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心电图联导监测在临床医学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可以有效地监测到人体正常的心电信号,并且得到有效的判断,患者出现的心肌梗塞,心率变化以及心肌缺血等症状,为后期的正常病症干预治疗可以提供很好的监测效果,成为目前临床医学诊断和治疗不可或缺的医疗检测方法。
心电图导联是什么
心电图导联信号是从体表采集,把探测电极放置在体表任何相隔一定距离的两点,就可采集到心电信号,构成心电图。通用的心电图的标准导联,是由十二个导联组成,通过十二导联心电图的信号采集,可以间接推断心脏病变发生的起源部位和异常情况。比如可以通过导联判断其是下壁心肌梗塞还是前壁心肌梗塞、后壁心肌梗塞。心电图是目前诊断心脏病最简单方便的检查。
心电图导联位置
心电图的导联有肢体导联、胸导联。肢体导联四个,胸导联一共六个,V1导联是放在胸骨右缘第四肋间、V2导联是放在胸骨左缘第四肋间、V3导是放在V2与V4导联之间位置、V4的导联是放在胸骨左缘第五肋间锁骨中线水平、V5导联是放在胸骨左缘第五肋间腋前线水平、V6导联是放在与V5导联平线的腋中线水平。
心电图导联监测意义
心电图导联监测是各种危重患者的常规监测手段。使用的意义主要包括:持续观察心电活动。持续监测心率、心律变化,监测有无心律失常。观察心电波形变化,诊断心肌损害、心肌缺血及由解质紊乱。监测药物对心脏的影响,并作为指导用药的依据,判断起搏器的功能。
心电图导联检测在临床医学上针对于患有心肌缺血危险的患者,如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患者,12导联ST段持续心电监测,能及时发现急性心肌缺血事件,尤其是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事件,为临床及时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对确定心律失常的性质、选择诊断治疗手段、观察治疗效果十分重要。但是,电极片使用一段时间后,屏幕上会出现很多的干扰波,在长时间的使用状态下会影响心电图的判断分析。因此,后期为了得到最准确的心电图导联监测数据,后期为患者的治疗康复提供有力的支持。
五导联分别位于胸部的五个不同位置,左上位置在胸骨左缘锁骨中线与第一肋间交界的部位。左下位置在左锁骨中线与剑突水平交界处。右上位置为胸骨右缘锁骨中线和第一肋间交界。右下为右锁骨中线和剑突水平交界处,中间为胸骨左缘第四肋间。
心电监护仪是比较常用的临床监护工具,可以同时监测用户的动态心电图以及血压、血压饱和度、呼吸,脉率等参数变化,还具有丰富的报警上下限设置功能。注意规范操作,让用户取平卧或者半卧位,先连接电源,打开主开关,定位用户胸部贴电极片部位,用生理盐水棉球擦拭局部皮肤,再贴电极片,连接心电监护仪导联。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1、取出心电导联线,将导联线的插头凸面对准主机前面板上的心电插孔的凹槽,插入即可。
2、用75%的乙醇进行测量部位表面清洁,目的清除人体皮肤上的角质层和汗渍,防止电极片接触不良。
3、将导联线上的衣襟夹夹在病床固定好。并叮嘱用户和医护人员不要扯拉电极线和导联线。
4、请务必连接好地线(使用三眼插头),这将对波形的正常显示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5、电极片长期应用易脱落,影响准确性及监测质量。每天更换电极片及粘贴部位,并注意皮肤的清洁消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心电监测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心电图导联
心电图 导联,主要说的是位于心脏的周围所有的组织液,由于组织液是电流的良好导体,所以在整个人体中就可以比作为一个容积导体,体表面各处的电位分布情况会在其中不断的变化。你知道心电图机十二导联分别接在什么位置吗?下面,我来为你介绍心电图导联位置。
心电图机十二导联分别接在什么位置 红黄黑绿分别夹在左腕、右腕、右踝、左踝
v1:胸骨右缘第四肋间
v2:胸骨左缘第四肋间
v3:v2与v4连线的中点
v4:左锁骨中线与第5肋间交点处
v5:左腋前线与v4同一水平
v6:左腋中线与v4同一水平
v7:左腋后线与v4同一水平
v8:脊柱旁与v4同一水平
口诀:红黄绿棕黑紫,手和胸一样,左脚绿右脚黑。
PS:脚上可以接反,但是手上不能接反!
心电图的导联分为肢体导联和胸导联。
颜色顺序分别如下:
肢体导联: 红色:右上肢 黑色:右下肢 黄色:左上肢 绿色:左下肢
注:肢体导联有个记忆方式红配黑。黄配绿。在操作的时候一定不要搞错了。
胸导联:
V1:红色在体表的位置:胸骨右缘第四肋间
V2:黄色在体表的位置:胸骨左缘第四肋间
V3:绿色在体表的位置:V2,V4连线的中点
V4:褐色在体表的位置:左锁骨中线第五肋间
V5:黑色在体表的位置:左腋前线与V4同水平
V6:紫色在体表的位置:左腋中线与V4导联同一水平 一般情况下只用做6个胸导联,
记忆胸导联有个方法,就是以乳头为界,最关键位置找到V1后面就好办了。
V7:红色在体表的位置:腋后线
V8:黄色在体表的位置:肩胛中线与4,5,6水平
V9:蓝色在体表的位置:脊柱旁线
心电图导联位置口诀 1、2高3,3高5,其余上下差1个
这里说的格是指心电图纸上最小的小格,小格的高和宽都是1毫米。常规看心电图都是指小格说的。ST段在V1、V2可高3个小格,V3可高5个小格。其余上抬不能超1个小格,压低也不能超1个小格。
2、电轴左偏老大好,老三无能走下坡。
电轴左偏时,Ⅰ导联主波是向上的(老大好)。Ⅲ导联主波是向下的。(假若右偏则刚好相反)
3、左大V5二十五,右大V1整十个。
左室大时,V5导联R波超过25个小格。右室大时,V1导联R波超过10个小格。
4、心房扑动波浪起,房颤无P锯齿波。
心房扑动时,P波是一串串的,呈匀齐好看的波浪状。房颤时无P波而代之以不规则锯齿波,R-R间距约对不等。
5、若问心梗看Q宽,保证超过1小格。
心梗时,若有Q波,则Q波宽度必须大于或等于1个小格。
6、ST迎风红旗展,透壁心梗是楚歌。
如果Q波不典型,这时候你可看到ST段与T波前支融合呈单向曲线,很象一面展开的红旗。
7、ST下移还能救,救不及时变大Q。
轻的心梗梗死范围只限于心内膜下,不到心室壁厚度的一半,这时心电图上ST段不是升高而是压低的,并且见不到Q波,但如果救治不当,就变成透壁性心梗了,就有大Q波了。
8、房早形态似正常,提早出现一组波。
房早的波形略有变化,只是突然提前出现一个,且后面有一个间歇,注意与窦性心律不齐鉴别。
9、室早高大又宽阔,也可倒置形态恶。
室早最好认,是提早出现的宽大QRS-T波群。主波向上向下都可。
10、阻滞波距缩,直至脱落一组波。
2度一型房室传导阻滞主波间距逐渐缩短(但P-R间期是逐渐延长的),直至脱落一组QRS波,只剩一个孤独的P波,寂寞想哭。如此往复。
心电图怎么看 1、电图记录纸上有许多小格子,要看懂心电图,就要了解这些小格子所代表的意义。这些方格中每一条细竖线相隔1mm,每一条细横线也是相隔1mm,它们围成了1mm见方的小格。粗线是每五个小格一条,每条粗线之间相隔就是5mm,横竖粗线又构成了大方格。心电图记录纸是按照 国际 规定的标准速度移动的,移动速度为25mm/s,也就是说横向的每个小细格代表0.04s;每两条粗线之间的距离就是代表0.2s。国际上对记录心电图时的外加电压也是有规定的,即外加1mV电压时,基线就应该准确地抬高10个小格,也就是说,每个小横格表示0.1mV,而每个大格就表示0.5mV,每两个大格就代表了这1mV。
2、心电图上有各种波形,包括P波、QRS波群、T波和(无)u波。要看懂心电图,就要了解这些波形所代表的意义。
3、脏的特殊传导系统由窦房结、结间束(分为前、中、后结间束)、房间束(起自结间束,称Bachmann束)、房间交界区(房室结、希氏束)、束支(分为左、右束支,左束支又分为前分支和后分支)以及普肯耶纤维(Pukinje fiber)构成。心脏传导系统与每一心动周期顺序出现的心电变化密切相关。正常心电活动始于窦房结,兴奋心房的同时经结间束传导至房室结(激动传,然后循希氏束-左、右束支-普肯耶纤维顺序传导,最后兴奋心室。这种先后有序的电激动的传播,引起一系列电位改变,形成了心电图上相应的波段。
心电图的应用
心电图是临床最常用的检查之一,应用广泛。应用范围包括:
记录人体正常心脏的电活动
帮助诊断心律失常
帮助诊断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判断心肌梗死的部位
诊断心脏扩大、肥厚
判断药物或电解质情况对心脏的影响
判断人工心脏起搏状况
>>>下一页更多精彩的“心脏的 健康 保养方法”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