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养生之道>健康生活

矿工暑湿感冒的食疗方(暑湿感冒的中药处方有哪些?)

时间: 2023-03-18 21:50:04

矿工暑湿感冒的食疗方

暑湿感冒症见发热头痛、头重加重、鼻塞身重、面色黄白、困倦乏力、纳减欲吐、舌苔白腻、舌淡红、脉濡滑等。治宜清暑利湿,以下饮食调养方可供选用:

紫苏叶5克,藿香、白芷、白术、神曲各15克,陈皮、半夏、厚朴各10克,生姜60克,大枣2枚。水煎服,每日1剂,可连用2〜3日。

鲜臭草30克,绿豆50克;红糖适量。前二味加水5碗煎至2碗,入红糖调味,代茶饮服,每日1剂。

鲜藿香50克(或干品20克),粳米75克。藿香切碎,煮沸2〜3分钟取汁;粳米煮粥,待将熟时,入藿香汁稍煮即成,每日1剂,分次服用。

苡仁粉、赤小豆各30克,大米50克。赤小豆加水先煮熟,入大米再加水500毫升煮粥,将成时加入苡仁粉调匀即可,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用,连用10日为1个疗二程。

绿豆30克,鲜荷叶1/4张,粳米100克。绿豆先煮,待其将烂时,入粳米及荷叶小片一起煮成稀稠粥服用。每日1剂,分2次服用。

鲜百合、绿豆各50克,粳米100克。三味加水一起用文火煮成稀稠粥服用。每日1剂,趁热分次服用。

暑湿感冒的中药处方有哪些?

(1)五物香薷汤

[主治]驱暑和中,通用。

[处方]香薷20克,白扁豆7.5克,厚朴7.5克,白茯苓10克,炙甘草5克。

[用法]上作1服,水2盅,煎至1盅,不拘时服。

(2)藿香正气散

[主治]治伤寒头疼,增寒壮热,或感湿气,霍乱泄泻,常服除山岚瘴气。

[处方]藿香10克,紫苏7.5克(去梗),厚朴(姜制炒)、茯苓(去皮)、陈皮、白芷、半夏(汤洗七次)、桔梗(去芦)、大腹皮、白术,各5克,甘草6克(炙)。

[用法]上作1服,水2盅,生姜5片,红枣2枚,煎至1盅,不拘时服。

(3)二香散

[主治]治风气食三证通用,调畅胃气,须兼服之。

[处方]木香、藿香、白豆蔻、半夏曲、厚朴(姜制)、陈皮、茯苓、苍术、甘草(炙),各25克,益智仁、缩砂仁,各5克。丁香1.5克。

[用法]每服15克,水1盅,生姜3片,枣2枚,煎5分,去滓,不拘时温服。

藿朴夏苓汤(古代经典名方1082)为治暑湿感冒之良方

藿朴夏苓汤出自清代石寿棠的《医原》湿气论卷下,何廉臣《重订广温热论》始冠以方名并拟定其药量,明示其立法,且待何廉臣编纂《湿温时疫治疗法》时又补充了该方用法( 以通草煎汤代水) 及加减法。

藿朴夏苓汤方中杏仁、白豆蔻、薏苡仁为分利上中下三焦湿邪的代表药。杏仁畅通肺气于上,配以藿香、豆豉芳香化湿以疏表湿,使阳不内郁,三药配伍可宣开上焦;白豆蔻芳香苦辛,和畅中焦、宣通脾胃,配以半夏、厚朴,可燥湿运脾,使脾健以运化水湿而不为湿困,三药配伍可畅通中焦; 薏苡仁渗利下焦,伍以茯苓、猪苓、泽泻淡渗利湿,使水道畅通,则湿有去路。诸药合用,芳化宣上、苦温畅中、淡渗渗下,以达祛除表里之湿、上下分消之功。

藿朴夏苓汤以祛湿为主未用清热药,方中药物经合理配伍,可分消上中下湿邪,湿去则热无所依则自清,故可治疗湿热导致的上、中、下三焦之病,即“湿去热孤”之法,此法为温病学对和法的发展,为和解法的变局。

中医治湿有三法,即芳香化湿、苦温燥湿、淡渗利湿。藿朴夏苓汤集治湿三法为一方,宣化内湿,芳香化湿,通利小便,谓治湿之良方。

藿朴夏苓汤主治湿温初起,或暑温夹湿,湿重于热之证。临床以胸闷、体倦身重、脘腹不适、舌苔白腻、脉濡为证治要点。用于治疗 慢性浅表性胃炎 、萎缩性胃炎、急慢性结肠炎、 暑湿感冒 、出汗异常、 湿困头痛 而见上述症状者。

临证运用藿朴夏苓汤应关注6个方面: ①方证病因多湿,病程多迁延缠绵难愈,病变脏腑多在肺脾,病症多上中下三焦夹杂,以中焦不和多见,痞、满、胀、少食、食即饱为伴随症状。②方证主要病机是湿阻气滞,皆以藿朴夏苓汤加减化湿理气,湿化气行,诸症自除。③察舌诊脉是关键: 中医诊疗疾病四诊合参,该方证尤注重舌诊,有诸内必形诸外,舌体胖大或有齿痕舌,舌苔表现为有津液、不薄、灰蒙,苔白厚腻或微黄而腻等均是湿浊内阻确切依据,除舌红、苔黄腻外,即可用原方,方能切中病机,有的放矢; 典型的脉象表现濡缓。④该方证的体质状态辨识着眼于体偏胖、肤色黄,伴有纳可仍觉困乏或纳呆、口渴不欲饮等。⑤运用古方而不泥古,因人制宜,据症加减,随证治之。⑥治疗湿阻气滞,因邪在气分而湿偏重,方药应以轻疏灵动为贵,使湿邪得以透达,脾胃得以健旺,不必妄加补虚之品,用药宜少而精,多则影响原方的功效,该方为 轻可 去实 代表方。


祛湿气的食疗方法

祛湿气的食疗方法

在繁忙的工作和生活中,很多人都觉得自己湿气重,而现在有很多祛湿气的方法,其中最简便上手的就是食疗法啦。食疗祛湿气也比较有效,能够长期调理体质,让身体内的湿气不再那么重。这篇文章介绍一些食疗祛湿气的方法,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祛湿气的食疗方法1 1、薏米煮粥,淮山煲汤

祛除体内的湿气,其实有很多我们常吃的食物可以起作用。比如薏米,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肿、健脾去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红豆性平,味甘酸,有健脾止泻、利水消肿的功效,将薏米和红豆加水煮熟后食用,可以利尿、除湿,甚至还可以起到美容的效用。此外,还可以选择红豆、茯苓、淮山、党参等,放到煲汤材料中,或者煲成粥、煮水喝,都可以利尿、除湿,对水肿的人尤其有效。值得注意的是,这两种方法都有利尿的作用,不适宜尿多的人食用。

2、妙用葱、姜、蒜

葱、姜、蒜不仅是家里常用的调味料,还具有不可替代的药用价值。例如我们可以尝试在家里煮一碗热辣辣的姜汤,用姜汤的绝妙效用将体内的湿气逼散出来,待到全身发过汗以后,病症就会有所缓解,这个办法同样适用于淋雨后预防感冒。

3、白扁豆熬粥

白扁豆,白扁豆有健脾化湿,利尿消肿,清肝明目等功效。白扁豆熬粥有很好的补脾除湿效果,主料有:粳米100克,白扁豆50克。做法如下:将白扁豆、粳米洗净;先将扁豆放入铝锅内,加水适量;用武火烧沸,改文火煮半小时;将粳米下入扁豆锅内搅匀,煮熟即成。熬制的时候提前泡一下,用高压锅煮比较容易熬烂,时间会比较短。而且粥的做法大多大同小异,根据自己的情况调整口味吧。

4、竹叶茶

在发生湿气重的时候食疗方就是比较好的缓解方法,那么应该怎能做呢?竹叶5克,白茅根5克,荷叶2克,放入杯中,沸水浸泡,当茶饮用。每日一剂。竹叶甘淡而寒,功善清热除烦,生津利尿;白茅根甘寒,具有清热利尿,凉血止血的功效;荷叶味苦微咸,性辛凉,能够清暑利湿,祛瘀止血。本方尤其适应于夏季皮肤、鼻子容易出血的`人。

5、香薷饮

香薷我们听名字都表示非常的好奇,那么你们知道应该怎么做吗,先取香薷5克,白茅根5克,紫苏叶3克,放入杯中沸水浸泡,当茶饮用,每日一剂。香薷味辛微温,可发汗解表,和中利湿;紫苏性味辛温,能发散风寒,行气和中化湿,又解鱼蟹之毒。白茅根清热利尿。本方特别适用于夏季贪凉而致的感冒,身困重,怕冷而心烦,头痛而无汗,或见腹痛吐泻者。

祛湿气的食疗方法2 1、糯米红豆粥

将适量的糯米和红豆洗净2-3小时,然后放入锅中加水煮沸。将它们加热至中火2小时,加入适量的冰糖或红糖,搅拌均匀后再食用。 糯米是最常见的食物,可以去除生活中的水分。每天用一碗糯米红豆粥煮熟,它可以解毒和去除水分。此外,糯米还具有减少肿胀和解毒的作用。

2、山药排骨汤

取适量山药,切成小块。将排骨切成小块,洗净,然后将它们放入沸水中加入血液中。然后将排骨放入锅中,加入一些冷水,用大火煮沸,用中火煮20分钟,然后加入山药炖30分钟,加盐调味。

3、冬瓜海带汤

海带冬瓜汤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一道菜,冬瓜100克切片,海带30克洗净,虾皮、精盐适量,煮汤食用,每日一次。也可加鲫鱼一条,一起炖汤。冬瓜味甘淡性寒凉,能清热利水,消肿解毒,生津除烦;海带味咸性寒,可清热利水,养阴止血;鲫鱼性味甘平,能健脾益胃,利湿止渴。本方消暑除湿功效显著,多数人都可以食用。

4、三色豆汤

白扁豆、红小豆、绿豆各30克,煮粥食用,每日一次。白扁豆性微温味甘,有健脾化湿,和中消暑的功效。绿豆甘寒,能清热解暑,利尿消肿,滋肤止渴,是常用的消夏食品。红小豆又称赤小豆,善解毒利水,清热去湿,健脾止泻。此汤甘甜可口,可清热除湿。常食有助于解除疲劳。

感冒了有什么食疗方法

感冒期间,应禁食生冷、油腻食物,多饮水,少吃盐,饮食要素净、清淡,可以服些粳米汤、绿豆汤、梨汁、西瓜等。
豆菜汤
原料:黄豆50克,干香菜3克或用葱白三根,白萝卜3片。
用法:三味分别洗净,同入沙锅,加水适量,文火煎煮至黄豆熟烂即可,饮汤食豆,每日1次。
功效:可防治感冒。
绿豆蛋清
原料:绿豆粉100克,鸡蛋清1枚。
用法:二味和做饼,敷胸部。3~4岁小儿敷半小时取下,不满周岁小儿15分钟取下。
功效:绿豆、蛋清均有养阴、解毒、退热作用,胸部外用,可治感冒高热不退症。
葱豉粥
原料:葱白、淡豆豉各10克,大米50-100克,生姜5片。
用法:将大米、生姜洗净同煮,粥熟下葱白、淡豆豉,再煎数沸即成。
功效:温热食用。串温解表,祛风散寒。适用于风寒感冒。
生姜炒米粥
原料:生姜30-50克,炒米50克,精盐、花生油各适量。
用法:将生姜洗净,切成薄片,与炒米一同煮成粥,用少许精盐、花生油调味。每日2次,每次l剂。阴虚火旺及热盛者忌用。
功效:温中敞寒,止呕化痰,健脾开胃。适用于风寒感冒。
葱蒜粥
原料:葱白10根,大蒜3瓣,大米50克。
用法:葱白洗净、切碎,与大蒜、大米放八锅中,加水煮成粥。每次150毫升,每日2次。
功效:对治疗感冒有效果。
醋熘土豆丝
原料:土豆、食醋。
用法:将切好的土豆丝放人清水中过一遍,去掉其粉质,防止粘锅底。锅中加油烧热后,放人土豆丝翻炒,然后倒人食醋,拌匀即可。
功效:可作为治疗感冒的辅助食物。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