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婴儿为什么爱打挺和头后仰
打挺是医学中的角弓反张,脑膜刺激症,头向后仰,身体呈弓形,全身僵硬,肌肉抽搐,那婴儿为什么爱打挺呢?
原因一:颈后肌发育早于颈前肌
每一个宝宝都要经历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的发育过程,在此期间,宝宝的身体也在慢慢的变化。就比如能不能稳当抬头这件事,就需要颈部肌肉的“发力”。
一般来说,婴幼儿的颈后肌发育要早于颈前肌,所以宝宝趴着时会抬头,被家长竖抱时会后仰。造成后仰的现象,是由于婴幼儿颈部肌肉还未发育成熟,宝宝在奋力保持头部平衡时,会有短暂的直立。这时家长就会发现小脑袋很快难以支撑下去,出现来回摇摆或转着圈往后仰的情况。
原因二:婴儿情绪发泄的一种方式
婴幼儿大部分的打挺行为,其实都是负面情绪迅速膨胀或积压许久的情绪难以释放造成的结果。有时候,宝宝急于向父母表达想法,却因为不会说话,就用哭闹、打挺去宣泄焦躁的情绪(有些大宝宝会因为家长不给买玩具,出现情绪爆发的打挺行为)。所以,当宝宝哭闹时身体弓着打挺,那就是宝宝在告诉家长:“本宝宝在发脾气呢,还不快找找原因安抚安抚我!”
二、打挺、头后仰是脑瘫的预兆吗
婴儿打挺头后仰是婴儿长得快的缘故哦,未满月的孩子除了出生的第一周会出现体重略下降,至满月时基本是1天长1两啊,以后体重增加的速度逐渐减慢,这个症状也就逐渐减少减轻。
不要觉得宝宝只要出现打挺和头后仰行为,就断定宝宝患有脑瘫了,这样只会徒增烦恼。因为脑瘫儿不仅有频繁打挺和后仰的行为,还伴有明显的运动发育落后,比如不会抬头、翻身、手难以伸开、不会坐,智力发育落后于同龄儿等。而且,还有吃奶困难、容易呛奶吐奶、四肢发软或紧绷的表现。若宝宝打挺或头后仰时伴有以上异常现象,或家长如果非常担心的话,可以去医院让医生评估一下,这样比较保险和放心。一旦确定患有脑瘫,则要尽早诊治!
一般来说,宝宝只是偶尔的头后仰或打挺,而且过后精神状态良好,家长就无需过于担心,仅密切观察即可。但若宝宝打挺和头后仰行为结束后,出现精神状态不佳或异常的频繁,则建议就医查找原因并及时诊治。
三、小孩打挺、头后仰怎么护理
婴儿总是频繁地打挺、头后仰,这种暂时性的肌张力异常并不是神经系统发育障碍或脑损伤后遗症的表现,但对新生儿和婴儿的运动功能和认知发育会产生近期和远期的不良影响,也应早期干预,及时纠正。
一.抱法
正确的抱法是在床上先将小儿向一侧翻转,双臂伸直,髋、膝部屈曲,扶住头将小儿靠近大人的身体抱起来,将小儿背靠大人胸前抱起。同样。将小儿放回床上时,也要采取先将小儿转体成侧悬位,屈曲下肢再放下的方法,要纠正和避免只扶住小儿腰部(加重躯体背屈)把小儿放下去的错误抱法。
二.睡眠姿势
由于残存原始反射和肌张力增高,表现颈强直、头后仰,在仰卧位睡眠时头很难置于正中位,而常倾向一侧,如长久保持这种一侧睡姿,将会使头颅变形及脊柱弯曲,影响正常发育。因此患儿不宜在床上长期仰卧位睡眠,而以侧卧位睡姿为好。
三、喂养方式
母乳喂养:喂哺时要使小儿身体稍呈弯曲姿势,贴紧母亲身体,注意纠正肩与上肢后退的异常模式。喂后要拍背防止吐奶。
用勺喂食:对这类小儿常采取的喂养方式是先摆好体位,抑制全身肌张力过高和异常姿势。常采取的体位是让小儿半坐位,髋膝略屈曲,上身斜靠在母亲胸前和手臂上,头微向前屈,两上肢向前方伸展。应避免仰卧位或头后倾位喂食,以免发生呛咳和窒息,头后仰时下咽也困难。
四、几种常见的家庭训练方法
婴儿总是频繁地打挺、头后仰应首先排除神经系统发育障碍或脑损伤,如发现婴儿有类似表现应到医院找专科医师进行诊治,接受专业的干预指导。也有部分高危新生儿和3个月以内的婴儿在出生后第一年中可能有暂时性的肌张力异常,这些肌张力异常经过早期干预能够在短期内得到改善,我们也可以通过以下办法对爱打挺的小孩进行家庭训练。
1.抱球姿势训练:家长坐在床上,与小儿面对面,将小儿双下肢屈曲,双上肢交叉在胸前,家长用双手从小儿背后将头抱住,使肩部和头部慢慢地前倾前屈。小儿形如球状,持续3分钟。家长也可将小儿前后轻轻摇动,进行平衡训练。
2.仰卧位抬头:家长面对患儿,用双手从小儿侧的耳后托起头部,使头呈前屈姿势,并用双臂两侧固定双肩呈正中位,保持小儿头处在正中位。注意不要用手在头后部用力托头。
3.抬头训练:家长斜靠在垫上,双腿屈曲。让小儿斜躺在腿上,头放在家长膝部,用双手将小儿两手慢慢拉起,保持小儿双肘伸直,使头、躯干抬起来并坐起,反复拉坐几次,促进抬头。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