恙虫相信大家平时都是会遇到的,通常在草地或者是农作物中都会有出现,甚至有很多市民因为受到恙虫的咬伤以后出现不治身亡的消息,那么恙虫到底是什么呢?
恙虫是什么
恙虫是属于毒虫的一种,一旦和人体出现接触的情况下,会对人体进行叮咬,恙虫中的毒液会进入到身体内,进而会出现立克次体血症以及毒血症的情况,因为个人体制上的差异,进而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系一列的疾病问题。
恙虫和蜱虫的区别
1. 形态不同:恙虫身体呈现朱红色,实际上恙虫非常小,它的大小还不到一毫米的情况,如果不仔细看的情况下,是不容易被发现的。蜱虫则是呈现椭圆形,它在没有吸血的情况下腹背扁平,背面稍隆起,虫体分颚体和躯体两部分。
2. 地理分布不同:恙虫主要是分布在东南亚至大洋洲的北部沿海地带,而蜱虫则是分布在如森林、灌木丛、草原、半荒漠地带。
3. 亚目不同:恙虫属于辐螨亚目。蜱虫属于蜱亚目。
被恙虫咬后有什么症状
被恙虫咬后很容易出现立克次体血症以及毒血症的情况,比如出现有斑疹伤寒的问题,比如会出现发烧的情况,并且体温升高的很快,一般在1到2天内就会高烧到39度以上,同时还会出现畏寒、寒战、头痛以及肌肉酸痛的情况。
被恙虫咬了要怎么处理
被恙虫咬了以后,需要注意及时的就医,避免进行手抓,可以使用碘酒外敷进行治疗,同时还可以涂抹适当地芦荟胶涂抹在患处,如果出现其他的并发症需要及时的就医,不要随意的使用其他的药物进行治疗。
如何预防被恙虫叮咬
1. 避免在草地坐卧:因为恙虫多出现在草地上,因此不建议直接做卧在草地上,可以选择草垫子上坐卧。
2. 携带宝宝专用的驱蚊水:为了防止出现被恙虫咬伤的情况,建议在外出之前,可以携带宝宝专用的驱蚊水。
3. 外出穿浅色长衣:在外出的情况下,要尽量穿浅色的长衣,并且要把袖口、裤脚扎紧。
恙虫的毒性还是比较强的,尤其是针对于一些体质比较弱的人群,建议患者在平时外出的情况下一定要注意做好个人的防护,不能长时间的皮肤外漏,如果出现咬伤的情况下一定要及时的就医治疗。
恙虫体色朱红,寄生前其体型为257×170微米,寄生后为510×343微米。
恙虫分布在北纬30°的我国岭南以南和云贵以东的亚热带地区。其幼虫主要寄生于鼠类、鸟类、哺乳动物及人类。
体色朱红,寄生前其体型为257×170微米,寄生后为510×343微米。网络上的相关照片中恙虫张牙舞爪有些恐怖,实际上,恙虫非常小,大小还不到1毫米,不仔细看,容易被人忽视。
扩展资料:
预防恙虫病,应该注意下面几点:
1、雨后初晴,最好不要坐在草地上。雨后潮湿恙虫会频繁出没,如果要到草地上活动最好穿长衣长裤。
2、在皮肤暴露部位以及袖口、衣领等处涂上蚊虫趋避剂,减少蚊虫叮咬。
3、儿童最容易出现叮咬后被忽视、继而发生重症的情况,家长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
4、如果在草地或灌木丛活动后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烧,就要认真检查身上是否有虫子叮咬后的焦痂,特别是在一些隐蔽的部位如会阴部、腋窝、腹股沟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恙虫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坐卧草丛要小心恙虫咬
看你发的图片应该是恙虫,恙虫病起病急,有高热、毒血症、皮疹、焦痂和淋巴结肿大等特征性临床表现。严重者可因心肺肾衰竭而危及生命。还是建议您去医院检查下的,会比较放心。
下面我查了一下关于恙虫的解释,你可以参考下的哦!
恙虫
恙虫病(scrubtyphus,ST)又名灌丛斑疹伤寒,由恙虫病东方体(Orientia tsutsugamushi,Ot)感染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通过恙螨科纤恙螨属(Leptotrombidium)恙螨幼虫叮咬而感染。恙虫病在我国分布广泛,临床以发热、焦痂(或溃疡)、皮疹及淋巴结肿大为特征,出现严重并发症者可发生死亡,未经治疗的病死率达6%,经过治疗也高达1.4%。1952年我国开始有恙虫病疫情报告,但1989年《传染病防治法》未将恙虫病列入法定报告传染病,自此疫情监测中断。2006年我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将恙虫病列入“其他传染病”进行传染病网络直报,重新开始监测。2009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印发的《恙虫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试行)》(中疾控疾发[2009]1号)(《防控指南》)明确了恙虫病的诊断标准,提出各级医疗机构可参照乙、丙类传染病报告要求,于24h内通过网络直报。Zhang等和Wu等分别对监测数据库中2006-2012年和2006-2014年病例数据进行流行病学分析。本文通过补充2015-2016年恙虫病病例数据,对其发病趋势、地区分布、季节规律和人群特征进行分析,为其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资料与方法
1、数据来源来源于中国CDC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我国大陆地区恙虫病监测数据。
2、诊断标准依据《防控指南》中《恙虫病诊疗技术要点(试行)》,将病例分为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临床诊断病例的区别为是否有焦痂或溃疡,而焦痂或溃疡在恙虫病病例中出现的比例仅为60%(20%~87%)。因此,无焦痂不能排除恙虫病的可能性,故本研究将疑似病例统计在内。数据库中有6例病例诊断为“病原体携带者”,将其归入确诊病例进行统计分析。
发病率人口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网站公布的2016年12月31日人口数。
3、统计学分析根据发病时间、居住地编码整理数据,分析恙虫病病例时间、空间分布规律,分析性别、年龄、职业因素等人群特征。利用SPSS20..0和Excel2010软件整理数据及制图,使用Arggis10.0软件绘制病例分布地图。
结果
1、基本情况2006-2016年我国共报告恙虫病病例97775例,其中确诊病例、临床诊断和疑似病例分别为4397、89321和4057例。临床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均依据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史进行诊断,两者共占总病例数的95.50%。
2006-2016年恙虫病确诊病例比例呈逐年降低趋势,见图1。2006-2016年我国共报告恙虫病死亡病例57例,病死率为0.06%。2010年后死亡病例有增加趋势。广东、云南、福建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病例分别为28、11、7和5例,除山东省1例外,其他均发生在长江以南省份。
2、空间分布特征根据病例住址统计,2006-2016年我国大陆地区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恙虫病病例,病例分布在959个县(区)(图2)。部分病例住址和报告地点不一致,不能排除病例报告时填写的居住地址并非感染时的实际居住地的情况。通过对报告机构地址进行分析,上海市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宁夏)无本地报告病例,住址为两地的分别为1例和2例,均在外省报告,无法确定该病例是否在两地感染,两地既往无本地恙虫病病例报道[7]。因此,认为除宁夏和上海市,其他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存在本地病例。
根据住址统计,报告病例最多的是广东、云南、安徽、广西、江苏、福建、山东、江西8省(自治区),占全国总病例数的94.67%。平均报告发病率最高的省份为云南、广东、海南、福建和安徽(图3)
3、时间分布特征2006-2016年我国恙虫病发病数呈快速增涨趋势,2010年后上升趋势明显。由220个县级行政区上升至913个,增加了3.15倍。2016年恙虫病病例数(22558例)较2006年(1375例)增加了15.41倍(图4)。2016年我国恙虫病发病率为1.64/10万。病例上升速度较快的为广东、云南、安徽、福建、广西、江西、海南、浙江、湖南、北京、陕西和河南12个省份。
恙虫病发病高峰期在5-11月,有2个高峰。将四川、重庆、湖北、江西、浙江、西藏及其以南12个省份定义为南方疫区,其他地区为北方疫区。南方疫区全年均有病例报告,发病高峰期在6-10月,1-4月发病数较少。南方疫区各地发病高峰期也不完全相同,海南省以5-12月发病数较多,云南和四川省均呈单一发病高峰(8月),其他省份呈双峰分布(7和10月)。北方疫区发病高峰期在10-11月。由此可见,全国2个发病季节高峰是南、北方两季节高峰叠加的结果(图5)。
4、人群分布特征2006-2016年恙虫病报告病例中,男、女病例分别占总病例数的46.73%和53.27%,平均年发病率分别为0.59/10万和0.70/10万。
各年龄组病例均可感染恙虫病,以55~79岁年龄组病例报告发病率最高,儿童报告发病率也较高(图6)。值得关注的是,0~6岁学龄前儿童较多,占总病例数的6.90%。西南地区的云南、四川和贵州省0~6岁儿童病例所占比例分别为18.87%、15.14%和14.00%,其他省份均<5.33%。
各种职业中以农民感染恙虫病病例最多,占总病例数的72.58%,其次是儿童和学生,共占11.75%,家务和待业者占4.90%(图7)。学生(含儿童)、家务和待业者中部分居住在农村;因此,农村是恙虫病的高发地区。农民、家务和待业者中女性病例多于男性,农民病例中男、女性病例分别占42.85%和57.15%。
总结:我国恙虫病的报告病例以儿童和中老年人最高。0~6岁儿童占6.90%,尤其以西南地区的云南、贵州和四川儿童比例较高,与印度等地报道一致,且儿童易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在农村从事田间劳动者以中老年人感染恙虫病为主,同时还有留守儿童。应重视对儿童和中老年人高发现象,深入调查这些人群高发的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