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擅自服用解痉类药物。以阿托品为代表的解痉药,如阿托品、普鲁苯辛等具有肯定的止痛效果,尤其对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急慢性胃炎等胃肠道疾病,可以迅速解除胃肠道痉挛,减轻疼痛。但是,这类药物除具有解痉止痛作用外,还有扩散瞳孔使眼内压升高的作用,这对青光眼患者是一个极大的威胁,会加重原有的病情。若老年人对这类药物使用不当,也容易诱发青光眼。所以,青光眼患者应禁止使用这类药物,老年人也应慎用这类药物。
此外,上述药物还具有抑制汗腺分泌、加速心跳等作用,对于患有心脏病的人,也不宜随意自行服用,以免发生意外。
服用止痛药,可以用牛奶护胃。牛奶其实是很多药品的“雷区”:如抗高血压药、强心药、抗精神病药物。它们如果和牛奶同时服用,会减弱药效、降低疗效。但是,服用安痛定、阿司匹林等止痛药前,不妨喝一杯牛奶,这样可以保护胃肠道。原因是这类止痛药对肠胃刺激大,可使胃酸分泌过多,进而造成胃黏膜不同程度的损害。
长期服用止痛药,轻者会引起胃黏膜轻微糜烂、胃溃疡,重者会导致出血、胃穿孔等。用牛奶送服止痛药是因为牛奶属于碱性食品,可以在胃中形成保护层,减少止痛药对胃黏膜的刺激。
睡前服用抗高血压的药需当心。血压在一天24小时中存在着自发性波动。研究表明,8:00——10:00和15:00——17:00血压最高。一般抗高血压药物的作用是在服药半小时后出现,2——3小时达到高峰。因此,7:00——14:00服用抗高血压的药最合适。
当然,我们还可以将服药的时间进一步简化,起床后即服药,若中午不休息,则在午饭后1小时左右服药。夜间睡眠时,血压可大幅下降。患者如果白天忘记了吃药,而晚上临睡前服用抗高血压的要,可能导致血压在夜间降得太低,特别是老年人,容易诱发各种缺血性卒中。
中药作为我国传统中医文化的重要部分,一直备受大家的信赖和选择。中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主要用来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很多慢性病、疑难杂症、久治不愈等疾病的患者,会选择服用中药来调理。
但是药物都是有一定的禁忌,在服药期间,患者是要适当地忌口。忌口是指忌口是指治病服药时的饮食禁忌,忌口是中医治病的一个特点,历来医家对此十分重视,其有关内容也广泛记载于《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医籍中。
中医忌口的理论,是经过长期临床实践充实和丰富起来的,对疾病的治疗有着积极作用,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①忌油腻食物: 油腻的食物吃了不容易被消化和吸收,如果和中药一起吃,会影响胃肠道吸收药物的有效成分,从而降低治疗效果。
炸鸡、汉堡、红烧类、干锅类等油腻的食物在服用中药期间不宜吃。要记住烹饪菜肴的时候,少放食用油,尤其是喜欢用猪油炒菜的家庭。
②忌辛辣食物: 辛辣的食物吃多了耗气动火,喝中药的时候不适合吃这类食物。如果在喝治疗疮毒等热性疾病的中药时,吃了辛辣的食物,会导致炎症扩散,加重病情。
如果在喝凉血、滋阴、清热等功效的中药,吃了辛辣的食物,会降低中药疗效。喝中药的时候,需要忌口辛辣的食物。烹饪菜肴的时候,不宜加入辣椒、胡椒、生姜、葱、蒜等调味料。
③忌生冷食物: 生冷食物性寒凉,刺激肠胃。如果在喝中药的时候吃,会影响肠胃对药物的吸收,从而降低治疗效果。尤其是在喝具有祛寒、温经通络、暖胃、健脾、除湿等功效的中药时,更要忌口生冷的食物。
生冷的食物有不少,如西瓜、冰淇淋,还有加冰块的果汁、奶茶、奶昔等等。在喝中药的时候,以上这些食物要注意避开。
④忌浓茶: 喝中药期间,建议要忌口浓茶,因为浓茶中含有会降低药效的鞣酸。
⑤忌萝卜: 萝卜具有破气、消食的作用,在喝中药的时候吃萝卜,中药材的补益作用会被削弱,尤其是服用滋补功效强的中药时,如人参、黄芪等。
⑥忌加糖: 中药比较苦,很多人都喝不下,为了调味选择放些白糖或者冰糖,等糖溶化了,中药味调和了以后才喝。但不少中药加糖会影响药效。
中医治病离不开辨证论治,忌口也不能忽视“辨证论忌”。如果疾病属寒证,常见体质虚寒、大便溏薄、胃痛喜热、四肢发冷等,应忌食寒凉生冷的食物,比如西瓜、雪梨、香蕉;有热证,症状为面目赤红、发热、痔疮出血、心烦失眠等,忌食生姜、辣椒、大蒜、油炸食品。
关于忌口的说法有很多,有很多前人丰富的经验,也有不少科学依据,但是具体问题需要具体分析,到底该如何忌口,需要根据患者自身的患病情况以及身体素质来决定。
参考资料:
[2] 江德奇.喝中药的忌口你知道多少[J].大家 健康 ,2014(05):29.
[2] .喝中药要忌口[J].师道,2021(04):62.
中药在很多人心中都是没有“副作用、副作用很小”的代表,因此在中药的使用上反而放松了警惕,不论是出现了疑难杂症还是一些小伤小痛,都想要通过开几副中药来缓解治疗,总觉得即使对治病没有大的疗效,但至少可以有益于调养身体,也不会伤身。
事实上,中药也并不是完全没有副作用的,服用不当不仅难以达到疗效甚至还会毒害身体。
《神农本草经》将不同中药间的配方效果大致分成了7种,包括“单行”、“相使”、“相畏”、“相恶”、“相反”等等。而其中,“相恶”、“相反”这两类搭配效果指的就是: 服用不同种类中药时可能会相互削减药效,甚至会对身体产生毒副作用。 如有温肺功效的黄岑和有清肺热功效的生姜混合服用,反而导致药效相互抵制,削弱治疗效果;而延胡索与马钱子混合使用会增强马钱子的毒性,甚至可能威胁到生命。因此,不论是西药还是中药,应慎重自行混合服用,以免导致危害 健康 。
这些药物不宜混搭,小心有副作用:
1、舒肝丸与胃复安
中成药舒肝丸的配方中含有芍药,具有镇痛、解痉作用,而西药胃复安则会加重胃部收缩,导致胃部不适加重。
2、川贝枇杷、益心丹与咖啡因、阿托品
中成药川贝枇杷、益心丹中均含有生物碱,与咖啡因等混和服用易增强药物毒性,引发药物性中毒。
3、丹参片与胃舒平
丹参片中所含的丹参酚、丹参酮会与胃舒平中所含的氢氧化铝物质反应形成铝结合物,而不易被肠道消化吸收从而降低疗效。
4、蛇胆川贝液与吗啡、杜冷丁、可待因
蛇胆川贝液中所含的苦杏仁苷与后者几类西药均有抑制呼吸的作用,两者结合服用会增强毒害性,容易引发呼吸衰竭。
5、壮骨酒、国公酒与阿司匹林
这两类混合服用,会导致酒精中的乙醇加重刺激消化道,增强反胃呕吐等消化道不适症状,甚至引发消化道出血。
6、葛根、华山参与硝酸酯类药物
华山参与硝酸酯类药物混服会相互减弱药效,而葛根与硝酸酯类药物混服可能会产生毒副作用,导致患者血压下降、降低,诱发生命危险。
不能混服的药物还有很多,难以一一说明,但是需要知道的是,即使是中药,在使用上也应谨遵医嘱服用,忌自行判断。
服用中药时,还应注意这几点:
有很多人喝了中药没效果,反而觉得身体变得更差了,大多数都会把“锅”甩给医生,认为他们医术不行,其实不然。服用中药上也存在着许多的禁忌,药用好也得用对,以下这4件事大家都有做好吗?
一、特殊体质、特殊时期者慎用中药
即使是中药的使用也应该辩证论治,结合患者自身的体质与实际情况用药。中医认为,处于生理期、孕期的女性,或是手术期及恢复期的患者等均应慎用中药。否则不仅不能达到预期的调理效果,还会增加身体负担,降低体质。
二、忌长期服用中药
很多人总会将中药视作一种“补品”,认为吃中药能够“有病治病、无病强身”。但是要知道,即使是一部分药食同源的中药,如薏米、百合等也不宜长期过量食用,还是应根据个人体质适当选服。这不仅与个人体质的对症下药有关,更应注意:凡是药物均可能会对人体各大脏器造成负担,甚至损害。如一些市面上较火的中药类养颜套餐,其中多是苦寒类药材,久服不仅损害脾胃,还可能引发黑结肠病。
三、忌不对症下药
对中医而言,对症下药、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病中最主要的思想。凡是用药,均应结合病症施行,世上没有真正的“万能药”。即使是绝大多数人都家中常备的 板蓝根 ,也不应有事无事就服用,其属于苦寒性药物,对于虚寒体质的人而言,反而更易损害脾胃。因此,中药虽然有 养生 健体之效,但前提是对症下药。
四、服用期间应注意饮食
我们都知道,一旦需要吃药时,医生都会叮嘱我们要注意饮食。中药也是一样,为了达到更好的药效,甚至避免药性相冲,在日常饮食上也应多加注意。如:在服用温经驱寒类药物时,就应避免生冷饮食;在服用滋补类药物时如黄芪、人参等,则应少吃有泄气效用的食物如萝卜等。此外,在服用中药期间,应避免饮用浓茶,避免饮食荤腻,这些都会影响药物吸收、减弱药效
参考文献:
1、邱先瑞:《关于中药七情与配伍禁忌的思考》,2019年,《中国民间疗法》。
2、黎淑贞:《服用中药的禁忌,你知道吗》,2018年,《农村百事通》。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