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素问•瘦论》。
译文:饮食过量会损伤肠胃。
解析:
适当进食,补充营养,对人体有利,但进食过量,则反而有害,会引起胃肠疾病。因为在生理条件下,胃满则肠虚,肠满则胃虚。胃和肠道保持着流水作业、交替虚实的生理节奏。也就是在胃进食的时候,肠道应该是“虚位以待”保持着接待能力。当胃中的食物进入肠道之后,胃则变成空虚状态,进行休整,等待接纳下一批食物。如果超过一定限度的食物,就会损伤肠胃的消化能力,从而造成胀满不适、恶心、呕吐等胃肠疾病。
养生智慧:
饭吃八分饱,到老肠胃好
我们都知道,人体的消化功能是有一定限度的,每个人一天或一餐能承受多少食物要根据劳动强度、消化能力和饮食习惯来决定。若每天和每顿饭都吃得过多过饱,不但使胃过于撑胀,蠕动缓慢,身体中的血液将集中到肠胃来帮助进行消化吸收而导致精神疲倦,而且会使体内的消化液供不应求,食物因得不到充分消化,白白排出体外。同时,没有消化的大量的食物残渣贮存在大肠中腐败发酵,还会产生毒素,从而引起人的消化功能障碍。
另外,长期过量摄取食物,摄入的营养量超过身体的需要量,不但会有过多的脂肪贮存在体内,而且糖和蛋白质也会在体内转化成脂肪贮存起来。贮存的这些脂肪大多分布在皮下、肝脏、腹壁以及腹腔内的大网膜和肠系膜上,会造成腹压增高、腹壁肌肉松弛、腹部向外突出。这样不但走路困难,而且稍微活动一下就会气喘。体内积存的脂肪越多,活动就越困难。
因此,饮食要讲科学,食不可求饱。实践证明,每顿饭以吃七八成的满足感是最舒服的。口中还留有食物味道,让人回味无穷。如果偶尔吃得过饱,进餐半小时后,一定要进行必要的体育运动,以消耗掉多余的热量。
温馨提示:
暴饮暴食不仅会使人呕吐、胃肠胀满、腹痛腹泻,有时甚至还会因此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尤其是老年人消化功能减迟,解毒能力低,血管弹性减弱,不少人动脉硬化,经不起暴饮暴食带来的冲击,所以老年朋友更要控制好进食的速度与量。
常常听很多人说:“能吃是福。”一个人在生活中,不挑食、什么都吃,吃得下是福气。
但是,少有人知道下一句是:“善吃是智”,懂饮食之道的人才是智慧。
《素问·瘦论》中有言:“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一个人长期饮食过饱的话,肠胃负担会过重,且也很容易诱发多种疾病,如三高、心血管疾病等等。
一个人想要远离疾病的秘诀之一就是“少食”,饭菜限量,七分饱,才是刚刚好。
听过一句话是:“常有三分饥,百病不相袭。”
无论是盲目节食敷衍了事,还是胡吃海喝无所顾忌, 都是不可取的。
七分饱,三分饥,节食安胃,恰到好处,才守得住健康,无病无痛。
让我想到了我们团队的女同事,在我的印象里,这位同事刚来单位还是瘦瘦的。后来因工作压力与情感问题,导致她情绪时常的不稳定,女同事的解压方法就是靠吃美食来解救自己。
久而久之,女同事的身材变得越来越臃肿,一直减不下去,直到现在还是心情一不好,就去大吃一顿。
前几日我们一起上晚班,在回家的路上,她跟我说,明年她可能要离职了,因为压力比较大,而且还得了胃病,不想呆在北京了。
我当时很诧异,一个人一日三餐都要吃的人,怎么会得胃病呢?后来她说,跟平时自己心情不好,与长期的胡吃海塞有直接关系。
原来吃得过饱,会直接危害就是胃肠道负担加重,消化不良。
如果上顿还未消化,下顿又填满胃部,胃始终处于饱胀状态,胃黏膜就不易得到修复的机会,胃大量分泌胃液,会破坏胃黏膜、屏障,产生胃部炎症。
每天一日三餐跟每个人息息相关,真是所谓的“少食,则少疾呀”!
当一个人真的躺在病床上的时候,就什么都不怕了!
这个时候谁都怕你了,亲戚朋友怕你借钱;爹妈怕你治不好;配偶怕你拖累他。
领导怕你不能回来工作,赶紧找人替你;医生怕你支付不起医疗费,随时看你余额停药。
所以,一定要照顾好自己,什么都不是自己的,唯独身体是自己的,最重要的是身体健康。
无论在何方,要学会照顾自己,爱自己,生活就这么现实,且行且珍惜!恰到好处,才守得住健康,无病无痛。
饮食有节,是指饮食要有节制,这里所说的节制,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进食的量,二是指进食的时间。所谓饮食有节即进食定时定量。
饮食定时,即每天按照固定的时间,有规律地进食。这样可使各脏腑按照自己的规律正常运行 ,新陈代谢顺利进行,气血正常供应 ,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才能获得足够的营养,能量的供应才能满足身体的需要,如此我们才能时刻精力充沛,光彩照人。
过饥,指饮食不足, 如饥而不得食, 或者有意识限制饮食, 或因脾胃功能虚弱而纳少 ,或因七情强烈波动而不思饮食,或不能按时饮食等 。长期摄食不足,则营养缺乏,以致气血化生之源不足。气血不足,则形体消瘦 ,正气虚弱 ,抵抗力下降, 易于招致外邪入侵, 继发各种其他疾病。
过饱,指饮食过量,或暴饮暴食, 或中气虚弱而强食, 以致脾胃难于消化转输而致病。轻者饮食积滞不化,以致“宿食”内停,可见腕腹胀满疼痛,嗳腐泛酸, 呕吐、泄泻 、厌食等 。《 素问·痹论》说:“ 饮食自倍, 肠胃乃伤。” 食滞日久, 脾胃久伤,升降失序 ,致使运化机能久不得复,又可聚湿、化热、生痰而变生他病。食滞肠道, 阻碍气血流通 ,出现痢疾和痔疮 。久食过量 ,营养过剩,而发展为消渴、肥胖, 心脉痹阻等疾病 。
消化不良小儿更为多见, 因其脾胃较成人为弱 ,食滞日久,可以郁而化热,伤于生冷寒凉,又可聚湿生痰。婴幼儿食滞日久还可以出现手足心热, 心烦易哭 ,脘腹胀满,面黄肌瘦等症,这就是现在人们常说的小儿疳积症 。
此外 ,在疾病的过程中 ,饮食不节还能改变病情 ,故有“食复”之说, 如在热性病中,疾病初愈,脾胃尚虚, 饮食过量或吃不易消化的食物 ,常常导致食滞化热 ,与余热相和 ,使热邪久羁而引起疾病复发,或迁延时日 。故曰 :“病热少愈 ,食肉则复,多食则遗。”(《素问·热论 》)
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维持健康的基本条件, 是人体后天生命活动所需精微物质的重要来源。 但是饮食一定要节制 ,饮食结构合理 ,五味均衡 ,定时定量,安全卫生 ,则“一饮一食,入于胃中,随消随化,则无留滞为患。”
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个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新陈代谢规律 ,吃多吃少,要根据自身情况确定,原则就是在不伤脾胃的前提下, 使脾胃升降的气机正常 ,六腑以通为用的机制保持在正常状态。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