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对身体的保养。很多女性朋友不仅对身体进行按摩,也开始脸部的按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面部全息按摩的方法有哪些,面部全息按摩有哪些好处吧!
面部全息的按摩方法有哪些
1、浴面:浴面并不是洗脸的意思,它是通过按摩面部的一些穴位,促进面部的血液循环,改善毛细血管的淤激状态,使皮肤更加滑润。浴面的方法为:首先把两个手合并起来,相互摩擦,直至手心发热,然后把两个手放到下巴的两侧,手从下往上推。到达上颚后,两手的方向发生转变,绕着耳朵后面往下推,再次回到下巴。反复做三十次即可。
2、推前额、擦眼眶:这种方法可以有效预防皱纹的产生。其具体做法为:双腿盘旋、上背挺直、眼睛闭上,使身体处于放松状态。然后把自己的两个手的手掌根部贴于前额,从前额正中间到太阳穴的位置处,用力由内向外横推50次。
3、理头:这里的理头并不是修剪头发,而是刺激头部穴位,从而达到血液循环的状态。具体做法为:使自己处于放松状态,将双手手指呈爪状,即我们抓痒时的手势。然后把双手从前额发际开始,往后按摩头部神经,这个过程要注意手指指肚直接与头皮接触,而非手指指甲。每按摩一次把手指指度停留在头皮上三秒左右,来回五次。
面部全息按摩的好处有哪些
1、有助于洁净肌肤:对于面部的皮肤,我们用水、洗面奶洗去的之前皮肤外面的灰尘和皮肤里面的油脂,对于皮肤里面的有害物质或者小分子物质是无法洗掉的。这时可以通过脸部按摩,促进脸部皮肤的血液循环,使脸部皮肤内的组织也加速回流,可以更好的使脸部皮肤排出二氧化氮及其其它的废弃物。
2、紧致肌肤:松弛的皮肤是每一个女性都不想拥有的,所以很多女性用尽各种方法使自己的皮肤得以紧致。对脸部按摩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在按摩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唤醒皮肤的活性,使皮肤恢复往日的弹性,对于紧致皮肤具有很大的效果。
3、有助于瘦脸:很多女性朋友都觉得自己的脸比较大,而瘦脸仪貌似又没有很好的瘦脸作用,那么不妨试一试脸部按摩。经常在咬肌部位按摩,可以有效加速脂肪的代谢,使咬肌变小,改善面部宽大的外形,从而起到瘦脸的作用。
4、有助于延缓衰老:脸部按摩可以促进衰老细胞的脱落,加速血液循环,使面部皮肤的毛孔更加通畅,能够有效保持面部皮肤细胞内胶原蛋白的含量,使皮肤看上去不仅有光泽,而且富有弹性。经常做面部按摩,可有效改善粗糙以及老化的细胞,有效防止衰老。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面部全息的好处有很多,你想拥有一副整洁年轻的面孔吗?赶紧行动起来吧!
面部是人体的重要部位,上部为额头,中部为颧骨,两旁为颊。人体五官分布于面部。面部肌肉有发达的表情肌、咀嚼肌,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神经末梢分布其间,使面部对外界环境和内环境的刺激更加敏感。
和其他全息反射区一样,面部也是人体的一个全息胚,不同的部位对应着人体相应的器官。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面部相对应人体各个器官的主要反射区分别在什么部位:
(1)头面区:位于额正中点。主治输尿管结石、肾积水、排尿困难和毒血症等。
(2)肺区:两眉内端连线中点。主治感冒,咳嗽、哮喘等呼吸道疾病。
(3)咽喉区:位于首面区、肺区连线中点。主治咽喉肿痛、扁桃体炎、咳嗽等。
(4)心区:位于鼻梁上,两侧目内眦连线中点。主治心脏疾患,心绞痛、心肌缺血等。
(5)肝区:心区之下,两颧之间,鼻骨与鼻软骨交界处。主治黄疸、眩晕、胁痛、胆囊炎等。
(6)脾区:位于鼻尖处。主治食少、纳呆、泄泻、水肿、痰饮等。
(7)膀胱区、子宫区:人中沟中点。主治痛经、闭经、月经不调、癃闭、淋证等。
(8)胆区(双):肝区两旁。主治黄疸、胁痛、胆囊炎、恶心、呕吐、失眠等。
(9)胃区(双):脾区两旁,胆区之下,在鼻翼中央处。主治胃痛、呃逆、呕吐等。
(10)胸(乳房)区(双):位于心区与目内眦连线之中点。主治乳汁缺少、乳腺增生、胸闷等。
(11)小肠区(双):胆区、胃区连线中点外方,眶孔直下。主治泄泻、淋证等。
(12)大肠区(双):目外眦直下方,颧骨下缘。主治便秘、腹痛、腹泻、痔疮、痢疾等。
(13)肾区(双):大肠区外方颊部。主治肾虚诸症以及尿痛、少尿、阳痿等。
(14)脐区(双):位于肾区下3分处。主治腹痛、泄泻等。
(15)背区(双):颊部中央外后方1寸处。主治腰痛、颈背痛等。
(16)肩区(双);目外眦直下方,胆区外方。主冶肩臂疼痛、扭伤、肩周炎等。
(17)臂区(双):位于肩区外与下关穴直上交点处。主治肩臂肿痛、麻木、痿软无力等。
(18)手区(双):位于臂区下方,颧骨弓下缘处。主治手肿而痛、手关节风湿、类风湿等。
(19)股里区(双):口角旁开5分,近地仓穴。主治股内侧痛、肌肉拉伤等。
(20)大腿区(双):位于耳垂与下颌角连线中上1/3交界处。主治大腿扭伤、坐骨神经痛等。
(21)膝区(双):耳垂与下颌角连线中下1/3交界处。主治臃肿、膝痛、风湿性膝关节炎等。
(22)臃胫区(双):位于下颌角上方凹陷处。主治大腿扭伤等。
(23)胫区(双):位于下颌角前下方,下颌骨上缘。主治踝关节扭伤、腓肠肌痉挛等。
(24)足区(双):位于胫区前方、目外眦直下之下颌骨上缘。主治足部肿痛、足跟痛、足弓损伤等。
中医认为:“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气之津液,皆熏于面……。”十二经脉中,手足三阳经及手少阴心经、足厥阴肝经均分布到面部,其余的阴经通过表里两经的经别相合而上头面部,奇经八脉也循头面,使面部与全身的脏腑、肢节联系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面部是人身各部气血汇聚之所,是全身脏腑、肢节、经络的反映中心。由于面部气血丰富,皮肤薄嫩,故反映体内疾病也最为灵敏。因此,人体有病时,往往可以在颜面部有所反映。《黄帝内经》就系统描述了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在面部的特定投射区域,并赋予其全息诊断学意义。
面部反射区的定位与主治:
头面:额正中点。主治头面病、脑病。
咽喉:头面与肺连线的中点。主治咽喉炎、梅核气等。
肺:两眉端连线的中点。主治咳嗽、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
心:位于鼻梁骨的最低处,正当两目内眦连线的中点。主治心悸、失眠等。
肝:心区与脾区连线的中点。主治肝病及两胁疼痛。
胆囊:在肝区两旁,当目内眦直下,与肝区相水平。主治胆囊炎、胆石症等。
脾:位于鼻尖。主治食欲不振、腹胀、消化不良等。
胃:位于脾两侧,鼻翼的中央偏上方。主治胃痛、胃胀、恶心、呕吐。
膀胱:在人中沟的上1/3与下2/3交点处,相当于水沟穴的位置。主治痛经、阴部痛、腰痛。
子宫:与膀胱区重叠。
大肠:目外眦直下,颧骨下缘。主治便秘、腹痛、泄泻等。
小肠:在颧骨的内侧,与肝区、胆区在同一水平。主治泄泻。
肾:在颊部,当鼻翼水平线与太阳穴的垂直线相交处。主治遗尿、癃闭等。
脐:肾区稍下方。主治绕脐腹痛。
胸(乳房):在目内眦稍上方。主治胸痛、胸闷、产后乳少等。
背:在耳屏前方。主治背腰痛。
肩:在颧部,目外眦直下,颧的上缘,平小肠区。主治肩臂疼痛、肩周炎。
臂:在颧骨的后上方,肩区的后方,颧弓下缘处。主治臂痛。
手:在臂区的下方。主治手背肿、手指是痛。
股里:即大腿的内侧面。反向区在近口角旁约0.5寸。主治大腿内侧疼痛。
大腿:在耳垂与下颌角连结的上1/3与下2/3交界处。主治大腿痛或活动不利。
膝关节:两牙床的中央,相当于颊车穴的部位。主治膝并节痛。
小腿:在下颌角的前方,下颌骨上缘处。主治腿肚转筋、小腿痛。
足:在小腿反射区的前方,目外眦直下,下颌骨上缘处。主治足部肿痛。
应用面部反向区诊断:
《灵枢·五色》指出:“五色各见其部,察其沉浮,以知浅深;察其色夭,以观成败;察其散败,以知远近;视色上下,以知病处。”说明人体一旦发生病变,在面部相应位区就会出现色泽和形态的变化,通过观察五色及形态异常的部位所在,可以判断具体病变的脏腑。如两眉之间是肺区,肺部疾患常在此处出现异常,如肺气不足,肺区呈现(白光)白;气血淤滞者则表现为青紫。前人还有“印堂平正命宫牢”之说,即印堂丰阔平正,两眉舒展为吉相。如两目内眦连线的中点是心区,女性、儿童的鼻梁过宽或过窄,则大多数有心脏衰弱或畸形的可能。人中沟上部是子宫和膀胱的反射区,正常伯人中沟整齐端直,上宽下窄,沟道深浅适中,沟缘清晰对称,提示子宫、阴茎等生殖泌尿系发育良好,女性月经、生殖等功能正常。而人中沟狭长的女性,易出现痛经、子宫下垂;人中沟上窄下宽,多提示子宫后倾或后位,常有行经时腰酸,严重者可影响受孕;人中沟短浅,男性可有阳痿、遗精之患;人中沟部位色黑,可见于肾病综合征及尿毒症患者;人中沟部位色灰暗失荣,多见于阳痿、男性不育、房劳过度、遗精及男性泌尿系疾病,以及女性宫颈炎、附件炎、孵巢囊肿、头是脾区,鼻翼是胃区,正常人的鼻子外观端正,鼻色红黄隐隐,明润含蓄。若鼻头色黄,为内有湿热;鼻头黄而无光泽,为气虚有痰;鼻头色白为气虚血少,小儿脾虚泄泻、乳食不化;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的人鼻及其周围的皮肤发黄。肝区皮肤青黄,或有黑褐色斑点、斑片,伴面色晦暗者,多有肝病;肝区出现如蟹爪状的毛细血管扩张并向眉心延伸者,多有肝硬化。研究表明,《黄帝内经》这种根据面部形色变化测知脏腑病变的诊断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道理。
另外,观察面部五色的浮露与沉滞,可以了解其病变的浅深;观察面部五色的润泽与晦暗,可推知疾病预后的好坏;观察五色的散漫与聚结,可以测知病程的长短。如面部色泽含蓄而明润则病轻,色泽沉滞而枯槁则病重。五色从不向上蔓延,则提示病情即将加重;五色从上而下逐渐消退,则提示疾病即将痊愈。五色在面部的表现,与脏腑所主相应部位有关。整个面部分为内、外两个层次,内部归属五脏,外部归属六腑,如五色变化从外走内,则说明病变由腑及脏;五色变化从内走外,则说明病变由脏及腑。
应用面部反射区治疗:
面部反射区的应用很广泛,临床常用针刺、指压或按摩面部的相应区域治疗疾病。面部反射区的选用方法如下。
根据疾病的相应部位选取。按照病变的脏腑器官选取相应的反射区。如咳喘可选肺区,痛经可选子宫区。
根据面部的反应点选取。当有病时,在面部相应反射区常出现色泽或形态的变化,或出现压痛点,即反应点。如胃痛时在胃区常有变化,此时可选取胃区治疗胃痛。
根据中医理论辨证选取。如胃痛,属于肝火犯胃者,除选取胃区外,还可选取肝区。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