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应该都知道,如果是脾胃不好的话很多的美味的食物都不能吃,要忌口的哦,所以要有一个健康的脾胃是很重要的呢,那么吃什么能够补脾健忘胃的呢,其实有很多的食谱可以有这样的作用,来看看这些小编的介绍吧。
红枣花生粥
材料:红枣、花生、冰糖各30~50克
方法:大枣、花生洗净备用、将花生放入砂锅、加适量水、熬煮1个小时、再加入大枣熬煮30分钟、调入冰糖即成。
功效:有健脾、益气、养肝的功效、适用于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血清转氨酶升高的患者。或者每天用大枣和大米熬成稠粥、对肝炎有良好疗效
山药薏米粥
材料:山药30克、薏米30克、莲肉(去心)15克、大枣10枚、小米50~100克、白糖(冰糖)少许。
方法:将山药、薏米、莲肉、大枣与小米共煮粥、粥熟后、加白糖少许。
功效:山药补脾益气养阴、薏米清热利湿健脾。此粥健脾益气。适用于脾虚、食少纳呆、腹胀便溏、肢体无力等症。山药可以有健脾胃的作用,对于脾胃不和啊或者是肠胃不好的人群来说是不错的选择。
鲫鱼萝卜丝汤
材料:鲫鱼、白萝卜、生姜、食盐、白胡椒粉、香菜、植物油。
做法:鲫鱼杀好、回来洗净、抹干表面水分,姜切片;炒锅烧热后放植物油至6成热,放入姜片煎一下;将鲫鱼慢慢滑入锅中,中火将鱼煎黄后翻面也煎黄;倒入足量凉水,大火烧开后转中火煮约10分钟;白萝卜去皮切丝,倒入萝卜丝再煮三四分钟;调入盐和白胡椒粉,撒上香菜即可。
功效:养肝护脾,强健身体。
关于能够补脾健脾的一些食谱,具体的做法和它的营养价值,相信大家看了以后也有所了解了吧,预防肠胃疾病的发生,而且还可以有补脾健脾胃的效果,增强体质而且还可以防止便秘的发生,适合体质虚弱或者食欲不振的人群食用哦。
胡椒猪肚汤可以用来驱寒暖胃吗?
胡椒性温热,有温中散寒的作用;猪肚有健胃养胃的功效。
材料:白胡椒30粒,猪肚1个,食盐、料酒、味精各少许。
做法:先将猪肚洗净(可加盐、醋,用开水烫洗),锅内注水,猪肚块(或丝)下锅,加入白胡椒,煲2小时左右,汤稠肚烂时,加入食盐、料酒、味精即可食用。此汤可在饭前饮用。
砂仁羊肉汤有什么特殊功效?
砂仁温中化湿,行气和中;白胡椒、生姜辛温理气;羊肉辛温补虚、养胃散寒。砂仁羊肉汤具健脾散寒、温胃止痛的作用,特别适合中医辨证属脾胃虚寒者,患者常表现为胃脘隐痛、喜暖喜按、泛吐清水、四肢不温、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脉细。
材料:羊肉300克,砂仁10克,白胡椒3克,生姜数片,盐适量。做法:将砂仁、白胡椒、生姜及羊肉共煮成汤,熟后放入适量食盐服食。桂圆松子仁汤适合哪一类人补养之用?
桂圆肉能补脾益胃、养血安神、益心补气。松子仁能滋阴、熄风、润肺。两者共食,更能起到养胃滋补的作用。
原料:桂圆40克,松子仁:20克,白糖适量。
制法:将桂圆去壳后洗净,松子仁洗净,两者共入锅中,加水适量,用中火烧开,改用温火煮10分钟,加白糖,过约10秒钟关火即成。
桂圆花生汤适合什么样的人进补P
养血补脾,贫血明显者也可用此方。
材料:花生连红衣250克,大枣5枚,桂圆肉12克。
做法:大枣去核,与花生、桂圆- -起加水煮熟即可。
板栗炖母鸡适合慢性胃炎病人吗?
母鸡肉与栗子合用,助其健脾益肾之功。慢性肠胃炎患者和肾亏尿频、腰腿无力者均可食用,疗效显著。
原料:板栗500克,柴母鸡1只(农村散养)约1000克重,料酒3匙,姜3片,盐适量。
制法:先将母鸡宰杀,去毛,剖腹去肠、内杂,剪去爪尖,洗净,切成块待用。再将板栗洗净,切口,放入开水锅中煮2分钟,口裂体涨为宜,剥去皮壳。最后在锅内装入鸡块、栗子、姜片、料酒、水煮开,改用温火炖2小时,鸡肉烂后加食盐适量即可。
1 粳米粳米性平,味甘,有补脾益气之功。《食鉴本草》即有记载:“粳米,皆能补脾,益五脏,壮气力,止泄痢,惟粳米之功为第一。”《本草经疏》亦云:“粳米即人所常食米,为五谷之长,人相赖以为命者也。其味甘而淡,其性平而无毒,虽专主脾胃,而五脏生气,血脉精髓,因之以充溢,周身筋骨肌肉皮肤。
2 山药中医认为山药味甘,归脾胃经,具有健脾补气、补肾固精、养阴养肺的功效,适合慢性腹泻、便溏、脾虚等症患者食用,但是气滞胀满者和湿重者不宜食用。
3 糯米糯米味甘、性温,入脾、胃、肺经;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止虚汗的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寒所致的反胃、食欲减少、泄泻和气虚引起的汗出、气短无力、妊娠腹坠胀等症,适宜肺结核、神经衰弱、病后产后之人食用。
糯米所含淀粉为支链淀粉,所以在肠胃中难以消化水解,如果患有胃炎、十二指肠炎等消化道炎症者,应该少食。老人、小孩或病人也宜慎用。
4 鲫鱼鲫鱼有很好的健脾利湿作用,身体浮肿、容易口渴、食欲差、容易困倦的人吃鲫鱼可以健脾,缓解这些症状。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