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养生之道>健康生活

卡介苗接种免疫缺陷儿童应禁忌(儿童新冠疫苗接种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时间: 2023-07-19 06:22:13

原标题:卡介苗接种免疫缺陷儿童,应禁忌?

最近疫苗事件可谓是刷爆了朋友圈,媒体也曾报道儿童接种卡介苗死亡的事件。如何真确看待疫苗接种,尤其是卡介苗的接种?听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卢水华教授的解读。

作者: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卢水华教授

来源:《健康报》(本文转载已获得作者授权)

媒体曾报道,浙江一位7个月大的儿童在接种卡介苗后出现肺部感染、播散性卡介菌病及皮肤干燥萎缩,虽经全力救治,但仍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其死因被确认为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原发性免疫缺陷病——高IgE综合征,属常染色体遗传病,并已排除发病与卡介苗的质量或接种差错有关。那么如何正确看待卡介苗接种?

卡介苗预防儿童结核效果显著

卡介苗问世迄今已有80余年,是目前唯一可用的结核疫苗。在我国,卡介苗接种被称为“出生第一针”。多项有对照的现场研究与病例对照研究,证实卡介苗预防结核病的效果差别很大,保护力从0~80%,因此有关卡介苗的争议一直存在。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卡介苗对成人结核病并无保护作用,卡介苗接种也不能降低结核病传播。但是针对儿童结核病的观察研究几乎一直认为,卡介苗在减少原发性结核病、结核性脑膜炎、粟粒性结核病等方面效果显著。

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性脑膜炎和播散性结核病的平均有效率为86%,预防结核相关死亡的有效率为65%,预防结核性脑膜炎死亡的有效率为64%,预防播散性结核死亡的有效率为78%。WHO文件指出,在结核感染危险性高的国家或地区,为防止儿童结核病的发生及减少结核病的死亡,早期接种卡介苗可起到很大作用。

我国的计划免疫工作中一直致力于提高卡介苗的覆盖率及接种质量,目前我国婴幼儿卡介苗接种率已经上升为95%,卡介苗接种已经成为我国结核病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有黄疸新生儿暂不接种卡介苗

卡介苗接种的禁忌证:①结核病、发热、急性传染病、肾炎、心脏病、免疫缺陷症、先天及后天免疫不全的婴儿或儿童、神经系统疾病、极度营养不良、湿疹或皮肤病患者。②急性疾病、烧伤患者、疾病恢复期(疾病结束及健康恢复之间)、近期接种天花疫苗、泌尿道感染患者。③由于使用下列药物或治疗而致免疫应答抑制:烷化剂、抗代谢药、放射治疗、类固醇。④由于下列疾病导致免疫应答降低:全身恶性肿瘤、HIV感染、γ干扰素受体缺陷、白血病、淋巴瘤。⑤早产儿或体重在2500克以下的新生儿或伴有明显的先天性畸形的新生儿。

如果早产儿家中没有传染源,最好在出生6个月后再接种卡介苗。如果半年内体重已经超过2500克,经医生检查发育正常的也可以接种。出生后有黄疸的新生儿暂时不要接种,应完全恢复正常时再接种。

免疫缺陷病接种易染播散性卡介菌病

接种卡介苗是一次人为的卡介苗感染过程,大多都会产生轻微的局部反应,继而在注射部位出现小溃疡。一般接种后1~2周,局部会呈现红色小结节,后逐渐长大,微有痛痒;接种两周左右出现局部红肿、浸润、化脓,并形成小溃疡;6~8周会形成脓疱或溃烂;10~12周开始结痂,痂皮脱落后留下一个微红色的小疤痕,以后红色逐渐变成肤色。除了局部溃疡,卡介苗常见的不良反应就是淋巴结炎,一般表现为同侧腋下淋巴结肿大,但偶尔也会在锁骨下或颈部发生;一般可以在发生部位皮下触摸到可移动的肿大淋巴腺;如果已经化脓,则会与皮肤相连,有时局部会有化脓白点出现。出现异常反应时应到结核病专科门诊就诊,一般给予抗结核治疗会很快好转。

由于卡介苗是一种减毒活菌疫苗,在极少数情况下,尤其是免疫缺陷儿童接种卡介苗后,由于身体缺乏免疫力,易发生全身性播散,称为播散性卡介菌病。该病极其罕见,发生率为0.06~1.56/100万,但其病死率约为60%。该病主要发生于患有确定的免疫缺陷病,如重度联合免疫缺陷病(SCID)、慢性肉芽肿病(CGD)及白细胞介素12(IL-12)/干扰素γ(IFN-γ)通路缺陷和艾滋病等患儿。该病的诊断和治疗较为困难,一旦怀疑,应送当地救治条件较好的结核病专科医院甚至上级医院住院治疗,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治愈播散性卡介菌的重要条件。在针对原发免疫缺陷采取相应治疗措施的同时,也要积极抗结核治疗。由于卡介苗对吡嗪酰胺天然耐药,治疗可选用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等药物,密切注意药物的副反应。

开展遗传学咨询规避疫苗接种异常

由于播散性卡介菌病是少见病,故预防本病发生极为困难。这就需要一方面开展遗传学咨询,进行产前诊断和新生儿筛查,对于筛查异常或有可疑免疫缺陷家族史的新生儿应避免接种卡介苗;另一方面,对于接种卡介苗后出现异常反应的患儿应严密追踪监测,规范疫苗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调查诊断。既要防止误诊和误导,避免不必要的纠纷产生,也要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播散性卡介菌病和可能存在的免疫缺陷病,保障儿童生命安全。

儿童新冠疫苗接种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最近一段时间全国各地都在进行3到11岁儿童新冠疫苗接种工作,由于儿童抵抗力较成人弱,因此不少家长咨询儿童新冠疫苗接种禁忌症是什么?注意事项有哪些?下面我为大家带来儿童新冠疫苗接种禁忌症和注意事项,感兴趣的小伙伴一起来看一下吧。

禁忌证:

1、对疫苗种成分存在过敏的儿童,或者有过疫苗接种过敏史,以及接种第一剂新冠疫苗后出现严重过敏的儿童,不建议接种;

2、患有急性疾病,如哮喘,或者未得到控制慢性疾病,如呼吸系统疾病、肝肾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处于慢性疾病的发作期,不建议接种;

3、处于发热期,或者存在其他感染性疾病的儿童,不建议接种;

4、对于严重免疫缺陷或者发病急性期,正在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的儿童,不建议接种;

5、对于血小板功能障碍,或患有出血性疾病,如DIC、血友病等,应谨慎接种;

6、对于儿童本身存在无法控制的癫痫,或其他严重精神系统疾病,比如格林巴利综合症、横贯性脊髓炎等,不建议接种。

注意事项:

1、儿童需要在监护人或者父母的陪同下进行接种,家长需要准备好可以提供身份证明的证件以及接种证;

2、接种前,家长积极与医生沟通孩子的健康情况,以及是否存在疾病,告知医生近期是否用药,来判断孩子是否适合接种疫苗;

3、接种后,需要在接种点留观30分钟后再离开,避免发生过敏或其他不适症状。同时回家后也要注意接种部位当天应避免接触水,日常应保持清淡饮食,短期内避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规律作息,避免熬夜。

以上就是儿童新冠疫苗接种禁忌症和注意事项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婴幼儿打完防疫针后有哪些注意事项

您好,接种前
∵发热时不要打白喉,百日咳,破伤风三联疫苗

∵腹泻时不要口服小儿麻痹症糖丸

∵空腹饥饿时不宜打预防针,以免繁盛低血糖等严重反应

∵打针前做好宝宝的工作,让勇敢的宝宝先打,以消除胆小宝宝的紧张害怕心理

接钟后

∵局部反应

一般在预防接种后24小时左右出现,接种部位可出现红,肿,热痛等现象.反应比较重的可引起附近的淋巴结,淋巴管发炎.注射部位肿大的硬结范围又分为轻,中,重.轻的直径小于2.5CM,中的在2.5-5CM.超过5CM为严重反映,这时反应可持续数小时.如果局部红肿较重,可以热敷(卡介苗接种后红肿严禁热敷).早晚各一次,每次5分钟左右.并要勤换内衣,避免破溃后感染,如局部感染可涂紫药水.

∵全身反应

首先表现为发烧.轻度为37-37.5度,中度为37.6-38.5度,39度以上为重度发热.除此之外,部分宝宝可伴有头痛,头晕,全身无力,寒颤,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以上反应一般多在24小时之内消退,很少持续3天以上,如果重度发烧可服用退烧药,一般体温恢复到正常后,其他症状也就消退,如果高烧不退或有其他异常,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居家护理

要好好休息,不要跑跳过多

保护打针部位的清洁,不要用手抓

不吃有刺激性的食物.

多喝开水

家长随时观察宝宝接种后的反应

打针后两三天内应避免剧烈运动,注意注射部位的清洁卫生,暂时不要洗澡,以防局部感染

从婴儿期以至成人,每个人都要接受数次的预防接种,尤其在婴儿期施打预防针的次数更多,已经成了幼儿预防保健项目中最重要的部份。然而,预防接种注射后,常有不少的反应与副作用,常让初为人父母者不知所措。

打预防针时应注意:1.打防疫针前,应给孩子洗一次澡换件干净衣裳。2.向医生说清孩子的健康状况,对发热,各种急慢性传染病及恢复期、器质性疾病的儿童应暂缓接种,等以后补种。经医生检查认为没有接种“禁忌症”方可接种。3.有明确过敏史和免疫功能缺陷的儿童不予接种。4.孩子打过预防针后,要在接种场所休息15-30分钟,接种后如出现高热或其他接种反应,要请医生及时诊治。5.回家后要避免剧烈活动,对孩子细心照料,注意观察,多喂些开水,如孩子有轻微发热,精神不振,不想吃东西,哭闹等,一般在1—2天就会好的。如反应加重,应立即请医生诊治。
希望能够帮到您!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