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冠心病心绞痛如何饮食
1、生姜
生姜中含有姜烯酚、姜烯酮,能降低血液黏稠度,减少血小板凝集,预防心脏血管梗死和脑梗死,具有超过阿司匹林的抗凝作用,故有“血液清道夫”之称,对心绞痛具有良好的作用。
2、山楂
中医认为山楂性温,味酸甘,功能消食和中,行气散瘀,适宜心绞痛患者食用。山楂所含的成分中,具有加强和调节心肌、增大心室心房运动振幅和冠状血管流量,防止由于电解质失衡所引起的心律紊乱,以及降低血压、降低血清胆固醇、利尿和镇静等作用,因而成为心绞痛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药食两用佳品。
3、洋葱
洋葱中含有前列腺素A.能扩张血管,降低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量,预防血栓形成。洋葱中还含有一种成分叫槲皮酮,可抑制血小板凝集,促进纤溶系统功能,从而预防血栓形成。
4、鱼类
在预防血栓的食物中,一定不要忘记鱼类。鱼除了可以调节血脂外,还可以使血中纤维蛋白原下降,并能使凝血时间延长,具有抗血栓形成的作用。
5、辣椒
科学家认为,尽管辣椒促进纤溶系统抗血栓的功能是短暂的,但经常食用辣椒,对促进微血栓的清除有帮助。
6、红葡萄酒
研究发现饮用红葡萄酒可使血小板凝集力下降,从而防止血栓形成。专家认为,葡萄皮中富含“R”成分,可以防止血栓形成,因此无论吃葡萄或饮用紫葡萄汁都有预防血栓的功效。
7、橄榄油
研究发现橄榄油可使血小板黏附性下降,同时血小板释放血栓素A也下降,从而抑制血小板凝集引发的血栓。
8、蔬菜与水果
研究表明,那些大量进食水果和蔬菜的人具有最活跃的纤溶活性。反之很少进食水果、蔬菜者,其纤溶功能较差,引发血栓风大。另一项研究发现,水果与蔬菜中所含维生素C与膳食纤维可以抑制血凝集,降低血中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同时降低血液黏稠度,避免血栓形成。
9、茶
专家认为,茶可以抑制血小板凝集,促进纤溶系统活性,从而防止血栓形成。绿茶中有一种儿茶素成分,与阿司匹林具有同等抗血小板凝集作用。绿茶具有抗血栓作用,饮茶时也增加了饮水量,对稀释血液有一定帮助。
10、黑木耳
黑木耳中含有氨基酸、甾醇类、乌苷酸、谷氨酸、矿物质及维生素,还含有肾上腺素等多种抗血栓物质,可以抑制血小板的凝集力,从而预防血栓形成。
二、冠心病高危人群有哪些
一、绝经女性和所有成年男性
女性在绝经期以前很少患严重冠心病,因为有雌激素的心血管保护作用,而绝经后,体内雌激素分泌逐渐减少,血液黏稠度增加,使冠心病的发病机会显著增加。而男性作为冠心病高发人群,18岁以上都有可能患上冠心病。
二、年龄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本就是一种老年退行性改变,随着年龄的增长,动脉粥样硬化会逐步加重,就好像长皱纹一样,年龄是至关重要的因素,而且不可逆转。
三、吸烟
这是早发冠心病较显著的危险因素。尼古丁诱发血管内皮反复收缩,导致内皮受损,极大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是一个可控的冠心病危险因素。
四、精神压力大
长期高负荷的工作以及易激动生气的脾气,也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如果您吸烟每天大于等于2包,并且长期熬夜,建议您必须要引起高度重视了。
五、肥胖
特别是年轻人,以代谢综合征为集中代表,表现为腹型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糖耐量异常等,主要于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相关,减肥是规避这一危险因素的有效手段。
六、“三高”
即高脂血症、高血压、高血糖(糖尿病),这是众所周知是冠心病危险因素,也是三种慢性病,重在长期控制,它们的危害是缓慢的、全面的,往往需要数十年才能发病,故不能引起某些患者的重视,但一旦犯病,都是复杂的、多系统的棘手疾病,如冠心病合并肾功能不全、脑动脉硬化、外周动脉硬化等等。
七、不良生活方式
久坐不动,缺乏锻炼。久坐或影响脂肪代谢,大幅减少了脂朊脂酶的活性。而这种酶可分解血脂循环,给肌肉供能。该酶活性的降低使血液中的脂肪及甘油三酯含量上升,增加患冠心病的风险,因此,摒弃不良生活方式,是预防冠心病的一大手段。
八、遗传因素
具体机制在目前尚不清楚。研究表明家族有早发冠心病史(<50岁)的患者冠心病发病率高。另外一种值得重视的遗传疾病是家族型高胆固醇血症,有些老人很消瘦却患有严重的冠心病,没有其他的危险因素,但是血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都很高,并且其子女得也普遍很高,又称为家族型高胆固醇血症,需要早发现早治疗。
三、冠心病的9大养生保健指南
一。起居有常:应早睡早起,避免熬夜工作
二。身心愉快:精神紧张、情绪波动可诱发心绞痛。养成养花、养鱼等良好习惯以怡情养性,调节自己的情绪。
三。饮食调摄:过食油腻、脂肪、糖类,会促进动脉血
管壁的胆固醇的沉积,加速动脉硬化,故不宜过食。饮食宜清淡,多食易消化的食物,要有足够的蔬菜和水果,少食多餐,晚餐量要少,肥胖病人应控制摄食量,以减轻心脏负担。
四。戒烟少酒:吸烟是造成心肌梗塞、中风的重要因素,应绝对戒烟。少量饮啤酒、黄酒、葡萄酒等低度酒可促进血脉流通,气血调和。
五。劳逸结合:应避免过重体力劳动或突然用力,不要劳累过度。
六。适当休息:心绞痛时最好稍稍躺卧休息一会儿。
七。体育锻炼:量力而行,使全身气血流通,减轻心脏负担。
八。积极治疗:坚持必要的药物治疗,对能加重冠心病病情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都必须服药加以控制。
九。猝死急救:猝死突然发生时,应争分夺秒急救,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摩和人工呼吸。将病人仰卧在木板或地上,用拳叩击病人左侧胸部二、三下后,捏住病人鼻孔,口对口吹气1次,时间为1秒钟,然后用一手掌跟(另一手重叠在该手上)按压在胸骨下1/3与2/3交界处,两肘伸直,垂直向下按压,然后放松,连续按压5次。再人工呼吸1次,心脏按压5次,如此循环。一般每分钟人工呼吸16~18次,心脏按压80~90次,要抢救到医护人员赶到现场。
四、冠心病的几个最佳治疗方法
1、心脏移植手术
对于以下情况:冠心病发展至晚期,经药物治疗无效。外科手术或介入治疗无法矫治、修复、疏导。出现顽固的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反复发作,危及生命,估测1年内死亡风险极高,均应及早施行心脏移植手术冠心病治疗。
2、再灌注治疗
再灌注冠心病治疗的方法是采取办法使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恢复心肌灌注,挽救缺血心肌,缩小梗死面积,从而改善血液动力学,恢复心脏的血液供应。
3、药物冠心病治疗
药物治疗是治疗冠心病的基础方法,主要是根据病情,在医师的指导下应用药物进行治疗。药物治疗冠心病可以缓解症状和稳定病情,某些药物也可以延缓或减轻冠状动脉硬化的发展进程,积极控制引起血管硬化的危险因素,可达到既治疗又预防的作用。
冠心病的中药治疗
方一:茯神12克,丹参、赤芍、桃仁、酸枣仁(炒)、柏子仁各9克,薤白、郁金、全瓜蒌、丹皮各5克,桂枝、甘草各3克,红枣5枚。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主治:冠状动脉硬化,叶1医辨证为痰瘀内滞型,症见心痛,痛有定处,咳唾痰涎,心悸,头昏,失眠,舌紫苔腻,脉滑。
方二:当归、炒自芍、党参、炒酸枣仁、沙参、合欢花、白术、茯神各9克,桂枝、远志各5克。服上药好转后原方去沙参、合欢花,加炙黄芪、秫米各9克,山药12克,炙片草5克,以补益心脾。每日l剂,水煎分3次服。
主治:窦性心动过速、左心功能不全、冠脉循环功能不全,中医辨证为气血两虚型,症见心胸隐痛,胸闷气短,动则喘息,心悸,倦怠乏力,心烦,面色不华,舌淡苔薄,脉虚弱。
冠心病患者应减少饮食能量,控制体重,减少脂肪总量及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量,增加多不饱和脂肪酸,限制单糖和双糖摄入量,供给适量的矿物质及维生素。
营养治疗措施:
(1)适量能量
以维持理想体重为宜,若超重,应减少能量的供给;切忌暴饮暴食,避免过饱,最好少量多餐,每天4~5餐。
(2)控制脂肪
脂肪的数量和质量都很重要。通常每天的摄入量应占总热量的30%以下。适当增加多不饱和脂肪酸的供给,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摄入。
(3)限制胆固醇
作为预防饮食,应限制在每天300毫克以下;治疗饮食低于200毫克以下。禁用含胆固醇高的食物。
(4)碳水化合物适量
碳水化合物根据我国人的习惯应占总能量的60%左右,并以复合碳水化合物为主,简单糖应限制,尤其是合并有肥胖或高脂血症的患者更应注意,肥胖者应限制主食,可吃些粗粮、蔬菜、水果等含纤维素高的食物,对防治高脂血症、糖尿病均有益。应限制含单糖和双糖高的食品。
(5)适量蛋白质
蛋白质需要量与健康人相同,即占总热量的10%~14%。尽量多用黄豆及其制品,如豆腐、豆干等,其他如绿豆、赤豆也很好。因豆类含植物固醇较多,有利于胆酸排出,胆固醇合成量减少。鱼类中河鱼或海鱼大部分含胆固醇较低,如青鱼、草鱼、黄鱼、鲤鱼、甲鱼、鲳鱼、带鱼等,每百克鱼肉胆固醇含量都小于100毫克,鱼油脂肪在防治冠心病中有重要价值。牛奶含抑制胆固醇合成因子,牛奶中脂肪和胆固醇使人担忧,但一瓶牛奶仅含脂肪9克,胆固醇30毫克,故冠心病患者不必禁牛奶。鸡蛋对冠心病的影响主要是蛋黄中的胆固醇,一个鸡蛋约含300毫克胆固醇,健康人每天吃一个鸡蛋不影响血胆固醇。事实上吃适量鸡蛋有益无害,但不宜多吃。
(6)充足的矿物质和维生素
因限制钠盐,对合并有高血压或有家族性高血压史的患者尤应注意。多食用新鲜绿叶蔬菜,深色蔬菜富含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
(7)食物选择
可用食物如粮食类、豆类及其制品、蔬菜、水果、酸牛奶、脱脂牛奶、鸡蛋清、鱼、去皮鸡肉、小牛肉、野禽及猪瘦肉;鲜蘑菇、香菇、豆浆、豆制品、赤豆、绿豆、豌豆、毛豆、菜豆、黄花鱼、大蒜、大葱、韭菜、海带、芹菜、茄子、黑木耳、核桃仁、芝麻等均有降脂作用。限制食物如去掉可见脂肪的牛羊肉、火腿、贝类(不包括小虾)、蛋黄。禁用食物包括含动物脂肪高的食物,如肥猪肉、肥羊肉、肥鹅、肥鸭、剁碎的肉馅;高胆固醇食物,如猪皮、猪爪、带皮蹄膀、肝、肾、肺、脑、鱼子、蟹黄、全脂奶油、腊肠;高能量及高碳水化合物食物,如冰淇淋、巧克力、蔗糖、油酥甜点心、蜂蜜、各种水果糖等,均为体积小产能高的食物;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芥末、胡椒、咖喱、大量酒、浓咖啡等。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