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生活中有很多事物都是很难见的到,但是我们却经常使用它,不同的事物都是有着它自己的作用,因此对它们选择的时候,也要正确的进行,那对一些有毒的物品,在使用他们的时候,都是要注意方式方法,否则也是会引发多种问题来,那甘油是什么呢,也是很多人不太清楚的。
很多人对甘油是什么呢,都不是很了解,因此在对它选择的时候,也都不知道该怎么用,这样的东西在选择的时候,不能随意的使用,这个是要注意的。
甘油是什么:
无色澄明黏稠液体。无臭。有暖甜味。能从空气中吸收潮气,也能吸收硫化氢、氰化氢和二氧化硫。对石蕊呈中性。长期放在0℃的低温处,能形成熔点为17.8℃有光泽的斜方晶体。遇强氧化剂如三氧化铬、氯酸钾、高锰酸钾能引起燃烧和爆炸。能与水、乙醇任意混溶,1份本品能溶于11份乙酸乙酯,约500份乙醚,不溶于苯、氯仿、四氯化碳、二硫化碳、石油醚和油类。相对密度1.26362。熔点17.8℃。沸点290.0℃(分解)。折光率1.4746。闪点(开杯)176℃。半数致死量(大鼠,经口)>20ml/kg
通过以上介绍,对甘油是什么呢,都是有着很好的了解,因此对它选择之前,都是要注意这些,它也是有毒的,在选择它的时候,也是要把它放置好,否则会使得他人误食,这样对身体健康,都是有着严重的危害,这点要注意。
甘油,1779年由斯柴尔首先发现,1823年人们认识到油脂成分中含有一种有机物,有甜味,因此命名为甘油。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因甘油可以用来制造火药,因此产量大增。
甘油是最简单的三羟基醇。在自然界中甘油主要以甘油酯的形式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在棕榈油和其他极少数油脂中含有少量甘油。无色黏稠液体。具有甜味。与水及乙醇可任意比例混合,在潮湿空气中能吸收水分,遇冷时间过长能析出结晶块,稍加温可再溶,故应密闭贮存。
甘油的熔点20℃,沸点290℃(分解)。纯甘油可形成结晶固体,冷至-15℃~-55℃时最易结晶,吸水性很强,可与水混溶,并可溶于丙酮、三氯乙烯及乙醚-醇混合液。甘油氧化时生成甘油醛、甘油酸;还原时生成丙二醇。
食品中的甘油是一种味甜、无色的糖浆状液体。食品中加入甘油,是作为一种甜味剂和保湿物质,使食品爽滑可口。
甘油是一种理想的糖原,每克食用级甘油完全氧化可产生4千卡热量,经人体吸收后不会改变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甘油是食品加工业中通常使用的甜味剂和保湿剂,以果汁、果醋饮料为例,甘油可以迅速分解果汁、果醋饮料中的苦、涩异味,增进果汁本身的厚味和香味,外观鲜亮,酸甜适口。
扩展资料 在野外,甘油不仅可以作为供能物质,满足人体需要。还可以作为引火剂,方法为:在可燃物下堆上5~10克的高锰酸钾固体,再将甘油倒在高锰酸钾上,约半分钟就有火苗冒出。因为甘油粘稠,所以可以事先可用无水乙醇等易燃有机溶剂稀释,但溶剂不宜过多。
如果想要在运动场上有更佳的表现,甘油也是一种不错的补剂。原因在于,当身体中水分充足时,体能会更强大而且持久。特别是在高温环境中,甘油强大的保水性恰恰有助于身体储存更多的水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食用甘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丙三醇
丙三醇
丙三醇,国家标准称为甘油,无色、无臭、味甜,外观呈澄明黏稠液态,是一种有机物。俗称甘油。
丙三醇,能从空气中吸收潮气,也能吸收硫化氢、氰化氢和二氧化硫。难溶于苯、氯仿、四氯化碳、二硫化碳、石油醚和油类。 丙三醇是甘油三酯分子的骨架成分。相对密度1.26362。熔点17.8℃。沸点290.0℃(分解)。折光率1.4746。闪点(开杯)176℃。急性毒性:LD50:31500 mg/kg(大鼠经口)。
发现历史:
甘油,1779年由斯柴尔(Scheel)首先发现,1823年人们认识到油脂成分中含有Chevreul,希腊语为甘甜的意思,因此命名为甘油(Glycerine)。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因其为制造火药的原料,则产量大增。
物性数据:
1. 性状:无色无臭的黏稠状液体,有甜味。
2. 沸点(?C,101.3kPa):290,182(2666pa)
3. 熔点(?C,流动点):20
4. 相对密度(g/mL,15/15?C):1.26526
5. 相对密度(g/mL,20/20?C):1.2613
6. 相对密度(g/mL,25/25?C):1.26170
7. 相对蒸汽密度(g/mL,空气=1):3.1
8. 折射率(15?C):1.47547
9. 折射率(n20?C):1.4746
10. 折射率(n25?C):1.4730
11. 黏度(mPa·s,20?C):243
12. 黏度(mPa·s,25?C):56.0
13. 黏度(mPa·s,30?C):18
14. 黏度(mPa·s,50?C):18
15. 闪点(?C,闭口):177
16. 燃点(?C):523(Pt上);429(玻璃上)
17. 蒸发热(KJ/mol,55?C):88.17
18. 蒸发热(KJ/mol,b.p.):61.09
19. 生成热(KJ/mol,15?C,液体):669.05
20. 燃烧热(KJ/mol,25?C,液体):1656.42
21. 比热容(KJ/(kg·K),15?C):2.46
22. 电导率(S/m,20?C):1.0×10-8
23. 热导率(W/(m·K)):0.29
24. 蒸气压(kPa,125.5?C):0.13
25. 体膨胀系数(K-1):0.000615
26. 溶解性:能吸收硫化氢、氢氰酸、二氧化硫。能与水、乙醇相混溶,1份该品能溶于11份乙酸乙酯、约500份乙醚,不溶于苯、二硫化碳、三氯甲烷、四氯化碳、石油醚、氯仿、油类。易被脱水,失水生成双甘油和聚甘油等。氧化生成甘油醛和甘油酸等。在0℃下凝固,形成有闪光的斜方结晶。在温度150℃左右时,会发生聚合。与无水醋酸酐、高锰酸钾、强酸、腐蚀剂、脂肪胺、异氰酸酯类、氧化剂不能配伍。
27. 相对密度(20℃,4℃):1.2613
28. 相对密度(25℃,4℃):1.255130
29. 临界温度(?C):576.85
30. 临界压力(MPa):7.5
31. 偏心因子:1.320
32. 溶度参数(J·cm-3)0.5:34.315
33. van der Waals面积(cm2·mol-1):7.650×1010
34. van der Waals体积(cm3·mol-1):51.360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