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有肩膀酸痛的情况,有些是劳累过度,有些是颈椎病导致的肩膀酸痛的问题哦。那么如何去调理和缓解的呢,可以选择一些中医的药方来调理和治疗,下面的这些中医方法治疗肩膀酸痛,不妨利用起来吧。
药方一
组成:川桂枝、羌活、威灵仙、秦艽、川芎、当归尾、葛根、天麻、炮甲珠、炒神曲、赤芍。
功效:羌活、灵仙、天麻、秦艽可祛寒除湿止痛;川芎、天麻治疗头痛;桂枝、川芎、归尾、赤芍、炮甲珠有温经活血、通络作用;葛根用于解痉;神曲用以健脾和胃;甘草起到调和诸药作用。
适应证:多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头痛、枕部疼痛、颈部僵硬,肩臂及手指酸痛发麻;头疼牵涉至上背痛,身体冷湿,畏寒,颈椎旁可触到软组织肿胀结节。这些中药材可以有舒筋活血的作用,对于缓解腰酸背痛啊或者是颈部僵硬有一定的调理的作用和效果,还可以缓解肩膀酸痛。
药方二
组成:天麻、炙黄芪、炙甘草、潞党参、炒白术、熟地、砂仁、当归、白芍、鸡血藤。
功效:炙黄芪、炙甘草、潞党参、炒白术用于补气;熟地、川芎、白芍、当归有养血功效;天麻、川芎、鸡血藤可安神健脑、通血活络;砂仁有理气和胃导滞作用。
适应证:多用于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头昏、眩晕、视物模糊或视物目痛、身软乏力、纳差、颈部酸痛或双肩疼痛。这样的药方可以有活血的作用,对于调理气血有好处,还可以缓解肩膀酸痛的问题。
中医方法治疗肩膀酸痛的药方,大家都知道了吧,可以利用起来的哦,这些中医中药材可以有缓解肩膀酸痛的作用,可以有通血脉的作用,还可以理气,所以不妨试试这些养生的药材,治疗肩膀酸痛效果不错。
肩关节及其周围的肌肉筋骨疼痛称肩痛。肩后部疼痛住往连及胛背,称肩背痛;肩痛而影响上臂甚至肘手部位的,称肩臂痛。因其均以肩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其他部位的疼痛是由於肩痛而引起,故可统称为肩痛。
由於肩痛往往导致上肢不同程度的功能活动障碍,勉强活动上肢疼痛加剧。在中医古籍中,以肩部疼痛为主而功能活动正常影响较轻者,称"肩痛"(《针灸甲乙经》)、"肩背痛"(《内经》、《针灸甲乙经》)、"肩臂痛"(《针灸甲乙经》)、"肩前臑痛"(《内经》);若以功能活动障碍而上肢不能抬举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则称为肩不举,见肩不举条。肩痛一症自《内经》始均归属於痹证范围,《针灸甲乙经》称"肩背痹痛"、"肩背周痹",《针灸资生经》称为"肩痛周痹"、"肩痹痛"、"肩痹"。
风寒肩痛:为肩痛此较轻者,病程较短,疼痛程度也轻,疼痡性质为钝痛或隐痛,不影响上肢的功能活动。疼痛的范围或局限於肩部,或影响肩后部而牵掣胛背,或在肩前部而影响上臂,往往项背或上臂有拘急感。肩部感觉发凉,得暖或抚摩则疼痛减轻。
痰湿肩痛:肩部及其周围筋肉疼痛剧烈,病程较长。肩关节功能活动虽然正常,但因疼痛剧烈而不敢活动,动则疼痛更甚,经久不愈可造成肩关节活动障碍。肩部感觉寒凉,畏冷,得暖虽疼痛可暂时减轻,逾时则疼痛、寒凉感觉仍旧。因疼痛剧烈,往往影响患者的睡眠、饮食及正常工作。常因疼痛剧烈而汗出。因病程较长,患者往往兼有气虚症状,如自汗、短气、不耐劳、易感冒等。
风寒肩痛与痰湿肩痛:风寒肩痛为肩痛较轻者,可称为"肩痹痛",而痰湿肩痛为肩痛较重者,且疼痛范围较风寒肩痛为广泛。可称为"肩痛周痹"。二者的病因均得之感受风寒湿邪,前者以感受风寒为主,而后者以感受寒湿为主。二者之病机各异,风寒肩痛因汗出当风,或夜卧不慎被风寒外袭,邪在肌肤,尚属浅表。但体虚之人,肌肤卫阳不固,常自汗出,易感受风寒之邪而患肩痛。《素问.五脏生成篇》云:"卧而风吹之,血凝於肤者为痹"。《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所谓"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夙寒之邪袭留肌肤,经络气血为之凝涩不通,发为痹痛。其疼痛较轻而兼有麻木感。若体虚卫阳不固之肩痹痛,可用黄耆桂枝五物汤加当归、姜黄、桑枝等;若因气血不足,感受风寒之邪较重而疼痛也较明显者,可用蠲痹汤。
痰湿肩痛虽亦得之感受风寒湿邪,但以感受寒湿之邪为主,且寒湿之邪久滞筋肉之间,其疼痛症状明显且病程较长。常因久卧寒湿之处,或大汗之后浸渍冷水所得。《灵枢.周痹篇》云:"风寒湿气,客於外分肉之间,迫切为沫,沫得寒则聚,聚则排分肉而分裂也,分裂则痛"。徐灵胎注云:"《内经》中无痰字,沫即痰也。"沫即水湿,而称之谓痰。迫切而为沫,即迫切而为痰,痰湿聚於分肉之间,"排分肉而分裂",故疼痛剧烈,称为痰湿肩痛。《内经》称此为"周痹"《针灸资生篇》名之谓"肩痛周痹"。痰湿久居分肉之间而不出,不但疼痛剧烈,而且气血亦虚,所以治疗以祛寒湿补气血为主,方用乌头汤加苍术、白术、茯苓、防己等。
肩痛一症,历来医家均归属於痹证范围,或因之风寒,或因之痰湿,或因之闪扭瘀血,临床所见绝大多数为寒证,初得之多为实证,久病则为正虚而邪实,常兼有气血肝肾不足的表现。
肩 膀酸痛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如何缓解肩膀疼?这是很多老年人关心的话题,因为他们是肩膀酸痛的主要受害者。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肩膀痛
1
穴位刺激按压法
1. 肩井穴
治疗肩膀酸痛,以穴道疗法最为有效,而其中又以肩井穴最为特效。肩井穴位于脖子根部与肩头连接线的正中央。可夹紧腋下,手指并拢于另一边的肩上。此时,刚好中指接触之处即为肩井穴。一压肩井穴,就会感到十分舒服的压痛,很容易就可找到。
按揉肩井穴,取坐位,以左手中指按揉右肩肩井穴1~2分,换手。按揉曲池,取坐位,以左手拇指指尖按揉右臂上的曲池穴1~2分,换手。
2. 天宗穴、风池穴、天柱穴
肩膀的酸痛扩及背部时,指压天宗穴即可见效。天宗穴是位于肩胛骨正中央的穴道。在肩膀背侧,左右皆有参角形的骨,即肩胛骨。
以指触摸肩胛骨的中央,应可感知骨变薄而形成的凹陷之处,压压看,若感到刺痛,即是天宗穴。为提高效果,也可以刺激其它的风池穴、天柱穴。
3. 中府穴
消除肩膀酸痛的重要穴位,主要治疗由上身前弓或者长时间穿高跟鞋走路导致的肩膀酸痛。其位置在锁骨末端向下约两指宽的地方。按压方法,用手微微握住肩膀,将拇指放在中府穴上轻轻按压。
2
简易运动舒缓法
1. 两手抱头法
两足站立与肩同宽,两手紧抱绕后脑。两肘拉开,与身体平行。两肘收拢,似挟头部,周而复始。
2. 单手压肩法
以右肩为例。两足似弓步,右脚在前,离桌尺余。左脚在后伸直。右手收于桌上,左手掌按右肩,利用身体向下向后摆动。
3. 扩胸分肩法
两足站立,与肩同宽,两手放于胸前,两肘与肩平直,手背在上,掌心朝下。扩开胸怀,分开双肩、吸气。恢复时呼气。
4. 头压手掌法
晚上睡前和早上起床前,仰睡在床,伸直双腿,手掌放在头下面,掌心向上,手背朝下,用头紧紧压住手掌中心,每次20分钟。(哪边痛就压哪边的手掌)开始几天,手臂不能弯度过大,手掌也很难伸到位,可先采用侧睡头压手掌的办法。
5. 捏拿手臂法
取坐位,以左手捏拿右手手臂,从肩到手腕,再由手腕到肩,反复捏拿5~10遍,换手。
6. 旋摩肩周法
取坐位,以左手手掌贴于右肩,旋摩肩周50~100次,使之产生温热感,换手。
7. 三指并抓法
随便哪只手,食指中指跟无名指三并拢成弯勾状,然后对着你肩膀疼痛的地方从下往上用力挠,就跟挠痒痒差不多,区别是要三指并拢,并且用力。
您好,肩膀酸疼这个症状不排除是患肩周炎导致的,中医认为肩周炎多因气血虚损导致筋脉失养,又复感风寒湿邪,而引起。,建议可中药配合针灸治疗,中药治疗以活血化瘀、除湿活络为主,用金不换、七叶莲、红木香、桑枝水煎服用,在结合针灸治疗方可得到明显效果。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