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体各个器官中,肝脏以“劳模”排毒,储存糖原和血液,努力调节免疫,一旦肝脏受损,会对全身造成严重的损伤。
肝脏是一个没有外包神经的器官,受伤后也能保持身体正常运行,这就是临床上许多肝病患者被检测出中晚期肝癌的原因。
如果能够及时发现并积极治疗,就不会错过治疗的最好时机,这样可以预防严重的肝病,身体会出现以下异常:
1、手掌出现异常红色
张开手掌发现有红色的部位,一般呈现粉红色或胭脂色。轻轻按会突然消失,手松开的话就会恢复正常,这是肝癌初期的症状之一。这与体内雌激素有关。
在正常情况下,肾脏上有三角形的肾上腺,可以分泌大量雌激素。女性卵巢也分泌雌激素,雌激素和男性荷尔蒙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每天分泌大量雌激素,不必要的荷尔蒙会随着血液循环转移到身体各个部位,当肝脏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时,会削弱雌激素的生存能力,过度积累雌激素,刺激表面微动脉血管,引起局部病变和扩张。
2、全身出现红色蜘蛛点。
身体、四肢、胸部、背部和脸上不同的红斑看起来像小蜘蛛。以红斑为中心,周围有许多微细血管,只要稍微按一下就会消失,蜘蛛点是和手掌发红一样的病因。
3、眼球白色部位发黄色
成人黄疸与生理因素无关,黄疸生成内脏疾病,肝癌是引起黄疸的主要因素之一,肝脏受损时,胆红素不能在肝脏中代谢,大量的胆红素会造成血液循环,会造成眼白部分变黄。
4、皮肤染黄
皮肤发黄的原因和眼白的原因相同。随着病情的发展,黄色的染色会扩散到全身皮肤。
另外,胆汁酸盐会逐渐积累在患者的皮肤上,引起皮肤刺激和瘙痒,小便和大便的颜色也会发生变化。小便变黄,像浓茶一样,呈现陶瓷色。
并不是所有的蜘蛛点与肝脏损伤有关,这可能发生在雌激素过度波动的女性或怀孕期间。
如果发现皮肤黄疸和肝脏,要接受肝功能检查,确认是否与肝癌有关。平时有以下几点可以预防肝病的发生:
1、平时要做好预防,积极预防乙肝,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减少血液产品的应用;
2、如果患上肝炎,一定要积极接受医生的治疗,定期检查,才有利于发现早期肝癌;
3、远离发霉的食物,包括发霉的食物。因为黄谷霉菌毒素是肝癌的危险因素;
4、避免水源不明的水,合理补充硒,避免油炸、熏制食品;
5、许多药物会给肝脏带来轻微或严重的危害。例如避孕药、癫痫药、抗生素、止痛药等,要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使用,不要自己去药店买。
为预防肝病的发生,应该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护肝脏,不熬夜多运动,身体抵抗力会更好,良好的抵抗力会使人体对疾病有更强的抵抗力,从而远离肝病。
而且还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身体变化,一旦身体出现异常情况,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去控制病情,避免病情恶化。在生活中,也要尽最大努力做好预防措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让自己生病。
肝脏是人体重要排毒器官之一,大家都应该重视对自己肝脏的养护,尤其是经常性地吃垃圾食品和不健康食品的人,更应该保护好自己的肝脏,这样才能不让毒素聚集在自己的体内,让身体更加健康,那么肝脏不好身体会有哪些表现?我们应该如何养肝护肝?
1、肝脏有毒素的表现
1、指甲表面有凸起的棱线,或是向下凹陷
中医认为“肝主筋”,指甲是“筋”的一部分,所以毒素在肝脏蓄积时,指甲上会有明显的信号。
2、乳腺出现增生
经前乳腺的胀痛明显增加乳腺属于肝经循行路线上的要塞,一旦肝经中有“毒”存在,乳腺增生随即产生,尤其在经血即将排出时,会因气血的充盛而变得胀痛明显。
3、情绪容易抑郁
肝脏是体内调控情绪的脏器,一旦肝内的毒不能及时排出,阻塞气的运行,就会产生明显的不良情绪。
4、偏头痛,脸部的两侧长痘痘,还会出现痛经脸部两侧以及小腹,是肝经和它的搭档胆经的“一亩三分地”,一旦肝的排毒不畅快,自己的后院就会先着火。
2、养肝护肝方法
1、保肝护肝是人到中年后的养生目标之一。近日,发表于《英国医学会消化道期刊》上面的一项研究给大家带来了好消息:便宜美味的咖喱饭中的姜黄素对保护肝脏有很好的作用。
由奥地利和美国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团队,把一批患有慢性肝炎的实验鼠分成两组,其中一组喂食咖喱,另一组食用普通食物。数周后,吃含咖喱食物的老鼠肝炎症状显著减轻,另一组则无明显变化。
咖喱是含姜黄素最丰富的食物之一。已经有许多研究证实,姜黄素有很高的保健价值,对预防老年痴呆,抗击某些癌症有显著效果。
2、脂肪不是肝脏的敌人
认知误区:看着身边得脂肪肝的人越来越多,不少人都以为脂肪是肝脏的大敌。一旦患上脂肪肝就只能变成“小白兔”!脂肪的功能:实际上,不管有没有脂肪肝,脂肪都是肝脏必不可缺的营养,少了它,肝脏就没法正常工作。摄入提示:“有些患者查出脂肪肝后就开始只吃蔬菜和水果,这是很大的误区。”即使得了脂肪肝,也不用彻底与肉类告别。要养肝护肝,每天吃的食物中,脂肪和蛋白质的比例最好分别占20%,剩下的60%为碳水化合物,也就是主食等。肝脏需要脂肪,但不代表需要过多的脂肪,所以瘦肉、低脂牛奶、虾等低脂食物是首选。
3、蛋白质能修复肝脏
鸡蛋、豆腐、牛奶、鱼、鸡肉、芝麻、松子等“高蛋白、低热量”的食物,是肝脏的最爱。蛋白质的功能:这些食物中丰富的蛋白质就像肝脏的“维修工”,能起到修复肝细胞、促进肝细胞再生的作用。
摄入提示:正常人每天摄取的优质蛋白应该多于90克,对于肝功能受到损害以及减弱的人来说,适当多吃高蛋白的食物更有利于肝脏恢复健康,防止它进一步受到伤害。患有急性肝炎的人每天摄入的蛋白质不能少于80克;患有肝硬化的病人则不能少于100克
4、肝脏爱吃糖
糖的功能:大部分人都不知道,糖是保护肝脏的重要物质。每克葡萄糖能提供人体所需要能量的70%左右,如果一个人长时间处于缺乏能量的状态,就会影响肝脏功能。糖还能合成一种叫肝糖原的物质,储存在肝脏中,可以防止摄入体内的毒素对肝细胞的损害。
摄入提示:除糖尿病患者外,普通人可以按体重计算每天自己应该吃多少糖。每公斤体重摄取1克糖,60公斤重的成年人每天可摄取的糖不应超过60克。按照这样的标准,不但不会减寿,还会对健康有益。一般来说,糖类的主要来源有米饭、面食、白糖、蜂蜜、果汁、水果等。一大勺果酱约含糖15克,1罐可乐约含糖37克,3小块巧克力约含糖9克,1只蛋卷冰激凌约含糖10克。
5、维生素A可抗肝癌
肝脏是人体储存维生素的“仓库”。当肝脏受损时,“仓库”储存维生素的能力也会下降。维生素A的功能:研究表明,维生素A能保护肝脏,阻止和抑制肝脏中癌细胞的增生。它能使正常组织恢复功能,还能帮助化疗病人降低癌症的复发率。
摄入提示:人体每天需要摄入的维生素A为:男性800微克,女性750微克,千万不要超过3000微克,以免损害肝脏。每天食用一根胡萝卜、65克鸡肝、200克金枪鱼罐头或一杯牛奶就可以满足。番茄、胡萝卜、菠菜、动物肝脏、鱼肝油及乳制品中也含有大量维生素A。
6、B族维生素是肝脏“加油站”
B族维生素的功能:B族维生素就像体内的“油库”,它能加速物质代谢,让它们转化成能量,不仅能给肝脏“加油”,还能修复肝功能、防止肝脂肪变性,进而起到预防脂肪肝的作用。爱喝酒的人尤其要多补充点,因为有研究表明,B族维生素能增强肝脏对酒精的耐受性,从而起到护肝作用。由于B族维生素能溶解在水里,在体内滞留的时间只有几个小时,因此必须每天补充。
摄入提示:已经患有肝病的人,每天的摄入量应该在10毫克—30毫克之间,最高不能超过30毫克。猪肉、黄豆、大米、香菇等食物中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但若想全部摄取比较困难,可以适当选择一些补充剂。
7、肝脏喜欢绿色食物
绿色食物的功能:研究发现,绿色、白色、浅蓝色有利于减轻肝病患者的心理紧张和对疾病的恐惧感。户外绿色的树荫草坪、风平浪静的湖水及幽雅的绿色环境,都能促进肝病患者康复。
摄入提示:在办公桌上摆放一盆绿色植物,装修时选择淡雅的墙面颜色,甚至多穿淡绿色的衣服,都有助于养肝。中医说:“青色入肝经”,绿色食物能有益肝气循环、代谢,还能消除疲劳、舒缓肝郁,多吃些深色或绿色的食物能起到养肝护肝的作用,比如西兰花、菠菜、青苹果等。
每个人都知道肝对我们非常重要,身边出现的肝病患者更是让我们对肝病心生畏惧。因此,很多人只要稍有不适就怀疑是肝脏的问题。那么,肝不好的时候身体究竟会有哪些表现呢?
大家一定要注意:当轻中度肝损伤时,甚至到了早期肝硬化的阶段,身体都不会有明显变化的,或者有轻微的变化只是我们不能识别而忽略了。所以有人就把肝脏称为?沉默的脏器?。
1、当出现全身疲乏无力(注意是提不起劲,而不是由于工作累但是有劲的感觉)、食欲不佳、看见油腻的食物就恶心想吐、腹胀或右上腹部不适、皮肤和双眼巩膜发黄、尿黄等情况。一定要考虑有没有急性肝损伤,也就是这一次肝损伤比较严重。
需要立即到医院检查肝功以明确或者排除肝病。2、长期慢性肝损伤的患者,可以出现肝掌(双手掌两侧发红);蜘蛛痣(面部或颈部有像蜘蛛网一样中间有红点并向四周扩散的细丝状,按压红点颜色消失);面色晦暗,没有光泽等情况。
至于皮肤、眼睛、指甲的改变(比如皮肤干燥、眼睛干痒、指甲不平整等)对于肝病的判断没有非常特异的作用。
针对这种情况建议:明确知道自己有慢性肝病的人,应该定期检查。不知道的。也应该去检查明确。
3、当出现肝区疼痛,尤其是有慢性肝病或者肝硬化,一定要排除肝癌,通过检查彩超和甲胎蛋白,甚至是更好的检查。
4、当肝病严重到了急性肝衰竭,或者肝硬化并发症的时候,会出现出血倾向(如鼻出血、牙龈出血、吐血、便血、皮肤出血)、腹水、双下肢水肿、黄疸不断加深、肝昏迷等情况。必须立即住院治疗。
医生特别提醒:
(1)通过上述我们能发现,定期检查才是发现肝病,防止肝病加重的关键措施。
(2)很多人怀疑有肝病。与其整天提心吊胆,不如上医院去查查。肝脏疾病筛查只需要做肝功和彩超,没有问题就这样,有问题再继续查。花费也不高。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