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是人们亲近大自然,并从大自然得到丰厚回报的一项运动,它已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爱好者。除了风景名胜,几乎全国各个城市周边景区的山脉,都成为“城里人”蜂拥而至的休闲健身宝地。通过爬山运动,许许多多人的体质明显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同样,爬山也非常适合病情较轻、体质条件较好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患者作为运动干预的手段。爬山虽好,应当注意的地方也不少。
量力而行
由于山势不同,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也不同,在爬山的时间、快慢方面,应该有所区别,总的应该因势利导、量力而行。在爬山的过程中,一定要阶段性地数数自己的心率,以便及时通过行进速度的调整,将心率控制在适宜的有氧心率范畴,这是安全的需要。爬山次数,隔天或每天一次均可,但如果条件不允许,也可以在坚持其它有氧运动的日程中,用一次爬山,替代其它有氧运动一次,效果也不错。
间歇行进
由于爬山是一项比较剧烈的运动,应该特别注意循序渐进,如采用间歇行进的方式比较安全,即整个爬山过程,建议安排5~10分钟慢步来作为准备活动,然后逐渐增加速度、加深呼吸,当心率到达靶心率时,即维持这种速度继续前行15~20分钟,休息5分钟,再按照先前的速度前行15~20分钟。然后,改为慢步、下山。下山时间不计,总共用时40~55分钟。如果感觉不累,就可以逐渐将行进的时间延长,将休息时间缩短;反之,就可以适当将行进的时间缩短,将休息时间延长。
有备而去
爬山大多远离市区,安全显得格外重要。特地为爬山爱好者提出以下建议:
1. 选择爬山运动的患者,一定要预先经过体检,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患者,应该到专科医院先做平台试验,通过运动试验确认适合这项运动并获得个性化的运动处方后,爬山才能确保安全和有效;
2. 着装要得当。应该穿软底鞋或运动鞋,衣服宜宽松一些。
3. 最好三五成群, 结伴而行,有组织的群体更好,以便随时相互照应。
4. 需要 准备一个小药包,备用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丹、关节止痛膏、创可贴、绷带、风油精等,以防意外出现心肌缺血或扭伤、擦伤、蚊虫叮咬等获得及时的处理。糖尿病患者还需要备用一些点心,以防运动中血糖下降过快时补充,并随身携带糖尿病患者登记卡,有利于旁人帮助时参考。
5. 最好 准备一根棍子或手杖,一则下山时用来防滑,二则下山时用来支撑,以减轻膝关节的负荷,对老年人、骨质疏松或骨关节病患者更有益。
6. 在爬山中, 一旦感觉不适,应该随时停下来,休息后,根据身体反应再确定是否继续爬山或下山,决 不能勉强支撑。
7. 骨质疏松或骨关节病患者症状比较明显的,最好不选择爬山运动。
扩展阅读:一、糖尿病肾病的鉴别1.糖尿病除合并肾脏病变外尚易伴发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疾患以及合并酮症酸中毒、急性感染等,产生肾脏损害或引起肾脏暂时性功能性改变而造成程度不等的蛋白尿和细胞尿。一些与糖尿病无关的疾病,如红斑狼疮、急慢性肾炎亦可与糖尿病同时并存而造成DN的诊断困难。
2.青少年与儿童糖尿病病人出现蛋白尿主要应与急性和慢性肾炎鉴别。急性肾小球肾炎多有典型病史,除蛋白尿以外可有颜面或全身水肿。如糖尿病病人在病情稳定、血糖控制良好的情况下突然出现水肿、大量蛋白尿、伴或不伴肾功能恶化,要考虑伴发急性肾炎可能。
3.老年糖尿病有高血压、肾动脉硬化及心力衰竭时,也可有蛋白尿甚至出现类似于肾病综合征表现,但此时眼底检查主要为高血压及动脉硬化视网膜病变,而DN至临床蛋白尿期部分可合并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可资区别。有人认为如果肾功能衰竭患者经散瞳仔细检查未发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则应考虑其他原因。
4.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糖尿病伴心力衰竭时,可出现一过性蛋白尿。代谢紊乱或心力衰竭纠正后尿蛋白消失。泌尿系统感染往往以尿中出现红细胞、白细胞为主,并伴有尿路刺激症状,感染急性发作控制后少量蛋白尿可减少或消失。糖尿病病人伴发其他疾病时亦可出现肾脏损害,如妊娠中毒症、系统性红斑狼疮及其他自身免疫病,除蛋白尿以外多有原发疾病的临床表现。
5.肾脏穿刺活组织检查可以作DN特异性诊断依据,但这只能在特殊情况下作鉴别诊断用。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