘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每10年差不多翻一番。目前在我省,儿童哮喘整体发病率估计已达4%左右。”昨日是世界哮喘日,湖北省儿童哮喘防治协作组组长姜毅教授在哮喘防治科普讲座上表示,儿童哮喘发病率逐年上升的主要原因是环境改变太快,人们尚未适应环境的改变。
.hzh {display: none; }哮喘是世界公认的医学难题,被世卫组织列为四大顽症之一,虽然不能根治,但通过评估、治疗和监测“三步骤”,完全可以控制。
说到哮喘治疗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姜教授特别提到抗生素的滥用,“有些家长甚至包括非哮喘专科的医生,往往在哮喘发作期给孩子使用大剂量高档抗生素。”姜教授表示,哮喘病人若没有细菌感染,就不提倡应用抗生素。
此外,咳嗽变异性哮喘在中国大概占慢性咳嗽的30%以上,但常被当成急性支气管炎误诊误治。姜教授认为,不少哮喘病人有变异性鼻炎或过敏性鼻炎,但在治疗中“只治哮喘、不治鼻炎”,这样哮喘很难治好。另外一些胃食道反流、睡眠呼吸暂停等,都是加剧或引起哮喘的重要因素。
据了解,每年都有70多位家长找姜毅给他们的孩子开具哮喘证明,好让自己的孩子不参加体育中长跑测试。“许多家长认为哮喘患儿不能运动,这其实是个认识误区。”他解释,哮喘发作时不能参加体育活动,但不发作的时候应该参加体育活动,这对提高哮喘患者的体质有好处。
扩展阅读:一、小儿哮喘的概述 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哮喘是一种表现反复发作性咳嗽,喘鸣和呼吸困难,并伴有气道高反应性的可逆性、梗阻性呼吸道疾病,哮喘是一种严重危害儿童身体健康的常见慢性呼吸道疾病,其发病率高,常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慢性病程,严重影响了患儿的学习、生活及活动,影响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不少儿童哮喘患者由于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最终发展为成人哮喘而迁延不愈,肺功能受损,部分患者甚至完全丧失体力活动能力,严重哮喘发作,若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可以致命,有关哮喘的定义、病因学、发病机制,免疫学、病理生理学及诊断和治疗原则等,儿童与成人基本上相似,但儿童和成人哮喘在某些方面仍然存在着差异。哮喘儿童正处于智能、身体,心理及免疫系统等不断生长发育过程,尤其在免疫学和病理生理学等方面,儿童哮喘有其特殊的方面。
文:潘达君岚逸筠篁
“抗生素最终防线”或许就要被攻破了!
据《华盛顿邮报》报道,美国出现了第一例耐多粘菌素大肠杆菌感染病例。多粘菌素被称为“抗生素的最终防线”之一,而耐多粘菌素抗药菌在抗生素使用相对严格的美国出现,基本等于耐药末日已至。
就在这个月,英国政府也再次发布抗生素耐药噩耗,2050年抗生素耐药引发死亡可达每年千万!超过癌症!
连美国都失守了!
在美国出现的第一例耐多粘菌素大肠杆菌感染病例中,患者是一名来自宾夕法尼亚州的49岁妇女,在确定其尿路感染的病原体而进行的尿培养检查中发现了耐多粘菌素的大肠杆菌。随后在对细菌进行基因检测时发现了MCR-1基因。
中国是多粘菌素农业使用最多的国家之一,而对中国肉产品的检测显示,在近20%的猪肉、鸡肉和被屠宰的猪等样本中发现了MCR-1基因,甚至在1%的患者样本中发现了MCR-1基因。不仅如此,由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菜市场中有活的畜禽买卖,携带MCR-1基因的耐药菌传播的途径更多,范围更广。
在此之后除了中国,马来西亚、欧洲、非洲、南美洲、加拿大等地均报告发现了感染携带MCR-1基因的耐多粘菌素抗药菌病例。在美国首例病例中,患者在近5个月内也并未进行过出国旅行,也就是说携带MCR-1基因的耐药菌遍布全世界只是时间问题。
应对耐药已刻不容缓
在昨天,美国疾控中心(CDC)主任Frieden博士表示,“很显然,距离抗生素时代的终结已经不远了,而且我们很可能已经处在一些感染患者无药可治的局面中。”
那么,MCR-1是怎么在细菌中间传播的呢?看图解答。如下图所示,圆环代表耐药DNA,耐药菌和非耐药菌融合的时候,耐药DNA复制进入非耐药菌中,于是我们得到了两株耐药菌。根据统计,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在千分之一到十分之一之间,从传播率的角度来说这可非常高效,以至于NHS专家Mark Wilcox看到其效率之后悲观地预测——无药可用指日可待!
卡迪夫大学教授Timothy Walsh表示,MCR-1传遍全球已成定局,只是时间的问题。而更惨的是,MCR-1不可避免地会与其它耐药基因联合起来,到那时,恐怕人类不得不进入“后抗生素时代”。
“后抗生素时代”长啥样?
其实,所有抗生素都耐药的“后抗生素时代”与根本无药可用的”前抗生素时代“在本质上并无区别,不需要时间机器,现在我们可以直接从过去预测未来。
下图是抗生素发明之前梅毒患者的肖像。这样严重的情况,在青霉素早已普及的现在几乎绝迹。
除了梅毒之外,还有其它一些性传播疾病比如淋病奈瑟菌感染、衣原体感染等,都是抗生素可以解决的。尽管近些年某些STD病原体也已经因为耐药导致治疗愈发困难,但是毕竟尚未到无药可用的地步。在没有抗生素的过去,性病治不好而且致死,在杀死患者之前,还有种种折磨人的可怕病程。
结核耐药也是今年《柳叶刀》和WHO重点关注的对象。实际上,由于耐药问题,WHO认为结核在近几年又进入了一次爆发期。来看看下面这张照片:1936年,没有抗生素的结核患者在进行“新鲜空气疗法”,是的,没有其他办法了,只能放到外面通通风,呼吸一下新鲜空气。
在没有抗生素的年代,纸张划伤手指、走路跌破皮都可能发展成要命的感染。而外科手术更是……就不说死亡率300%的里斯顿手术了。直到上世纪30年代,术后感染都还是外科手术的最大风险。更不要说那些本身需要服用免疫抑制剂的器官移植患者了,一旦抗生素全部失效,对他们来说是灭顶之灾。
同样将一夜回到解放前的还有产科。在抗生素发明之前,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率比现在高得多得多——在英国,有抗生素的今天,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率比60多年前“前抗生素时代”低了40倍!而在中国,1949年之前的新生儿死亡率(200‰)之高甚至把国民平均寿命拉低到了35岁,如今的新生儿和产妇死亡率低于14.9‰(2008年数据),部分地区死亡率之低已经比肩发达国家,这其中,抗生素可以说是劳苦功高。
除了这些有历史的科室外,在抗生素发明之后才诞生的治疗方式也将是重灾区——癌症患者离不开抗生素,不管是癌症本身的消耗性或者感染性带来的问题,还是放疗和化疗产生的免疫抑制,一旦抗生素不再有用,结果惨不忍睹。
支气管哮喘是小儿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是一种以肥大细胞、嗜酸粒细胞为主的呼吸道慢性炎症,对易感儿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可逆性呼吸道阻塞症状。哮喘具有遗传性,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的小儿,但多始发于4~5岁以前,占70%~80%,约50%始于3岁以前,10岁以下男孩多于女孩,接近2:1。
一、病因病机中医认为小儿素体肺、脾、肾三不足,痰饮留伏,是发病的主要内因。小儿肺脏娇嫩,脾常不足,肾常虚,或因先天禀赋不足,或因患病,易使三脏功能失调,津液代谢障碍,而致痰湿内盛是发生本证的主因。外因如气候突变,寒温失调、接触异物、过食生冷酸咸等。本病的发病机制,主要在于痰饮久伏,一遇即发,反复不已。
发作时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相互蕴结,阻塞气道,肺管因而狭窄。
气机升降不利,以致呼吸困难,气息喘促。同时,气体的出入,又复引触停积之痰,产生哮鸣。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
1.临床表现发病为急性或隐袭性,急性发作可有暴露于刺激物(如冷空气、有害气体、未干的油漆等)或接触过敏源(如室尘、螨、花粉等)
的病史。急者呼吸道梗阻征很快出现,可在数分钟内发生,主要是由于气道平滑肌痉挛所致。由呼吸道病毒引起的发病较缓,数日内咳嗽、喘鸣次数和程度逐渐加重。易于夜间发作。哮喘的症状及体征包括咳嗽(早期干咳),喘鸣,呼吸急促,具有呼吸延长的困难,三凹征,发绀,肺部过度膨胀,心动过速及奇脉。有的患儿只有咳嗽而无喘鸣,或只有喘鸣而无咳嗽,呼吸急促亦可能不伴有喘鸣。
患儿在极度呼吸困难时,一般常见的哮喘症状如喘息、喘鸣可能不出现,气道缓解梗阻缓解之后才出现喘鸣。呼吸困难可使患儿活动困难,甚至说话困难。严重梗阻时患儿表现为抬肩、端坐。
一般患儿呼气较吸气更为困难。在婴幼儿,呼气延长不明显,因此区别吸气性及呼气性呼吸困难不容易。一些小儿可出现腹痛,这是由于腹肌及膈肌过度用力之故。由于肺的过度膨胀,可能触及肝、脾。
哮喘持续状态:哮喘发作严重时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吸氧后仍有发绀,应用氨茶碱类扩张支气管药物3次或用皮质激素,症状仍不见缓解,持续6小时以上者称为哮喘持续状态。
2.诊断根据询问病史及典型哮喘发作,诊断一般并无困难。
(1)肾上腺素试验:1‰肾上腺素每次0.01ml/kg(亦可用喘乐宁、博利康尼、氨哮素等定量气雾吸入试验)皮下注射,10~15分钟后哮喘鸣基本消失为4分,顺息症状消失为3分,喘息症状减退为2分,积分在6~8分者诊断为“疑似婴儿哮喘”;积分大于8分者诊断为婴幼儿哮喘。
(2)儿童哮喘:①年龄在3岁以上;②主要症状和体征:包括喘息、气短或胸闷,阵发性咳嗽;肺部有哮鸣音,必须反复发作3次以上;③喘息发作往往有一定好发季节、时间及相应的诱发原因;④使用平喘药物(支气管扩张剂)可使喘息症状减轻和缓解;⑤经0.5%舒喘灵雾化吸入后1秒用力呼气量(FEV1)增加15%以上;⑥往往有个别或家族(指
一、二级亲属)过敏史。
其中第②、④条为必要条件,第③、⑥条为参考条件。第⑤条为辅助条件。
(3)过敏性咳嗽:某些哮喘患儿的临床表现极不典型,反复咳嗽为惟一的主诉,常被诊为“上呼吸道感染”或“支气管炎”而长期滥用抗菌药物,症状却迁延不愈。其诊断标准:①小儿任何年龄皆可发病,但学龄前儿童多见;②咳嗽反复发作1个月以上,其特征为夜间或清晨发作,干咳少痰;③临床无感染征象或经长期应用抗生素无效;④使用平喘药物可使咳嗽发作缓解。
(4)辅助检查:小儿哮喘的诊断一般不需特殊实验室检查,但需进一步辨别属于外源性、内源性或混合性哮喘以及进一步了解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并考核疗效、评估预后,因此针对性地作一些实验室检查是必要的。
(5)肺功能检查:肺功能检查对估计哮喘严重程度及判断疗效有重要意义。一般包括肺容量、肺通气量、弥散功能、流速一容量图和呼吸力学测验,但均需较精密的仪器,也不能随时监测。
(6)血气分析:血气分析是测量哮喘病情的重要实验室检查,特别对合并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的严重病例,可用来指导治疗。
(7)其他实验室检查:包括吸入不同浓度的乙酰甲胆碱或组胺,对疑似哮喘而肺功能检查正常患儿可用运动试验,以及应用放射免疫吸附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组胺释放试验、嗜碱粒细胞脱颗粒试验等体外试验来检测过敏原。有报告证实哮喘患儿存在微量元素锌的缺乏。
(8)鉴别诊断:应与毛细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淋巴结核、支气管扩张症、呼吸道内异物、热带嗜酸粒细胞增多症相鉴别。此外,小儿支气管哮喘还需与先天性喉喘鸣,咽后壁脓肿,胃食道反流等相鉴别。
三、辨证施治
1.发作期
(1)热性哮喘型
【辨证】呼吸急促,喉中有哮鸣声,胸高,气粗息促,咳呛阵作,痰浊稠黄胶黏,咳吐不利,胸膈满,烦闷不安,面赤口渴,口苦喜饮,身热汗出。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施治】清热宣肺,涤痰降逆。
【方药】越婢加半夏汤:麻黄6g,石膏15g,生姜3片,半夏9g,甘草3g,大枣5枚。
【加减】痰多者加胆南星9g,瓜蒌9g;发热者加金荞麦9g,板蓝根9g,鱼腥草15g;肺阴已伤,痰热未清者去麻黄加沙参9g,玉竹9g,川贝母6g。
(2)寒性哮喘型
【辨证】呼吸急促,喉中有哮鸣声,痰清稀而少,色白呈泡沫状,胸膈满闷如窒,面色晦滞带青,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苔白滑,脉象弦紧或弦滑。
【施治】温肺散寒,豁痰利窍。
【方药】射干麻黄汤加减:麻黄6g,射干6g,生姜3片,细辛3g,紫菀9g,款冬花9g,五味子3g,半夏9g,大枣5枚。
【加减】痰多者加橘红9g,白芥子9g;吐痰少而喘甚者加三子养亲汤(苏子9g,白芥子9g,莱菔子12g)合葶苈子9g;肢冷脉弱者加制附子9g,干姜6g;咽痒打喷嚏严重者加辛夷9g,苍耳子9g;恶寒鼻塞流涕者加苏叶、桂枝、川芎各9g。
2.缓解期
(1)肺气虚弱型
【辨证】面色白光白,气短懒言,语声低微、倦怠乏力,自汗怕冷,四肢不温。苔薄质淡,脉细无力。
【施治】清热化痰,宣肺平喘。
【方药】黄芪12g,防风6g,白术9g,桂枝6g,白芍9g,甘草3g,生姜3片,大枣5枚。
【加减】咳喘反复者加当归9g,诃子6g;白痰咯吐欠爽者加半夏9g,陈皮9g,苏子9g;短气汗出加人参9g,麦冬9g,五味子9g;心悸少寐者加百合9g,茯苓9g,远志6g;哮喘稳定时可服参蛤散6g(人参、蛤蚧)益气养肺以扶正。
(2)脾气虚弱型
【辨证】咳嗽痰多,食少脘痞,面黄无华,大便不实,肌肉消瘦,倦怠乏力。苔少色淡,脉缓无力。
【施治】健脾益气,肃肺化痰。
【方药】党参、白术、茯苓、半夏各9g,陈皮6g,甘草3g。
【加减】便溏形寒肢冷者加肉桂6g,干姜6g,淮山药9g,肉豆蔻6g;腹胀胸闷纳呆者加木香9g,白芥子9g,干姜6g;少气而面色白光白乏力者加黄芪12g,当归9g,白芍9g,龙眼肉6g。
(3)肾虚不纳型
【辨证】面色咣白,形寒怯冷,下肢不温,脚软无力,动则心悸气促,大便澄清,或夜间遗尿。舌淡苔白,脉细无力。
【施治】温肾纳气。
【方药】熟地黄24g,山茱萸、淮山药各12g,茯苓、丹皮、泽泻、胡桃肉、补骨脂各9g,紫河车粉3g(吞服),附子、肉桂蛤蚧各3g。
【加减】形寒肢冷,动辄喘甚加紫云英15g;喘甚则遗尿加五味子6g,益智仁9g,泽泻9g,煅龙骨15g,煅牡蛎30g;大便溏薄加干姜6g,肉豆蔻9g,白术9g,茯苓9g;喘甚汗出如油者加人参6g,五味子9g,代赭石15g。
四、辅助治疗
1.成药方
(1)散剂:紫蛤散、芍药甘草散、降气定喘散。
(2)丸膏剂:曼陀罗丸、寒喘丸、牡荆子丸、珠贝定喘丸、消喘膏、治喘固本糖浆。
(3)片剂:哮灵片、喘嗽宁片、温阳片、海珠喘息定片。
2.验方
(1)人参(党参加倍),蛤蚧(去头足)等份研末,日服15g,白蜜调服。
(2)紫河车2具烘干,研末装胶囊,日服1~2g,开水送服。
(3)炙麻黄3~6g,杏仁6~9g,生甘草3~4g,生姜3~5片,水煎服。
(4)白果4~6g,炙麻黄3~4g,杏仁6~9g,甘草3~4g,苏子6~9g,桑白皮6~12g,黄芩6~9g,半夏6~9g,款冬花6~9g,水煎服。
(5)半夏25g,黄芪、柴胡、黄芩各20g,桂枝、白芍、五味子、苦参、蝉衣各15g,麻黄、甘草、川细辛、地龙各10g,干姜6g,水煎服。
3.外治方
(1)白芥子12g,延胡索12g,细辛21g,甘遂12g,麝香0.15g,共研细末,用生姜汁调和做成小圆饼外贴,分3次用,在夏季伏天,中午前后贴敷肺俞、膏肓俞、大椎三穴,约2小时撕去,3次为1个疗程,坚持数年有效。
(2)白芥子、延胡索各30g,甘遂、细辛各15g,制成药饼,纳入丁香、肉桂,敷于定喘、肺俞、膏肓三对穴位,每次贴敷2小时,在患儿发病期间敷贴,隔5天贴1次,共3次。
五、调护
(1)居室宜空气流通,阳光充足。冬季暖和,夏季要凉爽通风。
避免接触特殊气味。
(2)饮食宜清淡而富有营养。忌食生冷油腻,辛辣酸甜以及海鲜鱼虾等容易过敏食物,以免诱发哮喘。
(3)注意心率、脉象变化,防止哮喘大发作产生。
(4)重视预防复发,避免各种诱发因素,适当进行锻炼,增强体质。
(5)注意气候影响,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冬季外出应戴口罩。
尤其气候转变或换季时,要预防感冒诱发哮喘。有外感病证要及时治疗。
(6)防止活动过度和情绪激动,以免诱发哮喘。
怎样给生病的孩子使用抗生素
怎样给生病的孩子使用抗生素,抗生素是 “敌我不分”的药物,孩子使用抗生素的注意事项比成年人更多,家长必须更加谨慎给生病的孩子使用抗生素,本文讲述怎样给生病的孩子使用抗生素。
怎样给生病的孩子使用抗生素1 怎样给生病的孩子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是 “敌我不分”的药物,在杀死有害细菌的同时也会杀死人体内的常住有益菌群。滥用抗生素对各种年龄的人都会造成负面影响,其中儿童是滥用抗生素的最大受害者。如容易造成肝脏功能损害,造成体内正常菌群的破坏,降低儿童抵抗力,引起二重感染,即因细菌或病毒感染,经大量使用抗生素后,出现真菌感染。
所以,孩子生病后,不要自作主张到药店购买抗生素给孩子喂服。而应带孩子去看医生,由医生根据诊断和病情决定是否使用抗生素。
非用抗生素不可时,要从最小剂量开始,尽量用窄谱抗生素而不用广谱抗生素,一种抗生素能治好的病就没必要用两种。用过抗生素后应及时补充损失的有益菌,如妈咪爱、金双岐等。最好在使用抗生素两小时后,或停用抗生素后及时食用。
孩子使用抗生素必须注意几个问题
青霉素过敏者不宜选用头孢菌素
青霉素和头孢菌素都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因其化学结构中均含有β-内酰胺环。一旦此环断裂即失去抗菌活性。临床药理学研究显示,头孢菌素过敏者,几乎都对青霉素过敏;而对青霉素过敏者,约有10%对头孢菌素过敏。
因此,凡以往发生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等危及生命的严重不良反应者;近期内刚发生过青霉素过敏反应者;原有头孢菌素过敏史者,以及过敏体质的患者,均应禁用或慎用头孢菌素,最好改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阿奇霉素等,以免发生不测。
学龄前儿童禁用氨基糖甙类药物
近些年调查结果表明,我国每年有3万儿童不恰当使用耳毒性药物(95%以上为氨基糖甙类药物)而造成耳聋。氨基糖甙类药物包括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和新霉素。
氨基糖甙类药物属于杀菌药,其耳毒性不良反应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前庭功能受损,表现为眩晕、呕吐、眼球震颤和平衡障碍;另一类为耳蜗神经损害,表现为耳鸣、听力减退、严重者致耳聋。
耳聋常发生在耳鸣之后,可在用药期间出现,也可在用药后数月乃至半年后才出现。若发生在婴幼儿时期,对于今后的发育、语言和学习技能的发展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甚至成为终身聋哑。
3种疾病无需使用抗生素
伤风感冒感冒是3岁以下小儿最常见的疾病,占各级医院儿科门诊就医人数的首位。治感冒不宜使用抗生素的主要理由有:
感冒的病原体90%以上是病毒,其中鼻病毒、冠状病毒占60%,抗生素对病毒无效;
2. 研究表明,抗生素既不能改变感冒病程和转归,也不能有效地预防普通感冒的并发症;
3.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生素都有程度不同的毒副作用,如大剂量青霉素除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外,还可导致大脑兴奋性增高——惊厥,即“青霉素脑病”,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是导致细菌耐药的主要原因之一。
婴幼儿秋冬季腹泻秋冬季腹泻,顾名思义是指发生在每年10~12月份这个季节发生的腹泻,发病年龄以6个月~3岁最多见。本病的病原体是轮状病毒。
在临床上有3大特征,即感冒、呕吐、腹泻。国内调查结果显示,治疗秋冬季腹泻抗生素使用率高达50%~70%,可见滥用抗生药物现象较为普遍。
因此凡遇到病儿腹泻,要仔细观察粪便性状,秋冬季腹泻是蛋花样便,认真分析导致腹泻的原因,恰当用药,不能千篇一律服用抗生素。
中国腹泻治疗方案中指出,70%的急性水样便腹泻的病因多为轮状病毒引起,可不用抗生素,只要做好液体疗法,选用微生态调节剂(如丽珠肠乐或培菲康等)和黏膜保护剂(如思密达等),患儿就可以治愈。
婴幼儿哮喘支气管哮喘是小儿常见病,细菌感染并非是引发哮喘的主要原因。
由于哮喘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的过敏性气道炎症,与细菌性炎症截然不同,应用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先锋霉素)及红霉素收效甚微或无效。因此,哮喘治疗中必须避免滥用抗菌素。
怎样给生病的孩子使用抗生素2 1、什么是抗生素
“抗生素”这个词,爸爸妈妈们应该一点也不陌生,孩子得病,最常见的就是感冒发烧咳嗽。
此时,抗生素便出现在家长面前。
很早以前,人们就发现某些微生物可抑制另外一些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并把这种现象称为抗生。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终于从某些微生物体内找到了具有抗生作用的物质,并把这种物质称为抗生素,如青霉菌产生的青霉素,灰色链丝菌产生的链霉素都有明显的抗菌作用。
因此人们将某些微生物在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对某些其他病原微生物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这类化学物质称为抗生素。
抗生素的概念已经从最初的抗菌素,扩展到今天在临床上抗病毒、抗衣原体、抗支原体,甚至抗肿瘤的抗生素。
2、是不是越新越贵的抗生素治疗疾病的效果越好
其实,每种抗生素的性能各不相同,一般要因病、因人选择,根据感染的情况和细菌的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选用相对敏感的抗生素,并不是贵药或新药的疗效就一定比便宜或老药好。
比如,老牌抗生素青霉素、红霉素,可谓物美价廉,而且药效稳定,加之人们不常使用,疗效可能更好。
而且,老药的不良反应比新药更为明确,更有利于诊疗。
也有一些家长“青睐”高档抗生素,认为一分钱一分货,贵的抗生素杀菌力强、覆盖范围广、治疗效果肯定比便宜的药好。
这其中多数是抗G-杆菌抗生素,其实作为门诊病人,大部分感染系社区获得性感染,虽然近年G-杆菌发病率有所增加,其病原依然主要是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G+细菌。
对于这些细菌,青霉素类、第一代头孢菌素等均具有良好的疗效;
高档抗生素尤其是抗G-杆菌抗生素的使用不但增加了费用及细菌耐药性,同时容易引起菌群失调,导致二重感染。
3、治疗感冒发烧的特效药——抗生素
有的爸爸妈妈习惯于只要宝宝一感冒,随即就抗生素伺候,有时候甚至还不是吃一种,随意搭配,联合用药。
事实上儿童的上呼吸道感染95%为病毒性感染,下呼吸道感染中也有许多是病毒感染,使用抗生素不仅没有效果,反而容易导致正常菌群紊乱,增加药物毒副作用的发生和细菌耐药。
如果宝宝以发热起病,可以先进行门诊的血液化验检查,发现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分类增高,C反应蛋白明显增高,当这些指标支持有明确的细菌感染,同时有明显的感染灶,比如化脓性扁桃体炎等,才是应用抗生素的指征。
4、一种抗生素不管用,要马上换另一种
抗生素发挥功效的前提是,药物在血液里的浓度,即血药浓度达到有效的水平,因此,立竿见影的效果虽然不少见,但指望使用抗生素后总能药到病除也不切实际。
如果抗生素疗效不明显,先要考虑用药时间是否足够。
提早换药,不光无助于病情的好转,而且会造成细菌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
另外一种现象也很常见,就是一旦见效马上停药。
抗生素有其规定的疗程。
如果一有效果就停药,不光治不好病反而可能会因为残余的细菌作怪而使病情反复。
5、几种抗生素一块吃,宝宝病好得快
有的家长认为宝宝生病最好同时多用几种抗生素,这样可以防止细菌漏网。
其实,临床上如果没有明确的治疗指征,不宜联合应用抗生素,而且对非专业人士来说,更不能擅自联用。
不合理的联用抗生素,不仅不能增加疗效,反而会导致更多的不良反应发生。
6、宝宝服药剂量是成人剂量减半
抗生素的剂量不能简单地认为孩子的剂量就是成人剂量的一半。
抗生素的使用必须有个限度和范围,用量大了副作用反而会增高。
有的家长则视抗生素为“毒药”,医生明明开了7天的药,症状一消失就自己停药或者自行减量。
抗生素用量太少的话难以达到一定的'浓度,体内的细菌没有被彻底杀死,这样一来不仅容易复发,而且也更容易造成耐药。
另一方面,用量不足很容易引起耐药的发生。
因此,需要使用抗生素的时候,请遵循医生的指导,剂量要准确,疗程要足够,这样才能保证抗生素的最大效应,宝宝可以更顺利地康复。
7、输液比口服抗生素更好
门诊过多使用静脉用药近年来,各大医院都在抱怨门诊的输液人数明显增加。
在儿科,门诊就诊的大部分是呼吸道感染的患儿,使用抗生素静脉输注的数量也逐年增多;
其中的大部分原因是家长担心“病情进展”或希望“尽快好转”而要求医生使用抗生素输液;
结果不仅仅是导致医疗费用增加,更严重的是耐药性增多,还形成“不输液效果不好”的错误观念。
在各大儿童专科医院的门急诊里输液架子林立,其中感冒发烧患者并不少见。
其实感冒发烧并不是一回事。
感冒可以引起发烧,但有发烧未必都是感冒。
通常,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抗生素对于病毒是没有效果的,此时滥用抗生素不但对病情没有帮助,还可能增加细菌耐药的风险。
8、 抗生素的5大不良反应
抗生素有近百种,与其他药物一样,也具有一定的不良反应。
主要有以下几种:
(1)、过敏反应
青霉素、链霉素、先锋霉素等可使人产生过敏反应,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抗生素引起的过敏反应常见的为药疹、皮炎和药热等。
(2)、毒性反应
包括听觉神经损害、造血系统障碍、肾损害、肝损害及胃肠道反应。
毒性反应的性质和程度,因药物种类及患者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3)、二重感染
老年人、婴幼儿、体弱者、腹部手术者及滥用抗生素者较易发生。
二重感染一般较难控制,且有很大的危险性。
(4)、耐药性
大多数细菌对抗生素可产生耐药性。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及不合理用药导致的抗生素滥用,致使耐药菌株日益增多,甚至出现超级细菌,影响疾病的治疗,甚至会因无敏感抗生素控制感染而产生严重后果。
(5)、局部刺激
抗生素肌肉注射,多数可引起局部疼痛,静脉注射也可能引起血栓性静脉炎。
由此可见,抗生素一定要合理使用,千万不可当“万能药”随意乱用。
牢记:家里不备抗生素!
需要特别提醒,普通老百姓家中的药箱最好不要备抗生素。
每次出门诊的时候总会遇到这样的患者,要求多开几天的抗生素,以备不时之需。
对于这种要求,医生们并不支持。
一种抗生素不能包治百病,这次得病这种抗生素有效,下次得病这种抗生素未必就有效。
因此,针对不同的感染需要使用不同的抗生素,而这些知识必须是受过专业培训的医生才能掌握,家长自己随意给宝宝使用抗生素不仅难以对症下药,容易耽误病情,而且还会增加抗生素耐药的机会。
使用抗生素谨记“四不政策”
第一、不主动要求
如因普通感冒就医,不应主动要求医生开抗生素;
第二、不迷信输液
抗生素的使用有其规定的给药步骤,如果口服抗生素可见疗效则无需打针,打针即可痊愈则不必输液;
第三、不自行购买
抗生素是处方药,一定要遵医嘱使用。
非专业人士没有这种经验,无论得病后自行购买抗生素,还是平时用抗生素“充实”家庭药箱,都会埋下滥用的种子;
第四、不抵制抗生素
医生如果根据宝宝的情况和检查,判断需要使用抗生素,家长应予以配合。
最后,为避免宝宝过多使用抗生素,家长们不妨试试中医绿色疗法“小儿推拿”。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