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性胃轻瘫临床上是属于糖尿病人的胃肠植物神经发生了病变而出现的常见症状。一般的表现在慢性胃炎或者是胃弛缓与胃潴留等等的出现。典型症状为一般会在饭后出现恶心呕吐、厌食或者胃部不适等等症状。体检的话可以看到胃部的地方已被胀满,可以听到震水的声音。X线检查的话会显示出胃蠕动减慢、还有胃扩张或弛缓等等现象。
对于糖尿病性胃轻瘫的预防和治疗,只能通过积极、有效,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来治疗糖尿病,是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的最好的方法。
那么糖尿病性胃轻瘫有哪些护理的方法呢?糖尿病性胃轻瘫最重要的就是要注意饮食宜忌。
首先,要坚持饮食治疗,少量多餐,每日6~8餐,弥补三餐进食量不足。其次,尽量少食用或者不食用太过硬或者干燥的食物,多多喝粥,牛奶或者是汤。如果病情非常严重的话,应该将食物混合搅碎成浆来冲服,以便更好的消化吸收,并且减少对胃部的伤害。另外,要增加富含水溶性食物比如说纤维的食物像是魔芋或者是水果这类的食物,以利于胃肠蠕动。最后,提醒广大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禁食刺激性食物或者是生冷食物等,因为这些食物会影响胃排空,还会造成损伤胃粘膜,应尽量避免。
健康快乐的生活是我们每个人的愿望,糖尿病胃轻瘫作为糖尿病的并发疾病,饮食上也一定要和糖尿病一样注意控制饮食,控制血糖。希望以上介绍能够给患者带来帮助,疾病并不可怕,只要我们保持积极的心态做好护理工作,肯定能享受美好的生活。
不少糖友,尤其是血糖控制的不甚理想的糖友们,会发现自己渐渐有了 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的症状。
这很可能是得了胃轻瘫了。
它之所以会出现,根源在于长期高血糖损伤了肠胃神经,使得依赖植物神经支配的肠胃运动功能障碍,导致胃排空功能受损。
它不仅会影响患者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还影响口服药的吸收,给糖尿病患者带来了极大困扰。
下面,“问上医”就为您详细介绍下它是怎么回事,又该如何解决。
长期高血糖会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自主神经支配的肠胃缺乏动力,胃排空延迟。
正常的胃排空为进餐后半小时排出50%以上的胃内容物,2小时排出约80%的胃内容物,3小时基本排空胃内容。
一旦出现胃轻瘫,进餐后1小时和3小时只能排出约40%和60%~70%的胃内容物。这常常会引起胃胀感。除此之外,糖友们还可能出现:
其中,呕吐是胃轻瘫的主要表现。如果您最近频繁呕吐,要警惕胃轻瘫了。
(1)恢复身体水分、补充电解质和液体营养素
以低脂、低纤维、少渣、流质为主,少量多餐,餐后需进行适当运动1~2小时,有助于胃排空。
食物应为小颗粒或小块儿状。研究证明,食用颗粒或是小块儿食物的患者,腹胀腹痛的症状明显减轻。
(2)药物治疗
营养神经的药物、止吐的药物以及促进肠胃蠕动的药物都可以缓解病情,如甲氧氯普胺。
糖尿病性胃轻瘫病情急,经药物治疗后,症状能大大得到改善。
(3)手术治疗
胃轻瘫严重者通常需要通过手术进行治疗。 植入胃肠起搏器增加胃肠动力。幽门成形术、空肠造瘘术、胃窦切除术、胃造瘘术等。也可帮助解决胃轻瘫。
要知道,胃轻瘫一旦发生,即使再怎么控制血糖也无法彻底纠正胃动力障碍。因此,要积极预防糖尿病性胃轻瘫,建议大家从以下5个方面着手。
(1)血糖控制是基础
血糖控制是预防糖尿病性胃轻瘫的基础。糖友的空腹血糖应控制在4.4~6.1mmoI/L,糖化血红蛋白小于6.5%。
(2)饮食治疗是关键
(3)腹部按摩疗法
(4)保持愉悦的心情
(5)运动疗法
“问上医” -来自古城西安的医生团队,为您分享科学实用的 健康 知识。
01
糖尿病胃轻瘫的病因病机
对于糖尿病胃轻瘫病,在中医学中虽无此名,但对此病的临床症状却早有论述。
《素问·奇病论》曰:“脾痹,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
《圣济总录·消渴门》曰:“能食者,末传脑疽背疮;不能食者,末传中满膨胀。”
论述了消渴(糖尿病)日久发生脾气虚弱,脾胃运化失常以及由此产生的脾胃症状。
姜喆指出, 中满正是脾为肥甘化热所滞,失其健运之明证,为本病发病之关键。
基于古代文献相关论述,结合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表现,姜喆认为本病属“消渴”、“痞满”范畴,其病位在胃,与脾关系密切。
从生理而言,脾以升为健,胃以降为顺,升降有序来共同完成人体饮食的消化、吸收和输布精微的作用。由于脾胃在生理上相互联系,因此在病理上亦相互影响。
本病为消渴日久,阴损气耗,致脾气虚弱,运化无力,升降失常,食积于中焦,气机不利,或久病入络,瘀血阻滞胃络所致。
姜喆认为, 本病以脾胃虚弱不足为本,血瘀、湿困、食滞、气滞为标,其中瘀血与虚证均有普遍性,两者之间关系密切,糖尿病胃轻瘫血瘀证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气虚。
02
糖尿病胃轻瘫的诊断治疗
有明确的糖尿病病史及临床症状和体征,辅助检查证实有胃动力障碍的存在即可确诊。
此外,诊断本病尚需排除其他影响胃排空的疾病,如食管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肿瘤、结缔组织病等,还要排除药物(如麻醉剂、镇静剂等)作用。
随着现代检测手段的增加和进步,对其进行更早期的诊断已成为可能。
在治疗方面,目前西医均是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应用促胃肠动力药,手法略显单一,且这些药物也有其局限性,如不良反应大,易产生耐药性,停药后病情易复发等。
与西医相比,中医的优势在于辨证论治,疗效显著,副作用少。
03
重视预防
中医重视预防,早在《内经》中就提出了“治未病”的预防思想,强调“防患于未然”。因此本病也应注重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姜喆主张,积极治疗糖尿病,防止糖尿病胃轻瘫的发生,乃属未病先防;积极治疗糖尿病胃轻瘫,防止其进展,乃属既病防变。
在糖尿病胃轻瘫的治疗中,早期应以预防为主,治疗多衷中参西,即在应用西药控制血糖的基础上配合中药治疗。
姜喆通过多年临床 探索 ,总结临床用药经验,认为运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胃轻瘫务使脾胃得健,壅滞得消,痞满得除,方可取得满意疗效。
故此,针对病机提出本病中医治疗的要点在于通过补益脾胃,并以对相关脏腑组织的调固和病理产物的清除,而达到使脾胃健运和顺的目的。 即以补益脾胃为主,调补脏腑阴阳气血,及时处理好瘀血、湿浊、气滞食积等兼证。
基本方药组成:水红花子,莱菔子,党参,白术,茯苓,半夏,香橼,赤芍。
全方以水红花子、莱菔子、党参、半夏为主药,共奏健脾利湿、行气消积之效。 因虚气留滞,偏于气虚者可酌情加用山药以增强补虚功效。
本病以脾胃虚弱不足为本,血瘀、湿困、食滞、气滞为标,故在补虚为主的基础上,兼顾祛瘀、化湿、消食、理气。
因为糖尿病病机关键为阴虚燥热,且糖尿病胃轻瘫的发病与肝、肾、大小肠功能失调也常有密切关系,所以治疗糖尿病胃轻瘫除应用上述方法外, 也应重视滋阴疏肝,或结合补肾、宽肠等法综合运用。
在上述方法中, 尤其重视气血同治,即活血化瘀法的应用。
他认为,糖尿病胃轻瘫虽以脾胃虚弱、中焦气机阻滞为病机关键,但其发病时多见久病的患者,所以 经常存在“血瘀”、“胃络瘀阻”的病机。
因此,临床上若瘀血偏重者, 可加用川芎、丹参或失笑散以增强活血化瘀力度,甚至选用活血通络之品,如刺猬皮、炮穿山甲等活血以祛瘀生新,使得气血通畅,瘀血诸证得消。
伴食滞者,可加用焦山楂、神曲、鸡内金以及槟榔等健脾助运、消食化积。
脾虚湿困者,可酌加藿香、佩兰、苍术或薏苡仁以醒脾化湿;偏气滞者,可加用香附、枳壳、厚朴、佛手、陈皮、木香等药以理气和胃、行气消胀除满;
阴虚明显者,可选用天花粉、石斛、生地、太子参、麦冬等药滋阴润燥;
兼肠道气滞、大便不畅者,可加用玉竹、何首乌、槟榔、炒莱菔子行气导滞,或加制大黄泻下通腑;大便不通兼腰膝酸软肾虚者,可用济川煎加减。
姜喆在多年临床实践中发现,糖尿病胃轻瘫也易伴见其他消化系统疾病。
如常合并胆囊炎,伴见口苦、咽干、胁肋不舒等症,可选用柴胡、黄芩、延胡索、郁金、生姜或川芎等药以疏肝利胆。
合并胃炎时,伴见胃痛、反酸、吸气、嘈杂等症,可选用砂仁、香附等药以理气和胃止痛。
在糖尿病胃轻瘫的治疗中,姜喆还特别强调医患结合, 中医治病非常重视调动患者的积极性,而不是单凭用药一途。
中国古代就已注意应用饮食、运动疗法治疗糖尿病,孙思邈最早提出糖尿病应注重饮食治疗。现代研究亦表明, 糖尿病胃轻瘫的发病及病情进退多与饮食、运动及心理失衡等因素有关。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饮食治疗对维持机体正常生存和调整机体代谢失衡不可缺少,它是糖尿病综合治疗中的基础治疗。
运动疗法可以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代谢指标,使患者保持标准体重及 健康 心理,改善心、肺、消化、骨骼、肌肉等系统功能。
医生必须综合分析,科学地向患者告知病情及治疗方案,争取患者合作,使其正确控制饮食,适当运动,保持乐观情绪等。
这其中要注意饮食运动疗法的个体化及运动的适量和经常性,从而改善疾病的可逆因素,提高疗效并预防复发。
04
验 案
刘某,女,58岁,2005年6月9日就诊。
患者因消谷善饥,于7年前多次测空腹血糖均在9.3~12.0mmol/L,诊断为“2型糖尿病”。
经饮食、运动疗法及服用磺胺类药物后,空腹血糖控制在5.7~7.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6.8~10.3mmol/L。
半年前开始出现上腹胀满,嗳气,尤以餐后明显,时有恶心,食量减少,体倦乏力,舌淡胖,苔薄白,脉沉细。
查胃镜未见食管炎及胃十二指肠器质性病变,肝胆胰脾B超未见异常。先后服用红霉素、多潘立酮、西沙必利,初服均有效,2~3周后上症又作。此次就诊患者自诉10天前自行停服降糖药,2天前症状加重。
就诊时症见上腹胀满,嗳气,尤以餐后明显,时有恶心,食量减少,大便时干时溏,倦怠乏力,舌质淡,苔白略干,脉沉细。
空腹血糖7.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5.0mmol/L,肝功能、肾功能正常。食管、胃X线钡透显示蠕动减弱,伴食物胃内潴留,排空延迟。
诊断为“糖尿病胃轻瘫”,中医证属脾胃虚弱,中焦不运,治以补气健脾、和胃理气。
嘱患者遵医嘱积极配合治疗,继续服用降糖药,均衡规律饮食,适当运动,保持乐观情绪。
药物组成:水红花子,莱菔子,鸡内金,党参,白术,半夏,茯苓,香橼,枳壳,赤芍。
上方水煎取汁300ml,日1剂,早晚分服。6剂后,患者自觉上腹胀满、嗳气及倦怠乏力明显减轻,偶有恶心,饮食尚可,排便略感不畅,舌质淡,苔白,脉沉细。查空腹血糖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9.1mmol/L。
在原方基础上加用槟榔,山药, 再服6剂,余治疗同前。
1周后,患者自诉上腹胀满、暖气、恶心及倦怠乏力等症消失,饮食正常,大便正常,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查空腹血糖5.3mmol/L,餐后2小时血糖6.7mmol/L。空腹钡剂透视胃内未见潴留。
随诊半年,病情稳定,未见复发。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