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由什么引起的
1. PV是一种多能干细胞疾病根据干细胞增殖分化理论,干细胞的异常可直接导致各系造血细胞的异常。由于PV在外周血表现为全血细胞增多,在骨髓组织学上表现为三系细胞增生,故在50年代人们就推测PV为干细胞疾患。1976年,Adamson等对两名PV的妇女进行了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同功酶分析,结果发现其皮肤成纤维细胞、淋巴细胞含有两型G-6-PD同功酶(GdA/GdB),而外周红细胞、粒细胞、血小板均只含相同的A型G-6-PD(GdA)。这表明它们来源于A型同功酶的干细胞,从而证实了PV是干细胞疾患的推断。应用Southem杂交和PCR等分子生物学技术,采用X连锁基因多态性和灭活式样分析,进一步肯定了上述结论,发现约80%女性PV患者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为单克隆性,而T淋巴细胞为多克隆。
2. PV的细胞和分子水平缺陷在半固体培养基中,PV患者骨髓细胞培养能形成自发性的CFU-E和BFU-E集落,而正常人和继发性细胞增多症患者均无或很少有自发性集落形成。且与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不同,PV患者血浆及尿中的促红细胞生长素(EPO)水平不增高,因此人们推测可能与EPO)信号传导途征异常,也许是EPO受体(EPO-R)本身异常有关,但对PV患者EPOY-R结构的研究表明PV患者并无EPO-R基因结构异常。最近研究发现PV系祖细胞对EPO、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1GF-1)高度敏感,从而导致了红系细胞的不可控制的产生。PV患者随着病程进展,骨髓中纤维母细胞不断增多是对巨核细胞释放的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反应性增殖的结果,Pv本身并不累及纤维母细胞。
3. 大系列的PV细胞遗传学研究表明约40%的患者有染色体核型异常,初诊时常见异常有del(20)(q11)、+8和+9,这些异常可见于PV病程的始终,对临床表现和病程影响很少,可能与疾病本身有关。目前认为与PV可能相关的染色体异常还有del(1)(P11) 、del(3)(P11;p14)、t(1;6)(q11;p21)和t(1;9)(q19;q14)。由于del(20)(q11)是PV最为常见的染色体异常,人们正在就此着手寻找PV的发病靶基因,现已确定一个共同缺失片段并已构建跨越此片段的人工酵母染色体,此工作正在进一步研究之中。
在欧洲血统犹太人中发现的家族性PV,表明PV可能存在有遗传易感因素。此外有人认为PV是受Friend病毒变种“红细胞增生性病毒”感染所致,将含有这种病毒的小鼠脾滤过液注射入正常的小白鼠体内,可引起红细胞容量增多和脾肿大,但在人类还未得到充分证实。
4. 本病的病因尚不清楚。大多数病人的血浆和尿中EPO水平不但不增加,反而显著减少。细胞培养显示PV患者红系祖细胞EPO受体的数目、亲和力和表达与正常人无差异,对编码EPO基因进行序列分析也未发现异常,上述结果显示该病的发病无EPO受体这一环节。近代研究表明PV不是正常干细胞的过度增生,而是由单一细胞起源的异常克隆性增殖所致。
二、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有哪些临床表现
1.非特异症状包括头痛、虚弱、眩晕、疲乏、耳鸣、眼花、健忘等类似神经症症状。重者复视、视力模糊。5%~20%的PV患者可以出现痛风性关节炎。
2.皮肤瘙痒及消化性溃疡将近40%的患者会出现皮肤瘙痒,特别是温水浴用力搔抓后。PV患者常有消化道不适,主要包括上腹不适,胃镜提示有胃十二指肠糜烂等,推测可能与血液黏度增高造成胃黏膜供血异常有关。
3.红斑性肢痛病表现为四肢末端烧灼样疼痛、发白或发绀,但动脉搏动正常。
4.血栓形成、栓塞或静脉炎与血流显著缓慢有关,尤其伴有血小板增多时,可有血栓形成和梗死。血栓形成最常见于四肢、肠系膜、脑及冠状血管,严重时出现瘫痪症状。
5.出血倾向由于血管充血、内膜损伤以及血小板第3因子减少、血块回缩不良等原因,可有出血倾向。最常见于皮肤淤斑、牙龈出血,有时可见创伤或手术后出血不止。
三、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治疗
一、对症治疗 皮肤瘙痒大多随着骨髓增生被抑制后减轻或消失。顽固者可以试用抗组胺类药物,如息斯敏,西咪替丁。有高尿酸血症者,可用别嘌醇,如合并痛风性关节炎,可并用秋水仙碱、糖皮质激素。对于血栓形成,不主张使用血小板抑制剂,如阿司匹林、双嘧达莫,因其并不能减少血栓形成,反而增多胃肠道出血机会。
二、静脉放血及红细胞单采术 静脉放血可在较短时间内使血容量降至正常,症状减轻。每隔2~3天放血200ml~400ml。放血后维持疗效1个月以上,本法简便。较年轻患者如无血栓并发症可单独采用。但放血后有引起红细胞及血小板反跳性增高的可能,反复放血又有加重缺铁倾向,宜加注意。对老年及有心血管疾患者,放血可能引起血栓并发症,要谨慎,一次不宜超过200~300ml,间隔期可稍延长。
采用血细胞分离机进行治疗性红细胞单采术(therapeutic red cell apheresis),可迅速降低血细胞比容和血液粘度,改善临床症状,单采一次即可使血红蛋白降至正常范围,如联合化疗,则可维持疗效。但应补充与去除红细胞等容积的同型血浆。本治疗适用于伴白细胞或血小板减少或妊娠的患者。
三、化学治疗
1、羟基脲 对PV有良好抑制作用,每日剂量为15~20mg/kg。如白细胞维持在(3.5~5.0)×109/L,可长期间歇应用。缺点是停药后缓解时间短,治疗过程中需频繁监测血象。
2、烷化剂 通过抑制骨髓增殖起作用,有效率80%~85%。常用的有白消安、环磷酰胺、左旋苯丁酸氮芥(留可然)及马法兰(美法仑、苯丙氨酸氮芥),治疗作用较快,缓解期长,疗效可持续半年左右。苯丁酸氮芥副作用较少,不易引起血小板减少。用量和方法:开始剂量:环磷酰胺为100~150mg/d;白消安、美法仑及苯丁酸氮芥为4~6mg/d。缓解后停用4周后可给维持量,环磷酰胺为每日50mg,白消安为每日或隔日2mg。
3、高三尖杉酯碱 常用剂量2~4mg/d肌注或加入5%葡萄糖溶液中静脉点滴,7~14天为一疗程。可使红细胞短期内明显下降,甚至达正常水平。通常一疗程疗效可持续3~6个月,复发后再用仍有效。
四、放射性核素治疗 32P的β射线损伤DNA和RNA,从而抑制血细胞生成,使细胞数降低,达到治疗效果。
五、干扰素α 可抑制PV克隆的增殖,目前已用于临床,剂量为300万U/m2,每周3次,皮下注射。治疗3个月后脾脏缩小,缓解率可达80%。
四、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饮食需要注意什么
1.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切忌进补!
PV本身就会给患者造成总血容量增多的现象,如果采取进补的方式,很容易起反作用,加重患者身体的负担,甚至加重病情。在饮食方面,患者少吃鱼腥发物、辛辣刺激性食物、羊肉、海参等,这些都是补阳气的,补血又补阳,助阳生热,而PV本来就是湿热内阻为主症的病,这些食物很容易就加重了疾病的症候的演变,所以要少食辛辣产品、、海鲜羊肉、忌补品。
2.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要少食嘌呤类含量高的食物
PV患者血细胞过高后容易引起血尿酸过高,甚至痛风。涮羊肉的汤等各种鱼汤、肉汤,有贝壳的海产品,啤酒等含嘌呤较多,尽量避免服用。
3.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要及时预防血栓形成
生地、淡豆豉、红花、桃仁、三七,这几个药物可以选择。三七可以喝粉,鲜生地可以泡水代茶饮,而淡豆豉、红花、三七,这些都可以泡水喝。从食材来说,番茄、橄榄、苦瓜、芹菜、莴苣这些都是清凉之品,而清凉之品正好抵消了PV患者体内的湿热之气,具有清热、凉血、解毒的功能。另外橄榄泡水当茶喝也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4.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可以应用的改善病情的食疗
针对一些PV患者,我们可以通过其他的食疗方法来帮助患者改善病情,减少疾病对患者身体的伤害。具体食疗方法如下:
(1)食用仙人掌。仙人掌药性苦寒,能行气活血,清热解毒,对热毒血淤,脉络不通,有明显疗效。食用方法:取仙人掌一枚,将刺剥去,洗净后剁碎,取鸡蛋1枚,去壳与仙人掌搅拌均匀,炒熟食用。用后大便次数可能增多,但每日不超过3次为度。
(2)食用黑木耳。黑木耳药性甘平,富含碳水化合物、无机盐、硫、镁以及维生素B,有滋阴生津,活血抗癌的功效,能稀释血小板凝聚,降低血液粘稠度。
(3)生吃白萝卜。白萝卜含有丰富的木质素,能提高巨噬细胞的活动能力,吞噬突变的细胞,增强体内免疫力。
5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停减药问题
另外很多PV患者总觉得,吃一段时间药就吃够了,当病情控制和缓解以后,患者的警惕性就会下降,自行停药。实际上,治疗最忌讳突然停药,停药以后血小板会快速的增加,凝血功能会快速提高,所以停药后短时间内,一个月到两个月之内,可能形成新的血栓。所以一定不能突然停药,一定在医生指导下缓慢减药。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