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养生之道>健康生活

可以熬汤养胃阴的中药有哪些

时间: 2023-03-17 19:40:43

可以熬汤养胃阴的中药有哪些

正所谓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汤补,中国的汤文化可谓是博大精深了,在养生方面来说,熬汤也是流传了千百年了,而养胃阴的中药也不在少数,而且很多中药是可以入汤的,那么平时我们熬汤的时候可以加入哪些养胃阴的中药呢?今天我们就来为大家盘点一下可以熬汤养胃阴的中药有哪些。

一:白术

白术用来做汤是非常常见的,中医记载白术性温,味苦甘,入脾、胃经,具有补脾、益胃、燥湿、和中的功效,是用来养胃阴的好材料,在市场上也有很多不良商家用菊三七来冒充的,记得一定分辨出来,这两种功效并不一样。鸡汤中经常加入白术,还有一些滋补的汤药中白术也是必不可少的。

二:山药

山药也是一种中药,其实山药无论是熬粥还是熬汤用到的还是很多的,冬天里又是山药成熟的季节,吃山药可健脾益胃、助消化,对治疗脾胃虚弱、食少体倦、泄泻等病症有帮助,是养胃阴的好食材。山药熬粥居多,香软的味道也是非常受人欢迎的。当然这里说的山药是白麻山药,这个是可以用药的

三:黄精

黄精跟山药、麦冬的功效一样,是健脾益气的,最适合脾胃虚弱的人群服用,尤其是对于食欲不振的人来说,养胃阴的效果非常好,黄精经常与白术做药膳,胃阴虚的人群坚持使用,有很好的养胃阴效果。

这几种中药都是做药膳的好材料,都是养胃阴的中药,三种中药又相辅相成,在很多养胃阴药膳中都经常出现,不过既然是中药,大家在使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使用的量,药多伤身、是药三分毒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我们用来调养、养胃阴需要的剂量不用太多,适可而止哦。

滋阴清热的中药有哪些

问题一:滋阴的中药有哪些 滋阴润燥的食物一、滋阴的中药有哪些

1、麦门冬

其性微寒,味甘,功能润肺养阴,清心除烦,养胃生津,适用于肺阴不足,内有燥热的咳嗽,咯痰粘稠不畅,或干咳,痰中带血,心烦失眠,津少口渴,肠燥便秘等症。

用量:10-15克,但脾胃虚寒,湿痰内盛者忌服,因本品滋腻。

2、天门冬

其性大寒,味甘、苦,功能滋阴清热,润肺止咳,适用于肺阴不足,干咳少痰,劳嗽咯血,热病伤阴,或阴虚内热,口渴舌干,消渴,肠燥便秘等症。

用量:6-15克,若将天门冬用水洗净,浸泡后去皮心,捣烂取汁,用砂锅文火煎,十成煎至三成,加白蜜,熬至成膏,贮瓶内,7日后服用,每日早晚空腹时,用白开水调1汤匙膏服用,久服可润五脏,补益身体。

3、玉竹

其性平,味甘,功能养阴润肺、益胃生津,适用于肺阴不足,燥热咳嗽,干咳少痰;胃阴不足,舌干口渴;亦用于糖尿病的消谷善饥,冠心病心悸胸闷。

用量:10-15克,但胃部胀满,不善饮水,痰多,苔厚腻等湿痰盛者忌用。

4、石斛

其性微寒,味甘淡,功能益胃生津,养阴清热,适用于腰膝酸软,虚热不退,舌干口渴,男子精少等症。

用量:6―15克,不宜用凝水石,巴豆,雷丸,僵蚕同用。

5、女贞子

其性平,味甘、苦,功能补肾滋阴,养肝明日,适用于肝肾阴虚的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须发早白,两目昏糊,视力减退等。

用量:1-15克,若脾胃虚寒,泄泻便溏者不宜服用。

6、旱莲草

其性凉、味甘、酸,功能养阴补肾,凉血止血,适用于肝肾阴虚之眩晕,须发早白,吐血,尿血,衄血,便血,血痢,带下,淋浊等症。

用量:1-15克,大便溏泻者不宜服用。

7、山萸肉

其性平、味甘、酸,功能养肝肾,敛阴止汗救脱,为滋补肾阴要药,主要用于肝肾阴虚证,适用于肝肾两虚所致的腰膝酸软,眩晕耳鸣,阳痿、遗精,小便频数,虚汗不止等症。

用量:3-9克,火旺者以及湿热易小便湿滞不畅或尿痛者忌用。

8、冬虫夏草

其性温,味甘,功能滋肺补肾,秘精益气,止咳化痰,适用于痰饮喘嗽,咯血,自汗盗汗,阳痿遗精,腰膝酸痛,病后久虚不复诸症。本晶有“补虚主药”之称,为补肺益肾之珍品。

若炖食:多和鸡、鸭、猪瘦肉等炖食用,可补虚人之体;若水煎服,每剂6-9克。

9、沙参

其性微寒,味甘,功能润肺止咳,养胃土津,适用于肺热阴虚的干咳少痰,久咳声哑,劳嗽咯血及胃阴耗伤,津少口渴等。一般说北沙参养阴作用强,而南沙参清肺祛痰作用好。

用量:10-15克,不同藜芦同用。

10、黄精

其性平,味甘,功能滋肺,滋肾养胃,适用于肺虚燥咳,肾虚腰酸,头晕,足软脾气不足,倦怠纳差,脾胃阴虚,口干食少及糖尿病等。

若蒸食,黄精与鸡肉同蒸,鸡熟食用。若炖食,黄精与猪肉炖食,可加蜜或冰糖食用。若水蒸,每剂量为9-15克,鲜者30-60克。

11、灵芝

其性平,味甘,功能补脾肺,养肝肾,宁心神,强身体,适用于虚劳,咳嗽,心悸失眠,消化不良,腰膝酸软,耳鸣眩晕等症。

若酒浸,将灵芝切成块,浸于米酒中,20日后饮用,每次1小杯,1日2次。若水煎,剂用量为3―15克。若吞服,将灵芝干燥后,研为细末,每次2-6克。

12、柏子仁

其性平,味甘,功能养心安神,润肠通便,适用于惊悸,失眠,遗精,盗汗,便秘等症。

用量:3-9克,若隔间多痰及大便泄泻者,不用。
二、滋阴润燥......>>

问题二:滋阴清热的中成药有哪些知柏地黄丸,青蒿鳖甲汤,黄连阿胶汤,百合固金汤等等

问题三:滋阴降火中药肾阴不足就会引起人体的阴阳失衡,导致阴不制阳的情况发生。出现虚火上炎的症状。
指导意见:
可以服用知柏地黄丸,其中的知母黄柏具有清热的功效,配合滋阴的药物可以很好的缓解阴虚火旺的症状。

问题四:哪些中药可以去火?中药泻火有很多,关建是你的针对性,例如泻上中下三焦火用黄连、黄芩、黄柏,泻火又滋阴生津用知母,芦根,石膏。清热又解毒的有金银花,连翘,板蓝根,贯众,蒲公英,鱼腥草等,便宜的话有竹叶,栀子,夏枯草…中成药有穿心连片,板蓝根片,三 *** ,牛黄解毒片等。组方的话连翘,竹叶,银花,桔梗,甘草等,或根据自己情况以上都可以

问题五:常用的清热凉血中药有哪些?生地,芍药,白茅根,牡丹皮,白菊花等都是清热凉血的中药,泡茶都可以
生地性凉,味甘,入心、肝、肾经,既能凉血,又能滋阴,具清热滋阴、凉血止血、生津止渴的功效

丹皮的功效:
清热;活血散 瘀。主温热病热入血分;发斑;吐衄;热泪盈眶病菌后期热伏阴分发热;阴虚骨蒸潮热;血滞经闭;痛经;痈肿疮毒;跌扑伤痛;风湿热痹
白菊花性辛、甘、苦,微寒。归肺、肝经。功效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用于风热感冒,发热头痛,目赤昏花,肝肾不足,目暗昏花,眩晕惊风,治肝阳上亢,头痛眩晕,善疏风清热,清肝泻火,兼能益阴明目,故可用治肝经风热,或肝火上攻所致目赤肿痛,共奏疏风清肝明目之效;清热解毒,尤善解疔毒,故可用治疔疮肿毒。

问题六:补肾,滋阴,降火的中药材有哪些建议去看下中药学的书籍
里面有对各类药材进行分类
你可以仔细看看

有一味中药是传统五参之一,能养阴清肺,还能养胃

有一味中药是传统中医认为的五参之一,它既能养阴清肺,还能够养胃生津。五参中还有一味大名鼎鼎的中药就是人参,与人参益气养肺不同的是,人参养阳气,而它滋养阴气,清肺如果是肺寒则用人参,肺热、肺燥则首选这味中药,这味中药就是沙参。
中医自古就有五参的说法,这个说法是李时珍提出的,他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五参对应五脏与“五色”,分别是“人参入脾曰黄参,沙参入肺曰白参,玄参入肾曰黑参,牡蒙入肝曰紫参,丹参入心曰赤参”。

由此可见,沙参自古就是传统补肺清肺的中药之一,沙参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也称白参、白沙参,是桔梗科植物沙参、轮叶沙参、杏叶沙参以及同属植物的根茎,一般来说,古籍中记载的沙参现在称“南沙参”,而现代所说的“北沙参”是明代晚期之后才开始有作为中药使用的记载。
[沙参的作用]

沙参分南沙参与北沙参,起作用基本相似,而本文中着重介绍传统“五参”之一的南沙参,简称沙参。

中药沙参的五味属苦,四气属微寒,归肺经和胃经,有“养阴、清肺、祛痰、养胃、生津”的作用。
[沙参的中医理解]

中医对沙参的理解与应用还是只要围绕沙参的作用而来,主要可以分为4个方面分析。
1.中药沙参清肺。

中药沙参清肺是针对“燥邪”引起的,也可以是吸烟者或因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阴亏耗证,主要是口干咽燥,干咳而无痰,或者痰少而黏腻,严重者表现出痰中带血丝等。

中药沙参在五参中介绍就能“入肺”,能滋阴润燥,又能清肺祛痰,尤其适用于上述表现者。

2.中药沙参祛痰。

中药沙参清润而不腻,既能祛痰又能滋阴清肺,尤其适用于因肺热导致的伤及肺阴,以咳嗽、痰黄而粘稠为主症。
3.中药沙参养胃、生津。

中医认为,胃阴的亏虚不仅表现为胃的不适,还有口燥咽干、大便干燥等津液不足的表现,沙参入胃经,能够养胃生津,是调理针对热病或久病导致的胃阴亏虚的佳品。

此外,胃阴亏虚可能会伴有食欲不佳、消化不良等问题,针对这种情况不仅要使用沙参养胃,还有适当使用健胃消食的中药同用。
4.中药沙参养阴。

中药沙参能够养阴,其实沙参养胃阴也属于其养阴作用的一部分,沙参不仅是养胃阴,还能养肺阴,对于肺燥、吸烟或干燥多粉尘环境引起的肺阴亏虚都有很好的调理作用,加之沙参能够清肺,两种作用相辅相成,一直深受中医推崇。

[沙参的使用注意]

任何中药的使用都有一定的禁忌,这是不变的真理,正如前文所说的人参,人参养阳气,如果是燥邪引起的肺阴亏虚则不适用,因而中医首选沙参,那么沙参也有2点禁忌。
1.沙参不可与中药藜芦一同使用,不仅仅是沙参,五参中所有的参类都“反藜芦”。

2.中药沙参四气属微寒,所以风寒咳嗽以及脾胃虚寒者慎用。

中医讲的某种作用并非是适用于所有,正如文中所说,沙参养胃但适用于胃阴亏虚,对于胃阴亏虚者沙参是极好的养胃佳品,如果是胃热、胃火,那么沙参不但没有作用或许反而加重胃的负担。

补阴中药有哪些?

补阴中成药的特点能够滋养阴液,生津润燥,特别对肝,肾两脏有较强滋补作用.阴虚者主要是机体内的阴液不足,有虚火妄动,手足心热,口燥咽干,大便干燥等症状.可选用补阴中成药进行滋养.包括沙参,麦冬,天冬,石斛,玉竹,黄精,百合,枸杞,桑椹,墨旱莲,女贞子,龟板,鳖甲,黑芝麻等.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