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生活质量在不断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养生保健了,会选择各种方式来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养生保健的方法是有很多的,通过穴位按摩就可以达到这一效果,下面小编将为大家介绍两个可以养生保健的穴位按摩方法,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保护心脏:按摩内关穴
内关穴可作用是很多的,合理正确的按摩此穴位,可以起到宁心安神、理气止痛等作用,因此经常成为中医医治心脏系统疾病以及胃肠不适等病症的首选大穴。内关穴取穴方法为:伸开手臂,掌心向上。然后握拳并抬起手腕,可以看到手臂中间有两条筋,心包经上的内关穴就在离手腕第一横纹上两寸的两条筋之间。
按摩方法:日常按揉内关穴,无论是走路还是闭目养神,都可以操作,对于调节心律失常有良好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按揉此穴不必太大力气,稍微有酸胀感即可。如果想要保护心脏,那么平时多对此穴位进行按摩,是很有帮助的。
补血养肝:按摩血海穴
按摩血海穴有补血养肝的作用,这是经过验证的。古代,人们不经意间发现刺破这个地方就可以祛除人体内的淤血,因此用它来治疗体内淤血的病症。它不仅能祛淤血,还能促生新血,因此才给它起名叫血海。血海位于大腿内侧,请坐在椅子上,将腿绷直,在膝盖内侧会出现一个凹陷下去的地方,在凹陷的上方则有一块隆起的肌肉,顺着这块肌肉摸上去,顶端即是血海穴。长期坚持的话,可以补血养肝,养生保健的效果是非常不错的。
按摩方法:每天上午的9-11时,做一次舒舒服服的按揉吧。这个时辰是脾经经气运行最旺盛的时候,人体的阳气也正处于上升趋势,所以直接进行按揉就好了。每一侧3分钟,要掌握好力道,不易大力,只要能感觉到穴位有微微的酸胀感即可。
上文介绍的这两个穴位按摩的方法是值得借鉴的,通过这两个穴位按摩可以保护心脏,补血养肝,效果是比较理想的,当然这需要长期坚持,才能收获良效,大家不妨参照上文介绍的方法,平时在家试一试,相信大家肯定会喜欢上这些按摩方法的。
如何用穴位养生
穴位养生在于养肾护肾方面也有很好的应用和效果,下面就简单说一下9大穴位缓解身体不适。
一、内关——改善心脏功能
(1)心痛、心悸、胸痛是中老年人常见疾病。有这样一个穴位,经常按摩就可以起到一个保护心脏的作用——内关穴,能够宁心安神、理气止痛,还可以(2)治疗晕车、晕船等,对怀孕前3个月恶心、呕吐的妊娠反应疗效也很好。
(3)沿着手腕上下方向或用硬币侧轮滚动按揉,每天按揉半小时。
(4)穴位一点通:内关穴位非常好找,在腕横纹上面两横指,我们稍微用点劲,有两个大筋,在两个大筋之间就是内关穴,轻轻按压有一种很酸胀的感觉。
二、曲骨——消除前列腺炎尴尬
(1)曲骨穴和膀胱泌尿系统的关联最大。但凡与之相关的疾病,如通利小便、调理月经等,都可以找曲骨穴,是治理下焦疾病的一个重要穴位。
(2)每天按摩曲骨穴50至100次,可以很好地缓解前列腺的压力,解决尿频尿急等小便问题。
(3)穴位一点通:在小腹部,由肚脐从上往下推,会触摸到一个拱形的骨头,这块骨头就是耻骨,在这个拱形边缘的中点的位置就是曲骨穴。
三、阳池——打电话时也护腕
(1)在中医中,许多穴位是两两相对、互相匹配的。阳池穴和大陵穴就是这样一对穴,都在手腕上,一前一后保护着腕关节。
(2)关节是身体当中活动最多的地方,也是最容易磨损的地方,尤其是手腕。打电话时可以按摩这两个穴位:用肩膀夹着话筒,站起来,一手刺激另一手的穴位,既避免了久坐的坏处,还可以保护手腕。
(3)穴位一点通:阳池穴和大陵穴分别在手腕的背面和内面,也就是腕背横纹的中点处。
四、委中——缓解腰背痛
(1)腰椎间盘突出、腰腿疼痛、肩膀麻木,包括后背筋膜炎等,都可以按揉委中穴。膀胱经的湿热水气在此聚集,按揉此穴可以分清降浊。
(2)此外,肩周炎患者还可试试把右手指从后背尽量对左手指尖,再反过来。通过这样交叉,类似搓澡的动作,对缓解疼痛效果很好。
(3)穴位一点通:患者应采用俯卧的取穴姿势,委中穴位于腘横纹中点,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中间,即膝盖里侧中央。
五、太白——走累了帮脚解乏
(1)很多MM逛了一天街发现脚部疼痛,回家就脱掉鞋捏捏脚。其实,这个时候刺激脚掌前面的太白穴,效果会更好。
(2)刺激这个穴最好的办法不是用手按摩,而是脱掉鞋袜,将脚立起,用另一只脚的后跟来踩踏。这是因为,除了脚部更好使劲外,是取身体左右平衡的原理。身体长得很对称,左右脚、左右手都是两两相对的,就像天平的两边。在按摩时,有意识地用身体的一侧来按摩另一侧,可以更好地调节身体的平衡。
(3)穴位一点通:将一只脚搁在另一条腿上,会看到脚部中心有一条椭圆形的弧线,这就是足弓。这个弧线的起始点,就是太白穴所在位置。
六、阴陵泉——帮助腿部消肿
(1)很多办公族上了一天班后,会发现自己的小腿肿胀。这是小腿长期在同一姿势下,气血无法顺行而导致的肿胀。这时候要用“小腿消肿穴”——阴陵泉。
(2)每天在这个穴位刺激3~5分钟,让气血顺利通行。另外,尽可能不要长期保持同一个姿势,有利于全身的气血循环,避免身体的僵硬。
(3)穴位一点通:膝盖内侧横纹向上,会摸到一个突起的骨头,顺着骨头的下方和内侧摸,会摸到一个凹陷的地方,这里就是阴陵泉所在位置。
七、风府穴
(1)具有醒脑开窍的功能,可治疗头痛,预防老人痴呆症及增加脑细胞的活动。以双手拇指及其他四指的指腹,从前发际处以按压方式推至枕部的风池穴,平时也可以用梳子做同方向的梳头数次。
(2)按揉枕部穴位:双手拇指按揉两侧风池、风府穴,至有酸胀感为宜。
(3)拿捏颈项部:以食指、中指、无名指配合手掌对颈部作拿捏的`动作,并向下拿捏至肩部。
八、丝竹空穴
(1)对于长时间做近距离工作的人,可以消除或减轻眼部疲劳,并可预防眼睛视力的减退及眼袋的产生。
(2)双手食指或中指分推眉毛,由眉头部的攒竹穴推至眉尾部的丝竹空穴。再由双手拇指及食指、中指按揉眼眶内的睛明穴后,循着上、下眼眶推至尾部的瞳子骨穴,上下重覆进行数次,至整个眼眶都有酸胀感止。
九、足三里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中医认为按摩足三里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是能防治疾病、强身健体的要穴。“里”通“理”,就是管理、调理,足三里亦可写作“足三理”,意思是可以通过这个穴对身体进行多种多样的调理。
人体的穴位是非常重要的,中医认为不同的穴位对应不同的器官,如果有规律有方法的按摩相应穴位不仅可以养生,还能预防一些疾病,下面就为大家介绍10个作用较大的穴位。
01保护心脏--内关穴
内关穴有宁心安神、理气止痛等作用,因此经常成为中医医治心脏系统疾病以及胃肠不适等病症的首选大穴。内关穴取穴方法为:伸开手臂,掌心向上。然后握拳并抬起手腕,可以看到手臂中间有两条筋,心包经上的内关穴就在离手腕第一横纹上两寸的两条筋之间。
02补肺益肾--列缺穴
两手虎口交叉相握,这时左手食指是在右腕的背部,而食指尖下就是列缺穴。
此穴位于三经交会处,因此不仅对于肺经,还对大肠经和任脉的经气都具有调节作用。列缺穴补肺益肾的功效还来源于其与任脉连接,任脉本身就是阳脉之海,可以补肺肾之阴虚。因此,列缺穴也沿袭了任脉的作用,对于肾阴不足引起的糖尿病、耳鸣、眼睛干涩等症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03促消化--天枢穴
天枢是胃经上的一大要穴。位于肚脐旁2寸处,与肚脐同处于一条水平直线上,左右各有一穴。另外,天枢是大肠的募穴。所谓募穴就是集中了五脏六腑之气的胸腹部穴位。因为与脏腑是近邻,所以内外的病邪侵犯,天枢都会出现异常反应,起着脏腑疾病信号灯的作用。
04治腰疼和痔疮--长强穴
长强穴位于尾骨尖端下,尾骨尖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长强穴属于督脉,可治疗痔疮、脱肛、便秘、腰疼等疾病。常按摩长强穴,配合承山穴治痔疮效果更好。
05舒服腰背--委中穴
在针灸的四总穴歌里提到腰背委中求,可见,委中是治疗腰背病症的要穴。委中穴取穴方法为:屈腿时,膝关节后侧也就是窝的位置出现横纹,而横纹的中点处即是委中穴。按摩委中穴,同样可起到治疗腰背痛的功效。
06补血养肝--血海穴
古代,人们不经意间发现刺破这个地方就可以祛除人体内的淤血,因此用它来治疗体内淤血的病症。它不仅能祛淤血,还能促生新血,因此才给它起名叫血海。血海位于大腿内侧,请坐在椅子上,将腿绷直,在膝盖内侧会出现一个凹陷下去的地方,在凹陷的上方则有一块隆起的肌肉,顺着这块肌肉摸上去,顶端即是血海穴。按摩血海穴可补血养肝。
07治疗皮肤瘙痒--百虫窝
冬天气候干燥,全身痒得难受,严重的时候,小腿前面和胳膊上的皮肤还会出现鱼鳞样的改变,瘙痒无比,这都是干燥惹的祸。这时可按摩百虫窝穴。屈膝,在大腿内侧,髌骨的内上缘向上约一掌(四指并拢为一掌)处为经外奇穴百虫窝,它在足太阴脾经的循行线上,临近血海穴。按摩百虫窝穴可以活血止痒。
08治肠胃疾病--膈俞穴
肠胃不好的人可按摩膈俞穴。膈俞穴位于背部,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膈俞穴属于足太阳膀胱经,可治疗胃痛、呕吐、厌食、便血、咳嗽、气喘、盗汗等疾病。
09治便秘--中脘穴
中脘穴在腹部正中线上,胸骨下端与肚脐连接线中点处,按压时会有酸痛感。胃不好的人可以常按中脘穴。急性胃刺痛患者可点按中脘穴,用手指按压10秒,松开,再压,如此反复,三五分钟就可缓解症状;慢性胃不适患者可按揉中脘穴,用手掌轻揉,可促进消化;急性胃肠炎患者在按揉中脘穴的同时,还可以按揉天枢穴(位于肚脐旁2寸处)、大巨穴(位于脐下2寸旁开2寸)配合治疗。
10治失眠--神门穴
神门穴位于手腕内侧(掌心一侧),小指延伸至手腕关节与手掌相连的一侧,是针灸经常取用的穴位之一。按摩神门穴对于心慌心悸以及失眠都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昨天分享了合谷穴、足三里穴和三阴交穴,今天我们继续分享涌泉穴、中脘穴、关元穴和气海穴,这段时间被隔离在家中,若能坚持按摩这几个穴位,一定会让你心情舒畅,身体健康。
04、涌泉穴
涌泉穴位置的寻找方法: 涌泉穴位于足掌心第二、三指跖骨间,当踡足时呈凹陷处;或者于足底中线的前、中1/3交点处取穴。
按摩涌泉穴的作用与好处: 能温补肾经,益精填髓,防治腰酸腿软,下肢浮肿、降血压、养肝,明目,治失眠等。
【 温馨提醒】 涌泉穴的按摩手法:将左腿架在右腿上,左手将左脚趾握住向上搬翘,右手手指和掌心从足跟向前用力推擦涌泉,呼气。手掌搓回,吸气。反复推揉100-200下,越搓越快,越搓越用力,掌心和足心均有热感。
05、中脘穴
中脘穴位置的寻找方法: 位于上腹部,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肚脐上4寸处。
按摩中脘穴位的作用与好处:
(1)疏肝养胃、消食导滞、和胃健脾、降逆利水,且有去眼袋、美容养颜、延缓衰老的作用;
(2)缓解治疗胃痛、腹痛、腹胀、呕逆、纳呆、反胃、食不化、治疗慢性胃炎、胃溃疡、黄疸、胃扩张等;
(3)缓解治疗肠鸣、泄泻、便秘、便血、胁下坚痛、治疗慢性肝炎等;
(4)缓解治疗喘息不止、恶心、痰多、咳喘、失眠、脏躁、癫痫、尸厥、子宫脱垂、荨麻疹、食物中毒、治疗烧心等。
【温馨提醒】 中脘穴的按摩手法:
点击法 ——两手相对,如果另一只手不方便,用一只手也可以,但是一根手指头的力量很弱,不容易点揉到这个穴位,所以至少要用两个手指头,对于胀气,胃痛,可以点击它,点击它会出现酸痛,随后会出现打嗝,用力要大,坚持 一般3-5分钟。
按摩法 ——按摩中脘穴益先顺时针后逆时针按摩,以拇指螺纹面施力。
特别提醒: 中脘穴孕妇禁止按摩。
06、关元穴
关元穴位置的寻找方法: 位于小腹部,身体前正中线,肚脐下3寸处。
按摩关元穴的作用与好处:
(1)有培肾固本,调节回阳的作用。能够治疗阳痿、早泄、月经不调、崩漏、带下、子宫脱垂,闭经、尿频,痛经,产后出血、小腹痛、腹泻、痢疾等症状。
(2)长期按摩关元穴,对尿路感染、肾炎,脱肛,中风,尿道炎,盆腔炎,肠炎,肠粘连,神经衰弱,小儿消化不良等疾患有很好的疗效。
【温馨提醒】 关元穴的按摩手法:
双手交叉重叠置于关元穴上,稍加压力,然后交叉之手快速地、小幅度地上下推动。操作不分时间地点,随时可做。注意不可以过度用力,只要局部有酸胀感即可。
07、气海穴
气海穴位置的寻找方法: 位于人体下腹部,直线连结肚脐与耻骨上方,将其分为十等分,从肚脐3/10的位置,即为此穴。
按摩气海穴的作用与好处: 治疗绕脐腹痛、水肿鼓胀、脘腹胀痛、水谷不化、大便不通、泄痢不禁、遗尿、阳痿、疝气、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四肢乏力等。
【温馨提醒】 气海穴的按摩手法:先以右掌心紧贴于气海的位置,照顺时针方向分小圈、中圈、大圈,按摩100—200次。再以左掌心,用逆时针方向,如前法按摩 100—200次,按摩至有热感,即有效果。气海是一个保健穴位,对男女都有好的保健作用。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