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养生之道>健康生活

骨髓瘤化疗后能活多久,,影响骨髓瘤的预后因素有哪些

时间: 2023-07-16 23:08:35

一、骨髓瘤患者化疗后能活多久

生存期取决于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机体对药物的敏感性,以及合理的治疗方案.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建议采用中医动态的疗法服用中草药治疗,减轻症状和痛苦,延长生命。

能活多久与治疗时机和治疗方法密切相关。至于患者患病后的寿命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如患者的病情状况、治疗情况、以及患者本身的身体精神心理等共同决定的。化疗期间需要有足够的营养补充,这样可以增强抵抗力,减少化疗的不良作用。在饮食调理上要注意补充足够的优质蛋白,动物蛋白以低脂肪的鸡,鱼,奶为好,是吃含植物蛋白丰富的豆类食品。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恶性浆细胞病,一般情况下是不能完全治好的,患者的生存时间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该患者的情况应该是化疗后的不良反应。对于该患者的情况,建议及时到正规医院检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补液治疗,患者要注意休息,多喝水。

二、骨髓瘤的临床表现

多发性骨髓瘤起病徐缓,早期无明显症状,容易被误诊。MM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有贫血、骨痛、肾功能不全、感染、出血、神经症状、高钙血症、淀粉样变等。

1.骨痛、骨骼变形和病理骨折

骨髓瘤细胞分泌破骨细胞活性因子而激活破骨细胞,使骨质溶解、破坏,骨骼疼痛是最常见的症状,多为腰骶、胸骨、肋骨疼痛。由于瘤细胞对骨质破坏,引起病理性骨折,可多处骨折同时存在。

2.贫血和出血

贫血较常见,为首发症状,早期贫血轻,后期贫血严重。晚期可出现血小板减少,引起出血症状。皮肤黏膜出血较多见,严重者可见内脏及颅内出血。

3.肝、脾、淋巴结和肾脏病变

肝、脾肿大,颈部淋巴结肿大,骨髓瘤肾。器官肿大或者异常肿物需要考虑髓外浆细胞瘤或者淀粉样变。

4.神经系统症状

神经系统髓外浆细胞瘤可出现肢体瘫痪、嗜睡、昏迷、复视、失明、视力减退。

5.多发性骨髓瘤多见细菌感染

亦可见真菌、病毒感染,最常见为细菌性肺炎、泌尿系感染、败血症,病毒性带状庖疹也容易发生,尤其是治疗后免疫低下的患者。

6.肾功能损害

50%~70%患者尿检有蛋白、红细胞、白细胞、管型,出现慢性肾功能衰竭、高磷酸血症、高钙血症、高尿酸血症,可形成尿酸结石。

7.高黏滞综合征

可发生头晕、眼花、视力障碍,并可突发晕厥、意识障碍。

8.淀粉样变

常发生于舌、皮肤、心脏、胃肠道等部位。

9.包块或浆细胞瘤

有的患者可以出现肿块,肿块直径几厘米至几十厘米不等,可以是骨性肿块或软组织肿块,这些肿块病理检查多为浆细胞瘤。一般认为合并软组织肿块或浆细胞瘤的患者预后不良,生存期短。

10.血栓或梗塞

患者可出现血液透析造瘘管梗塞、深静脉血栓或心肌梗塞等表现,发生的原因与肿瘤患者易栓及高黏滞综合征等因素有关。

三、骨髓瘤的治疗及原则

1.治疗原则

(1)一般情况下,无症状MM患者,无需治疗;症状性骨髓瘤才开始治疗。

(2)对高危的无症状MM患者80%可在2年内转化为MM,可早期治疗干预。高危的无症状MM的定义为:

①骨髓中异常浆细胞≥60%;

②肌酐清除率

③血清游离轻链比值≥100;④骨骼影像学检查出现以下活动性病变证据:核磁共振(MRI)≥1个以上骨损害;PET-CT阳性;全身低剂量CT发现>5m的骨损害。

2.一般治疗

(1)血红蛋白低于60g/L 输注红细胞或必要时皮下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

(2)高钙血症等渗盐水水化,强的松,降钙素,双膦酸盐药物,原发病治疗。

(3)高尿酸血症水化,别嘌呤醇口服。

(4)高黏滞血症 原发病治疗,必要时临时性血浆交换。

(5)肾功能衰竭 原发病治疗,必要时血液透析。

(6)感染 联合应用抗生素治疗,对反复感染的患者,定期预防性丙种球蛋白注射有效。

3.化疗

常用药物包括:

①靶向药物 目前主要为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卡非佐米)和免疫调节剂(沙利度胺、来那度胺或泊马度胺)2种;

②传统化疗药物 包括马法兰、阿霉素和环磷酰胺等;

③糖皮质激素 如地塞米松、强的松等。常用的化疗方案组合为:蛋白酶体抑制剂/免疫调节剂+糖皮质激素;或蛋白酶体抑制剂/免疫调节剂+传统化疗药物+糖皮质激素;或传统化疗药物+糖皮质激素(属于传统化疗方案)。

已证明,含有蛋白酶体抑制剂/免疫调节剂新药的方案的疗效明显优于传统化疗方案。故MM患者应尽量采用包含蛋白酶体抑制剂/免疫调节剂新药的方案治疗。

(1)适合做自体移植的患者 采用不含马法兰的联合方案,避免其对造血干细胞的损伤;

(2)不适合做自体移植的患者 如年龄大于65岁老年患者,传统药物可选用含马法兰的联合方案。

4.造血干细胞移植

所有有条件的患者均推荐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部分年轻高危的患者可以酌情考虑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5.放疗

用于局限性骨髓瘤、局部骨痛及有脊髓压迫症状者。

四、骨髓瘤的诊断及影响预后因素有哪些

1.主要标准

(1)骨髓浆细胞增多(>30%)

(2)组织活检证实有浆细胞瘤

(3)M-成分:血清IgG>3.5g/dL或IgA>2.0g/dL,尿本周蛋白>1g/24h。

2.次要标准

(1)骨髓浆细胞增多(10%~30%)

(2)M-成分存在但水平低于上述水平

(3)有溶骨性病变

(4)正常免疫球蛋白减少50%以上:IgG

3.诊断骨髓瘤要求

①具有至少1项主要标准和1项次要标准;

②或者具有至少3项次要标准而且其中必须包括其中的(1)项和(2)项。患者应有与诊断标准相关的疾病进展性症状。

1.症状性骨髓瘤

(1)血或尿中存在M-蛋白

(2)骨髓中有克隆性浆细胞或浆细胞瘤

(3)相关的器官或组织损害(终末器官损害,包括高钙血症、肾损害、贫血或骨损害)

2.无症状骨髓瘤

(1)M-蛋白≥30g/L

(2)和/或骨髓中克隆性浆细胞≥10%

(3)无相关的器官或组织损害或无症状

骨髓瘤的专家认为,无症状MM患者,即使诊断了MM,在出现高钙血症、肾损害、贫血或骨损害这些终末器官损害前,可以对患者严密观察;一旦出现了高钙血症、肾损害、贫血或骨损害这些终末器官损害之一,既要开始进行治疗。

影响骨髓瘤预后的因素有:

1.某些染色体异常:例如13号染色体缺失,17p13缺失,14q32异位等。2.浆细胞标记系数。

3.β2-微球蛋白水平。

4.血清白蛋白水平。

5.血清肌酐水平。

6.高龄:年龄大于75岁。

7.血浆乳酸脱氢酶水平。

8.多发的髓外浆细胞瘤。

9.血浆可溶性IL-6受体水平。

10.C反应蛋白水平。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