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7月11日是世界人口日。
之所以设定这个节日,主要是因为在1987年7月11日,地球人口达到50亿,为了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联合国发展规划署理事会在1989年决定将每年这一天设定为世界人口日。
而无敌有偶,随着生活条件改善,人类寿命不断延长,人口数量也逐渐增长,到了2011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却达到了70亿。
今年的主题为------“生命至上,守护未来”。
随着人类寿命逐渐延长,对于老年人的定义也有所定义
孔子曰:“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人们一直把70岁的人看作老年人,但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的预期寿命已经逐渐提高,对老年人有了一个新的定义。
在年龄段划分上,世卫组织根据若干因素作出如下判断:
44岁以下属于青年人;45至59岁为中年人;60至74岁为年轻老人;74至90岁为老人;90岁以上的人属于长寿老人。
从这个年龄段来看,44岁以前的还是青年人,也是可以接受的。
但很多人很难接受60岁就进入老年的事实。
虽然老年人的划分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年轻老人、老年人和长寿老人,但他们毕竟都是老年人,没有人会喜欢自己被纳入老年人的行列。
实际上,年龄并不是唯一的标准
事实上,按年龄划分老年人的标准只是为了区分和统计。真正意义上的老幼之分,应以身体机能和心态为依据。
总之,60岁以后,如果你还轻如鸿毛,走路很健康,心态好,还能默默地为社会做贡献,那说明身体很好。
与那些不喜欢运动的年轻人相比,60岁以后的人身体机能可能会更好。因此,没有必要跟别人拼年龄,而应该拼一拼习惯。
想六十岁还不显老,怎能少了让人看着很年轻的习惯?
第一,每天微笑
有些人认为只要微笑就可以改变人们的心态,使人们对生活积极乐观。那就有点小看了微笑对人体的影响,微笑的人通常面部肌肉收缩的频率更高,所以他们的脸看起来更年轻。
同时,微笑还能促进血液循环,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身体机能,延缓衰老。无论何时何地,也不管发生了什么,笑脸总比板着脸要好很多。
第二,晚上早睡
如果睡眠不好,精神状态也容易受到影响,内分泌就会变得不稳定。
如果每天晚上10点左右可以入睡,保证充足的睡眠,就可以让肝肾得到休息和自我修复的机会。醒来后会发现自己精神特别好,比那么早上就昏昏欲睡的年轻人,还要显得更年轻。
第三,早晚多散步
对于60岁的老人来说,不建议多做剧烈运动,毕竟关节已经开始逐渐退化。
可以选择散步,别小看走路,它既能调节情绪,又能促进消化,保养肠胃,经常散步的人比一般的老人胃口还要好。
第四,呵护皮肤,减少皮肤衰老
事实上,即便是每天出门在外,开车甚至来回取邮件等日晒,都会对皮肤造成不同程度上的损害。
而造成人体面部皮肤过早衰老,其主要原因是紫外线照射。
即便是阴雨天气,紫外线的照射依然存在,因此要想防止皮肤衰老,建议出门时涂抹一些防晒霜,或者打雨伞、戴上遮阳帽等。
衰老,是人类一生无法避免的环节,也是所有人共同需要去面对的事情,因此咱们无需过于恐惧或者担心。
无论实际年龄究竟是多少,咱们永远不变的还是一颗对生活热爱的心。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保持心态上的年轻,即便是岁月,也来得如此温柔。
#世界人口日#
根据1956年联合国《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确定的划分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时,则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1982年维也纳老龄问题世界大会,确定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10%,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老龄化产生的根源与主要解决办法产生老龄化的原因有三个:
1. 育儿费用提高、生产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加大,造成生育率不断下降,出现众多丁克族;
2. 医疗技术进步,公共卫生水平提高,人均寿命延长;
3. 计划生育等政府限制生育的政策。解决老龄化的措施,依据产生的原因不同而有所区别:1、由于人们的“寿命延长”而产生老龄化。这是人们生活水平和保健水平提高的必然结果,是民富国强的标志。要解决的问题,不是如何防止老龄化,而是如何应对由此造成老龄化后所带来的养老金不足和养老服务不足的问题。
2、由于人们“非均衡生育(包括生育高峰和少生孩子)”而产生的老龄化。
由于“非均衡生育(生育高峰和少生孩子)”而产生的老龄化,只能通过“均衡生育”来解决,其中实现“代际均衡政策”是最为可行也最为公平的选择;在发达国家实现代际均衡的生育率为2.17胎,在发展中国家实现代际均衡的生育率为2.3胎,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理想的生育率是2.3胎(10%无胎、10%一胎、40%二胎、30%三胎、10%四胎及以上)。
2010年人口普查长表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总和生育率为1.18110,其中“城市”为0.88210,“镇”为1.15340,“乡村”为1.43755。要将中国的生育率调控到2.3胎,实行“允许一胎、鼓励二胎、放开三胎或多胎”的生育政策是最理想的选择(俄罗斯已经对无胎征税),由于中国有越来越多的夫妇不孕不育,所以允许三胎或多胎才能有效的弥补不孕夫妇导致的生育率下降,形成“普通二胎、中产三胎、少数多胎和少胎”的理想人口结构,有利于增加中产阶层的比重,尽快使中国形成橄榄型社会结构。
由于进入到严重少子化社会之后(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在15%以下,为超少子化;15%~18%,为严重少子化;18%~20%,为少子化;20%~23%,为正常;23%~30%,为多子化;30%~40%,为严重多子化;40%以上,为超多子化。)会造成严重的社会灾难,并且难以恢复到人口的代际均衡的水平;中国在2000年前后就进入了超少子化社会(14.03%),就算放开生育,也已经难于恢复到世代交替的正常水平了;鼓励生育势在必行,否则,人口快速衰退不可避免
全世界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总数已达6亿,有60多个国家的老年人口达到或超过人口总数的10%,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行列。我国许多城市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
2010年人口普查:“少子化”问题最严重!
国家统计局2011年4月28日发布了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主要数据(见后附文),依据其趋势好坏(民族构成、地区分布和人口的流动的好坏较难确定),可概括为:
一、趋势向好的数据有:
1、人口增长趋缓。十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1.07%下降0.5个百分点。数据表明,中国人口增长处于低生育水平阶段。
2、总人口性别比下降。
3、老龄化加速。(注:老龄化与少子化有本质的区别;老龄化,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寿命延长的必然结果,是民富国强的标志;少子化,是生活压力加大和及时行乐盛行的必然结果,将给家庭和国家带来灭顶之灾!)。
4、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上升。这次人口普查,与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每十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3611人上升为8930人,文盲率(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4.08%,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6.72%下降2.64个百分点。
5、城镇人口比重上升。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6557万人,占总人口的49.6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67415万人,占50.32%。
二、趋势向坏的数据有:
1、少子化(注:少子化与老龄化有本质的区别;老龄化,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寿命延长的必然结果,是民富国强的标志!少子化,是生活压力加大和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在15%以下,为超少子化;15%~18%,为严重少子化;18%~20%,为少子化;20%~23%,为正常;23%~30%,为多子化;30%~40%,为严重多子化;40%以上,为超多子化。)
2、总和生育率极低。这次人口普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40152万户,家庭户人口124461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发布
(2011年4月28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局长 马建堂
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央各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国新闻媒体的积极配合下,经过近千万普查人员的奋力拼搏和十三亿各族人民的积极参与,人口普查顺利完成现场登记、复查和事后质量抽查等工作,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予以公布。
一、人口总量
这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
二、家庭户规模
这次人口普查,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主要是由于中国生育水平不断下降、迁移流动人口增加、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等因素的影响。
三、性别构成
这次人口普查,男性人口占51.27%,女性人口占48.73%,总人口性别比由2000年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以女性人口为100.00)。
四、年龄构成
这次人口普查,0-14岁人口占16.60%,比2000年人口普查下降6.2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说明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巨大改善,生育率持续保持较低水平,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
五、民族构成
这次人口普查,汉族人口占91.51%,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91.59%下降0.08个百分点;少数民族人口占8.49%,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8.41%上升0.08个百分点。少数民族人口十年年均增长0.67%,高于汉族0.11个百分点。
六、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这次人口普查,与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每十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3611人上升为8950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1146人上升为14032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33961人上升为38788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35701人下降为26779人。
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和文盲率的变化,反映了中国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以及扫除青壮年文盲等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
七、城乡构成
这次人口普查,同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3.46个百分点。这表明2000年以来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城镇化水平的提高。
八、地区分布
这次人口普查,东部地区人口占31个省(区、市)常住人口的37.98%,中部地区占26.76%,西部地区占27.04%,东北地区占8.22%。
与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东部地区的人口比重上升2.41个百分点,中部、西部、东北地区的比重都在下降,其中西部地区下降幅度最大,下降1.11个百分点;其次是中部地区,下降1.08个百分点;东北地区下降0.22个百分点。
按常住人口分,排在前五位的是广东省、山东省、河南省、四川省和江苏省。2000年人口普查排在前五位的是河南省、山东省、广东省、四川省、江苏省。
九、人口的流动
这次人口普查,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6139万人,其中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人口为3996万人,不包括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人口为22143万人。同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增加11700万人,增长81.03%;其中不包括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人口增加10036万人,增长82.89%。这主要是多年来中国农村劳动力加速转移和经济快速发展促进了流动人口大量增加。
人口普查现场登记结束后,在全国随机抽取了402个普查小区进行事后质量抽查,通过与现场登记结果比对,这次普查的漏登率为0.12%。
这次人口普查取得了关于中国人口总量、素质、结构、分布等大量的基础数据,是一笔极为宝贵的信息财富,对制定“十二五”期间的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我们正在组织力量进行详细汇总和分析,并将陆续予以公布。
资料1:3000万人口以上国家的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国名普查时间0~1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少子化程度日本2005-04-0113.8%超少子化意大利2003-01-0114.3%超少子化西班牙2003-07-0114.5%超少子化德国2002-12-3115.0%严重少子化乌克兰2002-12-3115.8%严重少子化中国2010-12-3116.6%严重少子化俄罗斯2002-01-0116.8%严重少子化波兰2001-12-3118.2%少子化加拿大2003-07-0118.3%少子化英国2002-06-3018.6%少子化法国2003-01-0118.9%少子化韩国2002-07-0120.6%正常美国2002-07-0121.0%正常阿根廷2001-11-1728.3%多子化南非2001-10-0132.1%严重多子化印度2001-03-0134.4%严重多子化坦桑尼亚2002-08-2444.2%超多子化(资料来源:日本总务省统计局网站)
资料2:中国人口出生率(09年中国卫生统计):年份人口出生率(‰)少子化程度194936.00超多子化196537.88超多子化197033.43超多子化197523.01超多子化198018.21多子化198521.04超多子化199021.06超多子化199218.24多子化199318.09多子化199417.70多子化199517.12多子化199616.98正常199716.57正常199815.64正常199914.64少子化200014.03少子化200113.38少子化200212.86严重少子化200312.41严重少子化200412.29严重少子化200512.40严重少子化200612.09严重少子化200712.10严重少子化200812.14严重少子化200911.95严重少子化201011.90严重少子化201111.93严重少子化201212.10严重少子化(注:人口出生率21.0‰以上为超多子化;21.0‰~19.0‰为严重多子化; 19.0‰~17.0‰为多子化;17.0‰~15.0‰为正常;15.0‰~13.0‰为少子化;13.0‰~11.0‰为严重少子化;11.0‰以下为超少子化。)
资料3:1950~2010年中国妇女总和生育率(国家统计局数据)年份总和生育率(孩)少子化程度19505.81超多子化19556.26超多子化19604.02严重多子化19656.08超多子化19705.81超多子化19753.57严重多子化19802.24正常19852.20正常19902.31正常19951.56严重少子化20001.22严重少子化20051.34严重少子化20101.44严重少子化(注:总和生育率:5.0以上为超多子化;5.0~3.0为严重多子化;3.0~2.4为多子化;2.4~2.1为正常;2.1~1.8为少子化;1.8~1.5为严重少子化; 1.5以下为超少子化。)
资料4:日本的总合生育率(2000年- 2005年)年份总合生育率%20001. 4720011. 3020021. 1720031. 1920041. 1620051. 08(资料来源:日本内阁府,少子化社会白皮书)
资料5:1990年6月日本厚生劳动省发表了1989 年的日本总和生育率下降到1.57%,这在日本被称为“1.57”危机。这一数字震动了日本政府和国民,“控制少子化进程,促进适龄妇女生育”就成为了当时日本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厚生省因此紧急设置了“有关今后家庭及抚养孩子的谈心会”,该谈心会主要讨论: 从“为了企业生产活动的家庭生活”向“为了家庭生活的企业生产活动”的转变,今后要营造男女共同生育抚养子女的环境。并指出,教育、居住状况所带来的经济及精神负担、女性分娩、抚养孩子与继续工作的矛盾、女性的晚婚化、年轻人的单身化意识是当时导致生育率下降的主要原因。“1.57”冲击就此拉开了日本政府与少子化斗争的帷幕。
日本当局一项新调查显示,日本要维持良好的社会结构,最理想的状况是每对夫妇诞下2.48名孩子。但在2008年,每对夫妇的生育率平均只有1.37这极低水平。“少子化”即生育率低,在日本已达到危害“国家兴衰”的地步,日本政府一份内部文件就将少子化的严重程度,称为“静默发生中的紧急状态”。
资料6:日本经营者团体联盟曾指出,出生率急剧下降,将导致劳动人口减少、国内市场规模缩小、中青年负担增加等问题,使经济发展受到制约。实际上,在现今的日本,人口少子化已经给经济社会造成了许多负面的影响。首先,少子化加速了日本高龄化社会的进程。少子高龄化的结果,给日本带来一系列深刻的影响,这影响不仅仅表现在医疗、福利、养老金等社会保障方面,特别是波及到经济增长的减速以及家庭模式的变化。其次,少子化对经济将产生重大影响。从宏观经济角度来看,少子化最明显的特征是人口减少,同时,高龄人口的消费呈减少趋势,儿童数量减少也造成需要减少。从供给方面来讲,劳动人口的减少造成劳动供给缩小。供求双方的缩小将成为阻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从微观经济角度来看,少子高龄化会增加社会保障成本,给企业带来福利负担,甚至会给日该企业竞争力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日本经济企划厅2000年6月发表的推算统计显示:2005年后的15年间,因人口减少的影响,国内生产总值将下降6.7%(日日本内阁府网站)。
资料7:当进入了严重少子化社会后(年人口出生率低于13.0‰或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低18%或总和生育率低于1.8),人口均衡难于恢复,人口衰退不可避免!
现状
全世界60岁以上老年人口总数已达6亿,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引起了联合国及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视和关注。80年代以来,联合国曾两次召开老龄化问题世界大会,并将老龄化问题列入历届联大的重要议题,先后通过了《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十.一国际老年人节》、《联合国老年人原则》、《1992至2001年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全球目标》、《世界老龄问题宣言》、《1999国际老年人年》等一系列重要决议和文件。提醒各会员国铭记着二十一世纪的社会老龄化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对任何社会都是一项重大的挑战,吁请各会员国加强或设立老龄化问题国家级协调机构,在国家、区域和地方各级制定综合战略,把老龄问题纳入国家的发展计划中,为老龄化社会的来临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提出了建立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社会的口号,以期增强人们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和老年人问题的重视。
老龄化为什么会成为问题?根据美国普查的研究,世界性的人口老龄化是历史上未曾出现的社会现象。人们可以把这一现象当作历史进步来庆祝。从根本上讲,这种人口转变是医疗进步、教育水平明显提高和经济发展的直接成就,也是公共卫生事业,例如饮用水卫生、克服营养不良、克服传染病和寄生虫疾病,以及降低母婴死亡率的结果。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主要特点是:第一,人口老龄化提前达到高峰。20世纪后期,为控制人口的急剧增长,国家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使得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加快了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由于下世纪前半叶人口压力仍然沉重,还要继续坚持计划生育的国策,其结果将不可避免地使中国提早达到人口老龄化高峰。第二,在社会经济不太发达状态下进入人口老龄化。先期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一些发达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0000美元以上,呈现出先富后老,这为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奠定了经济基础。而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约为3000美元,呈现出未富先老,由于经济实力还不强,无疑增加了解决老龄化问题的难度。第三,在多重压力下渡过人口老龄化阶段。下个世纪前半叶,中国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改革和发展的任务繁重,经济和社会要可持续发展,社会要保持稳定,各种矛盾错综复杂,使得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相对发达国家和人口少的国家更为艰巨。
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和地区进入老龄化的标准。以此为标准,我国自2000年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以65岁及以上占总人口比例的数据为参考,此指标从2002年的7.3%上涨至2012年的9.4%。2012年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到1.27亿人,且每年仍以800万人的速度增加。有关专家预计,到2050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达到总人口数的三分之一。
而中国老龄化还存在以下几个特点:
一、地区差异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分布不平衡,地区间老龄化程度差异也较大。北京、天津等四个直辖市和浙江、江苏等中东部发达地区的人口老龄化程度要高于西部经济欠发达的省份。而东部地区工业化水平要远强于西部地区,这些地区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旺盛,劳动力不足的情况将会通过吸引西部地区年轻劳动力的流入而得到满足,因此未来一段时期内西部地区的老龄化速度预计将高于东部地区。
二、城乡倒置
改革开放前20年,我国在工业化的同时没有相应的进行城镇化,导致大量人口滞留在乡村。而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速,大量青壮年劳动力源源不断从农村流入城市,降低城市老年人口比重的同时却提高了农村实际老龄化程度。根据中央农村工作办公室2009年调查,农村在老年人口总数、老龄化水平和老年抚养比等三个重要指标上都明显高于城市。其中,农村老年人口总数为1.05亿,是城市的1.69倍;老龄化水平18.3%,是城市的2.3倍;农村老年抚养比高达34%,是城市的2.8倍。
好处:
1:教育竞争压力小了,从小学到大学的机构虽然会倒闭,但是内卷化确实会降低很多。
2:工作压力也会小很多。再多人鼓吹机器人,可干活的人少,但可供选择的就不多,员工待遇会增加(参考日本雇佣制度,如今的日本更愿意花高价终身雇佣新人)高收入高福利是标配。底层社会劳动者生活水平会提高。
3:被动强制产业升级,技术升级,以及走出国门找利润。扩大世界影响力。
4:养老产业会催生出新的万亿级巨无霸。
5:高收入高福利加速了对外国青年的吸引力,至于能否筛选出优质青年过来,就看政策了。
坏处:
1:新生儿人口下降,相关产业(婴幼儿奶粉,纸尿布,玩具,教育机构等)萎缩明显。大学很可能会开启倒闭潮(如果招留学生不理想的情况下)
2:未来青年减少,社会消费会爆减(日本低欲望消费,老年人手里有钱但是不敢消费或者是没大额消费的必要)。
3:养老金亏空,退休年龄会一推再推(看新加坡七十岁还在工作)。
4:人才储备,除非学习美国西欧放开国门,吸引外国优质青年入籍,人才缺口会很大。毕竟我国是全产业链国家,需要的基层技术人员就已经很多了。早知道哪怕是开挖掘机也是一件技术活。
5:医疗系统会崩溃。90年以前的人口数量太大,那么多老人存活,对医疗养老的需求会爆炸。社会对于“老而不死是为贼”加剧认同。(参考日本青年杀老年人反而网上鼓吹点赞三千人的极端案例)
6:忍一忍,拖到90年前的人死光,社会曙光就来了。也就只是40_50年罢了。总结起来,坏处关于教育,医疗,养老,婴幼儿消费,人才储备这几个显而易见的。
俗话说得好,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寿命越长,老人越多,这是好事,会逐渐形成全 社会 尊老、爱老、敬老的传统美德。
人的寿命为什么会越来越长?是因为 社会 进步了, 科技 发展了,生活改善了, 健康 指数提高了。过去讲,人生七十古来稀。现在呢?七十岁以上的人多如牛毛,这些人已不算什么老人了,他们除了能自食其力外,还能照顾子孙后代。在农村,七十岁以上老人还在下地干活谋发展。在城市,七十岁以上老人还在吟诗绘画练书法。他们的生活快乐着呢。不要担心人的寿命越来越长, 社会 问题会越来越多。随着我国 社会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任何 社会 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养老问题,劳动力缺乏。
我国现在的平均寿命为69.98岁。
人的寿命是随着 社会 的发展而变化的。
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2017年我国卫生 健康 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76.7岁。
2020年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77岁。人的寿命越来越长,会带给什么 社会 问题?
@英雄拒绝黄昏 认为主要有如下问题:
一、退休年龄会推迟。也就是说,退休年龄很有可能会推迟5岁。打个比方,以前55岁的,现在很有可能要60岁了。 二、老人的待遇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晚年生活会更加丰富多彩。 三、重新认定青年、中年、老年的界限,比如说以前35一一45岁是中年,现在可能是45一一65岁才属于中年人了。 四、更多的新兴产业出现。像现在许多老年人退休以后还在寻找第二职业干,以后这一类职业有可能运用而生。 五、如何赡养老人成了大问题。 六、老人迟推休,年轻人的就业压力会不会越来越大?许多位置给老人占了,年轻人会不会越来越没机会?这样会不会形成更大的矛盾? 七、年轻人的负担会不会更重?独生子女要赡养四位老人(双方的父母)。总之,寿命越来越长,问题就越来越多。这是毫无疑问的,但如何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
长寿多辱, 健康 地活到75岁就很好了,不要贪婪地刻意追求长寿。人的器官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衰退老化,即便活着也是需要不断的休整治疗。到时候老人耳聋眼花,四肢僵硬,已经没有独立去医院的能力,必定给奔事业家庭的子女增添沉重精神和经济负担,最后可能还要住院抢救,拖延生命的终结,需要日夜陪护,最后人财两空,子女疲惫而离世。与其这般不如在没有丧失自理能力的时候,安然离世,与子女与自己都是功德圆满的好事。
感谢诚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 健康养生 的格外重视,人的平均寿命越来越长,我国人口已经进入老龄化 社会 。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规模为2.49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7.9%,我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规模超过两亿的国家。今年11月份要开展全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预计老年人口将增加至2.7亿人。
人的寿命的延长带来一系列 社会 问题:
应对养老问题是一项 社会 问题,需要在医疗服务、卫生 健康 、身心 娱乐 等方面加强顶层设计的同时,全 社会 也要给予老年人充分的关爱,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全力应对越来越严重的老龄化问题。
个人发表一些以及的拙见,欢迎大家评论交流,谢谢。
谢芳说过:人不怕死,但怕老。人老不光是要经常麻烦别人,且给 社会 带来不少的负担。所以建议国家实行自愿安乐死!
非常感谢,周云楼老师,邀请我回答这个问题。重点是养老问题。
目前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大约在77岁左右。所以80岁以上的老人不管是在农村,还是城市市都不少见。
一个80岁左右的人按正常的婚姻,儿子大概在55岁左右,孙子在30岁左右,第四代已经出生、上幼儿园或者小学。
按这个年龄结构。老人的儿子已经到了,多发病的年龄(45——55岁)如果身体还好,就要照顾孙辈上学等问题。孙辈年富力强。干事业的好年龄,还有教 育儿 女的重任看!老人的养老问题就来了。
多子女的存在这样的问题,独子独女的就更困难了。
特别是在农村,老人没工资,有点老底,被儿女的婚事洗劫一空,甚至借了债,再加上年老多病。看病,生活都靠儿女掏腰包,是一件非常难的事。 工作人员有退休工资一般不需要儿女们的资金还好些不管怎么养老还是有一些保障的。
最后提一点建议。 1.有钱人多做慈善,特别是针对老年养老方面的。减少浪费。
2.政府增加一些。养老方面的投入。
3.人人献出一点爱,夕阳无限好,
老的心里非常容易满足的
4.每人尽一点孝心,老人的养老就不时是问题。
绝对会对生老病死的自然平衡带来冲击!对 社会 的发展等等方面绝对也会带来不利的因素甚至不良的后果!我从 社会 学的关系人类的奥妙生成法则来说,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现在又鼓励可生二胎,这里老的又老不死等等的关系绝对是矛盾的!也就是说该生的没有生、该死的没有死长久这样下去人类绝对会遭难。所以这种矛盾可以人为控制,有种矛盾是永远无法摆脱的。我比个假设例子啊!发放工资的和长寿有关单位的和殡仪馆的,如果死了一个人以上三个单位绝对表现出天差地别的态度!"终于又死一个了;又来一个生意了"...假设的绝不是讽刺,但道出了 社会 的种种关系奥妙自然和无可奈何的。其实从个人的角度希望肯定自己越长寿越好甚至还希望长生不老永久不死呢!总之生死不平衡的结果以后怎样?谁也无法预料,绝对不会是好事!
以人为本。谁又不愿意地老天荒?人类,寿命的长短与 社会 进步密切相关……。 社会 发展要围绕着人类发展而发展。人,是推动 社会 进步的主要力量!相辅相成。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