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熬夜伤身,但是对于医生、护士、媒体人……这些人非熬夜不可,怎么办?
食补
其实,夜班给身体带来的损耗,可以通过饮食和锻炼的方式进行弥补。饮食上,夜班族要注意维生素、水分和蛋白质的补充,即晚间要吃得清淡,可以多吃水果;夜班结束后,白天也要注意进行睡眠补偿;在保证睡眠的基础上,白天也别老窝在家里,多出去走走,晒晒太阳,进行一些基础的户外运动。
打盹
夜班过程中,可以抓住一些空闲机会打盹,就算只有三五分钟,也能稍微休息一下,偿还一部分睡债。如果不是需要全程保持高度紧张的夜班工作,夜班族还是可以找时机闭眼眯一会儿的。为了避免直接睡过去,可以手里拿一支笔。笔掉到地上,人会马上惊醒。
分餐
可以把晚餐分成两顿吃,尽量吃比较容易消化的食物。夜间在光线下工作,对视力也有损害,可以多吃红黄色的蔬菜和水果补充胡萝卜素;夜班期间,可以喝酸奶、豆浆、八宝粥补充体力。
午睡
通宵结束,不要立刻倒头就睡。有些人可能在回家的车上就会补觉,但这样一来,人体会提前释放有助睡眠的物质,反而在能够好好睡觉的时候,很难进入深度睡眠。上了通宵夜班,注意保证之后两到三天的充足午睡,精力还是能满格恢复的。
扩展阅读:一、睡眠障碍的病因(一)发病原因
目前认为主要的“睡眠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腹前区,即视交叉上核,该区病变除导致睡眠-觉醒周期紊乱外,还可导致体温及进食活动的改变。
(二)发病机制
医学上对睡眠的探讨,始于寻找“睡眠中枢”,位于下丘脑或第三脑室侧壁的病变能够产生持久的昏睡,但非生理性睡眠,亦不能解释醒-睡周期。当前认为和睡眠有关的解剖部位相当广泛,至少包括额叶底部、眶部皮质。视交叉上核、中脑盖部巨细胞区、蓝斑、缝际核、延髓网状结构抑制区,以及上行网状系统等。
牵涉的递质包括乙酰胆碱、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腺苷、γ-氨基丁酸、5-羟色胺,以及神经肽类如S因子、δ睡眠导致肽(DSIP)等。
例如,视交叉上核及其相关联的视网膜-下丘脑束,具有自身节律性活动功能,在动物中为醒-睡周期的起步点,在人类可能为复杂的起步机构的一部分。又如缝际核含有5-羟色胺能神经元,破坏脑桥的缝际核可以抑制REM的发生,同时破坏中脑的缝际核则SWS消失;蓝斑和蓝斑下区含有去甲肾上腺能神经元,在觉醒和REM中放电频率增加,而SWS中则减少。破坏蓝斑和蓝斑下区也可使REM消失。神经肽中S因子和DSIP已可浓缩成药剂,注射后能产生SWS。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