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高血压患病率高达11.88%,而中老年人发病率更高,达25%〜40%,患者达1.1亿人。
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性过高为主要特征的全身性的慢性病。原发性高血压常会并发心、脑、肾等重要脏器损害,脑卒中(中风)、心肌梗死和尿毒症是高血压的三大并发症,也是高血压的主要死亡原因,其死亡率居人类死亡的首位。
控制高血压病情,除了需坚持每天服药外,科学的饮食方法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高血压患者的膳食原则是:
控制能量摄入:
超重和肥胖比体重正常的人更易发生高血压,它们是导致高血压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因此为了使体重维持在理想的范围之内,应控制总能量的摄入。肥胖者应该减肥,在节食的同时需参加一些运动,但体重减轻速率需适度,每周以1〜1.5千克为宜。每餐不要吃得太多,因为饱餐可使高血压患者的血管调节功能降低,导致血压显著波动。你可能不知道,在摄入同等热量的情况下,含脂肪越高的食物越不容易感到饱,而含蛋白质高的食物则容易感到饱;含膳食纤维多、粒子粗及咀嚼时间长的食物也容易产生饱腹感,所以吃硬度较高的面包比松软的白面包容易感到饱;吃豆类比面包、米饭容易感到饱。
多吃粗粮、蔬菜、水果:
它们含有的膳食纤维、维生素C、B族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有利于控制血压。含钾多的豌豆苗、丝瓜、芹菜、茄子、龙须菜等,含钙高的葵花子、核桃、蒜苗、花生、韭菜等都有一定的降压和降血脂作用。番茄、大枣、芹菜、橘子等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有利于胆固醇氧化为胆酸而被排出体外,对改善血液循环和心脏功能都有好处。
控制食盐摄入:
每天每人食盐摄入量宜低于6克,应少吃咸菜、酱菜、咸鱼、咸肉,少用酱油及味精等钠含量高的食物。如果吃了含高盐食物后砬在烧菜时减少加盐量,总之,食盐总摄入量不该超过6克。
限制脂肪和胆固醇:
高脂肪及高胆固醇容易引起或加剧动脉硬化,每天摄人的脂肪以40〜50克为好。宜少吃富含饱和脂肪酸的肥肉、猪油、牛油等动物脂肪;宜吃含不饱和脂肪酸高的茶子油、麻油、玉米油、花生油、豆油等植物油,它们有降低低密度胆固醇(坏胆固醇)作用,但每天食用油的用量不要超过25克;不吃含胆固醇很高的鱼子、动物内脏、乌贼等,每天胆固醇摄入量应小于300毫克。
适量蛋白质:
以每天每千克体重摄人1克蛋白质为宜,其中植物蛋白质宜占50%。
动物蛋白以牛奶、鱼类、鸡肉为好,其中的酪蛋白及鱼类蛋白可降低高血压和脑卒中发病率,酸奶及大豆蛋白虽然没有降血压作用,但是有预防脑卒中的作用。
适量饮茶:茶叶中的茶碱和黄嘌呤有降压及利尿作用,尤以绿茶更好。
戒烟禁酒:香烟中的尼古丁会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跳增加,高度酒会加重动脉硬化,增加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概率。
高血压饮食方面需要注意少盐,少脂肪,少糖,多吃富含钾的食物,高血压也称血压升高,是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对血管壁造成的压力值持续高于正常的现象 。
高血压饮食方面的注意事项:
1、少盐。高血压患者要控制盐的摄入量,包括含盐的调味品,比如味精,酱油,腌制品,比如泡菜,腊肉等。
2、少脂肪。高血压患者还要控制脂肪的摄入量,尽量少吃脂肪高的食物,比如猪肉,羊肉等。
3、少糖。高血压患者还要注意糖分的摄入,尽量少吃甜品,蛋糕类食物。
4、富含钾。高血压患者平时多注意吃富含钾的食物,很多水果蔬菜谷类都含有丰富的钾,比如菠菜,西瓜,玉米等。
高血压患者的饮食应该是低盐、低脂,多食用保护血管和降低血压、血脂等的食物,宜清淡为主,合理饮食。主食方面应选择粗粮、荞麦、燕麦、玉米、糙米等,这些都可以较少胆固醇和脂肪的吸收,特别是早餐,可以煮粗粮粥。菌类中的木耳、香菇含钾和钙元素丰富,炖汤、清炒均可,水果可以选择苹果、猕猴桃、西瓜和山楂等,这些水果中的维生素、钾元素等含量较高,有助于舒张血管,坚果中的豌豆、蚕豆、西瓜子、向日葵子也是非常有助于降低血压。高血压患者应该多吃蔬菜,少吃肉,特别是高胆固醇的肉类,蔬菜可以采买菠菜、芹菜、胡萝卜、冬瓜、茄子、西红柿等。
高血压可以吃各种正常的清淡食物,包括猪肉、羊肉、牛肉、鸡肉、鸭肉、鱼肉、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奶制品等都是可以吃的,可以多吃含钾高的食品,如苹果,橙子、香蕉等,特别要强调的是在烹调过程中要少放盐和酱油等含盐量高的调味品,少吃腌制食品和油炸食品。由于高血压患者经常合并有高血脂,建议少吃猪油、蛋黄、动物的皮肤、内脏和脑髓、软体的海鲜如鱿鱼和墨鱼。
高血压患者平日要注意低盐、低脂饮食,可以进食以下食物:
1、蔬菜:可以吃新鲜的瓜果蔬菜,如白菜、生菜、西兰花,比较适合高血压的患者食用;
2、肉类:如果高血压患者食用肉制品,建议用白肉代替红肉,比如鸡肉、鸭肉、鱼肉等,不要吃带皮的鸡肉、鸭肉、鱼肉;
3、坚果类:建议患者平日多吃坚果类食物,主食的选择可以多变花样,比如用土豆、地瓜代替面条、米饭,少吃精细食物;
4、全谷类:平日要添加全谷类食物,如燕麦、小米、高粱米等,有助于控制血压以及血脂。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