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很多人经过休检才发现血糖升高,进而才发现是糖尿病。有50%——60%的人没有及时发现自己已患上糖尿病。为什么这么多人已经患上糖尿病,自己却没发现呢?
这是由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初发期症状不太明显,而患者对糖尿病知识又匮乏所致。即使已发现或已被确诊的糖尿病患者由于不重视,或不懂得治疗方法,仍会有60%的患者病情控制状况较差或很差,最后大约有30%的患者进入到了严重的并发症阶段。
其实,大家完全可以经常对自己的健康状况做一个仔细的回顾,想想自己近一段时间的身体状况有没有出现一些异常,这样将对及时发现病情有利。在“三多一少”这些症状明显出现之前,也常有一些极易被人忽略的表现。比如一些早期症状,如果有以下2一3项症状,就可能是隐性糖尿病患者。
1、有口干、口渴等症状,或口腔黏膜有瘀点、瘀斑、水肿,口内有炽热感。
2、40岁以上并有糖尿病家族史。
3、近期不明原因体重减轻。
4、常有饥饿感,尤其在饭后3、4小时出现心慌、出汗、乏力、颤抖等症状。
5、腰围与臀围比值大于70%——85%的妇女。
6、突然视力减退或较早出现白内障且进展较快,或屈光不正。
7、中年男性发生无原因的性功能障碍。
8、肩部及手足有麻木、灼热感、蚁走感等。
9、无明显诱因地极度疲乏无力。
10、饭量增加,但体重减轻,尤其是原来肥胖者。
11、尿有异味、泡沫很多,或反复泌尿系感染。
以上11条症状,是能够简单的测出你是否有糖尿病疾病潜藏的可能性存在。当然,并不是说你有了以上这些症状,你就一定有糖尿病。所以,不要过分担心。但是,必要的体检还是不能免的。希望本篇能够帮助大家意识到糖尿病的危害,从自身检测出发,积极应对这一疾病的困扰。
目前1型糖尿病确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其病因乃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参与。主要由于免疫介导的胰岛B细胞的选择性破坏所致。2型糖尿病已发现多种明确的基因突变,如胰岛素基因、胰岛素受体基因、葡萄糖激酶基因、线粒体基因等。
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高血糖是由于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的缺陷,或者两者同时存在而引起。除碳水化合物外,尚有蛋白质、脂肪代谢异常。久病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引起功能缺陷及衰竭。病情严重或应激时可发生急性代谢紊乱如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目前主要将糖尿病分为四大类型,即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其他特殊类型和妊娠期糖尿病。
(1)1型糖尿病
这一类型的患者具有胰岛细胞破坏、引起胰岛素绝对缺乏,呈酮症酸中毒倾向,包含免疫介导糖尿病和特发性糖尿病两种亚型。
免疫介导糖尿病:这一类型一些患者,特别是儿童及青少年,可以以酮症酸中毒作为疾病的首发表现。而其他一些患者仅有轻度的空腹高血糖,但在感染或其他应激情况下迅速恶化,发展为严重高血糖,甚至发生酮症酸中毒。在另一些患者(多为成年人)可以多年内不发生酮症酸中毒,大多数患者需要依赖胰岛素治疗才能生存。
特发性糖尿病:这一类患者较少,频发酮症酸中毒,主要来自非洲或亚洲某些种族,遗传性强。
(2)2型糖尿病
多数患者为肥胖者,肥胖本身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有些患者虽然用传统的体重标准方法去衡量不能定为肥胖,但可能存在着脂肪分布异常,例如腹部或内脏脂肪分布增加。本型患者很少自发性发生酮症酸中毒,但在应急情况下如感染等,可诱发酮症酸中毒。由于高血糖发展缓慢,许多患者早期因无典型症状,未能引起足够的注意,多年未能诊断为糖尿病,却有发生大血管病变和微血管病变的危险性。这一类型糖尿病的危险性随着年龄、肥胖以及缺乏体力活动而增长。在以往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妇女及有高血压和血脂紊乱的患者中更容易发生。在不同人种/种族之间,其患病率有很大差异。2型糖尿病的遗传易感性较1型强,且更为复杂。
(3)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目前已知一些类型的糖尿病与B细胞功能中的单基因缺陷相关联,有代表性的是青年人中的成年发病型糖尿病。遗传因素引起胰岛素作用异常导致糖尿病的发生。胰腺外分泌疾病、一系列内分泌疾病、药物或化学物质引起者,实际上为继发性糖尿病。
(4)妊娠期糖尿病
在确定妊娠后,若发现有各种程度的葡萄糖耐量减低或明显的糖尿病,不论是否需用胰岛素或仅用饮食治疗,也不论分娩后这一情况是否持续,均可认为是妊娠糖尿病。
糖尿病的病因大体上分为四类: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相关糖尿病、其他类型相关糖尿病。1型糖尿病多半跟感染以及免疫异常有关;2型糖尿病是指由于生活方式、肥胖等各种因素导致的胰岛素抵抗,中国人群当中大概90%-95%都属于2型糖尿病;第三个类型糖尿病是跟妊娠相关的糖尿病,由于怀孕期间胎盘激素的影响,还有母亲生活方式以及代谢影响导致的血糖升高,是妊娠相关糖尿病;其他类型糖尿病包括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引起的类固醇糖尿病,现在也归在其他类型的糖尿病当中。还有一类属于跟基因突变相关的,比如常见的MODY,原来叫青少年发病的2型糖尿病,后来证实是基因突变相关的糖尿病。
糖尿病不属于传染病,但它与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密切相关,与生活环境、甚至性格特点也有影响影射,糖尿病虽然不传染,但生活环境、性格无法改变,而最可怕的是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可能会传染!
如果你和一个长期有不良习惯的人生活在一起,如果缺乏自律,就很容易成为一个生活或饮食习惯不好的人,养成一个好习惯不容易,但坏习惯三天就崩溃,所以如果是丈夫的饮食习惯不好,妻子和孩子也可能出现不良的饮食和生活习惯,这很可能是糖尿病的前兆。另外,糖尿病与遗传因素关系也不小,如果爷爷有糖尿病,后代患糖尿病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如果父亲有糖尿病基因,那么孩子也更容易诱发糖尿病,如果在生活中不注意控制饮食,就很可能爆发糖尿病。为什么性格特征很重要?....比如说,一个很难控制自己的人,或者一个性格比较急躁、暴躁、极端的人,他们很可能有暴饮暴食、强迫自己为难别人的特点,这样更容易导致肥胖、三高,也会增加糖尿病的发生概率.....
总而言之,家庭中的糖尿病也给我们一个警示。如果家人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不好,我们应该一起发现和改善,而不是成为不能自律的人。不仅糖尿病容易发现,其他心脑血管疾病也在等待爆发。
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评论,如果哪里有不对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动交流,如果大家喜欢作者,大家也可以关注我哦,您的点赞是对我最大的帮助,谢谢大家了。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