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养生之道>健康生活

脱水的症状有什么,脱水怎么办_

时间: 2023-09-18 06:16:42

一、人体脱水的表现有哪些

根据人体脱水伴有的血钠或渗透压的变化,人体脱水又分为低渗性脱水即细胞外液减少合并低血钠;高渗性脱水即细胞外液减少合并高血钠;等渗性脱水即细胞外液减少而血钠正常。那么我们的身体如果发生脱水会有哪些症状表现呢?人体脱水是人体由于病变,消耗大量水分,而不能即时补充,造成新陈代谢障碍的一种症状,严重时会造成虚脱,甚至有生命危险。人体脱水患者通常会感觉到疲劳,站起时会头晕眼花,甚至晕厥,意识不清等症状,部分人体脱水患者可出现脏器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如胸痛、腹痛。常见体征有皮肤弹性差,皮肤黏膜干燥,脉搏加快而弱,表浅静脉萎陷,四肢厥冷,尿量减少等。在这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很多小孩会出现腹泻的情况,腹泻也是容易引起人体脱水的一种原因,但是腹泻不是很厉害,表现为轻度脱水,主要是可以看出孩子的舌头,嘴唇两个部位比较干燥,尿量稍微有些减少,整个人显得很虚弱。但是如果能及时纠正,对人体没有太大危害。如果是中度脱水的话,孩子会精神萎靡不振,皮肤干燥,弹性差,如果用手指捏起腹部的皮肤,松开手,腹部的皮肤不能马上展平。孩子有唇舌的干燥,唾液少,眼窝塌陷,闭上眼睛后,仍然可以看见眼球,在医学上叫做闭目露睛。一般孩子到了中度脱水,要引起医生和家长的高度重视,口服解决不了问题的时候,还要点液。

二、脱水了怎么处理

(1)要根据不同病因确定腹泻的类型,针对不同的类型做相对的治疗。(2)严重的腹泻引起的脱水症状可以及时补充水和电解质。(3)在饮食方面可以使用辅酶以增加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的吸收,适当的补充点维生素,多吃一些水果蔬菜。(4)经检查确定为炎症性肠病时应给予柳氮磺胺吡啶(SASP)治疗,病情重者可使用激素治疗,联合应用泼尼松(强的松)、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或泼尼松龙(强的松龙)等药物进行治疗。(5)治疗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不要随便用药,否则会加重病情。总之,虽然腹泻拉水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胃肠道疾病,但是却不能够忽视它,如果任其发展,很有可能会引起严重的脱水表现,甚至休克,因为我们毕竟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何种原因引起的腹泻拉水,所以严重性也难以预料,因此,要及时去医院做个检查并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治疗。

三、怎么样预防脱水

在渴感正常的人,在可以得到水喝和能够喝水的情况下,很少引起高渗性脱水,因为在水分丧失的早期,血浆渗透压稍有增高时,就会剌激口渴中枢。在喝水后,血浆渗透压即可恢复。 脱水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不同可分为三种类型。以失水为主者,称为高渗(原发)性脱水;以失钠为主者,称为低渗(继发)性脱水;水、钠各按其在血浆中的含量成比例丢失者,称为等渗性脱水。只有在下述情况才会发生明显的高渗性脱水:1.水源断绝:如沙漠迷路;2.不能或不会饮水:如频繁呕吐的病人、昏迷病人、极度衰弱的病人等;3.渴感障碍:下丘脑病变可损害口渴中枢;在有些并不引起失语症的大脑皮质脑血管意外的老年病人,也可发生渴感障碍。 失水大于失钠:即低渗液的丧失:1.胃肠道失液:呕吐和腹泻时可能丧失含钠量低的消化液,如部分婴幼儿腹泻的病儿,粪便钠浓度在60mmol/L以下;2.大量出汗:汗为低渗液;大汗时每小时可丢失水分800ml左右。3.经肾丧失低渗尿:如反复静脉内输注甘露醇、尿素、高渗葡萄糖等时,可因肾小管液渗透压增高而引起渗透性利尿,排水多于排钠。

四、脱水的原因有哪些呢

(一)水摄入不足昏迷患者或精神失常患者无渴感不知要水喝且水摄入不足,或口腔、上消化道病变不能进水或水源断绝如在沙漠和意外事故中得不到水。(二)水需求增加高热患者或在高温环境下需水量增加但补充不足。(三)水丢失过多1.呕吐腹泻、肠瘦、胃肠道引流使消化液大量丢失而得不到补充2.尿崩症或肾小管对抗利尿激素(ADH)不敏感而排出大量稀释尿接受溶质性利尿剂(甘露醇、甘氨酸等)或高蛋白含盐饮食摄入过多而产生的渗透性利尿,未控制的糖尿病患者排出大量糖尿以及肾浓缩功能障碍导致肾脏排水多于排钠。脱水3.高温及重体力劳动时的大量出汗4.气管切开和过度换气可使水分从呼吸道大量丢失这种丢失的水是纯水,在伴有水摄入不足的情况下很容易造成高渗性脱水。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