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脸上长包、皮肤长斑、便秘,你会不会觉得身体里有“毒”,需要“排毒?”
你会用什么方法来“排毒”?是吃“排毒”产品,还是自己吃药促进排便?
熊小知(微信内搜索“生命时报”关注,每周日准时更新)告诉你们一个“坏消息”:这些表现可能是肠道“衰老”了,如果用错误方法“排毒”,还可能招来疾病,甚至让肠道“变黑”。
想知道常用的“排毒”方法对肠道有什么影响,首先要了解自己的肠道状态。先跟着熊小知用一套题测测自己的“肠龄”吧。
测测你的肠道几岁了?
下面的情况里,你符合几条?
1.吃饭时间不定
2.蔬果摄取量少
3.饮食精细,很少吃粗粮
4.喜欢吃肉类
5.常吃夜宵
6.不用力就很难排便
7.总觉得排便不净
8.大便很硬很难排出
9.大便形状是一颗颗的
10.有时排便很软或腹泻
11.排便的颜色变化
12.排便时间不定
13.常抽烟
14.脸色常不佳,看着苍老
15.肌肤粗糙或长痘等
16.觉得运动量不足
17.不易入睡
18.经常感到压力
19.早上经常慌张匆忙
20.常熬夜、睡眠不足
我是答案的分割线
一个也不符合,说明肠道年龄比实际年龄年轻,是理想的状态。
符合1~4项,肠道年龄=实际年龄+5岁,肠道年龄比实际年龄稍高一点,要注意肠道健康。
符合5~10项,肠道年龄=实际年龄+10岁,肠道已有老化情况,要注意饮食及作息正常。
符合11~15项,肠道年龄=实际年龄+20岁,肠道已老化并走下坡路,要彻底改变饮食及生活习惯。
符合16项或者更多,肠道年龄=实际年龄+30岁,肠道健康状况非常糟糕,赶紧去医院挂消化科看看吧!
其中,第1~5题是饮食习惯评估。饮食没有节律会引起肠道分泌及运动功能失调,而过多摄入肉类等高脂肪、高蛋白食物,粗纤维食物摄入减少,会使粪便通过肠道的速度减慢,可能使其中的致癌废物与肠结膜接触时间延长,增大癌变风险。
第6~12题是排便习惯及大便性状的评估。大便不规律容易破坏肠道正常的生理节律;大便干结、排便费力提示有便秘,便秘会使有害物质在肠道停留时间延长,有时便秘还提示肠道有梗阻;腹泻、大便颜色改变提示肠道炎症、功能紊乱甚至肿瘤的形成。
第13~20题是生活习惯及一般身体状态的评估。长期吸烟者,香烟内的尼古丁等多种致癌物会进入体内,可能诱发肿瘤;熬夜、压力大、紧张情绪会影响生物钟正常节律,并使免疫系统功能紊乱,肠道动力减弱,导致肠道功能性疾病的发生;面色不好,皮肤粗糙则往往提示肠道内废物蓄积太多。
“肠龄”偏大者,往往与排便问题有关,这可能使肠道中代谢废物(尤其是其中的有害物质)停留时间过长。这种情况,常被大家认为是肠道有“毒”,需要“排毒”。但可怕的是,很多人知道的肠道“排毒”方法,可能都是错的。
乱“排毒”,让肠道“退化”
常用“排毒”产品,可能让肠道“变黑”。排毒胶囊”、“润肠茶”等产品,尤其受到女性青睐,它们的有效成分多为大黄、番泻叶、决明子等泻剂。长期用这些产品,有一个说起来有点“吓人”的副作用――让肠道变黑,即“结肠黑变病”。这是一种色素沉着的表现,与肠道黏膜损伤有关。
有研究称,结肠黑变病是一种“癌前病变”,即从正常组织到发生癌变的中间阶段(不一定会转变成癌症,但有一定相关性),虽然停用这类产品半年后多可好转或恢复,但如果不加以注意,合并其他不良生活和用药习惯,还是有癌变的可能。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李晓林曾提醒,连续服用市面上的排毒类产品超过八周,就可能让结肠产生黑变。长期服排毒产品者最好去做一下结肠镜,确定是否有这种症状,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停用相关产品。
乱吃泻药,肠道“变懒”
有人不用“排毒”产品,但一便秘就用果导片、开塞露等药物。这类药虽然能缓解便秘,但如果长期用,可能损伤肠壁神经,减弱肠道功能。便秘者的肠道没有力气蠕动,在药物的刺激下被动蠕动,超负荷工作,不是身体自身正常的功能,一旦停药,过劳的肠道会迅速停摆,反而加重便秘,还可能引起药物依赖。
一便秘就认为是肠道问题,耽误真正的病
除了胃肠道问题,服用某些药物(如法莫替丁、奥美拉唑等胃药,硝苯地平、辛伐他汀等心血管病用药),有肛肠病等疾病时,也可能引起便秘。如果长期便秘,自己服非处方药一段时间不能缓解时,最好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看到这里,你一定会问:这些方法都不对,那怎么让肠道更健康呢?下面就告诉你几个实用的方法。
想“清肠”,三个方法能帮忙
1
杂粮和水果
膳食纤维如同肠道里的“清洁工”,能促进肠道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吸附毒素,降低大肠癌等肠道疾病的发病几率。除了红豆、绿豆、荞麦等粗杂粮,木耳、海带、裙带菜、口蘑等菌藻类食物同样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另外,根茎类食物纤维含量也较多,如胡萝卜、红薯等。
苹果、山楂、香蕉等水果中富含果胶,能延缓肠道对脂肪和糖分的吸收,降低胆固醇和血糖。另外,果胶可以为肠道中的有益菌提供能量,促进有益菌群的繁殖和生长。此外,分解后的果胶能抑制有害菌群生长,有助预防结肠癌。
2
坚持锻炼
运动过程中,人的腹式呼吸会加强,一方面可改善腹腔脏器的血液循环,另一方面,还可以促进胃肠道的蠕动,调节消化能力。
相反,长期缺乏锻炼会导致食欲减退、胃动力不足,易诱发胃、结直肠炎症和肿瘤。保持胃肠道健康,要让自己多运动,可选择感兴趣的体育运动,如太极拳、步行、慢跑等,建议每周锻炼3~4次。
3
多喝水,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轻微便秘可通过适度运动、多喝水和饮食改善,同时应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在晨起或餐后2小时内尝试排便。在改变生活方式效果不佳时,可在医生指导下选用乳果糖等导泻药,必要时遵医嘱加用促胃动力药。
这些正确的肠道健康知识,比盲目服用肠道“排毒”产品安全得多,能不能让“肠龄”变年轻,全看你接下来的选择了。
扩展阅读:一、结肠黑变病的检查血常规检查正常,少数患者可有低钠、低钾、低钙。
肠镜检查:结肠黑变病的内镜下表现为,结肠黏膜光滑、完整,可见浅棕色、棕褐色或黑色的色素沉着,呈条纹状、斑片状、虎皮状改变,可网络状间断或连续分布,肠腔明显变暗。可伴有白色或粉红色息肉隆起,个别病例黏膜无明显着色,而于乙状结肠的息肉活检意外证实为MC。根据肠黏膜色素沉着的程度,MC分为Ⅲ度:Ⅰ度,呈浅黑色,类似豹皮,黏膜血管纹理隐约可见,病变多较局限,与周围正常黏膜分界不很清楚。Ⅱ度,暗黑褐色,在暗黑褐色黏膜间有线条状的乳白色黏膜,多见于左半结肠或某一段结肠黏膜上,黏膜血管不清楚,与正常黏膜有明显分界。Ⅲ度,深黑褐色,在深黑褐色黏膜间有细小乳白色线条状或斑点状黏膜,黏膜下血管看不见,此种表现多见于全结肠型。从病变发生的部位来看,如病变局限则多见于近段结肠,严重时可累及全结肠。国内261例MC的统计中,左半结肠约占32.84%,右半结肠占11.94%,横结肠占26.87%,而全结肠受累占28.36%,于肝曲、脾曲、降乙交界处及吻合口上方更明显。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