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养生之道>健康生活

外伤出血止血三法(现场止血方法有哪些?)

时间: 2023-03-18 23:17:28

外伤出血止血三法

很多外伤都会有出血,及时止血可以减轻伤情,有时甚至可以挽救生命。常用的止血方法有3种:

用一块干净的纱布、手绢等压在伤口上,不要移动,哪怕这块布被血浸透了,可以在再加一块压上去,这样可以止住伤口出血,促使伤口血液凝固,而受伤肢体仍然可以保持血液循环。

如果压迫止血效果不好,可以压迫流向伤口的动脉的离心脏近的一端。手指的动脉在手指两侧,所以手指的动脉压迫法,要从指缝处捏住指根两侧。

在上述两种办法都不能止血的情况下,对四肢可以用止血带止血的方法,但止血带若使用不当会引起更严里的后果。因为结扎止血带时间过久,被结扎的肢体可能因失去血液供给而坏死,最终只能被截去。如果你使用止血带止血,千万记得每1小时左右放松一会儿,每次放松时间以不超过2分钟为宜。如果出血已止住,就不要再扎止血带,以免被扎住的肢体缺血坏死。

小细节:

使用止血带要慎重,以免被扎肢体缺血坏死,应在其他两种方法无效时使用,千万记住每小时要放松一次。

现场止血方法有哪些?

现场止血方法常用的有五种,使用时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其中的一种,也可以把几种止血法结合应用,以达到最快、最有效、最安全的止血目的。

一、指压动脉止血法

适用于头部和四肢某些部位的大出血。方法是:用手指压迫伤口近心端动脉,将动脉压向深部的骨头,阻断血液流通。这是一种不要任何器械,简便、有效的止血方法,但因为止血时间短暂,常需要与其他方法结合进行。

1.头面部指压动脉止血法。

(1)指压颗浅动脉,适用于一侧头顶、额部的外伤大出血。在伤侧耳前,用一只手的拇指对准下颌关节压迫领浅动脉,另一只手固定伤员头部。

(2)指压面动脉,适用于面部外伤大出血。用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或拇指和中指分别压迫双侧下颌角前约1厘米的凹陷处,阻断面动脉血流。因为面动脉在面部有许多小支相互吻合,所以必须压迫双侧。

(3)指压耳后动脉,适用于一侧耳后外伤大出血。用一只手的拇指压迫受伤一侧耳后乳突下凹陷处,阻断耳后动脉血流,另一只手固定伤员头部。

(4)指压枕动脉,适用于一侧头后枕骨附近外伤大出血。用一只手的四指压迫耳后与枕骨粗隆之间的凹陷处,阻断枕动脉的血流,另一只手固定伤员头部。

2.四肢指压动脉止血法。

(1)指压肱动脉,适用于一侧肘关节以下部位的外伤大出血。用一只手的拇指压迫上臂中段内侧,阻断肱动脉血流,另一只手固定伤员手臂。

(2)指压挠、尺动脉,适用于手部大出血。手指分别压迫伤侧手腕两侧的挠动脉和尺动脉,阻断血流。因为挠动脉和尺动脉在手掌部有广泛的合支,所以必须同时压迫双侧。

(3)指压指(趾)动脉,适用于手指(脚趾)大出血。用拇指和食指分别压迫手指(脚趾)两侧的指(趾)动脉,阻断血流。

(4)指压股动脉,适用于一侧下肢的大出血。用两手的拇指用力压迫伤肢腹股沟中点稍下方的股动脉,阻断股动脉血流。伤员应该处于座位或卧位。

(5)指压足背、胫后动脉,适用于一侧脚的大出血。用两手的拇指和食指分别压迫伤脚足背中部搏动的足背动脉及足跟与内踝之间的胫后动脉。

二、直接压迫止血法

适用于较小伤口的出血。方法是:用无菌纱布直接压迫伤口处,压迫约10分钟。

三、加压包止血法

适用于各种伤口。方法是:先用无菌纱布覆盖压迫伤口,再用三角巾或绷带用力包扎,包扎范围应该比伤口稍大。这是一种目前最常用的止血方法,在没有无菌纱布时,可使用消毒卫生巾或餐巾等代替。

四、填塞止血法

适用于较大而深的伤口。方法是:先用镊子夹住无菌纱布塞入伤口内,如一块纱布止不住出血,可再加纱布,最后用绷带或三角巾绕至对侧包扎固定。

五、止血带止血法

止血带止血法适用于四肢大出血,其他止血法不能止血时才用此法。止血带有橡皮止血带(橡皮条和橡皮带)、气性止血带(如血压计袖带)和布制止血带。其操作方法各不相同。

1.橡皮止血带。左手在离带端约10厘米处由拇指、食指和中指紧握,使手背向下放在扎止血带的部位,右手持带中段绕伤肢一圈半,然后把止血带塞入左手的食指与中指之间,左手的食指与中指紧夹一段止血带向下牵拉,使之成为一个活结。

2.气性止血带。常使用血压计袖带,操作方法比较简单,只要把袖带绕在扎止血带的部位,然后打气至伤口停止出血。

(1)部位。上臂外伤大出血应扎在上臂上1/3处;前臂或手大出血应扎在上臂下处,不能扎在上臂的中1/3处,因该处神经走行贴近肱骨,易被损伤;下肢外伤大出血应扎在股骨中下1/3交界处。

(2)衬垫。使用止血带的部位应该有衬垫,否则会损伤皮肤。止血带可扎在衣服外面,把衣服当衬垫。

(3)松紧度。应以出血停止、远端摸不到脉搏为宜。过松达不到止血目的,过紧会损伤组织。

(4)时间。一般不应超过5小时,原则上每小时要放松1次,放松时间为10~15分钟。

(5)标记使用。使用止血带者应有明显标记,可贴在前额或胸前易发现部位,写明时间。如立即送往医院,可以不写标记。

3.布制止血带。将三角巾折成带状或将其他布带绕伤肢一圈,打个蝴蝶结;取一根小棒穿在布带圈内,提起小棒拉紧,将小棒依顺时针方向绞紧,将绞棒一端插入蝴蝶结环内,最后拉紧活结,并与另一头打结固定。

不要长时间用绷带结扎,应每隔1小时左右放松10~15分钟,以防通端肢体缺血坏死。

2006年12月20日下午,一名30多岁的女子搭乘一辆出租车。细心的出租车司机王师傅突然发现,女乘客双手腕部各有一道利器割伤的伤口,鲜血直流。见状,他一边用手压住伤口帮该女子止血,一边迅速报警。

公安人员接到报案后,迅速通知了120急救中心。120急救医生赶到现场后,迅速冲上去救治。经医生检查发现,女子双手腕部伤口长3~5厘米,伴有活动性出血。幸运的是,由于止血及时,该女子没有生命危险。

掌握简单的止血技术,不仅对自己有利,而且也能够帮助他人。

外出血的四种止血法

一、当伤口流血时用手按住出血区。一种是伤口直接压迫,无论用干净纱布还是其他布类物品直接按在出血区,都能有效止血。另外一种是指压止血法。用手指压在出血动脉近心端附近的骨头上,阻断运血来源,以达到止血目的。后者需要培训才能学会。

二、包扎出血的伤口。包扎所用的材料是纱布、绷带、弹性绷带或干净的棉布或用棉织品做成的衬垫。包扎的原则是先盖后包,力度适中。先盖后包,即先在伤口上盖上敷料,然后再用绷带或三角巾包扎。

这是因为常用的普通纱布容易摩擦伤口,给后续处理增加难度。力度适中指的是包扎后应止血有效,检查远端的动脉还在搏动;包扎过松,止血无效;包扎过紧,会造成远端组织缺血缺氧坏死。

三、用棉织物塞住伤口。用于腋窝、肩、口鼻或其他盲管伤和组织缺损处的填塞止血法,是用棉织品将出血的空腔或组织缺损处紧紧填塞,直至确实止住出血。填实后,伤口外侧盖上敷料后再加压包扎,达到止血目的。

此方法的危险在于用压力将棉织品填塞结实可能造成局部组织损伤,同时又将外面的脏东西带入体内造成感染,尤其是厌氧菌感染常引发破伤风或气性坏疽。所以,除非必要时,尽量不采用此法。

四、用止血带止血法捆住伤口。通常用于手术时,用以控制肢体出血是有效的,但可能造成神经和肌肉的损伤,也会因肢体缺血引起全身性并发症,不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不要使用此法。

扩展资料:

止血注意事项

1、止血时止血带不直接与皮肤接触,利用棉织品做衬垫。

2、上止血带松紧要合适,以止血后远端不再大量出血为准,越松越好。

3、止血带定时放松,每40分钟到50分钟松解一次,松解时要用手进行指压止血2分钟-3分钟,然后再次扎紧止血带。

4、做好明显标记,记录上止血带的时间,并告诉接替人员。上止血带总的时间不要超过2小时-3小时。

人民网-意外受伤出血怎么办?最全的止血办法在这里

外伤出血的止血方法首选

1外伤出血止血须分情况处理 外伤出血时,应首先进行止血。如果是没表的划伤和擦伤,可先用肥皂和干净水清洗伤口,然后涂上抗菌软膏,再贴上创可贴或扎上绷带。如果有碎玻璃碴、金属等物体嵌在伤口里,使用绷带反而会使物体嵌入更深,在这种情况下,不宜直接压迫伤口,要立即前住医院。

2外伤出血的止血方法
在出血很多的情况下,可采取加压包扎止血法、指压止血法和止血带止血法。

加压包扎止血法

适用于头部、躯体、四肢以及身体各处的伤口。先用干净、消毒的较厚纱布覆盖在伤口上,用手直接施压;同时让伤者坐下或躺下,抬高受伤部位;还可用绷带、三角绷带紧紧缠绕加压包扎,协助持续止血。但包扎四肢后,要观察肢端有无发绀或肿胀情形。

指压止血法

指压止血法是一种易行、简便的止血方法,是用手指压住出血伤口的上方(血流的方向),使血管被压在附近的骨骼上,从而阻断血流,达到止血目的。但每次施压时间不超过10分钟。

止血带止血法

用止血带止血适用于四肢大出血,在无法用加压包扎止血(如肢体残断,广泛性的挤压伤等)或在加压包扎止血无效后才使用这种方法。这种方法止血最有效,但容易损伤肢体,影响后期修复,因此使用时要特别注意。
上止血带前抬高患肢12分钟,在出血部位的上方,如上胃或大腿的上1/3处,先用毛巾或棉垫包扎皮肤,然后将止血带拉长拉紧缠绕在毛巾等物外面,不可过紧也不可过松,最多绕两圈,以出血停止为宜。止血带最好用有弹性的橡胶管,如果没有止血带,可用布条、衣袖、裤腿等替代,严禁使用铁丝、电线等做止血带。放松止血带时应注意观察出血情况,如出血不多,可改用其他方法止血,以免压迫血管时间过长,造成肢体坏死。

3小贴士 平时家里最好常备一些急救物品,这样才能有备天患。例如消毒纱垫、绷带和三角巾、医用胶布、创可贴、消毒棉球或棉签、抗生素软膏、剪子和镊子、碘酒和75%酒精、2%红汞(红药水)等。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